珠海横琴新区健康医疗中心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_珠海横琴填海工程项目
珠海横琴新区健康医疗中心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珠海横琴填海工程项目”。
附件二: 《珠海横琴新区健康医疗中心项目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工程概况
珠海横琴新区具有良好的制度区位及经济区位优势,横琴的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状况良好,符合横琴发展高端服务的定位,但健康医疗的发展还没有成为重点产业,产业拓展空间不足。健康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提出,横琴应该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发展具有横琴特色的医疗旅游产业。
横琴新区剩余约2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根据“三片、十区”的功能定位,主要规划为商务服务片中的口岸服务、中心商务、国际居住;科教研发片中教学、文化创意、综合服务、科教研发、高校技术产业;以及休闲旅游片中的休闲度假、生态景观用地,并未预留医疗健康发展用地。在此背景下,横琴根据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横琴医疗产业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健康医疗填海项目的开发能有效的解决土地稀缺和产业短板问题。
本项目位于珠海市横琴岛南部海域。本项目拟填海约48公顷,采用离岸岛式布置,用于建设医疗中心、养生中心、旅游配套设施等。本项目拟采购海砂用来填筑人工岛,具体工程内容包括斜坡护岸、吹填造陆等。本工程平面布置近似呈扇形布置,AB段为外海永久性护岸,长度为434.6m,护岸结构型式采用斜坡式,并需考虑景观规划的要求。BC段考虑到后续工程建设的可能性,按临时性护岸设计,长度为879.9m,护岸结构型式采用斜坡式。CD、DA段与公共道路工程毗邻,在公共道路工程断面的基础上填至设计高程。CD、DA段长度分别为636.3m、864.0m。项目吹填总放量约为512万方,项目总投资55027万元。本项目用海类型为城镇建设填海造地用海,用海方式为建设填海造地,填海造地面积为47.9917公顷。
项目拟投入绞吸船一艘用于吹填,装机总功率≥13100kW(3500m3/h);泵船一艘,装机总功率8486kW(3500m3/h);软体排专业作业船、40m3/h混凝土搅拌船、485 kW锚艇、交通艇各一艘;721kW拖轮、2000t方驳各二艘。
2、工程分析 施工期
施工期的环境影响主要有护岸抛石、吹填溢流产生的悬浮物,施工队伍产生的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机械冲洗和维修时产生的含油废水。悬浮物产生量,溢流口悬沙源强为4.17kg/s,护岸抛护底块石产生的悬浮泥沙源强为2.05kg/s。
营运期
营运期的主要污染物有生活污水及垃圾、医疗废物等。
此外,还存在整体填海工程对水动力环境、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生态环境的非污染影响。
3、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1)水质状况
项目附近海域2013年11月~12月海水水质监测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调查海区海水中pH、COD、油类、硫化物、无机氮、总汞、铅、锌、铜和镉等评价因子所有样品的单项标准指数均小于1,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从超标情况看,调查海区海水超标要素为营养盐。海水无机氮出现大范围超标,活性磷酸盐出现部分超标。海水无机氮含量较高,所有测站均超出所在海洋功能区水质要求。海水活性磷酸盐含量出现部分超标:位于湛江-珠海近海农渔业区(一类标准功能区)的测站涨、落潮超标率分别为23.5%和29.4%;位于万山群岛保留区(一类标准功能区)的测站涨、落潮超标率分别为7.7%和23.1%;位于磨刀门保留区(一类标准功能区)的测站落潮超标率为22.2%;其他站位均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划要求。
(2)沉积物状况
2013年11月~12月通过在项目附近海域布设22个沉积物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调查海区内出现一个站位油类超出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超标率为10%,其他站位污染物含量都符合所在海洋功能区所要求的海洋沉积物标准限值要求,各项污染物的平均标准指数均在0.5以下,该海区底质环境良好。
(3)海洋生物状况
2013年11月~12月调查海洋生物状况
落潮时,监测海区叶绿素a均值为2.23 mg/m3;涨潮时,叶绿素a均值为2.23 mg/m3,涨落潮时叶绿素a含量平面各层次平面分布均相似,在横琴岛东南部附近海域有较高值区,三灶岛和横琴岛之间的入海河口区叶绿素a含量较低。海区秋季涨落潮时,各层次叶绿素a含量差异较小,表层相对较高;叶绿素a含量除Z25号站叶绿素a含量处于中低水平外,均处于低水平。
