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试卷_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试卷
华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试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华南理工大学期末试卷”。
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试卷.txt6宽容润滑了彼此的关系,消除了彼此的隔阂,扫清了彼此的顾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兰大考研网 |首页| 考研资讯| 考研试卷| 考研材料| 交流区
|旧版本 |帮助| 收藏本站
|
用户名: 密码: 保存 注册 忘记密码
考研资料网 当前位置:主页 >>考研试题 >>正文: 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的相应 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绝对真理是指()。
A.绝对正确的认识 B.人类追求的永恒真理 C.真理中所包含的不依赖于主体的客观内容 D.绝对不变的真理
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对立统一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4、矛盾的转化是()
A.向任何一个方向转化 B.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 C.向没有矛盾的方向转化 D.向矛盾激化的方向转化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A.矛盾的观点 B.物质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6、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社会发展史和自然界的发展史是完全相同的 B.社会的发展过程不受人们思想的影响
C.社会发展过程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D.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客观规律
7、社会存在的含义是()A. 人的客观的活动
B. 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即以生产方式为主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C. 全部社会关系
D.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8、社会革命的最深刻根源在于()A. 人口太多而造成贫穷落后 B. 国际阶级斗争形势的影响 C.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 人民群众的觉悟及其积极性
9、人的本质在于()
A.人有智能和思想 B.人能自觉地创造社会历史 C.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人在任何社会都有阶级性
10、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阶级斗争 B.科学实验
C.生产实践 D.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11、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 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12、“当一位杰出的老科学家说什么是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对的;但当他说 什么是不可能的时候,他差不多总是错的。”这一名言的哲学意蕴是()A.在科学研究中,经验是不可靠的 B.事物的可能性是因人而异的C.世界上一切事物只有可能性,没有不可能性
D.每代人所获得的真理性认识,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
13、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4、《国语·郑语》写道:“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朱熹提出:“未有天地之 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C.古代唯物主义之中两种不同派别的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客观唯心主义两种不同观点
15、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
A.客观存在的物体 B.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结构和层性 C.一切自然现象 D.客观实在性
16、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辅导 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人的社会价值 C.两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两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7、“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 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 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18、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 380nm(纳米)-780nm,成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是人 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红,510nm为绿色,470nm 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 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胜利阀限是人认识能力的界限
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 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
19、在认识论中坚持反映的原则()
A.是所有唯物主义的观点 B.仅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C.只是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 D.是朴素唯物论的观点 20、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课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填在答 题纸的相应题号的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1、“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这一 说法()
A.是指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B.是对意识来源的一种正确解释 C.是庸俗唯物主义的 D.是辩证唯物主义的 E.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
2、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A.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关系 C.产品分配关系和由此所决定的消费关系 D.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E.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3、辩证的否定是()
A.外力作用的结果 B.事物内部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
C.事物内部肯定方面战胜否定方面 D.事物的自我否定 E.绝对的否定
4、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
A.个性中包含共性 B.个性寓于共性之中 C.共性寓于个性之中 D.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 E.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A.观念性 B.客观现实性 C.自觉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E.主观性
6、下列现象属于因果关系的是:()A.水涨船高 B.电闪雷鸣
C.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D.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E.昼夜交替
7、在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阶级的产生是由纯粹的经济原因引起的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 D.社会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 E.阶级是随着社会发展自然消亡
8、《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 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心灵的运动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D.运动的承担者是精神 E.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9、古代人们的认识,古代的科学,首先取决于当时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生产的需 要,也在相当程度上受统治阶级的需要特别是战争的需要所制约。古代的天文学、力学、数学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修建水利灌溉工程、帝王宫殿和坟墓、神庙和教 堂、城堡和战舰,是古代的人们所进行的规模较大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提出的问 题,构成了古代力学和数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十七、十八世纪自然科学的兴起,取 决于当时生产技术蓬勃发展的要求。航海特别是远洋航海需要根据天体的位置精确 地确定经纬度,矿井抽水需要尽可能提高抽水扬程,战争中枪炮的制造需要计算弹 道和落点„„。近代力学,归根到底是由于有这样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而发展起来 的。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为了发展它的工业生产,需要有探索自然物体的物理 特性和自然力的活动方式的科学。”科学发展这一历史印证了()A.劳动实践创造了人和人的认识
