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_第6章信息检索与利用
第六章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第6章信息检索与利用”。
第六章 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
第一节 文献信息检索基础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人们交流、学习及生活的方式已随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些变化中,我们时刻感受着文献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利用及信息的多样化服务。如今,文献信息资源已同物质资源、能源资源并列成为现代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文献信息作为一种资源在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中小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视野,有效地提升自我学习能力方面成为了一项必备的基本素养。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项技能,从小学起就对学生进行信息教育,提高利用信息意识和获取信息技能,掌握文献信息的相关知识是很必要的。
一、文献信息检索概述
1.文献信息检索的概念
文献信息检索是从文献信息资源集合中找出所需文献信息的过程。从广义上讲,文献信息检索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文献信息的存储过程。存储是选择文献信息、按规范化语言文本揭示与描述文献信息内、外特征并使其有序化。即对大量有关信息集中起来,并对信息的外表特征和内容特征进行著录、标引和组织,经过整理、分类、归纳等处理,使其系统化、有序化,并按一定的技术要求建成一个具有检索功能的工具或检索系统,供人们检索和利用。二是文献信息检索过程。检索是系统根用户提问按规范化语言进行概念转换,经逻辑匹配输出与提问相关的文献信息。即是指运用编制好的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查找出满足读者要求的特定信息。狭义的检索是指依据一定的方法,从已经组织好的大量有关文献集合中,查找并获取特定的相关文献的过程。综上所述,文献信息检索就是将文献信息按照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能根据用户的需求,找出其相关文献信息的过程。
2.文献信息检索类型
文献信息检索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下面介绍两种目前比较普遍的划分方法。
(1)按文献信息检索存储和检索内容划分。
按文献信息检索存储和检索内容划分:可分为文献型检索、事实型检索和数据型检索。①文献型检索:是指利用文摘、题录、索引、目录等二次文献信息,查找文献线索和根据文献线索查找原始文献。如查找某一课题、某一著者、某一地域、某一机构、某一事物的有关信息,都属于文献型检索范围。如检索“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论文”。
②事实型检索:是指对特定的事件或事实的检索,包括事物的性质、定义、原理及发生的地点、时间、前因后果等。凡是利用百科全书、辞典、年鉴等检索工具从存储事实的信息系统中查找特定的事实过程称为事实型检索。如检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事业的成果”。③数据型检索:是指从检索工具(系统)存储的数据中检索用户所需数据的检索。凡是利用参考工具书、数据库等检索工具检索包涵文献中某一数据、参数、公式或化学分子式等,统称为数据型检索。如上海杨浦大桥的高度与跨度,2008年我国人均GDP指数。(2)按文献信息的组织方式划分。
按文献信息的组织方式划分,可分为全文检索、超文本检索、多媒体检索和网络信息资源检索。
①全文检索也称全文数据库检索:是指检索系统中存储的是整篇文章乃至整本书。它通过计算机将文件的全貌,包括文字、图形和图像等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读形式,直接采用自然语言来设置检索入口,检索时以文中任意信息单元作为检索点,计算机自动进行高速比照,完成检索过程。
②超文本检索:是指超文本的内容排列是非线性的,它按知识(信息)单元及其关系建立起知识结构网络,如具有图形的信息又称超媒体。超文本(媒体)检索是通过超文本(媒体)链接来实现的。其形式有的在网页的文字处有下画线或以图标方式标志,用户点击这些标志便能进入与此信息相关的下一页,在该页面上通过超文本链接进入下一个页面,超文本起信息导向作用。这样,用户在从一个页面转向另一个页面的过程中就可以获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了。
③多媒体检索:是指能够支持两种以上媒体的数据库检索。多媒体数据库存储以及数据库检索技术对同时存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媒体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存取与管理,检索时不仅能够浏览对象的文字描述,而且能够做到听其声、观其形。
