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学论文_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生心理学论文”。
基于人格心理学研究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姓名:张鹏宇 学号:PB13214043 电话:***
邮箱:zpy@mail.ustc.edu.cn
摘要:创造力培养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目标。大学阶段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具有可行性。从人格功能研究的六大领域出发,研究分析发现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可以依据心理学理论,依照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因学施教、因材施教实现。此外,大学生也可以通过心理调适,减少负面情绪,进而提高自身创造力。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心理学;创造力;培养教育
高等教育的任务之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面对国内外形式的新变化,面对更加复杂的新环境,如何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创造教育水平,促使大学生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和更高的创造力去奉献社会迫在眉睫。本课题研究旨在通过从不同领域对人格心理学进行分析,探索出科学、高效的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方法。从而促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国内高校培养出更多国际顶尖人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一、人格心理学概述
人格是个体内部的心理特质和机制的集合,具有组织性和相对持久性,他们影响到个体对心灵内部的、物理的和社会环境的适应以及与他们的相互作用。
其中,“心理特质”是用来描述人们彼此间差异的各种特征。“心理机制”与特质类似,但它更多指人格的过程。“个体内部”指人格存在于个体之内,且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中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组织性”意指心理特质和机制并不仅仅是各种成分的简单与随机的整合,这些特质和机制以一种协调的方式彼此联系。“持久性”则指心理特质还具有跨时间的相对持久性,特别在成人期,心理特质一般还具有跨情境的一致性。而“人格影响力”强调 人格特质和机制可以影响到人们生活。“适应”是指人格的核心特质设计适应功能,即实现目标、应对、调整、和处理生活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知觉、选择、唤起和操控四种形式上。
人格分析分为三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指普遍性,即人类本性水平;第二种水平指特殊性,即个体和群体差异水平;第三种水平指唯一性,即个体独特性水平。本研究主要从个体和群体差异水平以及个体独特性水平进行分析。具体表现在不同的高校拥有不同的校园氛围,其培养出的大学生也相应的具有不同的人格,因此对不同高校的大学生群体可以从群体差异水平进行研究。此外,从个体独特性水平研究如何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可以实现因材施教,让拥有个性的大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研究人格功能分为六个重要领域:(1)特性领域,该领域的研究核心是个体之间的差异,与其他所有领域都有交集。(2)生物学领域,该领域的核心假设是人是生物系统的集合体,这些生物系统为个体提供行为、思想和情感的基础。(3)心理动力理论,该领域研究人格的心理机制,其中许多机制是在意识之外起作用的。(4)认知—经验领域,该领域关注认知和主观经验。(5)社会与文化领域,该领域的假设是人格影响社会与文化,并被社会与文化所影响。(6)调试领域,指人格在人们应对、适应和调节日常生活的各种起起落落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从这六个领域为切入点,分别以各领域的理论为基础就如何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二、创造力概述
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须的条件。
一般认为,创造力包含独特性和有价值性两个基本特征。黑菲伦认为创造是提供对整个社会来说独特而有社会意义的活动,人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说得上有创造能力。罗杰斯认为创造的独特性和有价值性的标准应该是创造者自己。荣格认为创造是偶发的顿悟过程,无法理解。瓦拉斯认为创造是一个逐步演进的系统过程。
创造力与人格特征有密切关系。吉尔福特用因素分析法得出六个创造人格的主要特征:(1)对问题的敏感性(2)思维的流畅性(3)思维的变通性(4)独创性(5)重组能力(6)概念结构的复合性。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等人研究表明,创造能力强的人具有下列人格因素: 缄默孤独,聪慧富有才识,好强固执,严肃审慎,冒险敢为,敏感、感情用事,幻想、狂放不羁,坦白直率,自由、批评、激进,自立、当机立断。
三、大学阶段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可行性
大学阶段是发展创造力最好的时期,心理学研究表明,大学生已经具备了培养其创造力的基础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方面,大学生已经具备了比较成熟的形象思维能力,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也使他们能够超出有形物质条件的束缚而思考问题。其思维已有一定的独立性、批判性、组织性和深刻性。(2)认知能力方面,绝大多数大学生是经过高考的严格挑选而进入大学的,他们入学时观察力、记忆力以及注意力等的开发已经基本成熟,而且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作为国内著名高校,其生源质量毋庸置疑,每年的新生都是从各个省份选拔出的优秀学子,学生认知能力水平较高,有利于创造力的培养。(3)情绪情感和意志方面,大学生的情感日益丰富,并逐步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不易受消极因素的影响。同时,大学生的意志品质逐渐提高,逐步具有了较高水平的自我调节的能力,在理想的支配下克服困难,排除干扰,向目标迈进。这是他们顺利进行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
四、从人性知识的六大领域研究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方法
