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绘画基础_电脑绘画教程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电脑绘画基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电脑绘画教程”。

第一单元 图形的变换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活动主题一:《图形的变换》活动主题二:《图案设计》活动主题三:《数学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图案,感觉图形世界的神奇。教学重点、难点: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准备教具:

1、挂图;

2、方格纸;

3、七巧板;

4、作图工具 授课时数:6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轴对称

教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1和例2。教学目标:

1.通过画、剪、观察、想象、分类、找对称轴等系列活动,使学生正确认识轴对称图形的意义及特征; 2.掌握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情况,能正确地找出其对称轴 3.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重点难点:会利用轴对称的知识画对称图形。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欣赏下面的图形,并找出各个图形的对称轴。(2)学生相互交流

你们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3)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4)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例题1:

同学们用尺子,量一量,数一数题中每个轴对称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交流

教师:“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两侧的距离相等”我们可以用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对称图形。或者作对称图形。

二、课内练习。

1.判断下面各图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指出它们的对称轴。

三、教学画对称图形。例题2:

(1)引导学生思考:

A、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B、每条线段都应该画多长?(2)在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3)通过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四、练习:

1、课内练习一-----第1、2题。

2、课外作业: 板书设计: 轴对 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旋 转

教学内容:教材第5~5页例3和例题4。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能正确区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出现游乐场情景: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滑滑梯、推车、小火车、速滑。游乐园里各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相同吗? 你能根据他们不同的运动变化分分类吗?

在游乐园里,像滑滑梯、小朋友推车、小火车的直行、速滑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

而摩天轮、穿梭机、旋转木马,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移动这样的现象,我们把他叫做旋转(板书:旋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旋转”。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着直线移动。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说得真棒,瞧,我们见过的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平移运动吗?

2、生活中的旋转: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刚才我们还见到了另一种现象,是什么呀?(旋转)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你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先说给同桌听听,然后汇报。像钟面的指针,指南针它们都绕着一个点移动,这些都是旋转现象。

同学们的思维真开阔,下面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旋转的现象吧!起立,一起来左转2圈,右转2圈。旋转可真有意思,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旋转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3.学习例题3:(1)与学生共同完成其中的一道题,余下的由学生独立完成。(2)对于有错误的学生,在全班进行讲评。4.学习例题4:

(1)引导学生数时要找准物体的一个点,再看这个点通过旋转后到什么位置,再来数一数经过多少格。

(2)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图的步骤,再来画图。

(3)让学生学会先选择几个点,把位置定下来,再来画图。(4)课件演示画图过程,并帮助学生订正。5.课内练习: 2.第6页2题。3.第9页4题、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旋 转

平移和旋转都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旋转就是物体绕着某一个点或轴运动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 欣 赏 设 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11页。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对称、平移、旋转等现象。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学生感受图形的美,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意识。重点难点:

1.能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利用课件显示课本第7页四幅美丽的图案,配音乐,让学生欣赏。

二、学习新课(一)图案欣赏:

1、伴着动听的音乐,我们欣赏了这四幅美丽的图案,你有什么感受?

2、让学生尽情发表自己的感受。(二)说一说:

1、上面每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平移或旋转得到的? 2.上面哪幅图是对称的?先让学生边观察讨论,再进行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完成第8页3题。

1、这个图案我们应该怎样画?

2、仔细观察这几个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

(二)拓展练习:

1、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

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四、全课总结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艺术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它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都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五、布置作业: 教材第9页第5题。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 图案1 图案2 图案3 图案4 对称、平移和旋转知识有广泛的应用。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欣赏与设计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8~11页。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重点难点 :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 图片2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1.因数和倍数2。2.2、5、3的倍数的特征。3.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3.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教学重难点:质数与奇数的区别 授课时数:

课题: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让学生各列一道乘法算式。

2、师:看你能不能读懂下面的算式? 出示:因为2×6=12

所以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 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3、师: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说说另一道算式?(指名生说一说)

师:你有没有明白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了?

那你还能找出12的其他因数吗?

4、你能不能写一个算式来考考同桌?学生写算式。师:谁来出一个算式考考全班同学?

5、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因数和倍数。(出示课题:因数 倍数)

齐读p12的注意。

二、新授:

(一)找因数:

1、出示例1:18的因数有哪几个?

从12的因数可以看得出,一个数的因数还不止一个,那我们一起找找看18的因数有哪些? 学生尝试完成:汇报

(18的因数有: 1,2,3,6,9,18)

师:说说看你是怎么找的?(生:用整除的方法,18÷1=18,18÷2=9,18÷3=6,18÷4=„;用乘法一对一对找,如1×18=18,2×9=18„)

师:18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我们在写的时候一般都是从小到大排列的。

2、用这样的方法,请你再找一找36的因数有那些? 汇报36的因数有: 1,2,3,4,6,9,12,18,36 师:你是怎么找的?

