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_南美白对虾养殖介绍

2020-02-27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南美白对虾养殖介绍”。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又称白皮虾、白对虾、白虾,原产于南美太平洋沿岸的水域。以厄瓜多尔沿岸的分布最为集中,是当今世界养虾类产量最高的三大品种之一,它适宜于热带、亚热带沿海地区养殖。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相似(最大个体可达23cm),正常体色为浅青灰色,与国内其他养殖对虾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繁殖周期长,可以全年进行苗种生产;对水环境因子变化的抗逆能力强,可在海淡水池塘中养殖:离水存活时间长,可以活虾销售,产品价格高;生长快,适应性强,抗病能力强,可以进行高密度养殖,成活率一般在70%以上,对饲料营养要求低,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比率占25%~30% 时,即可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虾体壳薄、头小、含肉量大,可达65%以上。生物学特性:

南美白对虾在分类学上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对虾科、对虾亚科、对虾属,其外形酷似中国对虾、甲壳薄,体青灰色(或白色),额角稍向下弯,尖端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头胸甲较短(故出肉率高)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肝脊明显;第一触角具双鞭,长度大致相等,第1至第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步足无上肢;腹部第1至第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无缘侧刺;雌虾不具纳精囊,属开放式类型,所以精荚易脱落,造成获取受精卵困难。雄虾第一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略呈卷筒状,表面布有不同形态和大小的沟峰和突起。

一、形态特性

南美白对虾与中国对虾和墨吉对虾相似。成虾最大体长可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青蓝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呈白垩状,故有白脚虾或白肢虾之称。南美白对虾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第2节,其齿式为2~9/2~4。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为1:3,出肉率比较高。额角侧沟比较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触角刺,但不具尖刺及鳃甲刺。肝脊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1~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步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缘侧刺。

南美白对虾不具纳精囊。已经成熟的个体原纳精囊位置处于第4~5对步足间,纳精囊的外骨骼呈倒“Q”状。属于开放型外生殖器,目前已知的开放型外生殖器的对虾有5种,即:南美白对虾、蓝对虾、西方对虾、白对虾、史氏对虾。开放型交接器纳精囊比较容易脱落,人工繁殖虾苗比较困难。雄性第1腹肢的内肢特化为交接器,呈卷筒状,其表面布有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沟缝和突起。

南美白对虾雌雄个体不论成熟与否,其大触须近基部处有明显的折曲,因此不能依此作为判定性别的根据。

二、生活史

南美白对虾在自然海区长到成虾后,便离开浅水区,到离岸较远且水较深的海区生活,一般水深为70米左右。海水温度为26~28℃,盐度为34‰,成虾在此发育为种虾,然后交配、产卵。而卵孵化为幼体,从无节幼体、蚤状幼体、糠虾幼体到仔虾,均属于浮游性动物,也同样在这样稳定的水域中成长。

虾苗发育到仔虾后期,便开始向河口、港湾等浅水海域游动,并定居于近岸浅水海域。在近岸浅水海域,富含营养饵料,并且盐度、温度及各环境因子变化都较大,有利于幼体的生长发育。在近期经过几个月的生长发育,就成为成虾,再次回到环境稳定的深水海域。性腺开始成熟,交配、产卵,完成整个生命交替的循环。

南美白对虾自然栖息区为泥质海底,水深范围为1~72米,水温范围为25~32℃,盐度范围为28‰~34‰,pH值为(8±0.3)。成虾多生活于离岸较远的深水水域,幼虾则喜欢在饵料生物丰富的河口地区觅食生长。南美白对虾和其他虾类一样,白天静伏池底,晚上则活动频繁。南美白对虾蜕皮都在上半夜,即晚上9:00~12:00。两次蜕皮的时间间隔为20天左右。南美白对虾性情温和,实验条件下很少见到个体间有相互残食现象发生。

三、环境要求

人工养殖条件下,南美白对虾对水环境的要求为:

