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谚语和习俗_端午的习俗和诗句
端午谚语和习俗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端午的习俗和诗句”。
谚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西北)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山东)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山西)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宝山)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江浙)端午
(五)请菩萨,端六发乌贼。(江浙)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端午佳节,菖蒲插屋。(江苏)端午节卖菖蒲。(温州)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温州)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上海)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浙江)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南京)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南京)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湖北)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江西)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广东潮汕)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广东)五月节,小哒埠。(广东潮汕)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福建)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福建)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福建)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福建)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台湾)
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台湾)
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大卷尾,鸟名)(台湾)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台湾)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台湾)
习俗: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习俗端午习俗1中国传统节日丰富多彩,有生气勃勃的春节,秋意浓浓的中秋节……但是我最喜欢端午节,端午节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呢!战国时期,请过为了统一中国,向楚国发兵攻打,但是......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夏至习俗谚语,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清明节谚语习俗,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芒种习俗谚语,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芒种习俗谚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用到过谚语吧,谚语一般是通过口头传播,流传下来的。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谚语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芒种习俗谚语,仅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