举错例(1,2,3,4,6,6,9,12,18,36)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因为重复的因数只要写一个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写两个6)

仔细看看,36的因数中,最小的是几,最大的是几?

看来,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

3、你还想找哪个数的因数?(18、5、42„„)请你选择其中的一个在自练本上写一写,然后汇报。

4、其实写一个数的因数除了这样写以外,还可以用集合表示:如 18的因数

小结:我们找了这么多数的因数,你觉得怎样找才不容易漏掉?

从最小的自然数1找起,也就是从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找,写的时候从小到大写。

(二)找倍数:

1、我们一起找到了18的因数,那2的倍数你能找出来吗? 汇报:2、4、6、8、10、16、„„ 师:为什么找不完? 你是怎么找到这些倍数的?(生:只要用2去乘

1、乘

2、乘

3、乘

4、„)那么2的倍数最小是几?最大的你能找到吗?

2、让学生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汇报 3的倍数有:3,6,9,12 师:这样写可以吗?为什么?应该怎么改呢? 改写成:3的倍数有:3,6,9,12,„„ 你是怎么找的?(用3分别乘以1,2,3,„„倍)5的倍数有:5,10,15,20,„„

师:表示一个数的倍数情况,除了用这种文字叙述的方法外,还可以用集合来表示 2的倍数 3的倍数 5的倍数

师: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那么一个数的倍数个数是怎么样的呢?(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课堂小结: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独立作业: 完成练习二1~4题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 2、5 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是2、5 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教学用具: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

① 说出 20 的全部因数。② 说出 5 个 8 的倍数。

③ 26 的最小因数是几?最大因数是几?最小的倍数是几?

2、按要求在集合圈里填上数。

二、学习新课:

(一)2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练习 2)右边集合圈里的数与左边圈里的数是什么关系? 教师:请观察右边圈里的数,它们的个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 0,2,4,6,8。)教师:请再举出几个2的倍数,看看符不符合这个特点? 学生随口举例。

教师: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个位上是 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口答练习:(投影片)请把下面的数按要求填在圈内(是2的倍数,不是2的倍数)1,3,4,11,14,20,23,24,28,31,401,826,740,1000,6431。学生口答完后,老师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板书:上面两个集合圈上补写出 “ 偶数 ”,“ 奇数 ”。教师:上面两个集合圈里该不该打省略号?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老师说明:

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教师:奇数、偶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吗?习惯上称它们为什么数?(单数、双数。)

3、练习:(先分小组小说,再全班统一回答。)① 说出5个2的倍数。(要求:两位数。)② 说出3个不是2的倍数的三位数。③ 说出 15 ~ 35 以内的偶数。

④ 50以内的偶数有多少个?奇数有多少个?

(二)5 的倍数的特征。

1、教师先在黑板上画出两个集合圈,然后提出要求:你们能不能用与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的相同方法,找出 5 的倍数的特征?

学生自己动手填数、观察、讨论。老师巡视过程中选一位同学板书填空。教师: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教师:请举几个多位数验证。

教师:再说一说什么样的数是5的倍数。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2、练习:

① 按从小到大的顺序,说出50以内5的倍数。②(投影片)下面哪些数是5的倍数?

240,345,431,490,545,543,709,725,815,922,986,990。

③(投影片)从下面的数中挑出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这些数有什么特点? 12,25,40,80,275,320,694,720,886,3100,3125,3004。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个位数字是 0。

④ 教师随口说出数,请立即说出这个数是2的倍数还是5的倍数,或者同时是2和5的倍数,并说明判断的依据。

三、巩固反馈:

1、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3、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用 0,7,4,5,9 五个数字组成 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 2 和 5 的倍数的数。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教学过程: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知道了2、5的倍数的特征,那么3的倍数会有什么特征呢?谁能猜测一下?

生1:个位上是3、6、9的数是3的倍数。

生2:不对,个位上是3、6、9的数不定是3的倍数,如l3、l6、19都不是3的倍数。生3:另外,像60、12、24、27、18等数个位上不是3、6、9,但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特征师:

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如下图)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生1:我发现10以内的数只有3、6、9是3的倍数。

生2:我发现不管横的看或竖的看,3的倍数都是隔两个数出现一次。

生3:我全部看了一下,刚才前面这位同学的猜想是不对的,3的倍数个位上0~9这十个数字都有可能。

师:个位上的数字没有什么规律,那么十位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也没有规律,1~9这些数字都出现了。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3的倍数按一条一条斜线排列很有规律。

师:你观察的角度与其他同学不同,那么每条斜线上的数有规律吗? 生:从上往下观察,连续两数都是十位数增加1,而个位数减少1。师:十位数加

1、个位数减1组成的数与原来的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我发现“3”的那条斜线,另外两个数12和21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加起来都等于3。师:这是一个重大发现,其他斜线呢?

