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战略物质_国家重大战略
国家战略物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家重大战略”。
国家战略物质
战略性资源开发管理的影响远远超出一时的利益得失,事实上关系国家未来的战略地位。正因为如此,世界各国均对稀土等战略性资源加以有效管制,严格保护、大量储备成为美日等国稀土政策的中心内容。
早在1923年2月27日,美国总统哈丁颁布第3797A号行政命令,将总面积达10万平方公里的阿拉斯加列入国家油储基地并禁止开采,正式开启了国家矿产资源基地储备的先例;1950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防生产法》,要求政府将稀有金属转换为军需生产和储备;1980年代里根政府制定的《国家物资和矿物方案》规定:“必须执行物资和矿物政策计划,以确保一旦爆发战争和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美国有能力派出和支持战斗部队,也不会因为缺乏关键原料而受影响”;1982年美国“战略矿物原料特别工作组”以总统的名义,向国会提交一份长达33页的报告指出,必须采取行动加强储备,并着力开拓全球资源。在这一战略指引下,美国对战略性资源实行了严格的开采管理,对于即使是美国能够自给的矿产也在设法增加储存量。美国阿拉斯加州、科罗拉多州、犹他州及怀俄明州均拥有丰富的石油储量,但均被划为国家石油储备地,实施“只探不采”的储备政策,并不断实现海外石油来源的多元化。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铀国,但长期以来美一直从国外大量购买铀用作储备。美国的稀土储量居全球第二位,但从1999年就已逐步停止开采本国的稀土资源,并通过政府拨款等形式不断增加稀土等战略性资源的储备规模。
1981年下半年,里根政府决定拨出1亿美元购买战略资源(其中包括62种矿物、金属和其他原料),1982年又决定拨款125亿美元专门购用铬、钴、钨、铁矾土等战略资源。到1985年末,美国储备的战略资源已达到63类93种。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设法确保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拥有持续、稳定和价格合理的资源供应。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通过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逐步建立起一整套面向全球的多层次、多渠道的矿产资源供应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了对全球战略性资源具有市场控制力的定价权。
日本也已建立了战略性资源储备制度,以官民并举的方式加大对石油、稀有矿产的储备力度。根据《日本经济新闻》2009年6月29日头版头条报道,2009年4月日本石油的国家储备量达到相当于103天的原油进口量,与民间石油企业石油储备量相加,达到8608万千升(1168升等于1吨),相当于184天的原油进口量。日本政府规定国家和民间对钒、锰、钴、镍、钼、钨、铬等7种稀有金属必须进行战略性储备,其中国家储备的主体是独立行政法人“石油天然气—金属矿物资源机构”,民间储备的牵头单位是财团法人国际矿物资源开发协力协会,该协会由新日本制铁、日本联合钢铁、神户制钢所、住友金属、日立金属、大同特殊钢等30家有关企业和团体组成。日本目前是全球稀土和有色金属消费大国,2004年日本消费的镍占到了世界消费总量的15%、锰占5.7%、铬占3.7%、铜占7.8%、锌占6.2%、铅占4.1%,这些稀土和有色金属加上“日本制造”的技术与品牌,奠定了日本的经济竞争基础,确保钒、铬、锰、钴、镍、钼等31种稀有矿物资源稳定供应被作为日本“战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战
略资源中的铂、铟及稀土类稀有金属都是日本最顶尖的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的必需物资,日本与美国联合进行的导弹防御项目需要大量铟来制造高灵敏度的导引头,日本积极寻求引进生产的美制F-22隐形战斗机的远程探测雷达和隐形座舱盖都需要铟作为原料。从美、日稀土资源储备情况看,美国由于长期推行稀土资源基地保护政策(“只探不采”)及资源储备政策,基本已无稀土短缺之虞;日本从中国进口并储备了可使用20年以上的单一高质量稀土矿,可预见的未来仍然将是全球稀土高技术成品的重要制造国,并将在全球稀土贸易中占据主动地位。
