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专题讲座_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专题讲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专题讲座

——****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的集中而自觉的体现,是党员的世界观、政治理想和人生理念集中而自觉的体现。党性的具体内容体现在党的活动中,也体现在党员行为中,不仅涉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而且涉及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以至待人接物、交友等许多方面。加强共产党员党性教育是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加强党性修养是每个党员终身的必修课。为此,我就以下十个方面谈一谈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问题。

谈理想

为什么近来杨善洲这个“老典型”能够在神州大地不断掀起“心灵海啸”,成为亿万中国人的感动,成为引领时代的价值取向,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最重要的原因,是杨善洲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是“先进一阵子”,还是“先进一辈子”。

支撑杨善洲“先进一辈子”的,正是其崇高的理想。理想,是对未来事物合理的想象或希望。《党章》规定,共产党员的理想,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曾说:“革命理想,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而是一个人生命的动力,有了理想,就等于有了灵魂。”可见,一个党员,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对其确立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影响极大。

理想,看上去很虚,其实很实。革命战争年代,无数英烈抛头颅、洒热血,奋不顾身,勇于牺牲;和平建设时期,无数普通党员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甘于奉献。为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目标和崇高使命就是最大的奋斗动力和精神支柱。理想,看上去很远,其实很近。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长期奋斗,这就需要我们把共产主义远大目标与“达到这个目标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措施”紧密联系起来。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全体党员的共同理想,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无一不是为实现这一理想所采取的具体步骤和措施。对于每一个党员来说,坚持崇高理想的具体表现,就是从实际出发,立足岗位,做好每一项具体工作。

在中国共产党93年的光辉岁月中,强调理想是一个历久弥新的问题。每一次对理想问题的重申,都意味着全党正面临新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1

新时期,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动摇,是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内在要求。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站得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自觉为党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

理想的支柱一旦倾斜,思想的大厦就会垮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谈享受的多了,谈理想的少了;谈回报的多了,谈奉献的少了;谈变通的多了,谈坚守的少了……有的务虚头头是道,工作敷衍了事;有的台上正襟危坐,台下贪赃枉法;有的白天道貌岸然,晚上灯红酒绿;甚至还有的烧香拜佛、抽签算命,不信马列信鬼神。在一些党员干部眼中,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于是,“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检视一些落马党员干部的腐败轨迹,腐败行为的发生,无一不是“总开关”首先出了问题,放松了对自己世界观的改造,把理想信念抛到了九霄云外。

理想既是一个思想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艰苦的实践。忘记了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有理想但不付之行动,同样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应当将远大理想内化为精神动力,外化为具体行动。在当前,就是要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理性认同和情感认同,找准理想与实践的结合点,自觉投身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我们的每一个党员才能真正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谈学习

眼下,一个学习的热潮正在华夏大地蓬勃兴起——8500万共产党员及数亿干部群众投身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学习中,接受这一触及灵魂的“心灵洗礼”。

学习这个历久弥新的“法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受关注。

人这辈子,谁都离不开学习。学习是生存的需要,就像灶台上的盐,是一种生活必需品;学习也是发展的需要,就像漫长旅途中的加油站,是一种能量的补充。当今社会日新月异,一个人不坚持学习就会落伍,就会被远远抛离在时代车轮的后面。

学习之于普通人尚且如此,对作为先进分子的共产党员和干部来说,意义则更为深远。一个合格的党员干部,不光需以学习提升素质、修养身心,更应以学习推动工作、促进事业,为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贡献心力。反之,不重视学习、不坚持学习,党员干部便无以保持先进性,更谈不上发展先进性,也就失去了做时代“弄潮儿”的资格。93年漫漫征程,我们党之所以始终葆有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党的事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正是由于有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始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始终永不自满、永不停滞。

学习态度与学风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员干部学习成效的大问题。当前,虽然绝大多数党员干部学习的态度是端正的、学风是扎实的,但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校也有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状况不容乐观。

有些党员干部不愿学。他们不思进取、碌碌无为,一学起来,往往浮光掠影、浮夸虚报。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应付差事、敷衍塞责。

有些党员干部不勤学。他们热衷应酬、忙于事务,一说具体工作就精神抖擞,一说读书思考便意兴阑珊。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闲来为之、可有可无。

有些党员干部不真学。他们把学习场面搞得很大、声势搞得很壮,热衷于出头露面,结果却华而不实。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装点门面、走走形式。

有些党员干部不深学。他们心浮气躁、浅尝辄止,往往只知其表、不知其里,甚至张冠李戴。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时髦工具、夸耀资本。

有些党员干部不善学。他们学而不思、学而不用,或是食而不化、学用脱节。一到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多半只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这些不良倾向,充分反映出一些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不浓、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对、学习约束不强,在诸多方面存有“病灶”,值得高度警惕,必须加以纠正。“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邓小平同志当年的话现在听来仍发人深省。