生1:我发现“6”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6。生2:“9”的那条斜线上的数,两个数字加起来的和都等于9。

生3:我发现另外几列,除了边上的30、60、90两个数字的和是3、6、9,另外的数两个数字的和是12、15、18。

师:现在谁能归纳一下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3、6、9、12、15、18等,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实际上3、6、9、12、15、18等数都是3的倍数,所以这句还可以怎么说呢? 生:一个数各个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一定是3的倍数。师:刚才是从100以内数中发现了规律,得出了3的倍数的特征,如果是三位数甚至更大的数,3的倍数的特征是否也相同呢?请大家再找几个数来验证一下。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质数和合数 教学目标:

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会把自然数按约数的个数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充分展示数学自身的魅力。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2、初步学会准确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教学难点:区分奇数、质数、偶数、合数。教学过程:

一、探究发现,总结概念:

1、师:(出示三个同样的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用这样的三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全班交流。

2、师:这样的四个小正方形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学生各自独立思考,想像后举手回答。

3、师:同学们再想一下,如果有12个这样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师:我看到许多同学不用画就已经知道了。(指名说一说)

4、师:同学们,如果给出的正方形的个数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长方形的个数——,你觉得会怎么样? 学生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会越多。

师:确定吗?(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5、师:同学们,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有时只能拼出一种,有时拼出的长方形不止一种。你觉得当小正方形的个数是什么数的时候,只能拼一种? 什么情况下拼得的长方形不止一种?并举例说明。

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师:同学们,像上面这些数(板书的3、13、7、5、11等数),在数学上我们把它们叫做质数,下面的这些数(4、6、8、9、10、12、14、15等数)我们把它们叫做合数。那究竟什么样的数叫质数,什么样的数叫合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再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总结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结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略)

6、让学生举例说说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并说出理由。

7、师:那你们认为“1”是什么数?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展开讨论。

二、动手操作,制质数表。

1、师出示:73。让学生思考着它是不是质数。

师:要想马上知道73是什么数还真不容易。如果有质数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学们都说“是呀”。)师:这表从哪来呢?(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这上面是1到100这100个数,它不是质数表,你们能不能想办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制成质数表?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动手制作质数表。

3、集体交流方法。

三、练习巩固: 完成练习四第1、2题。

四、课题小结:

这节课你在激烈的讨论中有什么收获? 第三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 单元计划

一、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1dm3、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表面积与体积概念的建立

四、授课时数:1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体积的意义,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知道计量一个物体的体积有多大,要看它包含多少个体积单位。教学重点:

1、建立体积概念。

2、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 建立体积概念。教学用具:学具袋。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们都听说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吧,聪明的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这其中有什么道理?

二、新授:

1、体积的意义。

(1)、准备:我们也来做一个实验,取两个同样大小的玻璃杯。先往一个杯子里倒满水;取一块鹅卵石放入另一个杯子,再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到第二个杯子里,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这说明了什么?(鹅卵石占了一定的空间。)

(2)、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下面的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哪个所占的空间大? 〔3〕、启发学生概括: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板书)上面三个物体,哪个体积最大?哪个体积最小?

(4)、比较:用学生手中的文具比。谁的体积大?谁的体积小? 师:教室是一个较大的空间,课桌、讲台、同学、老师等占教室空间的一部分。整个学校是一个大空间,教师、办公室、操场、花池、领操台、旗座等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既有自己的体积。而整个宇宙是一个大空间,地球只是宇宙空间的一部分,而地球上的山、川、河流、一切建筑物、人等占地球的一部分。

2、体积单位:

(1)、讲:测量长度要用长度单位,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测量体积要用体积单位。(板书)

认识体积单位: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可以分别写成(2)、认识立方厘米:

出示: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量一量它的棱长是多少? 说明:它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

谁的体积近似的接近1立方厘米?(色子或一个手指尖的体积大约是1立方厘米)(3)、认识立方分米:(方法同立方厘米)粉笔盒的体积接近于1立方分米。(4)、认识立方米:

①出示1立方米的棱长的教具。观察后总结: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②认识1立方米的空间大小。

1立方米水约可以装满500个暖瓶。1立方米的木材约可以做课桌50张。小结:

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哪个体积单位大?哪个体积单位小? 体积单位的用途是什么?

