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类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_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机械类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工程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摘要:工程实践教学是高校培养合格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为了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校外实习,积极探索和尝试新的实习教学组织模式,为新形势下保证工程实践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机械类专业、工程实践、教学模式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the Organization Mode of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Abstact: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proce in the Cultivating high-level technical talents.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and research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new-style organizationg in th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in the practice.Key words: mechanical speciality;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organization mode

引言

工程实践教学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树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带来了高等学校办学规模扩大、办学特色日趋鲜明的大好形势。为了培养适应知识经济需要的、能力强、素质高、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各高校都制订了新的教学计划,加大了工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力度。

实习教学是高等工科院校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然而,近年来由于观念意识、实习场所以及实习经费等方面的限制,专业校外实习成为走过场和一种形式,高校专业实习的教学效果呈现下滑的趋势。尤其是高校扩招以来,学生规模猛然扩大,而实习基地等建立相对滞后,相应的应急机制和措施又不能立刻奏效,从而导致实习教学环节难以教学计划的要求和目的。

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学生对理论教学有效补充,以及创新能力基础的培养,近五年来,结合一般本科院校的经验,我们对机械类专业校外实习的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在教学实践中得以应用和实践。

一、认识实习,是专业课程学习的必须环节

机械设计与制造及其自动化本专科专业的《机械制造工艺认识实习》、粮油食品机械方向的《生产认识实习》以及包装工程专业的《生产认识实习》,是我校机械类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三个实践环节都是在学生具有一定的工艺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既是课堂理论教学的继续,又是与毕业设计以及后续专业课程前的实践准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使学生学会把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知识运用和实施于具体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实践环节。

二、校外实习组织模式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学校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保证实习的效果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但客观的因素造成以下问题在高校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不同程度的存在。

(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重点考虑经济效益,对于接待高校学生的参观实习往往不感兴趣,校外实习很难得到企业的同意和配合,造成工科院校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有减少的趋势;同时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更加剧了工科院校大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紧缺的局面。

(二)实习基地接纳人数有限。由于在校生人数剧增,虽然学校也联系建立不少新的实习基地,但相对不足。很多实习基地,出于正常生产以及学生的安全考虑,不愿意也不能一次性接待一个班的学生同时进入车间实习。这就为实习教学的安排带来难题。

(三)经费投入相对不足,师资力量严重不足。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不少学校进行了新校区的建设,并加大了基础设施、实验室等硬件的投入,以满足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在生产实习方面的投入就相对不足。支付给实习基地的费用、学生的差旅费等,大大超出学校拨付的实习经费。

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实习基地都是长期的实习地点,实习内容相对固定和单调,指导教师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也不高。而年轻教师考虑准备工作量等因素,也不愿意参与。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实习考核方法,学生实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观念的改变,为学生进行工程实践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和环境,但只注重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环节的传统应试观念,使部分学生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投入不足。学生缺乏培养、锻炼自己的工程实践能力的意识,学生动手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更不用说创新思维和工程意识了。

三、探索新的校外实习组织模式,提高实习效果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工科院校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时代意识,加大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以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

(一)制定实践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规范管理

为了规范实践教学,尤其是实习环节的过程管理,对教学大纲的修订,重新审定了实习大纲。大纲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要求、时间安排、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所需设施条件、考核办法等作出明确规定。加强实习教学组织管理,每一次实习都成立实习指导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在每一次实习前,组织有教学副院长参加实习动员会,实习总负责人详细介绍实习注意事项、布置实习任务、通报实习行程等。

(二)实习模式多样化,提高教学安排的适应性

为满足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要求,高等学校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必须进行改革。针对校外实习,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并摸索出了实习组织模式。

1、实习基地集中实习

这种模式是工科院校传统的实习模式。集中实习,由教师统一带队到某个企业或几个企业去参观生产现场,统一行动,统一讲解,统一管理。这种实习方式形式单一,管理简单,容易操作,适用于在有良好关系的、长期合作的、且离学校较近实习基地进行。比如工科院校共有的机械制造工艺实习,一般都安排在相对成熟的实习地点——洛阳第一拖拉机厂等。但是由于企业场地有限,学生数量过多时容易造成拥挤,实习的效果往往不够理想。