1、特性领域
在心理学上,任何有意义的个体差异都可被识别为人格特质,这些差异体现了个体的独特性。个体间人格特质的差异启发我们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培养应当做到因人而异,根据其自身人格特质,(如性格方面是缄默孤独,或是活泼开朗,兴趣方面是喜欢工科,或喜欢理科,等等)来制定适合其发展的科学的培养方法,这样便可在更大程度上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做到因材施教。在此方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些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措施是值得肯定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设有少年班学院,学生是从全国选拔出的能力极为优秀得少年,相对于其他学生,这些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智力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将这些更为优秀的少年与其他学院分开培养,可以对其采取不同其他学院的教学方法,更好地培养这些学生的创造力。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下国内高校学生自主选专业的最大尺度,满足不同学生的专业兴趣,呵护大学生创新原动力。人的创新行为总是在外在和内在的动力支配下发生的,其中,内在动力是由兴趣,好奇心等释放出的原初能量,兴趣等由人的特质决定,它是由内而外的作用,因而是深刻的,源源不断的。百分百满足学生的自选专业需求的这种教学方法实现了根据大学生的不同特质进行科学教学的目的,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不同的性格在不同方面表现得各有优劣,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不能一味地认为应当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相同的,看似完美的性格的人,这样做只会限制大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实,有些特定性格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促使人更好地发挥创造力的。下面以腼腆的性格为例进行相关说明。性格腼腆的人具有以下优势:(1)性格腼腆的人喜爱聆听而不爱夸夸奇谈,所以他们可以冷静谨慎的获取信息,利用信息。(2)性格腼腆的人更为敏感细腻,能够注意到事物的细微差别。(3)在独处时,性格腼腆的人独立性更强,效率更高。众所周知,著名社交网站脸谱网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与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均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自己腼腆的个性创造了成功。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结论:为更好地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各高校应当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利用科学的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测评,对不同性格、智力的大学生采取不同的更适合其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2)满足大学生自选专业的需求,呵护大学生创新原动力。(3)认清不同性格在不同方面的优劣性,使具有特殊性格的大学生的性格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生物学领域
人是生物系统的集合,因此人格特质与内在的生理现象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生理现象对人格特质的影响表现在许多方面,下面仅从内部生理机制对外向性——内向性,早晨型——夜晚型人格的影响方面分析研究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1967年,艾森克在《人格的生物学基础》中提出,内向者的上行网状激活系统(ARAS)的活动水平比外向者高。内向者之所以表现出内向行为,是因为他们需要使已经较高的大脑皮质唤醒水平得到控制,而外向者的外向行为是为了提高大脑皮质的唤醒水平。如今,已有大量证据表明,内向者和外向者的真正不同在于唤醒能力或唤醒反应。依据此种理论,我们可以推理得到:当环境中刺激水平较低时,内向者能保持更高的警觉性,做事效率更高。当环境中刺激水平较高时,外向者会表现得更好一些。将此分析应用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我认为高校可以尝试采取一下做法:在校园中设置两种类型的自习室,一种自习室要求有良好的隔音效果,并规定不准学生在里面交流、议论问题,这种自习室供性格内向的学生使用;另一种自习室内可以设一个能产生一定刺激的刺激源(如:播放音乐的设备等),使自习者处在含有一定刺激的氛围中,这种自习室供性格外向者使用。这样便可避免性格外向者在安静地自习室中容易昏昏欲睡的情况的发生,从而是其学习效率更高,有利于其创造力的培养。
早晨型——夜晚型的人格差异的根源在于内在生物节律的不同。这种差异决定着个体在一天之中何时开始活跃,喜欢在何时做重要的事情。有研究发现,室友之间MEQ(早晨型——夜晚型问卷)得分的差距越大,友谊评价等级也越低。这显然会影响其在大学生活中的心情状态,进而影响其在大学中创造力的发展。此外,早晨型的大学生在上午8点到11点表现得最好,夜晚型的大学生在下午5点至晚上11点表现最佳,而大学生是否能充分利用其表现最佳的时间段决定着其创造力能否得到充分发展。基于此,就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问题,我向高校提出以下建议:对大学新生进行MEQ测试,将得分接近的人分在相同的宿舍楼层,并对不同楼层实行不同的管理措施(如:对于偏早晨型的大学生居住的楼层,应当尽量较早同意熄灯;相反,对于偏夜晚型的大学生居住的楼层,应当较晚统一熄灯,为其提供在最佳表现期间进行学习的条件。
综合以上分析,初步得出结论:从生物学领域入手,为使得大学生创造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各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为不同性格(如:外向——内向)的大学生提供具有不同环境的适合激发其思维活跃度的自习室。(2)对不同生物节律(如:早晨型——夜晚型)的大学生实行不同的宿管措施,让学生的高效时间段得到充分利用,进而利于其创造力的发展。
3、心理动力领域
与其他各领域相比,心理动力领域更关注心里内部的力量,主要探讨影响行为、思维和情感的内部心理因素。以心理动力领域的科学成果为理论基础,可以分析研究大学生进行创造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探寻针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问题,各高校应采取怎样的教育及管理办法。
