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检测考试试题_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检测考试试题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南阳市一中2009-2010学年春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 间150分钟。

2.将第Ⅰ卷每小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考试结束,只交答 题卡和答题卷。

第Ⅰ卷(36分

共12小题,每小题3分)

一、(18分)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过而不改,是谓过也。

小人之过也必文 ..B.何以伐为

自伐者无功 ..见其二子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D.吾与点也

天与之,人与之 ...2.下列句子与例句加点字词类活用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洁其身 .A、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B、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C、足食,足兵

D、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3.与例句句式相同的项是 例句: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A、有是哉,子之迀也!

B、子路宿于石门

C、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D、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是

A、因之以饥

(因为)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如果)..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没有)

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不过)..C、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贫困)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哪里)..D、虽欲从之,末由也已。(途径)

多见其不知量也。

(只是)..5.下列各项中不全有通假现象的一项是 A、乡也吾见夫子而问知

且而从辟人之士也 B、由也好勇过我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C、莫春者,春服既成无欲速,无见小利 D、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 6.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B、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D、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9分)

在儒家的传统中,孔孟总是形影相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他们的宗旨也始终相配合。但是仔细比较他们,却也发现很多不同的地方。

最明显的,《论语》中所叙述的孔子,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感觉,不像孟子凡事紧张,所以孔子能够以“君子坦荡荡”的风格去保持他的悠闲;与这种态度截然相对的是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孔子还说这样不吃那样不吃,衣服也要色彩裁剪都合适;孟子却毫不忌讳地提出“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

孔子没有直接的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但是他既说出虽为圣贤仍要经常警惕才能防范不仁的话,可见他认为性恶来自先天;他又说“观过,斯知仁矣”,好像这纠正错误、促使自己为善的能力,也要由内外观察而产生。孟子则没有这样犹疑。他斩钉截铁地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孔子自己承认,他一生学习,到70岁才能随心所欲不逾矩;孟子的自信,则可以由他自己所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一句话里看出,这种道德力量,经他解释,纯系内在的,由自我产生的。

孔子对“礼”非常尊重。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徒,他死时孔子痛哭流涕,然而孔子却根据“礼”的原则反对颜渊厚葬;又因为“礼”的需要,孔子见南子,使子路感到很不高兴。孟子就没有这样的耐性。齐宣王称病,他也称病;鲁平公没有来拜访他,他也不去见鲁平公;他对各国国君的赠仪,或受或不受,全出己意。

这中间的不同,不能说与孔孟二人的个性无关。《论语》与《孟子》两部书的取材记载不同,也是有一定影响的。孔子和孟子相去约两百年,时局已有很大变化。

春秋时代的战事,显示了社会的不稳定性;但战事本身,却不足以造成社会的全面性动荡。孔子对当日情形,还没有完全失望。他的闲雅代表着当时的社会,相对于战国的*而言,还相当的宁静,所以他仍提倡“克己复礼”,显然认为过去的社会秩序仍可以恢复,表现一腔复古的热忱。

孟子被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已经大大超过春秋时期竞技式的战争,这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是不能济事的。齐宣王问他贵戚之卿应做的本分,他说:“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这已经不是孔子所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严格规矩了。

宋朝以后,《孟子》既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也为科举取士的标准,对中国思想史有巨大的影响。他的性善论必定带着一种强迫性的推论,因人既生性为善,那么强迫人们保持这种天性也不算过分了。他的低水准平等思想——例如“乐岁终身饱,凶年不免于死亡”,以及“省刑罚,薄税敛”,在一个简单的农业社会里,被奉作经典,同时也符合事实的需要。

(节选自《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7.下列各项中关于孔孟不同之处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给人“君子坦荡荡”轻松愉快的悠闲感;而孟子则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主张,给人忧愁不安的紧张感。

B.孔子没有直接提出人之性善或性恶,但可以间接地看出他认为人性本恶;而孟子则坚定地认为人性本善,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下也”。

孔子非常尊重“礼”,“礼”大于“情”,循“礼”而行事;孟子却不然,行事完全不遵循“礼”,全凭自己的意愿。

D.孔子提倡“克己复礼”,认为旧的社会秩序可以恢复,希望复古;而孟子却更有“革命性”,认为必须改弦更张,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

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孔孟有“很多不同”的原因的一项是 ...A.可能与两个人的个性不同有一定的关系。B.《论语》和《孟子》两部书取材记载不同。两人所处的时代不同,时局有很大的差异。D.两人对“礼”的遵循不同,孟子超出了“礼”的严格规矩。9.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孔子在衣食方面还有所挑拣,但孟子提出的“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却更具有平等思想,虽然这种平等思想和孔子相比是属于低水准的。

