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九章.ppt.Convertor_世界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九章.ppt.Convertor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九章
当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
第一节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及其外交政策 第二节
中国在当代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及其外交政策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大发展
三、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改革开放前中国对外政策的制订与对外关系的初步发展
(一)建国初期的“一边倒” 外交政策 1.新中国成立时外交三方针(1)“另起炉灶”
新中国的人民政府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一切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2)“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中国的建立必须清理旧中国残留的对外关系遗迹,建立国内的良好环境,以全新的面貌建立、发展同其它友好国家的关系。(3)“一边倒”
在帝国主义对新生的人民政权实行敌视政策的情况下,中国只能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新中国成立到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1)积极争取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 苏联首任驻华大使罗申递交国书仪式
首先是“一边倒”倒向苏联,争取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承认,并与之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在短短的三个多月的时间里。除南斯拉夫外,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同中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形成了第一次建交高潮,为中国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奠定了基础。其次是中国同一些民族独立国家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最后是同西欧、北欧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49年10月16日)
(2)积极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
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维埃社会
主义联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两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合作,在国际问题上相互支
持,密切合作;新中国从维护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出
发,不断加强和发展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友好合作
关系。这对争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巩固新中国,恢复
和发展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3.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重点是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新中国成立不久,特别是朝鲜战争的爆发,使新中国同以美国 为首的西方国家处于完全敌对关系,中国外交处于两大阵营尖
锐对抗之中,发展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就成为新中国成
立初期的外交重点。
中国同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和国际问题方面互相支持,友好合作,不仅促进了双边关系的发展,而且壮大了社会主义
阵营的力量。
(二)60年代联合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帝反修
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末中国对外政策由“一边倒”调整为“两个拳头打人”,即实行依靠广大亚非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政策。为了顶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压力,既反对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又反对苏联的大国主义和霸权主义。同时,积极发展同亚非拉国家的团结合作,大力支持它们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的斗争。
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画报 1.发展与亚非拉国家友好关系 1.1964年1月周总理访问马里 2.1964年1月周总理访问加纳 3.1964年1月周总理访问几内亚 4.1964年1月周总理访问突尼斯 1 2 3 4 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恩来总理对非洲10国的访问是新中国外交史上建立中非新型关系的“开山之旅”。
在苏联和美国不断压制中国的五六十年代,中国进一步开展对外援助活动,广交朋友。
中国先后支援柬埔寨、尼泊尔、锡兰、缅甸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特别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仍尽量满足非洲兄弟的请求,慷慨解囊。1960年,中国援助几内亚1万吨大米,向刚果提供了5000吨至1万吨小麦„„
1964年1月,周恩来总理访问了加纳,通过新闻记者,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布了《中国政府对外经济技术援助的八项原则》。其基本精神是:平等互利;尊重受援国主权,绝不附带任何条件,绝不要求任何特权;中国以无息或低息贷款方式提供援助;帮助受援国走自力更生、经济上独立发展的道路;力求投资少,收效快;提供中国最好的设备和物资;帮助受援国掌握技术;专家待遇一律平等。2.反对苏联霸权主义
1958年7月31日,毛泽东在机场迎接访问中国的前苏联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
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试图迫使中国将自己的外交政策纳入苏联全球战略的轨道。苏联在50年代未开始与美国改善关系,对中国的国内事务进行干涉, 发生了长波电台和联合舰队事件。中苏两国在许多问题上的矛盾和冲突开始暴露出来,并进行了公开的大论战,两国关系迅速从结盟转为敌对。苏联单方面撕毁了中苏经济技术合同和协议,并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边界事端,制造流血事件,使得两国关系几近破裂。面对苏联对中国安全的严重威胁,中国展开了反对苏联霸权主义的斗争。3.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
20世纪60年代,美国仍然执行反华政策,继续包围和封锁中国。1965年美军出兵越南和1970年美国入侵柬埔寨时,中国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4.与西欧国家的关系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中国驻法国第一任大使黄镇(左)和法国总统戴高乐(中)1963年10月,法国前总理富尔携带戴高乐的亲笔信前来中国,并代表戴高乐同中国领导人商谈两国关系问题。在中法双方就法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达成默契的情况下,同意法国提出的中法先宣布建交从而导致法国同台湾断交的方案。根据双方事先的协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于1964年1月27日就中法建交发表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谈判并且达成两国建交协议的。“中法建交标志着中国加强同西欧国家关系的一个重大突破。
(三)70年代基本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
1969年3月中苏两国在珍宝岛发生边境武装冲突, 后来苏联又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 对中国的国家安全直接构成了威胁。而在越南战争中被拖得焦头烂额的美国也急于从这一泥潭中脱身以集中精力对付苏联这一主要威胁。美苏争霸中出现了苏攻美守的局面,迫使美国不得不谋求对华关系的改善,联合中国对付苏联。在此背景下,中国调整了外交战略,提出了“一条线。一大片”战略
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在会见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时提出了 “一条线”的构想。1974年1月5日,毛泽东又在会见日本外务大臣大平正芳时进一步提出了“一大片”的构想。“一条线”是指按照大致的纬度连接一条从美国到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和欧洲的一条战略线,同时团结这条“线”的外面的国家(一大片),共同抗衡野心最大的苏联。
1.调整中美关系,实现中美建交
