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国学教育书目及学习方法_国学经典学习方法
少儿国学教育书目及学习方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国学经典学习方法”。
少儿国学教育书目及学习方法
一、国学的内容:
“国学”应该包括中国数千年沿传的优秀文化:经史子集、诗词歌赋、对联成语、琴棋书画、民歌民谣以及稍后进口的溶入这条长河中的印度佛教和西方文化。
二、国学启蒙教育:
1、让学生对祖国的历史及文化有一定的了解,然后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学习、实践和领悟而真正爱上我国传统文化。
2、帮助学生完成早期的文化积淀,以利终身。尽可能多地培养一些不仅有知识而且有文化的“小君子”。
3、引导学生入祖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大雅之门,并努力让学生真正:知诗书,明礼仪;去浮躁,趋平静;变化气质,涵养德行;智慧通达,圆融无碍。
三、国学启蒙课的意义
1、“成匠”与“成名”、成“家”。
凡是被称作“家”的,绝大多数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钱三强、钱学森、苏步青、华罗庚、张大千、黄永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能做匠,就算机缘际会,匠中的能工巧匠可能会成名甚至红极一时,但也还是匠。匠求技,家求道,庄子借庖丁的嘴说:“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说的就是这区别。
2、国学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人文方面的综合素质。
关于“哲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晶,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国学中的诸子思想都是有独到之处的哲学思想,它能培养人的人文综合素质。素质好的人还怕考试或竞赛?
3、国学治本而非治标。
“不是教你治病的,是告诉你怎么才不生病的。”国学启蒙不是教孩子近期考高分的,而是帮助孩子一生站高处的。
四、国学启蒙课教些什么(汇贤雅国学堂 观点)
一年级:弟子规 三字经 千字文 孝经 增广贤文 朱子家训 神话寓言40则幼学琼林 历代诗60首 成语600个常用字字理30个
二年级:名贤集
龙文鞭影 论语 孟子 大学 中庸 山海经 训蒙骈句历代诗词120首 成语900个 押韵及平仄常识 常用字字理60个
三年级:易经 老子 庄子 墨子 礼记 百喻经 历代诗词120首 成语900个 笠翁对韵 对联常识 常用字字理90个
四年级:鬼谷子 孙子 墨子 荀子 韩非子 吕氏春秋 历代诗词120首 成语900个 诗词格律常识 字族60组
五年级:尚书 左传 国语 战国策 史记(本记、世家及列传节选)资治通鉴 宋后名人传记(原文节选)历代诗词120首 成语900个字族60组
六年级:论衡 梦溪笔谈 徐霞客游记 本草纲目(节选)人间词话阅微草堂笔记 聊斋志异 历代赋30篇 历代诗词120首 成语900个
五、目前国学启蒙课的基本状况
背:“孩子们,跟我念!” 一味的读诵不适合所有学生,不适合这个时代。
装:装样子,摇头晃脑穿古装之类;装排场,配古乐、百十人齐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总比不学好,但真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个人的成长会慢慢理解和感悟”?
背景和条件变了:语言环境、思维方式、意识形态、交通、玩法、负担、规矩。《吕氏春秋 察今》中说:世易时移。不跟着变只会闹笑话。
六、汇贤雅国学主张应这样进行国学启蒙教育:
“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取法其下,法不得也。”
1、讲——尽量紧密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和社会现实,深入浅出。
2、议——尽量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原意,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激发潜能并形成新的潜能,终身受用。
3、背——尽量用特殊方法使学生在课内基本完成需背诵的内容,课外只需熟悉巩固。消字背诵,尝试复述,遗忘规律和记忆规律介绍和应用。
4、引——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东西串起来,尝试接触一些将学未学的东西。逐渐引导孩子把学过的东西发挥出更深的内涵,引导他们将所学用于生活。
5、用——尽量启发学生在生活语言和作文中使用相关名言和成语典故。把经典中为人处事的部分逐渐落实于生活,例如《弟子规》和《朱子治家格言》等。把圣贤教育逐渐融入内心,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少儿英语口语学习方法现在电视节目上真人秀的流行,很多孩子成为了荧幕上炙手可热的小明星。许许多多的人看了节目之后都表示想要有这样的孩子,一些有孩子的家长更是恨不得自己......
推荐书目国学一、经《易经》《周易》《诗经》《论语》《礼记》《春秋左氏传》《古文孝经》《集解论语》《论语释疑》《尔雅》《集注尔雅》《千字文》二、史 《战国策》《楚......
梁启超在《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里给国人开出了“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易经》、《书经》、《诗经》、《礼记》、《左传》......
中学生国学书目本书目为初拟,大抵可满足中学生学习要求。唯书目不应只就学生已知典籍出,而又应着力于引发学生兴趣,俾其自发向更深广之境界求索,故书目或涉“偏僻”(在古人只是常......
1.胡适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 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尝试集》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