B.科学研究的任务,科学工作的课题,是由实践的需要提出的 C.科学家和理论的“求知欲”“好奇心”,显然不能对科学的发展起到什么推动作用 D.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E.科学决定实践
10、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A.万物皆备于我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D.心外无物
E.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啥也能办到
1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E.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12、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猫、田鼠、熊蜂、蝴蝶花,在自然界中是种属相距甚远的动植物。然而人们却发现,有些地方猫多蝴蝶花也多 这一奇怪现象。原来,猫吃田鼠,猫多则田鼠少;田鼠毁掉蜂窝,田鼠少则熊蜂 多;熊蜂能替蝴蝶花传递花粉,熊蜂多则蝴蝶花繁茂。这个例子生动地表现了()。
A.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
B.自然界中的动植物被一种关系复杂的网联系在一起 C.物质世界无不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制约之中 D.物质世界神秘莫测,不可言喻 E.物质世界是循环发展的13、“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 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说明()。A.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生产力会得到迅速发展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进步 C.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是历史的创造者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E.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完善形式
1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发展 B.感性认识需要理性认识的指导 C.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的成分
D.在一定条件下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可以互相转化 E.感性认识否定理性认识
15、《老子》第六十四章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 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说:“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两句话说明了(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E.量变突破质变
三、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
1、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还指 出:“矛盾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 的矛盾。” 材料2 杜林说:“矛盾这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 现实。” 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1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2、以下是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材料1 中国可利用的水资源仅占世界的7%,全国年人均淡水量2400立方米,仅为世 界人均占有量的1/4,而且长江以南的水资源占全国的80%,长江以北占20%,其人 均占有量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20。1999年,全国年污水排放总量为606亿立方 米,其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缺水的北方农业,采用传统的浸灌方法,浪费十分严重。1998年,中国长江等流域发生特大洪灾,表面上是水多了,实质上 是森林过度采伐,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蓄水保水作用减弱所致。
摘自《光明日报》2000年5月21日 材料2 当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有能力迅速将自然环境和物质转化为经济效益 之后,就往往偏爱于眼前利益,忽略了所取得效益的由来和根本,演变为国家、地 区、部门、集团对资源的竞相占有,甚至导致总体失控,进而遭到自然界的报复。滥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围垦河湖滩地导致洪水泛滥;不注意珍惜和合理配置、节 约、保护水资源导致干旱缺水;超采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等,都是明显的例证。摘自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全国水利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3 20世纪 90年代以来,水资源危机日益突出,把海水转化为淡水的海水淡化工 程日益获得广泛应用。反渗透技术已相当成熟,并有约20年的经验积累,已成为海 水制取饮用水最廉价的方法。目前,世界淡化水日产量已达到 2700万立方米,并 以10%~30%的年增长率攀升。实施此项工程的不仅有中东国家,还有美国、俄罗 斯、日本、意大利等许多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其中美国有一家反渗透淡化厂规模 就达到日产38万吨。大型海水淡化每吨成本一般在1美元左右或以下,在许多国家 其价格与自来水价格相差无几或接近持平。
相比之下,我国海水淡化事业进展缓慢,在整个40年的发展过程中每跨一步都 要经历10年之久。1958年起步,1965年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1986年建设日产3000 吨的海水淡化装置,1997年建成舟山日产 500吨海水反渗透淡化装置,与国际水平 相差甚远。造成我国海水淡化进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思想不够解放,担心海水淡化 技术不可靠、成本过高等等。
摘自《中国化工报》2001 年3月10日 材料4 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 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 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 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了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万 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 请回答:
(1)结合材料l、2,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的原理,分析我 国水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2)根据材料3,分析人们在解决水资源问题的过程中所体现的唯物辩证法的矛盾 转化原理。
(3)结合材料4,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的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 的关系。
四、综合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分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哲学理论基础。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更多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试卷
更多华南理工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试卷
华南理工大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相关内容
©版权所有 兰大考研网 保留所有权利 备案:陇ICP备06001734号
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学试卷第一部分:新闻传播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30分) 1.消息 2.舆论 3.《大清报律》 4.《中国报学史》5.《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浙江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试卷1、由受众接受新闻的意愿谈谈新闻的特性2、简述弥尔顿、杰斐逊和密尔的出版自由思想 论述1、在典型报道中,如何将新闻价值与宣传......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南京理工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公告 各位考生:欢迎报考2012年硕士研究生!现将报名工作现场确认事项通知如下:一、本报考点接收现场确认考生范围网上报名......
复旦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传播学基础试卷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信息 【参考答案】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信息最早出现于通信领域。信息科学认为,信息是物质的普遍......
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护理综合考试大纲概 述一、护理综合考试科目包括: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及外科护理学。二、考试比例:护理学基础占30%(其中护理学导论占10%,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