(5)、练一练:选择恰当的单位:

橡皮的体积用(),火车的体积用(),书包的体积用()。(6)、比一比: 到现在为止,我们都了学哪些测量单位?(板书)长度、面积、体积三种单位的区别:(7)、练习:

①说一说:测量篮球场的大小用()单位。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用()单位 测量一只木箱的体积要用()单位。

②、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1(),表面积是(),体积是()。(你想怎样填?)

③、判断:一只长方体纸箱,表面积是52平方分米,体积是24立方分米,它的表面积大。()

3、体积初步认识:

①决定体积大小,是看它含有体积单位的个数。

A、演示:用棱长1厘米的4个正方体,拼一个长方体,说出它的体积是多少? B、说出下面物体的体积(3个体积单位,4个体积单位,)

C、摆一摆:请你也摆出一个体积是3立方厘米的物体。摆出体积是4立方厘米的物体。D、小结:怎样知道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同一个体积数,可以摆出不同的形状。②动手摆一摆:

请大家用手中的小正方体拼一个体积是8 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想一想你拼的物体体积是多少?)可以怎么摆?

三、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体积的意义和体积单位。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课后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推导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空间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教学难点:运用公式计算。教学用具:1立方厘米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物体的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3、什么是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

二、导入新课:

1、导入:

我们知道了每个物体都有一定的体积,我们也知道可以利用数体积单位的方法计算物体的体积。

要知道老师手中的这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你有什么办法?(用将它切成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的小正方体后数一数的方法。)

说明:用拼或切的方法看它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新课:

(!)、请同学们任意取出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在小组里合作摆出一个长方体,边摆边想:你们是怎么摆的?你们摆出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

(2)、板书学生的:(设想举例)体积

每排个数排数

排数

层数 4

1 8

1 24

(3)、观察:每排个数、排数、层数与体积有什么关系? 板书:体积=每排个数排数排数×层数 每排个数、排数、层数相当于长方体的什么?

因为每一个小正方体的棱长是1厘米,所以,每排摆几个小正方体,长正好是几厘米;摆几排,宽正好是几厘米;摆几层,高也正好是几厘米。

(4)如何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板书: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字母公式:V=abh

三、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7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导出正方体体积公式:

根据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你能想出正方体的体积怎样计算吗?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读作a的立方

3、一块正方体的石料,棱长是6分米,这块石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4、看表计算:

请同学们摆一个体积是24立方厘米的长方体,摆后说一说长、宽、高各是几厘米?

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提问:长方体的长、宽、高不同,体积相同这是为什么?

四、小结: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怎样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有没有其他的方法?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研究。作业: 课后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教学重点:

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新授: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 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三、巩固练习:

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V=sh 24×5=12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0.06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

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但不可能相同。

5、练一练 :用方程法。

(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选择方法解答)

1、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2、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

3、用15根规格完全相同的木板堆成一个体积是3.6立方米的长方体。已知每根木板宽0.3米,厚0.2米,求每根木板的长。

四、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目标:在认识体积单位,知道体积单位与长度单位的联系和区别基础上,学习掌握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与化、聚方法。学习计算重量的解答方法。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计算物体的重量。教学难点:体积单位的进率的化聚。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计算体积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

2、填空: 1厘米 1平方厘米 1立方厘米

单位 单位 单位

说一说:计算长度用 单位,计算面积用 单位,计算体积用 单位。1米=()分米,1平方米=()平方分米 1分米=()厘米 1 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二、新课:

1、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想一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底面积是1平方分米,也就是100平方厘米,利用体积的计算公式100×10=1000平方厘米 通过刚才的计算你能告诉大家什么?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2)根据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体积是1×1×1=1立方分米 棱长改用厘米作单位:体积是10×10×10=1000立方厘米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板书)

(3)小结: 相邻的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4)练习: 5立方米=()立方分米 1.5立方米=()立方分米 2400立方分米=()立方米 125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3.6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填写比较表

50×30×4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3、一块长方体的钢板,长2.5米,长1.6米,厚0.02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7.8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钢板的体积:2.5×1.6×0.02=0.08(立方米)0.08立方米=80立方分米 钢板的质量(比重×体积=质量): 7.8×80=624(千克)答:这块钢板的体积是80立方分米,质量是624千克。

求物体的质量公式为:比重×体积=质量 注意前后单位是否统一。

三、巩固练习:

1、一块正方体的钢板,棱长是20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钢重8.9千克。这块钢重多少千克? 20厘米=2分米 2×2×2=8(立方分米)8.9×8=71.2(千克)

2、一根长方体钢材,长4.8米,横截面是一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每立方分米钢重7.8千克,这根钢材重多少千克?

