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鲁智深正稿[优秀]_水浒传鲁智深正稿

2020-02-26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水浒传》鲁智深正稿[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水浒传鲁智深正稿”。

浅析鲁智深

【摘要】鲁智深,原名鲁达,人称花和尚鲁智深。《水浒传》中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他的“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气概,他的粗中有细、嫉恶如仇、我行我素的性格,他的扶危济困、打抱不平的侠义壮举,使他成为人们心中的大英雄;他虽然粗鲁,但却粗中有细智慧,他虽杀人无数,但为人正直,他独特的性格和形象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鲁智深一生都在活他自己,他从来不做假,从来不矫情,他一直在完成他自己,最终成就大圆满和大寂静。

【关键词】鲁智深形象性格命运

《水浒传》是施耐庵描写的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故事。在历代封建专制统治者眼中,造反都是不道的,《水浒传》却反其道而行,为那些所谓“造反”者树碑立传,不仅渲染他们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还塑造了一大批血肉饱满、神采飞扬的梁山好汉。一百零八位人物,一百零八种性格。鲁智深,梁山一百零八将之一,位列十三,在梁山上为步军头领之首。他“该出手时就出手”的英雄气概,以及他圆寂时的这番话“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使他独特的性格和形像给人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能有些人会把鲁智深和李逵这样的莽汉归为一类,其实大错特错,鲁智深是粗中有细的代表。

一、鲁智深的性格特征

鲁智深他虽然粗鲁,却人如其名粗中有细有智慧。他虽杀人无数,却嫉恶如仇,为人正直;他扶危济困、打抱不平的侠义壮举,我行我素的性格,让他成为梁山好汉的重要人物之一。鲁智深行事完全是为了“他人”而不是“自己”。“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才大心细,雄猛沉稳;率性而行,粗豪不转羁”成为鲁智深一生的写照。

(一)行侠仗义,粗中有细

作者在《鲁提辖拳打郑关西一回》中,从“问、救、打”三方面展现了鲁智深行侠仗义、粗中有细的性格。

1、问言为心声。鲁达与朋友正酒饮话语之间,只听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心情焦燥,正怒中。听酒保道:“官人息怒。小人怎敢教人啼哭,打搅官人吃酒?这个哭的是绰酒座儿唱的父女两人,不知官人们在此吃酒,一时间自苦了啼哭。”鲁提辖道:“可是作怪!你与我唤得他来。”见前来的是一个十八九岁的妇人,背后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儿,问清金氏父女啼哭的缘由,听闻他们竟然有如此苦处,那欺负人的却原来是杀猪的郑屠,气上头来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幸得史、李二位兄弟再三相却才得以息怒。其嫉恶如仇、火暴刚烈的形象跃然纸上。在平息了怒火后,为使金氏父女能安然回乡,鲁达不但慷慨解囊,而且借银相助,可见其爱憎分明、扶危济困、仗义疏财的性格特征。他“便去身边摸出五两来银子”,并对史进道:“洒家今日不曾多带得些出来,你有银子借些与俺,洒家明日便送还你。”一个“摸”字倾其所有,犹感不足,并且借银相助,而一个“借”字表明他是豁达之极。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道:“也是个不爽利的人!”在这里,作者又以李忠作反衬,更显提辖豪爽之气。这一部分,通过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将鲁达那种深埋心底的重义轻财的豪迈性格与侠义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2、救鲁达本是当时位重权大的经略府的军官,他本人拥有显赫的战功、1

超群的武艺。凭这些,他本可以与当时的社会各阶层和睦相处,逍遥自在地做他的提辖官。但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信守对金氏父女的承诺,救助金氏父女脱险。这正是其侠义之心的体现。天色微明,只见鲁提辖大踏步走入店里来,高声叫道:“店小二,那里是金老歇处?”等小二领来金氏父女二人便对二人道:“你去便去,等甚么!”那店小二想要阻拦二人的去处,却被鲁达一巴掌一拳打翻躲了起来。在金氏父女勿忙离店后,鲁达一个寻思,怕店小二去拦截,就往店里掇条了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等金氏父女走远了,方才起身。此处的鲁智深可谓心细如发,性情急躁的他竟有如此耐心,坐了四个小时,通过这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鲁达虽是个粗人,但他粗鲁之中带有细心、机警、精明;可是就在前一天,他一听说了金家的事就迫不及待地要揍郑屠户,被劝住回家后“晚饭也不吃,就气愤愤的睡了”。第二天,“天色微明”,他就早早地来替金家张罗。前面的急躁与此时的耐心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也可以看出其“杀人须见血,救人要救彻”的侠义心肠。