海区海洋初级生产力涨落潮时均差异不大,落潮时初级生产力平均为1.21×102mg·C/(m2·d),涨潮时初级生产力平均为1.06×102(mg·C/(m2·d)),涨落潮时均处于低水平。初级生产力和海区叶绿素a的分布相似,在横琴岛东南部附近海域有较高值区,三灶岛和横琴岛之间的入海河口区叶绿素a含量较低。调查显示,海区各层次各站叶绿素a含量不高,总体上处于贫营养水平,海区初级生产力显示处于介于低水平与中等水平之间,其分布特征与海区透明度和平均叶绿素a变化较一致,说明海区生产力变化取决于海区真光层深度和叶绿素a水平。
本次监测海区的浮游植物3大类25属64种。浮游植物个体数量平均为6.30×105个/m3,处于中等水平。海区各站的浮游植物个体总数除个别站位外,总体差异不大;赤潮生物的数量丰富,平均个体数量5.98×105个/m3,占总数量的95.0%。海区浮游植物优势种少,仅为中肋骨条藻、中心圆筛藻和琼氏圆筛藻3种。主要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个体数量占浮游植物个体总数量的71.2%,但密度远低于其赤潮基准密度。浮游植物的生态类型以广温广盐群落为主。海区浮游植物多样性不高,各指标在所有站点中均显示海区环境总体上处于轻度污染状态。
本次调查共鉴定出终生浮游动物48种和4类阶段性浮游幼体,桡足类种类最多。浮游动物以暖水近岸生态类群为主。浮游动物的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4.285 ind/m3和79.06 mg/m3,桡足类的丰度最高。浮游动物丰度和生物量大体呈近岸低离岸高的特点。调查海区的浮游动物优势种为长尾类幼体、亚强次真哲水蚤、刺尾纺锤水蚤、鸟喙尖头溞、多毛类幼体、红住囊虫、亨生莹虾和长尾住囊虫。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种类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丰富度指数均处于较高的水平,群落结构稳定。
本次调查共发现底栖生物9大门类87种,底栖生物平均栖息密度为112.69 ind/m2,平均生物量为5.93g/m2。底栖生物定性拖网的优势种是线纹舌鳎、脊尾白虾、近缘新对虾、棒锥螺和光滑河蓝蛤,定量采泥的优势种是双形拟单指虫。调查海区底栖生物群落的种类多样性、均匀度、丰富度和丰度的平均值处于较低水平,说明秋季优势种生物数量偏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它种类生物的生长。
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潮间带生物共有40种,大部分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8条调查断面的潮间带生物的种群结构差别较大,岩石岸生物种类较多,主要以滨螺、蜒螺、贻贝和牡蛎等软体动物群落为主,还有相手蟹、大额蟹和围沙蚕等生物;沙滩以股窗蟹和斧蛤群落为主;泥沙滩以招潮蟹群落为主。8条断面中C6断面潮间带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最高。比较不同底质类型的断面可以发现,横琴海域潮间带生物的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以岩石岸最高,其次为泥沙滩和沙滩。
(4)海洋生物质量
2013年11月~12月调查,29个样品的生物体残毒分析表明,珠海横琴海域2013年秋季的底栖甲壳类和鱼类的生物质量状况良好,重金属和石油烃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标准;底栖贝类只有Z14号站光滑河蓝蛤体内铅和石油烃超出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但其超标倍数不高;潮间带贝类(牡蛎)的生物质量状况最差,受重金属和石油烃的污染,其中铜、锌和铅的残留水平较高(平均含量为第一类海洋生物质量标准的8倍左右),总汞的残留水平较低。
(5)鱼卵仔鱼调查状况 2013年11月~12月调查状况
本次调查未采获到仔稚鱼,仅采获3种鱼卵;鱼卵平均丰度为0.27 ind/m3,变化范围为(0.00~1.09)ind/m3;平均网获密度为1.75粒/网,变化范围为(0~6)粒/网。垂直拖网调查采获的主要种类为小公鱼属鱼卵,水平拖网调查采获的主要种类为舌鳎科鱼卵。总体看来,调查海区内鱼卵和仔稚鱼数量较少,这与调查所处季节有一定关系,冬季水温较低,很多鱼类进入越冬期,产卵繁殖活动也相应减弱。
(6)渔业资源调查状况 2013年11月~12月调查状况
本次调查共采获游泳生物47种,分属13目28科,其中鱼类30种,分属9目20科,甲壳类12种,分属2目5科,头足类5种,分属2目3科。鱼类以暖水性种类占优势,有20种,占鱼类总种数之66.67%,暖温性种类10种,占33.33%,未发现冷温性种类;甲壳类以暖水广盐性种类占优势,头足类以暖水广盐性种类居多。
调查海域游泳生物平均渔获率和平均渔获密度分别为35.97 kg·h-
1、4737.50 ind·h-1。鱼类的平均渔获率和平均渔获密度分别为23.87 kg·h-
1、1822.50 ind·h-1;甲壳类的分别为11.93 kg·h-
1、2894.00 ind·h-1;头足类的分别为0.16 kg·h-