3、一块长方体铁板重468千克,又知铁板长2米,宽1.5米,厚2厘米。每立方分米的铁板重多少千克?(列方程解答)

四、作业: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容积 教学目标: 1、知道容积的意义。

2、掌握容积单位升和毫升的进率,及它们与体积单位立方分米、立方厘米之间的关系。

3、会计算物体的容积。教学重点: 1、容积的概念。2、容积与体积的关系。教学难点: 容积与体积的关系。

教具:量筒和量杯、不同的饮料瓶、纸杯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说出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二、准备:

把泥放入一个长方体的小木盒中(压实,与上口平),然后扣出来,量一量泥块的长、宽、高。计算泥块的体积。这个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是()。

三、新授:

1、认识容积及容积单位:

(1)箱子、油桶、仓库等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它们的容积。

通过上面的“做一做”,我们知道长方体小木盒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这个小木盒的容积。

(2)计量容积,一般就用体积单位。但是计量液体体积,如药水、汽油等,常用容积单位升和毫升。

(3)演示:体积单位与容积单位的关系。

说一说,在生活中哪些物品上标有升或毫升。升和毫升有什么关系呢?教具演示。①1升(L)=1000毫升(mL)将1升 的水倒入1立方分米的容器里。小结:1升(L)=1立方分米(dm3)②1升 = 1立方分米 1000毫升 1000立方厘米 1毫升(mL)=1立方厘米(cm3)练一练:

1.8L=()mL 3500mL=()L 15000cm3 =()mL=()L 1.5dm3 =()L(4)小组活动:(1)将一瓶矿泉水倒在纸杯中,看看可以倒满几杯?

(2)估计一下,一纸杯水大约有多少毫升,几纸杯水大约是1升。2、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跟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但是要从容器的里面量长、宽、高。

例一个小汽车上的油箱,里面长5分米,宽4分米,高2分米。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5×4×2 =40(立方分米)40立方分米=40升 答: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40升。

做一做:一个正方体油箱,从里面量棱长是1.4米。这个油箱装油有多少升?(订正)小结:计算容积的步骤是什么?

3、我们知道了计算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方法,如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用长乘宽乘高,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棱长的3次方。那有些不规则的物体怎么计算它的体积呢? 出示一个西红柿,谁有办法计算它的体积?小组设计方案:

四、巩固练习:

1、生物小组买来一个长方体鱼缸,从里面量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深2.5分米,它的容积是多少升? 2、一个长方体油箱的容积是20升。这个油箱的底长25厘米,宽20厘米,油箱的深是多少厘米?

3、有一个棱长是6分米的正方体水箱,装满水后,倒入一个长方体水箱内,量得水深3分米,这个长方体水箱得底面积是多少? 4、提高题:p55、16

五、作业:

单元复习 第一课时: 复习目标:

1、使学生对长正方体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

2、进一步掌握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3、体积单位的进率。复习重点:

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体积单位的进率。复习用具:长正方体的学具。复习过程:

一、复习单元的主要内容:(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问:看到课题你能想到到哪些知识?

1、特征及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集合图)

2、表面积:怎样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说出公式)

3、体积和容积:

(1)、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2)、容积单位:一般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时用:升、毫升。(3)、体积和容积的计算:(说出公式)

二、练习:

1、填空:

(1)表面积和体积的意义不同,表面积是物体 的大小,体积是物体所占 的大小。

(2)、表面积和体积所用的计量单位不同,计量表面积用 单位。常用的单位有、、;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计量物体体积用 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相邻的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3)、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不同。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计算正方体的体积是 或。计算长方体的表面是 ;计算长方体的体积是 或。

(4)、一个正方体,棱长是8分米,这个正方体的棱场之和是 ;表面积是 ;体积。

(5)、一个长方体,长2米,宽5分米,高0.4分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6)、一根长方体材料,宽3分米,厚2厘米,体积是0.12立方米。这根木材的长是,放在地上占地面积最大是。

2、判断:

(1)、长方体中可以有两个相同的面是正方形。()(2)、长方体中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3)、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4)、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一定不完全相同。()

(5)、用同样大小的小正方体拼成一个大正方体,最少要用8个这样的正方体。()

(6)、长方体中有四个面是完全一样的长方形。()(7)、当正方体的棱长是6厘米时,它的表面积和体积就相同。()

3、选择正确答案:

(1)、3.05立方米=()A 305立方分米 B 3050立方分米 C30.5立方分米(2)、4560立方分米=()A、4.56升 B、4560升 C、4.56立方米 三、作业:

第二课时:

复习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复习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和体积等知识得以巩固。复习难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复习用具:火柴盒,尺子,幻灯。复习过程:

一、准备: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上一节长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练习课。

2、拿出火柴盒,汇报侧量长宽高的结果。外套:长4.5厘米、宽3.5厘米、高1.5厘米 内盒:长4.3厘米、宽3.4厘米、高1.4厘米

3、小组活动: 根据以上条件,想一想可以求什么?(摆放的位置,求哪些面)只列算式。

商标面在上、磷面在上、非磷面在上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如:求磷面的总面积,求外套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求内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厘米,求怎样设计内盒最合理(最省料),求火柴盒的容积,求火柴盒的体积等。

二、研究:(先摆,互相说,列式。)

1、把火柴盒最大的面相对,拼成一个长方体。求新长方体的表面积。(还可以怎样拼成一个长方体?)