B.孔子认为要实现“仁”,既要靠学习和自我约束,又要靠由内外观察而产生的纠正错误并促使自己行善的能力;但是孟子却认为道德纯粹是由自我产生的。

春秋时期的战争是属于竞技性的,虽然也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但这种不稳定是可以平息的;而战国时期的战争则是剧烈的,给社会造成了全面性的动荡。

D.自宋朝以后,《孟子》就取代了《论语》,成为各朝经筵讲解之用和科举取士的标准,从此以后,对中国的思想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2题(9分)

孔子相卫,弟子子皋为狱吏,刖(yuè)人足,所跀(yuè)者守门。人有恶孔子于卫君者,曰:“尼欲作乱。”卫君欲执孔子。孔子走,弟子皆逃。子皋从出门,跀危①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吏追不得。夜半,子皋问跀危曰:“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我何以得此于子?”跀危曰:“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及狱决罪定,公憱然不悦,形于颜色,臣见又知之。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

田子方从齐之魏,望翟黄乘轩②骑驾出,方以为文侯也,移车异路而避之,则徒翟黄也。.方问曰:“子奚乘是车也?”曰:“君谋欲伐中山,臣荐翟角而谋得;果且伐之,臣荐乐羊而中山拔;得中山,忧欲治之,臣荐李克而中山治,是以君赐此车。”方曰:“宠之称功尚薄。”

秦、韩攻魏,昭卯西说而秦、韩罢;齐、荆攻魏,卯东说而齐、荆罢。魏襄王养之以五乘之奉。卯曰:“伯夷以将军葬于首阳山之下,而天下曰:„夫以伯夷之贤与其称仁,而以将军葬,是手足不掩也。‟今臣罢四国之兵,而王乃与臣五乘,此其称功,犹嬴胜而履蹻。” .孔子曰:“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概③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

少室周者,古之贞廉洁悫者也,为赵襄主力士。与中牟徐子角力,不若也,入言之襄主.以自代也。襄主曰:“子之处,人之所欲也,何为言徐子以自代?”曰:“臣以力事君者也。今徐子力多臣,臣不以自代,恐他人言之而为罪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改动)

【注】①跀危:古代受断足之刑的人。②轩:此处指高车。③概:古代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

10.对下列句子中相关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不能亏主之法令而亲跀子之足

B.则徒翟黄也

亏:损害 .

徒:白白地 . 是手足不掩也

掩:掩盖 .

悫:诚实、谨慎 .D.古之贞廉洁悫者也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跀危引之而逃之门下室中

②故民之从之也轻 ..B.①入言之襄主以自代之

. ①而子何故乃肯逃我.

②告子未尝知义,以其外之也。.

②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 .D.①伯夷以将军葬于首阳山下 ②吾欲观于转附、朝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皋做狱吏时曾判一名犯人刖刑。在子皋危难之时这个人却救了他,这是因为跀危认为他能做事公平、公正,且能法外开恩。

B.翟黄和昭卯均是有大功的臣子,而国君赏赐的东西与他们的贡献不相配,作者借此典故从反面论证统治者要“依法行赏”的道理。

孔子认为为官之道就得公平、公允,依法办事。这点做好了你便能在百姓中树德,不会做的人只能树怨。

D.少室周是赵襄主的卫士。他和中牟的徐子比赛力气,结果不如徐子,就进宫把徐子推荐给赵襄主而要求用徐子来代替自己。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断足也,固吾罪当之,不可奈何。(3分)

(2)非私臣而然也,夫天性仁心固然也。此臣之所以悦而德公也。(4分)(3)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3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笼莺①

(清)纳兰性德

何处金衣客,栖栖翠幕中。有心惊晓梦,无计啭春风。漫逐梁间燕,谁巢井上桐。空将云路翼,缄恨在雕笼。

[注释]①莺:黄莺,别名金衣公子。

(1)本诗题为“咏笼莺”,第三联却写了燕子飞于梁间、鸾鸟在梧桐上筑巢。试分析这样写的用意。(4分)

(2)本诗最后一联的“空”字历来为人们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4分)15.默写(6分)

⑴ 孟子曰:“民为贵,君为轻。”(《孟子·民为贵》)(1分)⑵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勇者不惧。”(1分)⑶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1分)”

⑷ 孔子论述“学”与“思”关系的两句是:。(2分)

⑸ 孟子说:“

。”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王安石说:“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这些都是反对享乐主义的千古佳句。(1分)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徘徊在人生的空地上