1、水温要求:南美白对虾为热带虾种,养殖适温为25~32℃。在逐渐升温的情况下,南美白对虾可忍受43.5℃的高温。但对低温的适应性一般,18℃以下停止摄食,9℃时开始出现死亡;

2、盐度要求:南美白对虾对盐度的适应能力很强,其盐度适应范围为5‰~45‰,最适盐度范围为10‰~25‰。在逐渐淡化的情况下,也可在盐度为0‰~2‰的淡水中正常生长;

3、pH值:在自然界,南美白对虾对pH值的适应范围为7.3~8.6,最适pH为8.0±0.3,pH值低于7或高于9.5时,南美白对虾的活力下降;

4、溶氧:南美白对虾抗低氧的能力突出,它可忍耐的最低溶氧值为1.2mg/L。但在养殖过程中要求水体溶氧值大于4.0mg/L、,不得少于2.0mg/L;

5、水色:水色以油绿色或红棕色为佳;

四、蜕壳与生长

虾类的生长速度与两大因素有关:一是蜕壳频率,即每次蜕壳的间隔时间;二是成长增殖率,即每次蜕完壳后到下次蜕壳前所能增加的体重。

1、水温。南美白对虾的幼苗阶段,水温28℃时,需30~40小时蜕壳1次。南美白对虾的蜕壳与月圆月缺也有关系,农历初一或十五月缺月圆时,对虾会大量蜕壳。15克以上的大虾,在农历初一或十五前后5日,蜕壳的数量为总数量的45%~73%。

2、环境因子与营养。南美白对虾蜕壳的主要原因与环境因子和对虾营养的摄取有关。就环境因子而言,低盐度及高水温会增加蜕壳的次数。而养殖环境的变化,或化学药物的使用,也会造成紧迫而刺激蜕壳。再者,营养供给是否均衡,亦关系到蜕壳顺畅与否。对虾每一次蜕壳都是对生长的一大考验,最常发生的问题有两点:一是当蜕壳体弱时被其他对虾所食;二是蜕壳时氧气吸收率较低,若稍有不顺畅时,则可能造成缺氧并发症而死亡。

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较快。在盐度20‰~40‰、水温30~32℃、不投食的情况下,从虾苗开始到收获为止,180天内,平均每尾对虾的体重可以达到40克,体长由1厘米增长到14厘米以上。

南美白对虾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卵巢不易成熟。但在自然海域中,头胸甲长度达到40毫米左右时,便有怀卵个体出现。

一般雌体成熟需要12周以上,平均寿命至少可以超过32个月。

五、食性

传统认为虾类为无所不食的腐食性生物,而最新的研究报告则说明对虾在自然界应是偏向肉食性的动物,以小型甲壳类或桡足类等生物为主食。由夏威夷实验室所作的结果显示,南美白对虾在完全清澈的实验室中,仅靠人工配合饲料供给的养殖环境的生长量仅是室外人工养殖的50%。因为室外养殖池的底质是壤土,水中富含藻类和微生物,所以,室外养殖池养殖南美白对虾生长速度比实验室快。

南美白对虾对营养要求并不高,在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能达到25%~30%就已足够,这比其他对虾优越。在人工配合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高,生长反而差,因为对虾对蛋白质的吸收有一定能力,超出一定范围,不但增加体内负担,也影响环境。据研究,黄豆粉是饲养南美白对虾的适口性饲料成分,其用量可高达53%~75%。在用黄豆粉比例为53%和68%的饲料饲养南美白对虾时,其体重增加的速率要比含量只有30%的更好。

在喂食方面,自然界的野生南美白对虾虽不主动寻找食物,但实践表明,白天如果投饵,南美白对虾同样会摄食,其原因是因为受饲料的近距离刺激。研究也发现,在养殖池中,南美白对虾的生长速度与投饵次数有关,投饵次数多,对虾生长快。投饵时,白天投喂25%~35%,夜间投喂65%~75%,这种比例最为理想。