1、21.00 ind·h-1。
海区游泳动物资源密度较高,但站位间波动幅度较大,平均资源密度为922.21 kg·km-2,变化范围为(685.44~1349.87)kg·km-2,以Y1断面为高值区域;3大类群中鱼类的平均资源密度最高,为612.12 kg·km-2,占总密度均值的66.38%,甲壳类和头足类资源密度分别为305.99 kg·km-
2、4.09 kg·km-2。,分别占33.18%、0.44 %。海区渔业资源结构以鱼类为主,头足类占据比例较小。海区优势种为周氏新对虾、中国毛虾、杜氏棱鳀、六指马鲅、长叉口虾蛄,优势种群中经济种类占据比重不高。
4、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1)对水动力环境影响
由于项目填海位于磨刀门水道外,且在浅海海域,项目建设对磨刀门纳潮影响微小,项目潮流动力影响为项目东西两侧,潮流为绕填海区流动,填海区域前沿海域流速比工程前流速有所减小,流向有一定变化,其中涨急影响较落急时刻显著,流速变化大于0.06m/s最大远距离为3.2km,填海区的南部流速略有增大。
(2)波浪动力环境影响
磨刀门口外的主波浪向偏东南方向,波浪以涌浪为主,或以涌浪为主的混合浪,采用SWAN波浪模式计算工程前后主浪波高的分布,工程后项目填海区的西北则波影区波浪减小,波向为绕填海区。
(3)对冲淤环境影响
项目填海区建成后,填海区北侧与横琴岛之间水道潮流流速降低,同时波浪大幅减小,外海波浪输沙与磨刀门出海泥沙大部分沉积在北侧与横琴岛之间水道,发生淤积,形成连岛沙坝;填海区南侧迎浪,由于波浪反射,地脚附近略有侵蚀,由于磨刀门来沙量巨大,侵蚀不会明显。
(4)对水质环境影响
对水质的影响主要是护岸施工、吹填溢流造成的悬沙污染,超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悬沙增量包络线面积为2.63km2,影响范围为项目前沿1500m左右;超过三类海水水质包络线面积为0.32km2,抛石护岸造成项目附近海域悬浮泥沙增大是暂时的,随着施工的结束,水质可恢复到原
来状态。
施工期污水统一收集处理后再达标排放,生活污水对海洋水质环境影响很小。
营运期间对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主要为工作人员和旅客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旅客疗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等。生活污水及垃圾纳入整体规划,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医疗废物,对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相关规定,根据相关政策,项目医疗中心的医疗废物须委托相关有资质单位进行分类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
(5)对沉积物环境的影响
由沉积物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调查海区所有站位污染物含量都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标准限值要求,无超标现象。总体来看工程附近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
填海区所在海域的沉积物环境将被彻底破坏,且这种破坏是不可恢复的。本工程填海造地施工对项目周边沉积物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是围堤抛石挤淤和陆域推填产生的悬浮物扩散和沉降导致。根据工程分析,施工造成的悬浮物以围堤抛石挤淤产生的悬沙为主。该部分悬沙扩散和沉降后,项目周边海域沉积物的环境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变化,即沉积物质量基本保持现有水平。
营运期产生的所有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均经过处理后回用,不外排入海;固体废弃物也统一收集处理。在正常工况下对工程附近海域沉积物环境质量基本不会造成影响。
(6)对海洋生态的影响
根据本项目海域使用情况,本工程填海造地仅占用浅海海域,填海造地用海47.9917公顷。建设填海所占用海域的底栖生物栖息环境将被彻底破坏,且是永久性的、不可恢复的。
项目所处海域浮游动植物群落相对稳定,由于悬浮泥沙的影响仅在施工期大,且施工结束后即可消失,不会产生长期的、累积的不良影响,本项目悬沙影响也仅在项目附近海域,因此,施工期浮游生物群落会受到影响,施工结束后将逐渐恢复。
游泳生物会由于施工影响范围内的SS增加而游离施工海域,施工作业完成后在很短的时间内,SS的影响将消失,鱼类等水生生物又可游回。这种影响持续于整个施工过程,但一般不会对该海域的水生生物资源造成长期、累积的不良影响,但施工期内会造成渔业资源一定量的损失。(7)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
项目距离湛江-珠海近海农渔业区。根据水质模拟结果,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对该功能区主导功能的发挥没有影响。