周国平

近来,我闲读《论语》这一部圣人之言,发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在我的印象中,儒家文化一重事功,二重人伦,是一种很入世的文化。然而,作为儒家始祖的孔子,其实对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这两个方面,可以用两句话来代表,便是“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

孔子是一个读书人。一般读书人寒窗苦读,心中都悬着一个目标,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成器,即成为某个方面的专家,好在社会上混一个稳定的职业。说一个人不成器,就等于说他没有出息,这是很忌讳的。孔子却坦然地说,一个真正的人本来就是不成器的。确实有人讥他博学而无所专长,他听了之后自嘲说,我就以赶马车为专长吧。

其实,孔子对读书人有他自己的看法。他主张读书要从兴趣出发,不赞成为求知而求知的纯学术的态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又主张读书是为了完善自己,鄙夷那种沽名钓誉的庸俗文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他一再强调,一个人重要的是要有真才实学,而无须在乎外在的名声和遭遇。

“君子不器”这句话不仅说出了孔子的治学观,也说出了他的人生观。有一回,孔子与他的几个学生子路、曾皙(名点)、冉有和公西华一起聊天,让他们谈谈自己的志向。其余三人分别表示想做军事家、经济家和外交家,只有曾点说,他的理想是“暮春时节,换季的春服穿上了身,约上五六个青年人,六七个少年人,在沂水里洗一洗,在舞雩坛上吹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子听罢,喟然叹曰:“我和曾点想的一样啊!”圣人这一叹,活脱脱地叹出了他的未染的性灵,使得两千年后一位最重性灵的文论家大受感动,竟改名为“圣叹”,以志纪念。人生在世,何必成个什么器,做个什么家呢?只要活得洒脱自在,岂非胜似一切?

学界大抵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至于什么是“仁”,众说不一,但都不出伦理道德的范围。孔子重人伦是一个事实,不过他到底是一个聪明的人,而一个人只要足够聪明,就决不会看不透一切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所以,“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这句话竟出自孔子之口,他不把“仁”看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也就不足怪了。有人把仁归结为忠恕二字,其实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他总是区别对待“邦有道”和“邦无道”两种情况的。“邦无道”时,能逃就逃,逃不了则少说话为好,会装傻更妙(“愚不可及”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其本义不是形容愚蠢透顶,而是孔子夸奖某人装傻装得高明极顶的话,相当于郑板桥说的“难得糊涂”)。他也不像基督那样,当你的左脸挨打时,要你把右脸也送过去。有人问他该不该“以德报怨”,他反问:那么用什么来报德呢?然后说,应该是用公正回报怨仇,用恩德回报恩德。孔子实在是一个非常通情达理的人,他有常识,知分寸,丝毫没有偏执狂。“信”是他亲自规定的“仁”的内涵之一,然而他明明说:“言必信,行必果”,乃是僵化小人的行径。要害是那两个“必”,毫无变通的余地,把这这位老先生惹火了。他还反对遇事过分谨慎。我们常说“三思而后行”,这句话也出自《论语》,只是孔子并不赞成,他说再思就可以了。

也许孔子还有不够洒脱的地方,我举的只是一面。有这一面毕竟是令人高兴的,它使我们可以放心承认孔子是一位够格的哲学家了,因为哲学家就是有智慧的人,而有智慧的人怎么会一点不洒脱呢?

(本文略有删改)

16.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孔子乃是一个相当洒脱的人”的?(4分)

17.依据全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君子不器”和“君子不仁”的内涵。(6分)18.文中第五段“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的含义是什么?(2分)

19.文中列举的孔子的哪些观点能够说明“伦理规范的相对性质”?(6分)

六、语言知识运用(12分)

20.用“儒学”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关键词不得删),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中国人民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这是与深受儒学“和为贵”思想的影响,形成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分不开的。

21.把下列4句话填入横线处(只填序号)

在先秦,主要有五种人格理想:墨子的苦行侠人格,________ ;杨朱的贵我人格,_______;孟子的大丈夫人格,_______;荀子的君子式人格,_______ ;再有一种便是庄子式的人格了:独来独往,不吝去留,若垂天之云,悠悠往来聚散,在一种远离的姿态中显出格外的美丽与洒脱。

①锋芒毕露,正义在胸

② 平和公正,循规蹈矩

③ 赴汤蹈火,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

④绝对自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22.5月4日,某中学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请你完成下面题目。(4分)⑴请你给这次活动命名,以体现活动主题。

⑵请你向活动组委会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三点建议。

七、(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紫藤萝和牵牛花,没有挺拔的躯干,却凭借枯树和篱笆,以昂然之姿向世人展示了自己的美丽;篱笆和枯树,本无美景可言,却凭借牵牛花和紫藤萝,成就了一道风景。其实,人类社会不也是如此吗?