3、打惩治郑屠,也不是一到就动手,鲁达本意是痛打惩治郑屠,不料失手打死,面对意外,他随机应变,遇险不惊,从容不退却。他假意道:“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走了”,鲁达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他勇而有谋、胆大心细的性格。为了惩治郑屠这个地痞无赖,愤怒的鲁达并未逞一时之勇,而是采取先激后打的策略,造成口角斗殴的架势,“三激”郑屠,让郑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动手,将他引到街上,当众质问郑屠,让大家了解“拳打郑屠”是正义的行动,郑屠笑道:“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鲁达听得,跳起身来,睁着眼,看着郑屠道:“洒家特地要消遣你!”对郑屠的大加戏弄,可见其有胆识,有谋略。而伸张正义、惩治恶人的“三拳”,一拳一个落点,一拳一个比喻,一拳比一拳厉害,则不仅让读者觉得解气、解恨,更在读者面前刻画出了一个英勇非凡、武艺高强的“梁山好汉”形象,可谓是尽显好汉本色。话说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后,采用的脱身之计更是绝妙,一句:“你这厮装死,懒得与你计较”,便顺理成章的逃离了案发现场。虽然身为军官,却知命官司吃不起,马上回到住处收拾了细软银两,一道烟似的走了。其应变之快,让人赞叹。至此,一位疾恶如仇、扶危济困、重义轻财、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肝胆英雄活生生地显现在我们的面前。

(二)率性正直,嫉恶如仇

鲁智深的率性无处不在,也因此惹下不少事来。打死镇关西后,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经赵员外介绍,鲁达到五台山文殊院落发为僧,智真长老说偈赐名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鲁智深本是性急粗犷之人,在寺中难守佛门清规,我行无素,因二次饮酒大闹五台山,引起五台山各僧的不满。鲁智深虽然狂放不羁,但知轻重缓急,紧要处能自制。见长老一到,“那酒就醒了七八分”,还装疯卖傻,让长老“与洒家做主”。长老训话说:“„„如何这般所为?” 鲁智深跪下道:“今番不敢了。”经过二次事件五台山已留不下他,智真长老书信一封只得让他去投东京汴梁大相国寺,鲁智深跪下道:“师父,教弟子那里去安身立命?愿听俺师四句偈言。”这表明鲁智深有羞愧之心,忏悔之语,也表现了他是个敢作敢当,正直的人。

在瓦罐寺,鲁智深见崔道成、丘小乙两人强占寺庙、霸占民女,十分愤恨,大开杀戒;在华州府,他得知贺太守霸占民女、贪赃枉法,十分气愤,竟冒险前去行刺,结果被抓,打入死牢,幸亏宋江攻城才救了出来。这一切,在别人眼里也许觉得不值得,也许很可笑,但在鲁达看来却是必然如此,他的嫉恶如仇的本

性,他的急公好义的胸怀,都使他必然如此。没有人强迫他去做什么,他完全可以不做这一切,但他自觉自愿地去做了,急不可待地去做了,完全不计可能给自己带来的不利后果,完全出于真诚,完全出于内心的要求。他的这种性格,不属于一般的义气,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三)重情重义,淡泊名利

鲁智深的重情重义在野猪林救护林冲犹为突出。鲁智深在相国寺看守菜园,收服众泼皮,倒拔垂杨柳,耍舞他的铁枚时,只见墙外一个官人看见,喝采道:“端的使得好!”由此引出林冲,二人相识甚欢便结为兄弟。然而林冲因太尉高俅之子高衙内看上了自己的老婆而被设计诬陷落难,被刺配沧州。未想鲁智深竟然一路暗中保护。在野猪林里,解差董超、薛霸举起水火棍恰对林冲动手之即,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二人相识不才不久,鲁智深竟有这样的情义。

鲁智深及时出手,救了林冲一命,此后一直护送至沧州七十里外。他视兄弟间的情分如生命,重视朋友间的义气,当他知道史进陷入华州城后,自己不顾生命危险,只身犯险而遭擒;他虽然仇视朝庭,不满当时的黑暗腐朽的社会现实,不想与官场上的贪官污吏,奸臣贼子为伍,但碍于兄弟间的义气,而和梁山泊众英雄接受招安。在后来的战斗中,为了兄弟间的情谊,他出生入死,为救武松,而自己左臂受了重伤。

他身材高大魁梧,力大无穷,武功超群。他随军破辽、征田虎、打王庆、剿方腊,每次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这些都不能使他引以为荣,当他捉住方腊后,宋江向他庆贺,他却答道:“洒家心已成灰,不愿为官,只寻个净了去处,安身立命足矣!” “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只得个囫囵尸首,便是强了。”这些都表现了他对当时黑暗的丑陋的官场和社会现实的强烈憎恨之情,显示其不求富贵、淡泊名利的性格特点。