本工程的用海范围距番禺30-1天然气管线、惠州21-1天然气管线和亚欧海底光缆澳门段较近,项目施工船舶需跨越相关管线,因此需注意护岸和吹填施工过程中作业船舶可能会对管线的影响,避免抛锚等施工作业活动造成管线风险。建议建设单位在建设前做好相应的严格的安全保障措施,在指定区域作业。(8)对通航安全的影响
本项目不占用航道、船舶习惯航路、锚地和港池水域,距离规划航道和港口设施距离较远,工程对船舶航行造成的通航安全风险可控。
5、环境风险
本项目用海风险主要为自然灾害引发用海风险和人类活动、环境事故诱发的用海风险。自然灾害引发用海风险主要为热带气旋、台风暴潮、暴雨、灾害性波浪;人类活动、环境事故风险包括施工期船舶溢油污染海域。溢油发生在涨潮时段,影响区域主要影响项目西侧的磨刀门海域,落潮期间发生溢油,影响项目东侧的横琴岛海域,溢油事故对浅海养殖影响明显。
因此,项目建设施工期间以及营运期应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
6、清洁生产
(1)施工期清洁生产分析
本工程各部分的施工方案都经过了仔细比选,尽量采用了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施工工艺。项目护岸采用斜坡式结构,无论在计算理论方面还是施工工艺方面都很成熟,结构安全可靠。吹填溢流口设在距泄水口最远的吹填区,吹入的泥浆经各个吹填区逐渐沉淀,依次填满吹填区,每个吹填区出水口采用溢流控制堰板和导流槽。经过长距离逐级沉淀后,到达泄水口处的悬浮泥沙浓度相对较低。溢流口出流经环保措施处理后再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可将至较低水平。
可见,本工程采用的主要施工工艺均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2)营运期清洁生产分析
营运期间对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主要为工作人员和旅客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以及旅客疗养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等。生活污水及垃圾纳入横琴南填海区整体规划,由环卫部门统一处理;医疗废物,对照《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等相关规定,根据相关政策,项目医疗中心的医疗废物须委托相关有资质单位进行分类处理,不得与生活垃圾混合处理。
工程营运期只要不发生安全事故,则对海洋环境影响较小。
7、环保措施
(1)施工期环境保护对策 严格控制吹填区溢流口泥浆浓度:本工程陆域吹填过程中的外溢泥浆入海后的污染问题将直接影响到吹填区附近的海水水质,因此陆域回填时严禁先溢流,应先在吹填区周围设置围堰,围堰内设分格,使泥浆能逐级沉淀,围堰内侧敷设土工布,排水口内设防污帘,使排水悬浮物浓度尽量减小。 避免意外的泥浆泄漏入海污染事故,在进行陆域吹填作业中,应定期对排泥管、挖泥船及二者的连接点处进行维修检查,一旦发生管道损坏或连接不善,应立即采取补救措施,以避免意外的泥浆外溢入海污染事故。 加强对施工船舶的监管,防止船舶废油、废水、垃圾对海域的污染。所有施工船舶均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集中收集油污和生活污水并妥善处理;生活垃圾收集后按规定处理,严禁在施工海域乱扔垃圾。
施工期间施工船舶要配备适量的化学消油剂、吸油剂等物资,以防不测。防止船舶的溢油事故的发生。一旦发生事故,立即采取措施,收集溢油,缩小溢油的污染范围。
合理安排施工进度以及施工船舶的数量和施工位置等,尽量避开鱼类洄游繁殖、幼鱼索饵以及其生长的高峰期,减少工程实施对海域环境的影响。(2)营运期环境保护对策
(1)生活污水经收集后统一由横琴南规划填海区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处理后的水尽量回收利用,禁止直接向周围海域排放废水。
(2)生活垃圾推行分类收集、综合利用、集中处置。对收集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可利用的生活垃圾经分选后回用,不可回用的垃圾送往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处理或综合处理。强化管理,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与排放。对于生活垃圾,不仅要对它进行安全的处置,更重要的是要对它从源头上进行管理,对此提出以下管理建议:加强环保宣传教育,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及时清除生活垃圾,进行分选回用和合理处置;限制使用塑料制品,防止白色污染。
(3)海洋生态补偿措施
本项目施工期间会对工程附近海域的渔业资源造成一定的损失。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保护行动纲要的通知》的精神,建设单位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制订补偿方案或补救措施,采取增殖放流等修复措施,改善水域生态环境,实现渔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维护水生生物多样性。根据渔业资源调查结果,以及项目所在海区的主要经济鱼类分布情况。建议工程建设单位以鱼类和甲壳类的增殖护养为主要补偿措施。