④网络信息资源检索:是一种集合各种新型检索技术于一体,能够对各种类型、各种媒体的信息进行跨时间、跨空间检索的大系统。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需要诸多的信息技术支持,其中以www.daodoc.com/wikipedia/zh/wiki 相关链接: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是现代大型综合性百科全书,其第一版从1978年开始编撰,历时15年,包含66个学科和知识领域的74卷《中国大百科全书》于1993年全部出齐。其第二版于1995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立项,是我国“九五”、“十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历经14年,集全国各行业专家学者心血和智慧,于2009年4月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正式出版。第二版是第一版的修订重编版,全书总卷数为32卷,其中正文30卷,索引、附录2卷,共选收条目约6万条,插图3万幅,地图约1000幅,总篇幅约6000万字,采用文图混排,全彩精装印制,是面向21世纪反映国家科学文化水平的新一代百科全书。该书按条目标题的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使读者更加便于寻检查阅,是中国第一部按国际惯例编写的大型现代综合性百科全书。
《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全人类各学科知识的综合的、全面的总汇。二是以中国人的视野来编写的综合性百科全书。三是由中国最著名、最有学术水平、最合适的专家编写而成。四是尽力做到了通俗实用,由第一版的1.3亿字压缩到第二版的6000万字,条目仍然是6万条,解释更加通俗易懂。
3.年鉴
年鉴是汇集一年内的重要时事文献和统计资料,并按年度出版的连续性出版物。辛亥革命以后,中国才有年鉴。年鉴资料一般取材于政府公报,文件和重要报刊,比较可靠,内容包罗万象,实质上是一年度的百科全书,供了解国内外大事、各国概况。由于年鉴是按年度汇辑资料。其特点是资料新颖、权威性强、具有实用性和指示性。年鉴为一、二、三次文献的集合体,既可供阅读,又可供查询原始文献。年鉴一般按分类编排,由概况、文选和文献、统计资料、大事记和附录等构成。它具有时限性、资料性、可靠性和连续性等特点。人们通过年鉴可以获得比较系统、可靠的资料和统计数字。为我们掌握某学科领域一年内的发展趋势和一年中的新成果提供了一个重要途径。
年鉴分为综合型、专门型和统计型3类。常用的综合型年鉴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中国年鉴》、《中国百科年鉴》、《世界年鉴》、《世界大事年鉴》、《世界知识年鉴》等;常用的专门型年鉴有《中国教育年鉴》、《世界经济年鉴》、《中国农业年鉴》等;常用的统计型年鉴有《中国统计年鉴》、《联合国统计年鉴》等。相关链接:
《中国教育年鉴》 《中国教育年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组织编纂的逐年反映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工具书。它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做好教育工作的经验总结,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进程的真实记录。编纂本书是为教育管理决策、教育科研提供参考;为教育战线沟通信息、交流经验开辟园地;为宣传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就设立窗口;并为热心关注和研究中国教育的读者提供信息资料。
年鉴的基本栏目有:党和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文献,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讲话,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的讲话或专文,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年度工作要点,教育发展统计,教育综合管理,重要教育活动,基础教育等等。
4.手册
手册的名称来源于英文“Hand Book”,有手头常用书的含义,便于随身携带,随时翻阅参考的工具书。手册是以简明的方法介绍一定范围和学科的基础知识及参考资料的工具书。手册类工具书还包括指南、必备、大全、便览、总览、要览、一览等。其特点是小型、专题明确具体、取材新颖、论述简要、实用性强,易于随手翻检。手册又称指南、要览、全书等。手册就其内容来分有综合性手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手册》(1949-1985);专科性手册,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应用指导手册》、《《中小学教师手册》、《经济法手册》、《物理化学手册》等。相关链接: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应用指导手册》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教师应用指导手册》由全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办公室编,人民教育出版于2005年出版。它是一本由教育部领导亲自策划、在教育部基础司的指导下,由一批直接参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人员写成的、面向应用的书。实施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得整个农村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包括师资队伍的质量,通过信息技术的普及产生一次飞跃。