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银行网点的变革研究_银行网点变革
互联网时代,银行网点的变革研究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银行网点变革”。
互联网时代,银行网点的的形式及变革研究
范 正 欣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新生事物的不断出现,老的旧的制度体系慢慢崩溃消亡,特别是在这个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下,无论一家公司曾经创造出多么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果固步自封,最终也会因逐渐跟不上时代步伐而被淘汰。所以,一家银行要想永远处于不败之地就应该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做出改变,充分利用新技术和新思维来重构自己的经营理念与服务模式,以满足人们日益增加的金融服务需求。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对互联网时代下银行网点形式变革的一些看法。
Part 1
传统银行网点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网点服务无法对客户进行全天候全地理的跟踪,获得客户信息有限。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终端的蓬勃发展,人类正迈入一个24小时在线、信息全面互通的互联网新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广泛应用,必然带来客户需求的变化,作为银行金融机构,如何感知客户需求的变化,是银行转型的前提。金融活动的私密性导致客户始终对自己私人的财务运转心存戒备,银行传统的渠道获取的数据分析并不完整。例如传统的支付业务所反映的信息只体现了收款人与付款人之间的货币转移,其信息含量十分有限。
二,业务操作流程繁琐,等待时间过长,客户体验不好。
银行最大的痛点在于风险控制与客户体验的平衡。银行做任何事情,监管部门率先考虑的是风险,其次才考虑便利性。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银行受到的监管越来越严格。银行开展的业务,有着类似必须本人到场,必须去柜台签字等很多约束条件,以至于在客户体验方面难以顾及。比如一个客户拿另一个客户的卡取钱,按规定需要核查两个人的身份证,最后签字的时候还得将两个人的名字都写在上面,而实际上核查证件打印双头像的时间大大多于取钱所需要的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
三,时空限制,很难实现全面完整的产品营销。
当前所有商业银行都在力图将网店打造成一个金融产品超市,而不仅仅是一个交易平台,银行最有价值的工作不是为客户办理业务,而是为客户设计一整套的理财方案,最大程度推销我们的产品。所以,如何吸引客户走进来,并充分了解银行的各项产品是网店成败的关键。我行有非常多好的理财产品。但实事上,很多客户都是来去匆匆,当柜员在办理完业务之后刚准备给客户介绍几款产品的时候,即便客户表现出兴趣也会因“我要接孩子”“我要赶火车”之类的原因而营销失败。因为他们在来银行之前就只为自己预留了存取钱的时间。他们显然不知道银行会在什么时候对他们提供什么样的服务。
Part 2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应该在三个方面进行网点转型
一,尽快实现银行全业务的在线服务。
建行应该加快传统线下业务向网上银行特别移动端的迁移,支持重点业务及常用功能的7×24小时在线办理。有效延展网上银行的服务的领域。
有数据显示,早在2006年,大约有95%以上的证券业务都是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的,并且网上银行交易量已经达到了这个行业的80%以上,比如工商银行的理财产品网上销售量超过了75%。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相较于其他实体商品交易的行业,银行业更容易实现全业务的线上办理。
全业务在线服务可以更大程度的掌握客户信息,特别是移动互联的广泛应用,更是大大丰富了客户的金融交易信息的价值。移动端的网上交易可以反映交易双方所处的空间位置、人际关系等,增加空间和社交圈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移动互联网,能对客户身份信息、社会关系信息、交易信息、生活信息和行为信息等各类数据的深入分析,还原出一个个活生生的客户,精准预测他们的风险偏好及理财需求,从而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进而在一切有金融需求的地方与客户对接,以创造持续、稳定的超额利润。
花旗银行与Facebook已在数据合作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花旗银行允许用户出让自己的积分给Facebook上的好友,以吸引更多人来办理信用卡和注册积分会员。花旗银行不仅收集到了更多客户的姓名、生日、住址等“硬数据”,还基于社交网络收集到了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意向等“软数据”。更重要的是,它得到了有着共同爱好或特定思维的一群或一类客户,针对这些客户完成精准营销变得简单。Facebook也得到了来自花旗银行的众多的优质客户。
二,打造一款实用易用的移动端APP,占领客户的手机屏幕
