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2_教学系统设计第二版
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2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教学系统设计第二版”。
教学系统设计与实践
一、名词解释
1.教学系统设计:是一个系统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是一门注重理解和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主要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或“程序”,而创设教与学的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系统设计的目的在于揭示达成预期目的的最优途径,从而使学习者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2.九—五矩阵:由于不同的学习结果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使得每一种教学事件在具体运用上又有不同的要求。九个教学事件(引起注意、告诉目标、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呈现刺激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学习表现、提供反馈、评价表现、促进记忆和迁移),五种学习类型的匹配关系(告诉目标、回忆先前知识、呈现学习材料、提供学习指导、诱发行为)
3.认知分布式学习:指认知分布于个体内,个体间,媒介,环境,文化,社会和时间等之中,是包括认知主体和认知环境以及所有参与认知活动的事物的一个多分析单元系统。分布式认知理论假设信息的处理是在个体,工具以及环境和文化所提供的物品之间进行的。利用各种手段(包括技术)来实现学习,它可以产生有意图的学习结果,也可以产生偶然的学习结果;可能被时间限制或空间限制所分开,也可能同时被时空限制所分开。4.BL(混合式学习)的核心是通过应用各种“恰当的”学习技术来适应“合适的”个人学习风格,并在“适当的”时机向“合适的”人授递“恰当的”技能,从而实现教学的最优化。BL包括离线学习和在线学习的结合,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结合,结构化学习和非结构化学习的结合,现成的学习内容和定制的学习内容的结合,工作和学习的结合。
5.绩效分析: 代表着处使工作结果得以实现的相关因素,旨在将那些与绩效相关的因素加以明确并提供一定的线索以便弄清楚导致员工绩效问题的根源。绩效是指个人、团队或组织所取得的成果、结果或成就。绩效是一个用行为的业绩而非行为本身来衡量工作价值的概念,更注重工作的效力和效率。绩效分析重在描述员工过去的、现在的和未来的绩效差距。
6.学习需求分析:学习需求是社会和行业期望达到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者现有状况之间的差距。学习需求分析是一个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其结果是提供“差距”的有效资料和数据,从而帮助形成教学设计项目总的教学目标,以便为教学或培训方案论证报告的撰写提供参考依据。7.先行组织者: 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
是指先于某个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它可以在学习者已有知识与需要学习的新内容之间架设一道桥梁,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学习的内容。
8.COVER策略: 是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信息进行主动加工,并协助他们将信息存入长时记忆的方法。C代表联系connect,即使用记忆法记忆缺乏内在意义的事物。O代表组织orgnize,即学生充分运用先行组织图或可视化工具来表现事实、思想、概念及相互关系。V代表形象化visualaize,形象化和影像有益于学生以高效方式对信息进行组块,从而使工作记忆空间得到释放,以图片或图像为主形成的图式,比看不见的东西更容易促进学生学习和回忆。E代表精细复述elaborative rehearsal,用图表视觉组织结构图促进学习,图画和视觉组织构图是使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有力工具。
9.真实性评估:又称表现性评估,主要用于考查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学生把习得的新技能迁移到其他环境中的能力。二.填空题.教学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可分为以产品课堂、系统为中心三个层次。.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外有影响力的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主要有(九——五矩阵)(精细化理论)(成分显示理论)等。.加涅认为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核心思想是(为学习设计教学)。4 .乔纳森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设计的基点是(学习活动分析),模型包括(问题/项目空间、相关案例、信息资源、认知工具、对话和协作工具、社会/情景支持)六个要素。5 .学习需求分析的论证需要做的三个方面工作是(重要性分析)(必要性分析)(可行性分析)。.学习任务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归类分析法、图解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卡片法、解释结构模型法)等方法。.美国学者马杰认为,一个陈述良好的行为目标应该包含(行为)(条件)和(程度)三个层次的含义。8 .瑞格鲁斯认为教学策略包括(组织策略)(传输策略)(管理策略)三种策略。9 .促进记忆的信息加工活动主要有四种,即复述(联动)(组织)和(精加工)。
10.教学材料的5p原则是指(预览材料、准备材料、准备环境、让学生做好准备、提供学习经验)。11.COVER策略是指联系、组织、形象化、精细复述。
12.学习支持包括课程支持、技术支持、学习方法支持、情感支持、实践性教学环节支持。13.命题只是的测试重在探索学生的命题网络是否(形成)或者组织是否(良好),可以使用较复杂的测试形式,如正误判断,(选择并判断),配对题,简答题,论问题等。
14.态度学习最适合的评估方式有(态度测试、评估圆靶、蜘蛛网图、档案袋评估).15.精细化理论的基本内容可用“1247”来概括,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七个策略。三.简答题
1.为什么说学习理论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基础理论?