埃里克森提出每个人都将经历八个发展阶段。而大学生恰处在从青春到成年初期的过渡阶段。因此研究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培养问题时,有必要对埃里克森提出的在青春期的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的理论进行分析及应用。同一性是一种内在感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我是谁、个人的独特性、跨时间的连续性和整体感。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人正急于寻找同一性模型,所以他们大多极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基于此,为避免大学生发展出消极同一性进而影响其创造力的发展,高校应当努力塑造楷模,营造良好氛围。例如,可以建造校史馆,介绍一些以往的优秀毕业生的事迹,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优秀的同一性角色模型。此外,营造良好氛围也相当重要,再次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为例,该校学风优良,为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塑造同一性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有利于大学生创新型人格的发展。
动机主要分为成就、权力和亲密。这里主要通过对成就需要进行分析来研究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问题。成就需要是一种想做得更好,获得成功和感到有能力的愿望。在某种程度上,成就需要越高,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动机越强,以乔布斯为例,作为苹果电脑和皮克斯动画这两个公司领导的他就是一个高成就动机者。此外,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个体的成就需要是可以被唤醒的。因此,各高校可以采取措施来唤醒大学生的成就需要,增强其进行创造活动的动机。
大学生进行高层次的创造活动是一种自我实现,其动力是自我实现需要。马斯洛将需要层次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与较高水平需要相比,较低水平的需要的满足更为迫切。因此在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之前,个体必须先满足较低层次的需要。所以,为了提高大学生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动机,高校必须首先提供可以满足前四种需要的环境,为离乡求学的大学生营造一种家的感觉,满足大学生的归属需要和尊重需要。这两个需要得到了满足,大学生才可更好地追寻自我实现。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初步得出结论:以心理动力领域的理论为指导,针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问题,各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树立创新楷模;营造良好创新氛围;培养大学生的集体归属感。
4、认知-经验领域
认知主要分三个水平:知觉水平、解释水平和意识目标水平。尽管现实是客观存在的,但不同的人在看到相同事物时,对事物的知觉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的一种表现就是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的人格差异。场独立性的人经常依靠自己的感觉做出判断,场依存性的人多数情况下依靠对场的知觉做出判断。威特金指出人际关系领域与场依存性—场独立性有关。场依存性的人依赖于社会信息,经常询问他人看法;一把是他人导向的;喜欢与他人走得很近;与他人相处得很好。场独立性的人行事更加自主,对别人的意见不感兴趣,并与他人保持距离。这两种类型各有利弊,例如虽然场独立性的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社交技巧,但他们擅于分析复杂环境,适合独自进行科学研究工作。以此为基础,高校在对这两类大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应当采取不同措施。对于场依存性的大学生,高校可以鼓励他们多进行一些小组研究活动,让他们利用自己场依存性的优势进行小组探究性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进行的新生研讨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场依存性大学生的优势都飞到发挥。而对于场独立性的大学生,高校可以为他们提供个人探究性学习的条件,比如,有的高校C语言老师为学生提供实验题目,让学生通过个人研究撰写实验报告;多数心理学老师让学生通过个人研究来撰写结业论文。这些措施都利于场独立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同时,又可以提高场依存性的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初步得出结论:以认知—经验领域的理论为指导,在知觉水平,从场独立性—场依存性的角度分析大学生创造力培养问题,各高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分别根据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学生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场依存性—场独立性学生的人格优势,从而提高其合作创造能力或独立创新能力。
5、社会与文化领域
社会与文化领域研究中的其中一方面是文化与人格的关系,文化的研究取向主要分为三种:唤起的文化;传承性文化;文化的普适性。此处,主要借助传承性文化方面的理论来研究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传承性文化是指那些最初至少存在与某些个体的头脑中,然后通过交流传递给其他人的观念、价值观、态度和信念。传承性文化的差异可以导致自我概念的差异。马库斯等人指出,每个人都必须面对互倚性和独立性两个基本的文化任务。而传承性文化的差异所导致的自我概念的差异就表现在不同文化中的人在平衡这两个任务时的差异。与互倚性和独立性相对应,另有心理学家提出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个体主义指自我是独立自主的,个人目标更加重要;集体主义指自我更多与群体相连,彼此依赖,群体目标更加重要。显然,生活在这两种不同主义的个体的互异性与独立性不同,而这种不同在不同的创造领域表现出不同的优势与劣势。举例说明:对于在艺术领域进行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个人的努力、天赋与灵感,在这种情况下,团队合作显得并不重要,因此生活在个体主义文化中的人在艺术创造领域应该更合适。