1979年1月29日,邓小平副总理与卡特总统在举行会谈之前交谈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发表了上海《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始。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了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接受了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废约、撤军、断交,即废除美蒋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美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走一切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美台断交。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并发表《建交公报》。1979年1月28日至2月4日,邓小平副总理应卡特的邀请对美国进行正式友好访问,这是中国领导人第一次访美。
2.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在中南海会见来访的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中)和外务大臣大平正芳(右)
新中国成立后,日本政府曾长期采取敌视中国的政策,在1972年初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推动下,日本内阁总理田中角荣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于同年9月25日对我国进行访问。9月29日,中日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日本接受了中国政府的三项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台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宣布中日建交,实现邦交正常化。中日建交,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对缓和亚洲紧张局势、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3.联合国恢复中国合法席位
1971年11月11日,以乔冠华为团长的我国代表团正式出席联大第26届会议
1971年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以压倒多数票通过由阿尔及利亚、阿尔巴尼亚等23个国家提出的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蒋介石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这是中国外交上的重大胜利,也是这一时期我国外交的突出成就。4.改善中国与西方国家关系
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
复,70年代出现了西欧国家同中国建交的高潮,基
本完成了同西方国家的建交过程。到1979年,中国
已同西欧20个国家如意大利、联邦德国等建立了外
交关系。另外,中国还同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
兰先后建立了外交关系。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大发展
(一)8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调整和对外关系的新局面 1.科学判断形势,从根本上调整外交战略
邓小平对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作出科学判断,指出和平与发展
是当今世界两大问题。以此为依据,我国对外战略作了一系列
重大调整。
调整联合一切力量制衡苏联的“一条线”战略,不与任何大国
或国家集团结盟,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等。
2.妥善处理同邻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促进与周边国家关系的改善和发展 3.推动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
提出“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经济合作四原则,开展形式多样的经济合作,使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关系有了更深厚的经济基础。4.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作用,扩大国际影响 积极参与柬埔寨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为缓和东南亚紧张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阿富汗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5.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二)90年代中国外交进入承前启后的新的历史时期
1.坚持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顶住国际压力,打破西方“制裁”
2.推动同各大国建立面向21世纪的新型合作关系,构筑有利的大国关系框架 3.发展睦邻友好,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 4.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5.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6.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三)21世纪以来我国对外工作的重大进展 1.与主要大国关系稳定发展
2.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扩大和深化 3.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4.多边外交丰富多彩,更加活跃
5.积极开展安全外交,全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6.全面开展经济外交
7.努力开展公共外交和文化外交
三、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1.独立自主的含义
坚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依靠自己的力量,同任何国家友好相处,但不容许任何国家损害我国的尊严和主权。每个国家有权限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
2.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要求(1)核心内容是不同任何大国结盟
(2)在对待重大国际事务方面,独立自主地决定中国的政策(3)不容许任何外国干涉中国的内政
(4)中国珍惜自己的主权,也尊重别国的独立主权(5)坚持独立自主的同时,也坚持对外开放 3.新世纪独立自主外交和平外交政策的新内涵(1)同发达国家关系方面
眼于创造有利于国内发展大局的外部条件和宽松环境,强调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求同存异,扩大双方共同利益的汇合点,妥善处理各种磨擦和矛盾。(2)与周边国家关系方面
突出睦邻友好的地缘战略重要性,表示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以扩大区域合作为途径,将与周边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水平推向新高度。(3)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 表达了增进彼此理解和信任、加强相互帮助和支持的良好愿望,关注合作领域的拓展和合作效果的提高,申明将继续积极参与多边外交活动。(4)与国际组织关系方面
在联合国和其他国际及区域性组织中,支持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发展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内容已涵盖于联合国通过的一些宣言之中,成为国与国之间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公认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相互联系的整体(1)“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主要内容(2)“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实现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一项根本保证(3)“平等互利”是各国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4)“和平共处”则是上述四项原则的目标和结果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1)包容性
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 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 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2)开放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1)提供了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的正确指导原则