如今,我们正身处改革攻坚期、发展关键期、矛盾凸显期,面对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我们不懂得、不熟悉、不精通的东西还很多,或者过去懂得的、熟悉的东西,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的迅速更新,又变成不懂得、不熟悉了”。历史与现实反复告诫我们:只有重视学习、坚

持学习、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每一位党员干部才能担当起历史赋予的使命与责任,不负人民的期待与重托。

谈群众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同志在得知自己的警卫员要回乡探亲时,就谆谆告诫他:不要认为在我这里工作就了不起了,要注意听听老乡们对咱们政府的意见和反映,别在群众面前装“老子”!话语虽平常,含义却深长,在60多年后的今天听来,仍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在93年风雨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刻认同这一点,因此,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宗旨,始终不渝地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与群众亲如一家、打成一片、情同鱼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也是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修养。每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只有从我做起,坚持群众路线,心里装着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将党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相反,如果脱离群众,把自己凌驾于群众之上,在群众面前装“老子”,受损害的不仅是个人声誉,而且是党的威信、党的形象。

这样的道理其实人人都懂,有的党员干部讲起来甚至头头是道,但做起事来却是另外一套了。有的不了解下情、民情、社情,凭空指手画脚;有的不办实事,衙门作风;有的不关心群众疾苦,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有的专横跋扈,颐指气使,官气十足。这些人的作风、做派,自然会引起群众的反感、厌恶、鄙视,从而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我党的执政基石。危害之大,决不可小视。

针对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种种弊端,许多人至今非常怀念革命战争年代的党群干群关系。抗战时期,由著名爱国华侨陈嘉庚率领的南侨总会慰劳团回到祖国,慰劳抗战中的祖国军民。在重庆,陈嘉庚看到的是官僚腐败,民不聊生,民怨沸腾;而在延安,他却看到官兵平等,军民团结,同仇敌忾。陈嘉庚由此得出结论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进入新时期,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影响和制约党群干群关系的深层次矛盾日渐突出。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着眼,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改善党群干群关系乃是当务之急。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

时,党员干部应当主动“接地气”: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唱主角;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以实际行动回答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始终坚持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与群众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才有资格、有底气在群众面前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谈奉献

当前,郭明义的事迹,收获了无数人的感动与泪水。一位普通共产党员真实故事,能感动无数党员干部群众?最重要的原因是,郭明义无私奉献的一生具有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他用6万毫升的无偿鲜血、12万元的捐款、身故后的遗体捐献志愿书……生动地表明了,共产党人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奉献”。奉献,一直是共产党员的“名片”。从选择加入中国共产党、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那一刻起,我们就选择了奉献。

共产党员讲奉献,要把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当个人利益与党的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能够主动舍弃、牺牲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在危急关头能挺身而出。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郭明义、杨善洲、李林森……数不胜数的优秀党员,用自己的一生高唱奉献之歌,实践了自己对党和人民的承诺。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奉献”二字被一些党员淡忘了。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投资回报等经济规则也侵入了一些人的世界观。有的党员在功利面前忘记了党的宗旨,谈“为人民服务”少了,谈“为人民币服务”多了;谈“奉献”少了,谈“回报”多了。一旦个人私欲得不到满足便牢骚满腹,更有甚者,利令智昏,铤而走险,违法乱纪。

新世纪新阶段,共产党员能否牢固确立奉献意识对于我们党正在领导进行的伟大事业至关重要,越多的共产党员选择无私奉献,我们的事业前进的动力就越强大。因为,有了“奉献”精神,就会把自己的工作、“牺牲”看作是应当的,把党和人民给予自己的利益和奖励,看作是自己进一步搞好工作的强大推动力,就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在各个方面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相反,如果不讲“奉献”,事事计较个人得失,把“入党”看作是“投资”,把努力工作当作是“扩大

投资”,目的只是为了自己得到更多,无论做什么都讲条件、谈价钱,哪里还能做到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哪里还能保持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

奉献,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是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尽管选择奉献,有时就意味着选择艰苦、孤单、危险甚至牺牲,但为了党的事业和人 民的福祉,每一个共产党人都应矢志奋进,“但得苍生俱饱暖、不辞羸病卧斜阳”。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系列谈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系列谈》读后感近期按照直属机关党委开展的“保持思想纯洁促进科学发展”主题活动的安排,结合自身的特点,认真研读了《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系列谈》一书,就......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1:谈慎独一个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在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言行检点,遵纪守法,相对容易;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机会的时候”,独善其身,......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论》读后感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论》读后感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刻认识到,在工作中,必须通过学习来不断进步,在思想上,必须通过学习来不断地完善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记得曾经看......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谈 心得体会重点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谈》 学习心得体会“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谈”篇幅微小、内容丰富、饱含哲理,语言朴实、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对我们党员来说学起来方便,针对性很强,是我......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二

2012年党员学习资料: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系列谈之二——谈吃苦、群众、敬畏、诚信、纪律 谈 吃 苦 ‚党在任何时候都要同群众同甘共苦;党员必须吃......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专题讲座.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新时期共产党员修养专题讲座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 共产党员 新时期 修养 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修养 共产党员 新时期 修养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