当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将书上的内容讲给客户听的时候,就应该把书送给客户让他在自己有时间的时候看。这时候,手机就充当起建行移动的宣传电子屏的作用了。移动互联时代,占领手机屏幕意味着占领一切。第十届慕尼黑数字生活设计大会发布数据:2013年全球共有18.3亿部智能手机,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150次手机,也就是说除休息时间外,每人平均每6分半钟看一次手机。预计今年底前,移动数据流量将首次超过台式机。所以当所有业务都放到网上之后,建行就应该着力打造一个实用易用的移动端APP,使之像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百度客户端一样,成为客户装机必备的手机软件,不可或缺的互联网入口。移动端APP不能简单理解为手机银行,它应该是更全面和更不可替代的,除了可以办理银行柜台上的各项业务之外,还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比如直接进入善融商务进行购物,实时查看股市行情及金融新闻,查询附近信用卡特约商户的打折信息,甚至可以与个人客户经理进行视频聊天。并且坚持迭代更新,根据客户不断增多的金融生活需求,丰富功能应用。只有做到客户没想到的我们要想到,客户想到的我们已经做到了,才能牢牢的占领客户的手机,成为其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甚至于即便客户手上有几家银行的卡,也会删掉其他行的手机银行,而用建行的APP去操作其他行的账户。这时候,就无需担心产品的营销不到位了,建行后台只需将根据大数据分析之后得出的适合该客户的金融理财服务直接从后台不定时推送到他手机就可以了。
当前,制约网上银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风险的问题。由于风险控制的缘故,网上银行的使用不仅及其不方便,而且很多功能相对于物理网点来说还是阉割版,导致客户的很多业务明明想在网上办理,但是在几次操作失败之后仍不得不到银行网点来办理业务。“从银行的角度来说,银行本身就是一家经营风险的企业。现在一味追求‘银行千万不能出事’,这本身就是一个误区。天天和风险打交道、经营风险的企业,关键是如何把风险管理好,通过风险管理和风险补偿,建立完善的风险控制机制。”——樊爽文(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我认为互联网时代,银行更应该通过微博微信这样的新媒体新渠道有效的向客户进行金融知识讲解与宣传,提升客户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财产保险意识。然后运用各种类似指纹识别这样越来越普及的新技术来提高网上银行的安全性,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进行各种限制。
互联网时代,墨守成规是最大风险。
三,重新定义物理网点,完成从交易核算型向营销服务型的转变
在进行全业务向网上转移的同时,物理网点也应由原来的增加柜员数量的方式,转变为增加大堂经理的数量来满足客户日益丰富的金融服务需求。根据网点的实际情况,就下一个或者少数几个综合化柜台,让其他柜员全部从柜台里走出来,真正走到每个客户身边,去引导客户用网上银行、移动端APP、柜员机完成自己需要的服务。搭建出客户自助,银行辅助的服务模式。
曾有媒体预测说随着全业务网上办理的实现,人们对实体货币的依赖度会下降,最终将导致银行物理网点的消亡。对此,我不敢苟同。这里,我想举两个例子——小米之家,顺丰嘿客。
小米公司一直称自己为互联网公司,作为一家所有的商品都是网上销售的公司为什么仍然要在全国各地设立小米之家呢?同样以做快递这种服务类行业为主的顺丰又为什么开始做实体商铺了呢。这明显与他们所坚持的用互联网节省掉中间成本的经营思路背道而驰。
仔细分析下会发现,这两个所谓的实体店也与传统实体店有很大区别,小米之家不只是提供简单的售后服务,他还是小米粉丝的交流场所,小米之家的整个内部装饰像一个客厅,除了提供售后维修技术支持和产品自提之外,还经常举行各种活动,让粉丝们真正觉得这是一个大家庭。而“嘿客”商店也很特别,这里没有满货柜的食品、成箱的饮料,除了显示各种虚拟商品供客户用手机扫描下单的二维码墙之外,再无他物,比起商店更像一个车站或者大型场馆的休息区,然而这里除了可以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具备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等多项业务。俨然一个综合的社区服务平台的模样。
互联网能够在虚拟的空间拉近距离,却不能缩短现实间的距离,能够提供海量的数据,却不能解决人和人之间的信任问题,物理网点能够很好的弥补网络的这一缺点,人们在城市里能够看到那样一个物理建筑,对自己虚拟账户里资金也更为放心。当忘记密码,银行卡被盗,或者遇到各种突发情况的时候,一想到附近就有一家马上可以赶到网点,心里也为得到一丝安慰。而在网络上用语言和文字无法清楚表达需求的时候,还可以去那里当面向工作人员求助。
其次,传统的金融消费以“推”为主,依靠客户经理的推销和柜面人员的推介。而互联网金融开创了以“拉”为主的金融消费模式,以自己的企业文化和品牌形象去感染客户。通过互联网媒介进行广泛宣传和公众公关,通过官方微博和贴吧与客户互动,共同成长。以强大的归属感与参与感让更多的用户成为自己的粉丝。这不仅可以让客户更加坚定不移的使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还能让他们自觉的帮助企业进行宣传。
最后,从国外银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能够为商业银行带来巨大财富效益的高净值人群仍然需要以网点资源和人工专员为依托的服务。网点就是为他们提供这种私人管家式高价值服务的场所。