(2)指明了和平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及国际争端的有效途径,是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3)有利地维护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促进了南北关系的改善和发展(3)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三)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或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四)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一贯政策 发展中国家占联合国成员国的绝大多数,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
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最大受害者,是反
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
济新秩序的主力军。发展中国家历来是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可以
依靠的力量。在中国和平发展、推动建设和谐世界的进程中,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仍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第二节
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及其外交政策
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奠定国际地位的物质基础
二、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地位显著增强
三、中国的和平发展对世界的重大意义
一、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高,奠定国际地位的物质基础 1.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中国GDP总量2007年达到了257306亿元万亿人民币,成为仅次
于美日的第三大经济体。中国的对贸易总额每年则以两位数的
速度快速增长着,2009年上半年,中国外汇储蓄超过2万亿美
元,超过日本,成为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到2006年,我国共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已达1865亿美元,一直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FDI最多的国家,居世界第三位,占发
展中国家总额的三分之一。
2.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全球经济的发展
国经济的发展为世界发展带来机会,成为世界经济增长和世界
贸易繁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经济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根据世界银
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03年至2005年,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
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高达13.8%,仅次于美国的29.8%,排名
世界第二。
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影响越来越大,拥有了越来越大的话
语权。
二、中国在国际社会的政治地位显著增强
1.中国成为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发展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和世界格局的转换,成为反对霸
权主义、强权政治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中国积极参与世界重大危机和热点问题的外交斡旋,为维护世
界和平、促进发展作出贡献。中国在对外交往中守信践诺,言
必信行必果,在国际社会中继续发挥负责大国的作用,为世界 的和平、稳定、繁荣、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2.积极利用联合国讲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中惟一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在利用联合国讲
坛伸张正义,主持公道方面,中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正确地利用自己在联合国的影响和否决权,力争使联合国摆
脱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控制,为世界和平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联合国框架内,中国显示了自己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所应当承
担的责任与义务,表现出了一个大国应有的风范。3.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极具特色和影响力的国家
4.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和平的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中国和平发展对世界的重大意义
(一)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内涵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就是要把中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一起来,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联系起来,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特征
(1)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不是通过传统的军事扩张、争霸或称霸,而是通过和平的方 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 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又坚持 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有 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的现代化之路。
(2)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发展道路
(3)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一条勇于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坚持广泛合作、互利共赢的发展道路
3.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原因
(1)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2)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
(3)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4.中国和平发展对国际社会意义重大
(1)中国的和平发展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坚定力量
(2)中国的和平发展将给各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市场
(3)中国的和平发展为世界提供了有别于某些大国依靠武力扩张实现国家发展的实例与经验
(4)和平发展的中国将与世界各国共同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单选(20):第一、二、三章(第二章重点看全球化问题、第三章美国战后对外政策的发展演变) 名词解释(5)1、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就是国际政治舞台上各种力量(主要是主......
1.在科技创新方面,我们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首先,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对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当前许多国家都将创新提升到国家......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By丘钟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本课程的教学......
通过本各国经济朝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人口、粮食、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全球性经济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解决全球性经济问题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分歧:(1)发......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强莉说到经济与政治,脑中闪现的就是柴米油盐和村委会选举,如果再加上定语“世界”二字,我也只能徒叹奈何!起初,我感性的认为这门课就是对高中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