全面理解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18分)1-6:ACDABB

二、(9分)

7.B(A项中“忧虑不安”没有依据。C项中说孟子“行事完全不遵循„礼‟”的说法不准确,文章中说孟子一切“全出已意”,并没有不遵循的意思。D项,第七段中说“也就是容许废君而另立族中贤人”,而选项中成了“必须”。)

8.D(D项是两人有很多不同中的其中一种具体表现,而不是原因。)

9.B(A“低水准”不正确,原文意在强调二者的不同,不是要比出高下之分;C战国时代的*大大超过春秋时期,但不等于给社会造成了全面的动荡,另外说“可以平息”只是孔子的想法,而非实际情况;D“取代”与“从此以后”属于无中生有。)

三、(9分)10.B(徒:只有)。

11.C(A项①代词,他/②助词,主谓之间,无义;B项①介词,用/②连词,因为;

C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到)

12.A(“法外开恩”的说法是不正确的,子皋所做的一切都是在维护法律的公平、公正)。

四、(24分)13.(10分)

①我被砍掉脚,本来就是我罪有应得,是没有办法的事。(被动1分,“固”1分,“不可奈何”1分)

②您并不是徇私照顾我才这样做,而是与生俱来的仁爱之心本就这样。这便是我心悦诚服并要报答您的原因。(“非”、“然”、“所以”“德”译对各得1分)

③概这种器物是用来量平斗斛的,吏这种官员是用来公平行法的。治理国家的人,不可以失去公正。(“平量”、“平法”、“失平”译对各得1分)

14.(8分)(1)运用反衬的手法(1分。要点“反衬”或“衬托”、“对比”),突出了笼中莺对燕子和鸾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1分。要点“向往”或“羡慕”),表现了作者渴望自由的思想感情(2分。要点“渴望自由”)。意思对即可。(2)“空”字意为“白白地”(1分。要点“白白地”),生动地写出了黄莺虽然长着一双可以直冲云霄的翅膀(1分。要点“长翅膀”),却被囚禁笼中,不能展翅高飞(1分。要点“不能展翅高飞”),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而不得的无奈和痛苦(1分。要点“无奈”或“痛苦”)。意思对即可。

15.(6分)⑴社稷次之⑵知者不惑⑶畏圣人之言⑷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⑸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分)

五、(18分)

16.从两个方面阐述:①对功利的态度颇为淡泊,即“君子不器”。②对于伦理的态度又颇为灵活,“君子不仁”。(4分)

17.君子不器:君子读书要从兴趣出发,目的是完善自己,获得真才实学,而非谋取功名(即孔子的治学观);君子为人要活得悠闲自在,不必成名成家。(即孔子的人生观)君子不仁:君子不把“仁”当作理想人格的必备条件,应该有分寸不偏执。(6分)

18.要点:伦理规范是做人的道德标准,但又有灵活变通的余地。(2分)

19.文中列举的观点有:“忠恕”是“仁”,但孔子决不主张愚忠和滥恕。“以德报怨”是“仁”,但孔子主张更应该用公正回报怨仇。“信”是“仁”,但“信”也要有度。“思”是必需的,但不必过分谨慎,“再思”就可以了。(6分)

六、(12分)

20.儒学“和为贵”思想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使中国人民形成了一贯爱好和平的民族传统,从而在国际商务中主张国家之间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互相尊重。(要重组这个句子,就要对原句句与此同时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清楚。“中国人民……互相尊重”是果,直接原因是“形成一贯……分不开的”而“传统”的形成又是因为“深受……影响”。)

21.③④①②

22.⑴示例:“书香满校园”“青春书为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⑵①举行关于读书的问卷调查,②请新华书店到校书展,③请作家作“走进名著”报告会,④举办“读书交流会”,⑤举办“读书演讲会”,⑥举行“名著与舞台”话剧表演等等。(写出任何3点即可。)

七、略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热忱(chén) 淳朴(chún) 童稚(zhì) 绯红(fěi)B.和煦(xù) 豁亮(huò) 殷红(yīn) 惟妙惟肖(xiào)C.拮......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一、积累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热忱(chén) 淳朴(chún) 童稚(zhì) 绯红(fěi)B.和煦(xù) 豁亮(huò) 殷红......

高二语文期中检测测试试题10

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检测测试试题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窈窕(yáo) 长歌当哭 (dāng) 搴旗斩将 (qiān) ...B.撺掇 (duō) 妄自菲薄 (fēi) 搔首踟蹰 (chù)......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检测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检测考试试题.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高二语文下册期中调研检测考试试题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期中 下册 高二 高二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期中 下册 高二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