如果10盒火柴包成一包,怎样码放最省包装纸?(小组合作摆一摆)如果用长45厘米,宽30厘米,高15厘米的硬纸盒装,能装火柴多少盒?(讨论一下怎样求。)

三、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什么体会?

四、巩固练习:

1、学校要靠墙修一个长4.5米,宽3.5米,高1.5米的长方体领操台,要在领操台的表面(四个面)抹一层水泥,求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学校有一个长43分米,宽34分米,深5分米的沙坑,沙坑内沙面离坑口1分米。求沙坑内沙子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若每立方分米沙子重1.4千克,长满这个沙坑需要沙子多少千克?

3、一列火车有容积相同的车厢20节,每节车厢从里面量长13米,宽2.5米,装煤的高度是1.2米。这列火车每次运煤多少立方米?(独立完成:先求体积,再求20个这样的体积。)13×2.5×1.2×20=78(立方米)补充问题:(1)、每立方米煤重1.4吨,这列火车共运煤多少吨?(质量=比重×体积)1.4×78=109.2(吨)(2)、这批煤由甲乙两个运输队全部运走,甲队运的吨数是乙队运的2.5倍。两队各运多少吨?

分析:,甲队运的吨数是乙队运的2.5倍。

想: 甲乙运的和是3.5倍的数,109.2吨就是甲乙的和。乙: 109.2÷(2.5+1)=3.12(吨)甲: 3.12×2.5=7.8(吨)

4、一个正方体水箱的容积是125立方分米,把这一满水箱水全部注入到一长方体水箱内。已知长方体水箱长10分米,宽5分米,这个水箱内的水深多少分米? 你想怎样解答?独立完成,汇报。方法一:解:设这水箱内的水深是X分米。10×5X=125 50X=125 X=125÷50 X=2.5

5、一个正方形的铁板(如图),从四个顶点个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后,所剩下部分正好焊接成一个正方体铁皮盒。(铁皮厚度忽略不计。)(1)这个铁皮的容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这个铁皮盒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3)原来铁皮的面积是多少?

6、有一个长方体玻璃缸,长3分米,宽2分米。放入一块不规则的石头后水深1.5分米,捞出这块石头后,水面下降了0.5分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 第四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计划)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比较分数的大小,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3,使学生理解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并能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重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2,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含义,知道带分数是假分数的一部 分,能熟练地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3,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教学难点

1,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和除法的关系,能根据分数的意义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解答求一个书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2,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学会真分数,假分数及带分数的互化;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根据分数基本性质解决有关问题.第一课时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2)自学理解:① 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2)填空.[课件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4份是它的()/().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3份是它的()/()(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4)抢答.[课件3]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③ 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 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 如果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如果是100;1000枝呢(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 3/8 3/()()/9()/()3,小结.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 “1”.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四,家作 1,P88.1,2 2,P89.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第二课时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目标: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进一步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重点:掌握分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分数单位.教学难点:正确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问题.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准备迁移 用分数表示阴影部分: 2,操作.(1)拿出正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3/8;5/8(2)拿出长方形的纸用折叠的方法表示它的5/8;7/8 二,探究新知,激发思维 1,教学分数的读写法.(1)读分数.[课件1] 1/4 4/5 1/7 8/9 1/15 12/17 30/19 63/37 板述: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2)写分数.[课件2] 三分之一 四分之三 五分之二 六分之一 六分之五 四十分之一 十八分之十三 三十分之一 四十五分之三十七 板述: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 P87.做一做(上)2,教学分数单位.(1)P87.做一做(下)1(2)3/5,1/2,13/15,19/36的分数单位是多少 分别由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组成(3)小结.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教学用直线上的点来表示分数: ※ P87.做一做(下)2 4,教学教学P88.例1: 文化路小学五年级一班有42人,其中有5人是三好学生.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几分之几(1)分析:A,谁是单位1 B,分母是几 分数单位是几