8、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的施工建设和营运会给项目所在海域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并由此还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但是,从本工程的建设对环境正面影响和负面损失进行论证及对工程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分析表明,本工程的建设带来的正效益明显。同时,在项目施工建设和将来运营生产中,建设单位也将采取一定的环境保护措施来降低环境污染,实现清洁生产,努力将环境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低程度。这些污染防治办法与环境保护措施在经济上是合理的、可行的。
综上所述,从社会经济效益及环保角度出发,在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后,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建设本工程是可行的。
9、公众参与
本次公众参与的调查涉及到各个层次的居民,调查具有代表性,调查的结果比较真实可靠。调查结果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项目用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项目用海表示支持,但有少部分受访对象对本项目用海和实施后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问题也存在一定的担忧,并提出了要保护当地群众利益和环境质量的希望和建议,同时也要求用海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
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施工期间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尽可能将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降到最低。
用海单位认真考虑和研究了公众参与的有关内容和结论,对当地居民、事业单位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表示采纳,并明确表示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施工过程中注意海洋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管理,尽可能消除公众的担忧。
公众参与调查表见附件二。
10、总体结论
根据项目对各方面的影响评价结果:项目如按照其设计要求,落实其环境保护措施,进行合理施工和营运科学管理,其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失是可以接受的。
项目选址符合海洋功能区划要求,社会基础条件良好,具有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因此,工程在施工和营运过程中只要严格进行清洁生产,加强环保措施,尽可能使工程建设所带来的环境负影响较少到最低程度,该项目建设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考虑是可行的。
附件一:《东莞市虎门镇长堤路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项目名称:东莞市虎门镇长堤路填海工程项目概要:为加强虎门镇与周边区域的联系,打造滨海、亲水、利水......
附件一《珠海长隆富祥岛填海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珠海长隆富祥岛填海工程位于广东省珠海市横琴镇东南侧大东湾水域,场地距离北侧大三洲岛约200m,距离西侧......
附件一:《广东省阳东县东平中心渔港建设工程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1、工程概况由于现有东平渔港存在码头泊位不足、渔港有效掩护水域面积偏小、后勤配套设施滞后、港区陆......
滨海生态湿地围填海项目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专家评审意见2017年6月27日,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受上海市海洋局行政服务中心委托,在上海市浦东新区主持召开了《滨......
国环评证乙字第1983号华为终端松山湖总部园区出入口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东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编制单位:中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六年十月1.1 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