南美白对虾对饲料的固化效率较高,在正常生长情况下,摄食量约占其体重的5%左右。但是在繁殖期间,特别是在卵巢发育中、后期,摄食量会明显增大,通常为正常生长时期的3~5倍。南美白对虾养殖中可以充分利用植物性原料来代替价格比较昂贵的动物性原料,从而大幅度地节省饲料开支,节约养虾成本。

六、生殖习性

1、繁殖特点。南美白对虾的繁殖期较长,怀卵亲虾在主要分布区周年可见,但不同分布区的亲虾其繁殖时期的先后并不完全一致。例如,厄瓜多尔北沿海的繁殖高峰期一般出现在4~9月。每年从3月开始,虾苗便在沿岸一带大量出现,延续时间可长达8个月左右。分布范围有时可延展到南部的圣帕勃罗湾,这一时期是当地虾苗捕捞的黄金季节,而南方的秘鲁中部一带沿海,繁殖高峰一般在12月至翌年4月。

南美白对虾属于开放型纳精囊类型,其繁殖特点与闭锁型纳精囊类型者有很大的差别。开放型(例如南美白对虾):

蜕皮(雌虾)→成熟→交配(受精)→产卵→孵化 闭锁型(例如中国对虾):

蜕皮(雌虾)→交配→成熟→产卵(受精)→孵化

开放型纳精囊类型,精荚容易脱落,育苗比较困难。开放型纳精囊类型的产卵过程是先成熟再交配,而闭锁型纳精囊类型是先交配再成熟。所以,两种类型的虾交配和产卵形式略有差异。

2、交配。南美白对虾交配都在日落时,通常发生在雌虾产卵前几个小时或者十几个小时,多数在产卵前2小时之内。交配前的成熟雌虾并不需要蜕皮。在交配过程中,先出现求偶行为,雄虾靠近雌虾,并追逐雌虾,然后居身于雌虾下方作同步游泳。然后雌虾转身向上,雌雄虾个体腹面相对,头尾一致,但偶尔也见到头尾颠倒的。雄虾将雌虾抱住,释放精荚,并将它粘贴到雌虾第3~5对步足间的位置上。如果交配不成,雄虾会立即转身,并重复上述动作,直到交配成功。雄虾也可以追逐卵巢未成熟的雌虾,但是只有成熟雌虾才能接受交配行为。

新鲜精荚在海水中具有较强的粘性,因此,在交配过程中很容易将它们粘贴在雌虾身上。在养殖条件下,自然交配成功的几率仍然很低,原因尚不很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3、产卵和怀卵量。南美白对虾成熟卵的颜色为红色,但产出的卵粒为豆绿色。头胸部卵巢的分叶呈簇状分布,仅头叶大而呈弯指头,其后叶自心脏位置的前方出发,紧贴胃壁,向前侧方延伸。腹部的卵巢一般较。

南美白对虾

南美白对虾附肢的分离与结构研究南美白对虾( Penaeus vannamei),学名凡纳滨对虾,又称白肢虾、白对虾,属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甲壳纲(Crustacea)、十足目( Decapoda)、游泳......

南美白对虾计划书

建南美白对虾计划书 班级: 09生物教育 组员:李虎(97号)王杨满(84号)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amei,原产于中、南美太平洋沿岸水域,是迄今为止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三种优良虾种之一(另两种......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一、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penaeusvaamei)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

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一、生物学特性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原产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湾中部。是当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其它两种为斑节对......

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

2012年上半年对虾养殖情况关于南美白对虾吃料慢,加不上料的问题分析由于今年天气气候异常(长期处于低温天气),种苗退化,经常刮东风、西风,此种风向不适合对虾生长,生长易滞,不明原因......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南美白对虾生物学特性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南美白对虾养殖介绍 南美 生物学 特性 南美白对虾养殖介绍 南美 生物学 特性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