对于存在的弊端,我们尝试精心组织,循环轮换的方式解决。具体来说:①在制定学期教学执行计划时,统筹安排,将有认识实习的班级,分批到实习基地实习,其余班级在校进行正常的教学。②指导教师特别是总负责人,要求具备丰富的指导实习的经验,在实习地点,联系多个实习单位。将同一批实习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一般十人左右),交叉循环,在不同的实习单位或不同的车间实习。保证既不因为人数过多影响单位的正常生产,又能让学生更大可能的接触生产现场,保证实习效果。

2、分散实习,集中指导

分散实习的方式,强调发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将参加实习的学生以实习小组的形式分散到多个企业,根据企业的生产场地大小安排相应数量的学生去实习,并由企业现场工程师、操作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收到了较好的实习效果。

重点突出“就近联系”、“自愿组合”、“集中指导”及“加强考核”等原则。

分散实习,一般实习时间安排在暑假期间,将实习任务通过动员会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期限联系实习地点(一般限定在本省或邻省、学生生源地),并通过电话、EMAIL、信件等反馈给值班的实习负责人。负责人登记并核实学生联系的实习单位是否具备能满足实习要求的基本条件,确认后同意学生前往实习。可以通过“自由组合”或通过实习负责人协调,根据已经确认的实习单位的规模大小,将没有联系到实习单位或者生源较远的学生,分配到实习单位形成十人左右的实习小组。

分散实习,仅仅依靠学生的自觉性是远远不够的。为保证实习效果,必须制定完善的监督和考核制度。①认真动员,明确实习任务。在实习前,由实习负责人制定出具体的实习要求,强调纪律以及安全等事项,保证每个学生一份实习计划书和《实习指导书》。②严格考核制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详细记录生产认识实习日志(学校统一印制),在实习日志后有实习单位的实习评价,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实习作业,作为最终给定实习成绩的重要依据。而且实习结束后,组织有关实习内容的笔试考查。③全面考虑,合理分工,安排指导教师,依次到各个实习地点进行答疑解惑,进行为期2天左右集中指导,并监督实习进度和作业完成情况。

3、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相结合集中实习,要求有足够的实习基地,而分散实习,对于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学生,确实存在难以保证实习效果的弊端。可以考虑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安排实习不够主动的学生到实习基地进行实习,而对实习积极性高的同学,鼓励他们尽早接触社会,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自主联系实习地点。

四、灵活组织,保证校外实习顺利展开

针对学生实习模式进行改革和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效果是显著的。

(一)克服了实习基地实践教学资源的不足,顺利圆满的完成了学校的实习任务。在实习基地增加不多的情况下,经过近五年的实践,已经成功安排了我校本专科学生每年900多人次为期2周的生产认识实习、机制工艺认识实习三个实践性教学环节,为达到培养我校素质全面的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二)锻炼了学生接触社会的能力。分散实习的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参与实习组织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不少学生通过联系实习单位,提高自己社会阅历,锻炼了口才和应变能力以及与人沟通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新模式下积极参加进行校外实习的学生,在随后的毕业设计以及联系就业等方面,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和自如的交际能力,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都找到了比较理想的就业单位,也有部分同学到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就业。

(三)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传统的集中实习模式,实习基地单位往往要收取实习费、住宿费等,学生在学校拨付的实习经费的基础上,一般还要自己垫付不少的费用。而分散实习,学生就近联系实习单位,实习小组可以住在实习单位或学生家中,由于联系的都是当地的企业,实习费用一项支出也省去了。而学校拨付的实习经费以实习补贴的形式足额发放给学生。

五、结语

实习模式的探索,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的一个新课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在具体的实践中慢慢积累。实践教学质量问题是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个环节同步提高和各方面齐抓共管,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实践机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实践教学整体优化,促进实践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培养出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

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范文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当前的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济南大学的传统优势专业,具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2007年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培养方案坚持传统材......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江夏区第一初级中学 [内容摘要]:探索与实践快乐体育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活学,使学生能够体验到运动带来的乐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

EEPO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EEPO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doc

龙源期刊网 http://.cn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研究作者:任国灿 汪宋良 邵华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10年第13期[摘要]文章通过对应用电子......

《机械类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机械类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应用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 机械类 工程 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教学模式 机械类 工程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