只有确实提高了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工作才算达到了目的。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又必须要有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教师通过信息技术,转变职能和角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课堂的组织者。此书是依据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特定的需要,以简洁、明了的方式提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这一专门领域内的基本知识和实用资料,以叙述、列表或图解方式来表述内容,针对实施工程的项目学校,收集了相关的事实、数据、案例、术语以及操作规程等专门化的具体资料。由直接参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有关工作的人员编写的具有较强指导意义的工具书。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导言;光盘播放点的教学应用;卫星教学收视点的教学应用;在计算机教室环境下的教学应用。
5.名录
名录是提供人名、地名、机构名等简要资料的工具书。它以简洁和格式化的文字表达如下内容:某方面人物的生卒年、学历、经历和著作等个人履历资料;某一行政地区的地名及其沿革和相关地理资料;某些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学校等的地址、负责人员、主要活动等基本材料。在信息社会中,名录是社会生活交往中不可缺少的参考性工具书。名录按收录内容可分为人名录、地名录和机构名录。
常用的名录有《中国近现代名人大词典》、《世界名人录》、《中国人名大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录》、《中国地名词典》、《韦氏地名词典》、《世界地名录》、《中国政府机构名录》、《中国科研单位名录》、《世界各国高校名录》、《2009年中国中学名录》、《全国高中(高级中学)名录》等。相关链接:
1.《中国人名大词典》
《中国人名大词典》1921年6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1958年曾重印。该书共收人名四万多个。起自太古,止于清末。每个人名下面注明朝代、籍贯、生平事迹。书后附有补遗、姓氏考略、异名表、四角号码人名索引, 是我国有史以来内容最丰富的人名词典。
2.《中国人名大词典》现任党政军领导人物卷
《中国人名大词典》编辑部编,廖盖隆主编 1989年出第一版,外文出版社。1994年修订版 外文出版社。
3.《中国人名大词典》历史人物卷 廖盖隆等主编,上海辞书年出版1990年出版,选收古至1949年10月1日以前去世的人物,共约14000人。
4.《中国人名大词典》 当代人物卷
廖盖隆等主编,1989年外文出版社出版。收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去世的和在任的中央和地方的党政军高级领导人以及各领域、各部门的著名人物1797 0余人。每人都有 较为详尽的介绍。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出版。6.目录、索引、文摘
目录、索引、文摘是人们查检书籍文章等文献情报的重要检索工具,三者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揭示文献的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为读者提供多种查检文献情报的途径。
(1)目录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一定次序编排的一种揭示和报导文献的工具。
目录从编制目的、收书的内容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国家书目: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出版的全部书籍的综合性书目。如《全国总书目》、《中国国家书目》、《民国时期总书目》等。
专题书目:围绕某一项问题编制的图书目录。
推荐书目:是向读者推荐学习研究某一方面问题的书籍的集合。如《中小学图书馆(室)推荐书目》、《中小学教师阅读推荐书目》。
联合目录:是反映书刊在全国或某地区若干图书馆收藏情况的目录。
馆藏目录:是反映某一图书馆内藏书的目录。
目录可以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人类科学文化的发展概况,利于人们了解各类知识的分布,可能指导引导人们学习,书目是进行图书宣传的有力工具。
(2)索引是将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内容,如书名、篇名、主题、人名、地名、字、词、句等摘录下来,按一定顺序编排组织,注明出处,以供查检的工具书。索引可以帮助读者了解学术新资料和充分揭示文献的内容特征及内含信息。
索引的类别主要有:
①词语索引:即将文献中的词语、句子摘出,按一定方式排列组织而成的索引。②篇目索引:即将书刊中论文篇目名称以一定方式排列组织而成的索引.如中小学图书馆编制的期刊题录索引等。
③主题索引即按文献中涉及的主题编排组织而成的索引。
常见的索引有《全国报刊索引》、《报刊资料索引》、《内部资料索引》、《人民日报索引》、《中小学教育论文索引》(1949-1982)、《中学数学专题研究索引》等。相关链接:
《全国报刊索引》(月刊)《全国报刊索引》由上海图书馆编辑,1976年起国内发行。本刊由《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哲学、社会科学部分》与《全国主要报刊资料索引.自然、技术科学部分》合并而成;1980年起又分成《全国报刊索引.科技版》与《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收录了国内出版的主要报刊上发表的文章,反映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地理、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国内外最新学术进展信息。采用分类编排,先后采用过《中国人民大学图书分类法》和自编的《报刊资料分类表》,1992年起采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进行分类。在著录上,《全国报刊索引》从1991年起采用国家标准--《检索期刊条目著录规则》进行著录,包括题名、著译者姓名、报刊名、版本、卷期标识、起止页码、附注等项。同时,“哲社版”采用电脑编排,增加了“著者索引”和“题中人名分析索引”,方便了读者的使用。但由于中国作者的同名现象比较严重,使用“著者索引”时要注意区分同姓名现象。每年的1月号和7月号后还附有“引用报刊一览表”。
1993年起,上海图书馆在《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的基础上开发了“中文社科报刊篇名数据库”,供检索1993年以后的报刊资料出处。该数据库具有关键词、分类号、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出处、卷期标识、题中人名等多种检索途径,具有检索速度快、检索点多的优势。
(3)文摘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字对文献原文的摘述。按一定方式组织编排成为报道和揭示文献的检索工具。它用少量的文字将文献浓缩加工,以揭示文献的主要观点、论据、数据等,是当代报导学术动态的简捷明快的方法。
文摘分指示性文摘:是根据文献编写的带有评价性的摘要,主要介绍所讨论问题的范围,主要结论等,概括性较强;报导性文摘:对原文浓缩,客观摘录原文的基本山容,使读者用较少的时间了解原文的主要精华所在。文摘可以帮助读者尽快了解科学情报和学术动态。是人们广泛了解社会,进行学习的有力工具,并具有索引的功能。
常见的文摘有《新华文摘》、《中学数学文摘(A)》、《世界教育文摘》,《教育心理学文摘》等。相关链接:
《新华文摘》(半月刊)
《新华文摘》由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前身是1979年1月创办《新华月报〃文摘版》,1981年正式启用《新华文摘》做刊名。《新华文摘》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前进步伐,为广大读者展示了政治、哲学、经济、历史、文学艺术、人物与回忆、文化、科技、读书与出版等方面的新成果、新观点、新资料、新信息,以其思想性、权威性、学术性、资料性、可读性、检索性,在期刊界独树一帜。《新华文摘》在 1997年、1999年两届被评为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之一,1999年、2001年连续荣获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的首届国家期刊奖和第二届国家期刊奖。
《新华文摘》是大型的综合性﹑学术性﹑资料性文摘半月刊,设有政治、法律﹑社会﹑哲学﹑经济﹑管理、历史﹑文艺作品﹑文艺评论﹑人物与回忆﹑教育﹑科学技术及读书与传媒﹑国外社会科学、论点摘编﹑新华观察等栏目。2004 年,《新华文摘》改为半月刊,扩充了原有栏目,比如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增加篇幅,独立设栏;将原设栏目“读书与出版”,改为“读书与传媒”,扩大选编稿件的视野和范围。另外,新设“管理学”栏目,开辟了新的领域;新设“新华观察”栏目,展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交叉学科中的研究成果,反映重要的学术动态和学术走向,突破了以学科为本位的定式,转向以问题为中心。改刊后的《新华文摘》半月刊,每期保持多个栏目,从而加快了传播速度,增强了时效性;加大了承载容量,提升了前沿性;加强了精选精编,体现了权威性。
班级:周六姓名:李静专业:软件学院数字媒体方向级别: 成绩: 5、6节12级 学习《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的心得体会学习《文献检索与利用》这门课完全是因为我对这门课有很深的兴趣,因......
论水稻基因组测序的进展及意义在我刚刚确定这个课题的时候,我觉得这个课题的答案应该很简单。中国水稻基因组测序的意义无非就是,扩大中国粮食的产量,进一步解决中国光大人民群......
《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程作业任课教师:刘存杰学院学号姓名:土木工程学院12014084329 王旭星学生E-Mail:316703042@qq.com 导师姓名及E-Mail:刘存杰lcjlib@nuaa.edu.cn作业时间:201......
《文献检索与科技论文写作》综合报告(案例分析2)班级姓名学号 丁一汇院士介绍一、生平介绍丁一汇,出生于上海。中国工程院院士。先后任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国家海......
第一章 概说重点一:九大类型工具书 字典词典 类书政书 书目索引文摘 年鉴手册 百科全书 图录表谱 名录 丛集会要重点二:工具书的排检方式(四角号码) 重点三:选择纸板,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