二、鲁智深的性格成因

鲁智深的行为最为鲜明的特点,是不拘格套,率性而为,没有什么规矩束手束脚。鲁智深无家无小,一无牵挂,闯荡江湖,四海为家,遭遇过各种人物,还做过提辖下级军官,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斗争经验。他心胸阔大,但心明眼亮,把好人和坏人分得十分清楚;他潇洒豪放,但粗中有细,急有中慢,该出手的时候敢出手,该忍耐的时候能忍耐。他并不一味鲁莽行事,而是讲究策略,颇有斗争艺术,也不死拼硬打,该住手的时候就住手。有句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在鲁智深做和尚之前,在他做军官的时候,谁也想不到他能做和尚。他做了和尚以后,谁也都想不到,他这个人最终能成正果,除了那个智真长老之外。鲁智深自由自在,海阔天空,心胸浩荡,童心烂漫,放荡不羁而合乎人情天理,这也是天性使然。

鲁智深他是一个反压迫的英雄,但他不仅是反对对自己的迫害,而更多是反对对别人的迫害。这是他身上最突出,也是最可贵的特点,他光明爽朗的性格,不能容忍社会上的任何压迫和不平。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所谓“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是他的生活信条,也是他思想性格的准确概括。他把禅仗指向哪里也就把仁爱的种子播向哪里。如果说武松的种种复仇里面多少还包含着自己的功利,那鲁智深则是完全忘我,完全无谓,完全只问是非曲直,不计个人利害,路见不平,连一秒也不踌躇,立即插身于两者之间,面对着强暴者,叫弱小者让开,从此天大的事都与别人无关,只要他鲁智深一人担当就行了。他的行为准则是,杀人要见血,救人要救彻。一边是彻底的恨,一边是彻底的爱。鲁智深仗义,纯乎是舍己为人,除强扶弱,不管强者对自己有无恩怨,弱者与己有无瓜葛。鲁智深豪爽纯乎是体己淳人,救助急需者,丝毫没有以恩人自居的意味。正是由于这种人性美,鲁智深这一人物形象令千百世人敬仰喜爱。

三、鲁智深的个人命运

鲁智深最后的命运是在六和寺圆寂。纵观全书不难看出,鲁智深的遭遇主要是自己主动争取的,最初仗义救人,军官做不了做了和尚。后来又因仗义救人,连和尚都做不成了,只得落草当了“强盗”。他走的这条路,走的那么干脆,爽朗,没有左顾右盼,没有犹豫动摇。可见同是上山武松迫不得已,林冲被一步步逼上山,而鲁智深则是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心甘情愿,自愿上山的。鲁智深的“逼上梁山”,主要并不是现实迫害他的结果,恰恰相反,是他勇于向统治阶级进攻,才为统治阶级不容的。鲁智深行武出身,依附官府,凭自己的本事谋职,凭这些,他本可衣食无忧。但是强烈的正义感驱使着他不与贪官污吏同流,偏偏要向黑暗的现实挑战。这一点正是鲁智深的可贵之处,并且使之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他上梁山以后,跟着宋江东征西讨,立下很多赫赫战功,朝廷都有封赏,但是我们注意到《水浒》在写到每次朝廷在封赏这些一百零八将时,鲁智深是非常非常突出和鲜明的,是他穿着一身的僧衣。别人穿的或者是官服,或者是戎装,就是军服,而他穿的是和尚的袈裟。他就认可了他这个命运。不仅认可了他的这个命运,而且最终他还真地修成了正果。