目前,全球共有美国、日本、法国、德国、瑞典、瑞士、挪威、芬兰、英国、韩国等10个国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矿产品战略储备制度,这些国家的稀土资源储备大多来自中国。日本稀有金属储备集团审议董事马场洋三的研究报告坦陈:“中国的一些稀有金属生产量占世界生产总量的极高份额,稀有金属资源和生产大国的资源政策将极大影响世界市场的需求和价格。”发达国家矿产品战略储备库中的储备稀土和其他稀有金属(如钨、锑、钒、钡、铟、钼等),事实上大多都来源于中国的廉价出口。对这些国家而言,拥有廉价的稀土和其他稀有金属储备和稳定的供给来源,本身就是他们热烈鼓吹的“全球化”的目标之一,是许多所谓“友好合作”项目的本质诉求。伟人早就讲过,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把人的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代替了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得的自由”(《共产党宣言》)。关系子孙后代福祉的战略性资源掠夺性开采并廉价兜售,成为战略竞争国家的“战略储备”,或许正是“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的绝妙写照。
没有结尾的故事
中国稀土的故事仍在继续,故事的演变似乎正给关注中国战略性资源的人们带来新的希望。2006年4月,中国国土资源部开始停止发放稀土矿开采许可证,开始了对“稀土矿的开采、加工和出口”的调控。2007年,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公布了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目录中“钨、钼、锡(锡化合物除外)、锑(含氧化锑和硫化锑)等稀有金属冶炼”、“稀土冶炼、分离(限于合资、合作)”被列入限制外商进入领域,而钨、锑、稀土的“勘查、开采、选矿”则完全禁止外资进入。2008年中国再次采取减少出口配额和增加关税等措施,12月商务部公布《2009年稀土出口企业名单》,入册企业(20家)比2007年减少19家。2009年4月,国土资源部发布了新的《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进一步降低国内产能,并继续冻结新的开采许可证。
这些调控政策似乎也产生了积极效果:中国稀土出口量从2006年的5.33万吨下降至2008年的3.46万吨,稀土产品价格曾一度进入上升通道。以稀土标志性产品“氧化镨钕”为例,2006年至2007年上半年价格从7万元/吨上涨至17万元/吨。
这一价格“回归”过程非常短暂。早已囤积了大量中国稀土的外国贸易商和生产商减少进口、消耗存货,中国稀土生产企业在产品积压压力下又开始降价销售,“中国式竞争”仍然不可避免地展开。此后金融危机爆发并导致全球稀土需求萎缩,氧化镨钕价格2009年8月又回落到7万元/吨左右。2009年8月7日,国内著名的稀土生产企业包钢稀土发布半年报称,2009年上半年亏损6718.71万元,并称亏损的主因是“主要稀土供应商、消费商以消化库存为主,导致稀土产品价格一度低于生产成本。”稀土生产企业称“需求减少了,为了规避风险不得不大量抛售”。在中国稀土生产企业艰难求存的同时,廉价的中国稀土仍旧在支撑着美日高精尖稀土成品生产,美日扩大战略储备面临更为有利的条件,邓小平同志“一定要把稀土的事情办好”的谆谆叮嘱仍然不啻长鸣警钟。
赢了网s.yingle.com 遇到诉讼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http://s.yingle.com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 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网络空间兴起发展,极大促进了经济社会繁荣进步......
摘要:信息化是由计算机与互联网的革命所引起的工业经济转向信息经济的一种社会经济过程;国家信息化方针应坚持以信息技术应用为主导,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坚持教育优先,推进......
国家大数据战略——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 大数据很忠诚,它真实记录人们的每个足迹,深藏功与名;大数据很任性,它的分析有根有据,拒绝流言蜚语;大数据很友好,它提供各种权威......
粮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 黑龙江成农改先锋摘自: 中证网 | 2013-12-12 09:49:21 |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下载新闻客户端今年4月,国务院部署开展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工作,确定黑......
澳大利亚清洁生产国家战略1998年3月“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环境保育委员会”(ANZECC)发表了一份名为“澳大利亚清洁生产国家战略”的报告,其目的是为清洁生产的实施“提供诱因”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