所以,今后的网点将以提供自助设备,在线业务的教学指导答疑解惑,高端客户维护联谊为主,大额资金预约取款,残破零币兑换,和假币识别为辅的职能定位。小巧但精致的分布在人流量大的车站,商场,社区,步行街附近。根据网点附近的金融环境进行精分,配置不同的岗位设置。
Part3 未来场景
小明填完表格,将自己的身份证照片上传到建行网站上,又对着摄像头按照语音提示做出相应的动作,完成了在线申请银行卡的最后一步,系统弹出窗口询问银行卡是邮寄接收还是网点自提,他点击网点自提,输入了自己家附近的网点名称,然后他手机收到一条短信验证码。他拿起手机下楼来到附近的建行网点,将短信展示给一名大堂经理,大堂经理将小明的验证码输入电脑后,按照电脑提示拿出已经申请成功的银行卡,确认客户信息之后交给他。小明正准备离开的时候,发现网点墙壁上的电子宣传屏幕上滚动着善融商务今天的打折信息,他早就想给妈妈买一部手机了,于是找到手机专区,扫描屏幕上的二维码,查询了手机信息,当看好一部手机准备下单的时候倒吸了口凉气,小明还是学生,每月只有固定的生活费,这部手机的价格对他来说还是有点偏高。客户经理发现了小明的囧态,上前询问小明是否有建行的信用卡,得到肯定的回答后便开始向他介绍信用卡的分期业务,小明认为自己有能力支付每个月几百块的还款,于是点击下单。想到自己周一至周五都住在学校,就将收货地址选择该网点。
小明妈妈正在陪外婆逛街买衣服,老人的衣服不好买,走了好几家店都没买到。老人有点累了,于是小明妈妈陪她走进街边一家建行网点坐下来休息,然后打开建行APP,寻找附近哪里有合适的商店。大堂经理端来一杯水递给老人,老人忙对小明妈妈说,自己眼睛不好,再柜员机上取工资的时候经常还没操作完时间就到了,幸好有这位大堂经理每次都过来帮忙,才顺利取到钱。大堂经理连声说没什么,是自己应该做的,如果有什么困难或者需求可以在建行APP里关注自己,以后直接联系。小明妈妈很感激,拿手机对着大堂经理的胸牌上的二维码一扫,关注了他。大堂经理顺势对小明妈妈说,老人年纪大了,要是没有经济负担的话,可以为她买一份保险,多一份保障。小明妈妈点点头,大堂经理拿出平板,开始详细的介绍几款适合她的保险,小明妈妈刚对一款保险产生了兴趣,突然想起来小明爸爸快下班了,要赶紧回家做饭,于是对客户经理说下次继续了解。大堂经理点了一下这款保险的名称,然后平板上弹出一个二维码,小明妈妈对着二维码一扫,这款保险就自动进入了她建行APP的收藏夹里。一个星期后,大堂经理发讯息过来询问小明妈妈对这款产品了解的怎么样了,小明妈妈说已经在网上自己办理了,而且由于填写的的保障年龄是60岁,现在建行APP的善融商务界面上每天会自动推送一些适合六十岁左右老人用的商品,再也不用满大街寻找了。
小明爸爸今天和几个生意伙伴去打高尔夫,大家约在公司附近的一家建行网点的集合,等他赶过去的时候,有几个好友已经到了,正坐在网点的私人银行室里喝茶聊天,于是小明爸爸愉快的加入了他们的谈话,当得知这次去的高尔夫球场是位于风景区内的高档球场,小明爸爸很惊讶的问是怎么订到场地的,因为这个球场客人常年爆满,所以一般要提前好长时间预约。一位球友得意的掏出自己的建行国际高尔夫白金信用卡,用这张卡可等同于该球场的会员待遇,不仅能优先安排场地,而且每年度还可以免费参加8次专业高尔夫培训活动,零距离接受名师指点,轻松提高球技。虽然平时也有客户经理向小明爸爸推销建行的信用卡,但是由于他的工资卡是工行,所以为了方便还款,平时只用工行信用卡,不愿意办建行的信用卡,听好友这么一说突然对建行信用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忙问该怎么办理,那位球友打开建行APP,在好友录里找到小明爸爸,将一名客户经理的名片发送过去,介绍说这张建行国际高尔夫白金信用卡是找这位客户经理办理的,你可以直接联系他。
以上三个场景只是互联网时代下,发生在银行网点里的几个小案例而已,我相信,在移动互联和大数据的充分应用下,越来越多的金融应用将会和具体的生活场景连接在一起,实现线上金融服务与线下客户需求的有机结合,做到线上线下一体化。越来越多方便快捷和极致的客户体验将出现在我们身边,每个人都将会是建行网点转型的受益者。而建行也会因网点转型而获得更好的口碑和市场地位,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互联网+”时代的课堂变革“互联网+”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传统课堂像数字化、智能化、泛在化方向发展,许多学校开展“电子书包”“智慧教室”“一对一数字化学习......
互联网+时代高职教育的变革【摘要】“互联网+”便是将当前发展得如火如荼的互联网技术与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信息资源,促进行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加高职教育必然将包括......
互联网时代市场部的营销变革当年市场部利用传统媒体,电视广告、报纸广告、车体广告、路牌广告等来推广和促销。在这个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利用自媒体来推广,成了市场部的当务之急......
运用互联网思维 创新城市管理今天上午聆听的教授关于互联网+时代的创新与变革一课让我收获颇丰,结合所思、所感和城市管理工作实践,简要谈谈我的所获,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基层的......
律师行业在“互联网+”时代的变革一、引言律师行业与其他服务业不同,由于事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且依赖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知识,因此,律师行业难以实现标准化。正因为缺乏标准化,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