活捉方腊之后,宋江带领大军驻扎在杭州,鲁智深和武松驻扎在杭州的六和寺里面。睡到半夜,鲁智深突然听到外面有很大的声音,那是浙江的潮水声。但鲁智深是关西人,他不知道有“浙江潮”这么个事,所以他以为是外面又战鼓擂擂要打仗了,便拿起禅杖就往外面跑。和尚们告诉他,这不是打仗,这是浙江的潮汐。他们解释什么叫潮汐后,鲁智深一听,拍着手高兴的说,我现在明白我师父给我讲的后面两句话是什么意思了。四句偈语的后两句是:听潮而圆,见信而寂。现在潮和信来了,那我就应该圆寂了。他就问这些和尚,什么叫圆寂。和尚们说,你自己是和尚,怎么会不知道圆寂就是死呢。鲁智深一辈子是做了和尚,天天也穿着和尚的衣服,但他对和尚的知识,真是一塌糊涂,他没有念过一天经,没当过一天正经的和尚,所以他当然连圆寂也不知道。等他知道了,笑着说,即然死就是圆寂那我就该圆寂了,并叫他们赶紧烧一桶热水,洗个澡。别人以为他是说笑见他这般性格就依照他说的给他烧水沐浴。鲁智深换了一身御赐的僧衣,让他手下的军官,赶紧叫宋江来看他。鲁智深拿了一把禅椅,往上一坐,然后让和尚们给他拿了纸笔,他写下了一段话。焚好一香炉,坐在禅椅上,两个脚,左脚搭在右脚上,鲁智深就灵魂升天了。等到宋江来看他的时候,鲁智深已经不动了。宋江拿起禅床上放着的纸道: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咦!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这就是鲁智深给我们留下的最后几句话。什么叫做金绳,什么叫做玉锁啊?就是指人生中的种种牵绊,指我们内心中的种种牵挂。外在的牵绊没了,内心的牵挂也没了,我现在终于可以离开了。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今天才知道我是我。实际上我们说,鲁智深一生都在活他自己,他从来不做假,从来不矫情,他一直在活他自己。也就是说,一直在完成他自己。既然他一生都在完成他自己,所以他最终肯定会获得大圆满和大寂静。

鲁智深虽然是一介武夫,但他身上始终散发着一种魅力。有人评价说,花和尚鲁智深是一部《水浒》中最具光彩的好汉。不说是“最具光彩的好汉之一”,而只说是“最具光彩的好汉”,是因为在大家看来,鲁智深是水浒世界里唯一一个真正具有侠义精神的人。也有人说,“《水浒》其实已经把最珍惜的笔单独保留给鲁智深了,每当他‘大踏步'而来时,就有一种大无畏的信心,人间保姆的呵护,笼罩着我们。„„” 是的,这话说得真好。鲁智深虽疾恶如仇,却从无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也没有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在他“禅杖打开生死路,戒刀杀尽不平人”的个人行侠旅程里,从没见他的禅杖挥向无辜弱小,这在梁山众好汉中也属罕见。总之,这是水浒世界里唯一一个真正具有纯正侠者胸怀的好汉,如果水浒世界里少了鲁智深,那么它在品格上将是一大降低。所以说,鲁智深是一百零八人中唯一真正带给我们光明和温暖的人物,他最后虽然也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却也是因为时代使然。而他的个人形象,却是那么鲜活、那么美好地永远保存在我们心中。

参考文献:

[1]王学泰.《水浒传》江湖人物论(之七)一百零八奖中真正的侠客鲁智深。社会科学论坛,2010年,第21期:139~143。

[2]卢娜.试论鲁智深侠者形象的内涵[J].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3月,第24卷,第1期:66~70。

[3]周莉.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从鲁智深的圆寂正果谈起[J]。明清小说研究,2008年第4期,总第90期:81~90。

[4]董晔.论鲁智深的自由生命意识[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12月,第24卷,第4期:186~187。

[5]周生.鲁智深形象浅论[J].甘肃社会科学,1998年,第五期:69~71。

[6]吴其华.《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的人物形象塑造[J].文学教育,课文研析,2008年,第一期:96~97。

[7]马明达.试论鲁智深形象的形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月,第27卷,第2期:28~32。

有关水浒传:鲁智深

有关水浒传:鲁智深天狐星-鲁智深《水浒传》给我留下的印象不仅只是热烈的战争场面,而是每个人鲜明的性格。宋江的仗义、李逵的勇猛、吴用的机智„„不过,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不......

《水浒传》之鲁智深

“安琪”为你分享9篇“《水浒传》之鲁智深”,经本站小编整理后发布,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篇1:《水浒传》之鲁智深 在《水浒传》中,花和尚鲁智深给人留下了极为......

水浒传鲁智深人物形象分析

关于鲁智深的人物形象分析我读了《水浒传》之后颇有感触。特别是对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中的鲁智深,更有不同与其他英雄的看法。纵观上下,鲁智深这个人物生性豪爽,行侠仗义,粗中有......

读《水浒传鲁智深》有感

读《水浒传鲁智深》有感如此和尚——读《水浒传鲁智深》有感若是去过古寺,那便一定见过和尚,他们无一不是身披素袍,清修寡言。抬头望见殿中供奉的佛像,也是满面慈祥,双目竟似蕴含......

水浒传的鲁智深读后感

在读过《水浒传》之后我对里面的一百多个好汉是充满了敬意,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种种遭遇从而被逼上梁山,但是却有着同样敢于抗争的不屈精神。而在里面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

《《水浒传》鲁智深正稿[优秀].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水浒传》鲁智深正稿[优秀]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水浒传鲁智深正稿 水浒传 优秀 鲁智深 水浒传鲁智深正稿 水浒传 优秀 鲁智深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