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重点_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重点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试题”。
《城市规划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题型】名词解释10*4'=40' 简答题 6*10'=60'
一、名词解释
1、城市及城市性质
现代城市的含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行政管辖的意义。城市性质则是指一个城市在全国或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的地位,代表城市个性、特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城市特性一般进行城市职能分析。城市性质是城市主要自然的概括,当然也可由城市的典型特征来确定。
2、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P22)
发膨胀,并使城市土地划属城市统一管理;性”所致,3、有机疏散思想(P28)
城市由于聚集导致人口膨胀,该理论认为应变这种无序扩张为有序扩张,彼此间用绿化带隔离。过去城市无序扩张,4、城市系统构成包括社会
559)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还可包括按照城市规划法所确定的城市
而需将用地划分成不同的范围或区块,以
以及由城市职能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组合与布局结
7P128)
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活动比较集中的地方。这儿群集有多种主要公共设施。为了发挥城市中心的职能和市民公共活动的需要,在中心往往还配置有广场、绿地以及交通设施等,形成一个过年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而组合有序的地区或地段。
8、逆中心化(P132)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与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本凭籍地缘性关系而紧凑集结的一些城市中心设施与功能,将可跨越地理空间的约束,分散到环境更为适宜的地点择址,这就是所谓“逆中心”的倾向,它将会给城市公共中心的功能成分及其地域组构形态带来影响。
9、城市绿地(P142)
城市绿地是用以栽植树木花草和布置配套设施,基本上由绿色植物所覆盖,并赋以一定的功能与用途的场地。城市绿地是构成城市自然环境基本的物质要素。
10、国土规划(P167)
国土规划是对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和保护进行全面规划。它的内容:包括土地、水、矿产、生物等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的布局和地区组合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要害问题的解决等。
11、一化二系三结构(P169)
即预测各发展阶段区域城市化水平;规划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以及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系统和区域生态环境系统;即研究各城镇的人口规模(规模等级结构)、各城镇在体系中的职能分工(职能结构)以及城镇的布局空间结构(如空间发展轴,发展过程中增长极、生长点的研究),确定其时序关系和动态空间结构。
12、扩大小区(P371)
(主要是商业服务设施)结合公交点布置在扩大小区边缘,用公共服务设施可有选择的余地。
13、居住综合区(P371)
14、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观念(P38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设计就是要适应与满足各种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
15、住宅群体的空间组合(公共
16、比例和尺度(P398)在建筑构图范畴内,宽、高的尺寸、体量间的关系。
17、容积率(容积率=/
包括建筑、名胜古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业产品,2112
(1用,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水问题。
(2)职工的居住用地应分布在卫生条件较好的地段,尽量靠近工业区,并有方便的交通联系。
(3)工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注意节约用地。
(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市内运输。
3、工业区在城市总体布局中有如下几种布置方式 116
1)工业区包围城市
2)工业区与其他用地呈交叉布置
3)组团式布置
4)群体组合式布置
4、正确处理风景与工业的关系270
首先,从工业性质方面加以严格控制,合理选择工业项目。在风景旅游城市中,可以发展少量为风景旅游服务的工业,如食品厂、印刷厂、传统工艺美术工厂等。
其次,在工业布局方面,合理选择工厂建设的地点,使工业建设有利于环境保护,不妨碍风景区内旅游活动的正常开展。
对于已经布置在风景区或风景城市内的工业,应根据对城市环境与风景的影响程度,分别采取强制治理、改革工艺、迁移等不同的处理办法,逐步加以解决。
总之,在对待风景与工业两者的关系上,业完全对立起来,认为在风景城市中不能发展任何工业;
5、居住区规划及其内容(P364)
居住区规划的任务简单讲,(1(2(3(4布置方式;
(5
(6
(7
(861
具有一定规模的、并不为城市交5000~10000人,用地为10~20平
居住区直接由若干住宅组团组成。住宅组团300~800户,1000~3000人。
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居住区由若干个居住小区组成,每个小区由2~3个住宅组团组成。
7、住宅层数(住宅建筑经济和用地经济比较密切相关的一个因素)385
就住宅建筑本身而言,低层住宅一般比多层住宅造价低,而高层的造价更高,但低层占地大,如平房与5层楼房相比,要大3倍左右。对于多层住宅,提高层数能降低住宅建设的造价。
从用地经济的角度来看,提高层数能节约用地,如住宅层数在3~5层时,每提高1层,每公顷可相应曾加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左右;而6层以上,效果将显著下降。
很多国家由于城市用地日趋紧张,住宅普遍向高高空发展,毫无疑问,高层住宅的造价与5层相比肯定要高得多,且层数越高一般造价越大。这主要是由于结构形式的改变、电梯的增加、以及供水加压设备、防火设施、建筑费用和施工成本高等原因。
8、住宅群体的组合方式390~395
1)成组成团的组合方式
这种方式具体指,住宅群体的组合由一定规模和数量的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组合成组或成团,作为居住区或居住小区的基本组合单元,有规律地发展使用。
2)成街成坊的组合方式
成街的组合方式就是以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沿街成组或成段的组合方式,而成坊的组合方式就是住宅(或结合公共建筑)以街坊作为整体的一种布置方式。3)整体式的组合方式
整体式组合方式就是将住在(或结合公共建筑)用连廊、式。
9、住宅群体组合与节约用地407~409
(1)住宅底层布置公共服务设施
(2)合理利用住宅间用地
1)住宅与公共建筑组合2)空间的借用
3)少量住宅东西向布置
4)高低层住宅混合布置
(310
城市规划的任务确定城市
城市规划的根据区域规划经济、社会和技术发展条件的基础上,按照工程技术和
城市规划要点第一章1.人类第一次大分工: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2.3.4.5.人类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有制,原始......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1.城市的产生:原始人过穴居、村居开始有了不予、狩猎集中种植植物出现可农业集中饲养动物出现了畜牧业人们聚居形成了居民地产品有......
1.工业化对城市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c).A农村的推力;城市的推力B.农村的引力;城市的推力C农村的推力;城市的引力D农村的引力;城市的引力2.建立在(b)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是城市形成的......
城镇化: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人口职业、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城市化的表现特征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产业结构中,农业,工......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第一章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城:防御性的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