与艺术领域相反,现如今许多科学技术研究问题已经越来越庞大,单凭个人之力是很难完成任务的,所以必须靠团队合作,因此生活在集体主义文化中的人应该更适合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创造活动。那么,如何将这种理论观点应用于大学生创造力培养方面呢?这需要通过文化适应来实现(文化适应是指适应新文化中普遍的生活方式和信念的过程)。具体的实现方法如下:为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研究问题越来越庞大的现实,理工科类大学应当创造一种集体主义文化氛围,让来自个体主义文化的大学生通过文化适应形成集体主义的生活、工作方式和信念,从而更适合在当今的科学技术领域创造自我价值。相应的,艺术类院校可以通过营造个体主义的文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个体主义的生活方式和信念,从而更适合使学生在艺术领域创造价值,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初步得出结论:以社会与文化领域的理论为指导,从传承性文化的角度研究大学生创造力培养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其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向营造不同的校园氛围,让学生在校园文化中产生文化适应,形成有利于在相应专业方面进行创造活动的生活方式和信念。
6、调试领域
作为大学生群体,在生活中感受到压力的存在是很正常的,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利于其创造力的发展。此部分将主要以调试领域的一些理论研究为基础,分析大学生压力的来源以及大学生减轻压力的意义并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
心理学家将压力分为四种:急性压力;情境性急性压力;创伤性压力;慢性压力。有压力的存在便会有压力反应,压力研究者塞里提出一般适应性综合征,将压力反应分为三个阶段:警戒(反抗—逃跑反应)—>抗拒(损耗身体资源)—>衰竭(容易生病)。依据此观点,压力反应的过程也是个体身体资源消耗的过程,其结果是使个体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因此大学生应当学会减少压力,这样才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学习生活,提高创造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应对压力、减小压力呢? 研究表明,积极情绪在应对压力中起着重要作用,心理学家弗克曼等人提出了三种积极情绪应对压力的策略:(1)积极再评价,即关注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情的好的一面。(2)问题中心应对,即运用思想和行为来管理或解决引发压力的内在原因。(3)创造积极事件,即创造逃离压力的休息时间。在遇到压力源时大学生可以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积极情绪应对策略以应对压力。
此外,大学生也可以通过有效、合理、科学的情绪管理减小压力。情绪管理表现在两个方面:情绪抑制和情绪表达。在某种程度上,情绪具有其积极作用,它是人的一种基本技能,但是长期抑制情绪会给个体带来负面影响,它会增加个体的心理压力,损害个体的身体健康,结果必定会影响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情绪表达便展现出了它对个体的积极作用。彭尼克认为要抑制与创伤、消极或郁闷事件有关的需要消耗身体能量,积聚压力,导致疾病。弗洛伊德认为大部分的心理问题是由抑制消极情绪和动机所引发的。有些心理治疗方法被称做“表达性治疗”,其目标是让人们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因此,大学生应当学会情绪表达。大学生通过写日记、咨询学校里的心理老师等表露方法来释放被压抑的情绪,减轻压力,为创造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健康基础。综合以上分析,初步得出结论:以调试领域的一些理论为指导,大学生应当学会应对压力、减少压力的有效方法,科学的调试自己的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生活,提高自身创造力。
五、讨论
该研究分别从研究人格功能的六个领域出发,讨论分析了大学生人格培养的具体方法,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两方面:(1)环境作用,即高校采取的措施对大学生创造力培养的影响。(2)个体调试,即大学生个体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调试。其中,环境作用方面培养大学生创造力又可划分为两点:(1)因学施教,即依据教学内容、培养方向,采取与之相应的措施培养大学生创造力。(2)因材施教,即根据学生自身特质,采取适合其创造力发展的教育措施。参考文献:
【1】上官凤,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戴尔·阿什.怪异性格心理学.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3.【3】孔克勤,叶奕乾,杨秀君.个性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兰迪·拉森,戴维·巴斯.人格心理学.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5】赵永泰.大学生创造力培养与路径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6】宋长生,邵广军.创新学习与大学生创造力的培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7】迈克尔·豪.如何培养超凡能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心理学教学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分析摘要:应用心理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当前的大学生教育中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大学生心理学论文范例,仅供......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大学生心理学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大学生心理学论文摘要:反映在学生心理意志品德品质上的问题之一——心理挫折行为,伴随着绝大部分学生一起度过金色年华。研究大学生的心理挫折成因及其现状,可以不可以帮助我......
大学生心理学课后感想心理,一个绝对决定人的一生的名词。可以说,怎么样的心理就将造就怎样的人生。说到心理,不得不说关于鬼的说法,有人说,鬼是由于人的潜意识在渴望着鬼的出现,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