C,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全班人数的几分子几

(2)板书:∵ 1人占全班人数的1/42,5人就是5个1/42,5个1/42是5/42 ∴ 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5/42 P88.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强化提高 1,P89.1 2,P89.5 3,P89.6 4,P89.7 提问:问题所表示的分数意义是什么 5,P89.8 四,课堂小结,抽象概括

提问:A,读分数时应先读什么,再读什么 B,写分数时应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C,分数中的分子表示什么,分母呢 D,什么叫分数单位 想想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相同,什么样的分数的分数单位不同 E,有关分数的意义,你还有哪些问题没弄明白,需要大家帮助 板书设计: 分数的读法和写法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3/4的分数单位是1/4,3/4里有3个1/4 读分数时,应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写分数时,应先写分母,再划分数线,最后写分子.第三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归纳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数的数感培养,以及与除法的联系.教学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课件1] 1,提问:A,7/8是什么数 它表示什么 B,7÷8是什么运算 它又表示什么 C,你发现7/8和7÷8之间有联系吗 2,揭示课题.述:它们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教学P90.例2:把1米长的钢管平均截成3段,每段长多少 提问:A,试一试,你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板书:用除法计算:1÷3=0.333„„(米)用分数表示:根据分数的意义,把1米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米的1/3,就 是1/3米.B,这两种解法有什么联系吗

(从上面的解法中可以看出,它们表示的是同一段钢管的长度,所以1÷3和 1/3是相等的关系.)板书: 1÷3= 1/3

C,从这个等式中,我们发现:当1÷3所得的商除不尽时,可以用什么数来 表示 也就是说整数除法的商也可以用谁来表示

2,教学P90.例3: 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 [课件3](1)分析:A,想想:若是把1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怎么列式

B,同理,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 怎么列式 3÷4的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呢 板书: 3÷4= 3/4(2)操作检验(分组进行)① 把3个同样大小的圆看作3块饼,分一分,看每个孩子究竟能分得多少块饼 ② 反馈分法.提问:A,请介绍一下你们是怎么分的(第一种分法:把3块饼一块一块地分,每个孩子分得每个饼的1/4,共得3个1/4 块,也就是3/4块.)(第二种分法:把三块饼叠在一起分,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1/4的 ,拼起来相当于一块饼的3/4 ,也就是3/4 块.)B,比较这两种分法,哪种简便些 ※ 把5块饼平均分给8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说一说自己的分法和想法.3,小结提问:A,观察上面的学习,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板书: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B,你能举几个用分数表示整数除法的商的例子吗 C,能不能用一个含有字母算式来表示所有的例子 板书: a÷b=b/a(b≠0)D,b为什么不能等于0 4, 看书P91 深化.反馈:说一说分数和除法之间和什么联系 又有什么区别 板书: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三,巩固练习 [课件5]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5÷8 24÷25 16÷49 7÷13 9÷9 c÷d 2,口算.7÷13=()÷9= 1/2=()÷()8/13=()÷()

3, 7/10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1÷21表示两个数(),还可以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一份的数.四,全课小结

当两个自然数相除不能整除时,它门的商可以用分数表示,由于除法是一种运算,而分数是一种数,因此,我们只能说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故此,分数与除法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整数除法中零不能作除数,那么,分数的分母也不能是零.五,家作 P93.1,2,3 板书设计: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例2:1÷3=0.333„„(米)=1/3(米)例3:3÷4= 3/4 被除数 ÷ 除数 = 除数 / 被除数 a÷b=b/a(b≠0)

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第四课时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应用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学会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低级单位的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名数以及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教学重点:名数之间的互化.教学难点:名数之间的互化的实质理解.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铺垫复习,导入新知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式的商.[课件1] 5÷6 14÷25 12÷12 18÷35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课件2] 12÷35=()/()()÷()=4/7()÷()=a/b 8÷()=()/9()÷17=7/()1÷()=()/d

3,把5个饼分给9孩子吃,每个孩子分得多少个 [课件3] 4,小新家养鸡30只,养鸭10只.养的鸡是鸭的几倍 5,填空.[课件4] 30分米=()米 180分=()小时 二,变式类推,深化理解

1,教学P91.例4:(1)3分米是几分之几米(2)17分是几分之几时

思考:A,这两题与复习题有什么区别 有什么相同 B,第(1)题要把分米数改写成米数应该怎么办 怎样计算 板书: 3÷10=3/10(米)C,第(2)小题是要将什么改写成什么 怎样求得 板书: 17÷60=17/60(时)※ P91.做一做

2,教学P92.例5: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的鹅是鸭的几分之几(1)提问:A,用谁作标准 该怎样计算 B,与复习题对比,有哪些不同点和相同点(2)归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都用除法计算,除数都作标准数,得到的商都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关系,都不能写单位名称.※ P92.做一做

习前提问:说说用什么作标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1,P93.4 § 要求说说题目的思路和单位之间的进率.2,P93.6 提问:这两个问题中的标准量相同吗 请说说标准量分别是什么 3,P93.7 四,全课小结,抽象概括

1,本节课所学的两个内容分别是什么 2,你还有问题要问吗 五,家作.P93.5,8

第五课时 分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使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和分数与除法关系的理解.会熟练地比较分数的大小.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能在实践中进行运用.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习旧引新,揭示矛盾

1,下列图形中的阴影能用分数表示吗 [课件1] 2,用分数的意义说明下列分数,指出每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课件2] 1/4 3/5 9/14 17/36 3,指出下面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分数,谁大谁小.[课件3] 2/4()3/4 1/5()1/3 二,操作实验,认识矛盾.1,揭示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2,教学P94.例6: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1)设问:A,图中的阴影部分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B,从图上比较2/3与1/3,哪个大 哪个小 C,如果没有图形供观察,那么怎样比较2/3与1/3的大小(想:2/3是2个1/3,1/3是1个1/3,所以2/3>1/3)板书: 2/3>1/3 D,第二组图中用括号表示的线段用分数表示分别是多少 E,看图比较,谁大于谁

F,若没有参照图,你会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板书: 2/51/3 3/81/3 2/51/3 3/8 3/5 > 2/5 4,P97.11 习前分析:想想,括号里填的这个分母与8和3之间有什么关系 板书 ∵ 1/8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总48(电42)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学会把假分数化成 整数.教学重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教学难点:等于1的假分数.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出概念 1,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1)观察比较下列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并试着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课件1] 1/3 3/3 3/4 1/5 5/6 2/5 3/5 4/5 5/5 7/4 9/5 10/5 11/5 15/5 ① 板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请说出3个真分数,3个假分数.② 观察比较:A,说一说第二组中的两个分数的意义 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 B,再请观察第一,三组的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关系,分数值 与1的关系,你发现有没有规律 板书: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2)在下面的线段图上,哪一段上的点表示的是真分数 哪一段上的点表示的是假分数 [课件2](3)揭示课题: 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分数,假分数实际上是以1为界,把分数分为了两类.所以这节课我们看上去研究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实质却是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 ① 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 哪些是假分数 [课件3] 1/3 3/3 5/3 1/6 6/6 7/6 13/6 ② 把上一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课件4] 2,把假分数化成整数.观察下列分数,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课件5] 3/3 5/5 10/5 15/5 提问:A,这些假分数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B,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 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2)教学P99.例 3 : 把3/3,8/4化成整数.板书: 3/3=3÷3=1 提问:A,3÷3表示什么 8/4=8÷4=2 B,8÷4表示什么 C,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3)练习:把8/2,9/3,4/4,12/6化成整数.[课件6] 二,巩固练习,提高能力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3,说出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4,把下面这些分数化为整数.[课件7] 24/4 25/5 72/4 54/6 100/25 5,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课件8](1)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2)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6,分数a/b中,当a,b分别是什么数时,它为真分数 什么数时,它为假分数 三,全课总结,抽象概括

提问:怎样将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 四,家作 P 101.1,2,3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例:1/2,3/5,11/12 真分数

第七课时 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掌握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带分数的意义及特征,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难点:学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具准备:课件

电脑绘画教学

浅谈电脑绘画教学摘要:电脑绘画与手工绘画相比,具有很多优点,譬如可以随意选择纸张的颜色,可以随意更改画面尺寸大小,喷枪、调色板、彩色橡皮等可以使画面出现不同的肌理色彩效果......

电脑绘画教学计划

电脑绘画兴趣小组 教学计划 电脑绘画虽然属于应用软件教学,但不能仅限于软件本身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从学生掌握一项基本工具,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升信息素养的高度去设计教......

电脑绘画 教学计划

电脑绘画兴趣小组 教学计划电脑绘画虽然属于应用软件教学,但不能仅限于软件本身的知识和技能,需要从学生掌握一项基本工具,培养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提升信息素养的高度去设计教......

电脑绘画教案

第一课如何使用画图工具想在电脑上画画吗?很简单,Windows 已经给你设计了一个简洁好用的画图工具,它在开始菜单的程序项里的附件中,名字就叫做“画图”。启动它后,屏幕右边的这一......

绘画基础心得体会

绘画基础心得体会(素描) 石家庄学院 2011级历史文化系人文教育专业 赵秋芳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十六周看似短暂却很漫长,看似无味却很充实的绘画基础课结束了。回想起在这一段......

《电脑绘画基础.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电脑绘画基础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电脑绘画教程 基础 电脑 电脑绘画教程 基础 电脑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