答:学习理论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影响表现在几个方面;1)从学习理论的视角提出教学设计的问题;教学设计理论始终是在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2)为教学设计提供了解答问题的方式;学习理论的发展变化不仅引发了一系列教学设计问题,而且也用自己的研究范式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解答的方式。3)以学习理论的措辞方式建构教学设计的措辞方式;学习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创建了一套独特的措辞方式,教学设计理论在接受学习理论的某种观念时,同时也接受了学习理论中大量的概念与术语。4)促进了教学设计研究方式的转变;早期的教学设计理论在接受行为主义理论的影响时,也接受了客观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影响,认为只有通过实验式的研究方法获得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相信知识能够以某种数量化的方式加以证明。2.“成分显示”理论的作用是什么? 答:梅瑞尔的“成分显示理论”简化了教学目标编制及其具体化过程。是在对学科知识内容的组织及教学内容顺序安排的基础上,把重心放在教学组织的微策略上,他认为知识由行为水平和内容类型构成了两面三维矩阵(行为维度:记忆,运用,发现;内容维度:事实,概念,过程,原理),从而给出了每个概念或原理的具体教学方法——提供微观水平的教学“处方” 3.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的分析结果对教学设计有何作用?
答: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学习,学习者特征分析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影响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者的学习特征,如先决知识经验,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学习动机与兴趣则影响教学内容,材料,媒体与方法的选择与开发。
4.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有何异同?对教学设计有何意义?
答:1)知识类型不同: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2)表征方式和功能不同:陈是通过网络化和结构性来表征观念(命题,表象,线性次序,图式)间的联系,为人考虑或反思事物之间的联系提供方便;程是通过目的流将一系列条件——行动组装起来(产生式),体现了人会在何种条件下,采取何种行动来达到一系列中间的子目标,并最终达到总目标。3)静态和动态之分:陈是相对静态的知识,反映事物的状况及其联系。程是要对信息进行某种运作,从而使之发生转变。4)获得的速度不同:陈获得速度较快,图式经历的时间较长,命题往往在几秒钟内就被掌握。程获得的速度要慢的多,有的需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5)获得的方式不同:陈主要通过激活的传播来完成;程更多的依赖程序化和自动化。6)做出改变的难易程度不同:陈修改比较容易,当然对一些定型的图式进行修改也比较困难;程在获取的早期修改比较容易,然而一旦他们在人的记忆中被编码且达到自动化,修改起来就会相当困难。7)达到的标准不同:陈通过看其能否被陈述、描述来检验;程通过看其能否被操作和实施来检验。共同点:二者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表征的方式,都是旨在使知识既能在长时记忆中得到经济的表征,又能在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中被灵活的使用。5.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答:选择的主要参考依据如下:1)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媒体就会有所不同。同一学科内各章节的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要求也不同。2)教学目标。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3)教学对象。教学对象因素包括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以及群体的规模等,它们都影响着媒体的选择与运用。4)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具体条件,包括资源、环境状况、经济能力、教师技能、时间、使用环境和管理水平等因素。6.表现性任务是表现性评估设计的关键,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设计表现性任务?
答:1)关注高级思维活动及问题解决能力。2)强调内容和技能的相互依赖性。3)确保评估任务与评估目的高度相关。4)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指导,让学生能够理解任务的要求。5)设计一个好的任务指导语。6)运用评分规则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完成任务的预期目标。7.什么是一对一评价?形成性评估的目的是什么?
答:一对一评价设计者与学习者建立和谐关系,进行有效沟通,让单人学习者使用教学材料,发现问题,提出建议,与设计者进行互动,记录意见和解释,从其身上获取数据,并据此修改教学材料。形成性评估的目的:形成性评估是教学设计者用来获取数据,并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来修改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率、效果的过程。形成性评估的主要对象是教学材料,其价值在于确定教学材料的有效性并修改其无效之处。
四、论述题。1梅瑞尔坚信,“教学是一门科学,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你是否赞同他的观点?为什么?
答:梅瑞尔认为“教学是一门科学,而教学设计是建立在这一科学基础上的技术,因而教学设计也可以被认为是科学型的技术”。在梅瑞尔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基础上,我们认为:以科学的理论为基础,以科学的方法为手段是教学设计成功的关键。那么,什么是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怎样依据这些理论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进行设计,以人类学习的心理机制为依据探索教学机制,建立教学理论与程序,以便能合理规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所以教学设计以有关人的心理机制的科学和教学科学为理论基础。教学设计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要想获得成功的教学设计,我们需要系统科学作为行为指导,系统科学是进行成功的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条件。
2.1919年,陶行知从美国留学回国后,有感于“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教与学分离状况,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即“先生要照学生学的路子教,学生要照做的路子学”。
3.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教学系统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教师是课程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和课程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对教师支持学习情况的评估不仅能够反映出教学系统设计水平的高低,也能反映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程度。
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支持主要表现在“建议学习过程”、“补习前需知识”、“促进交流合作”、“提供学习资源”、“提供学习支架”、“促进成果发布”、“实施个别化调整”。
《教学系统设计》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教学设计是应用___系统___方法分析和研究__教学需求__,确定解决它们的__方法和步骤_,并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8篇《系统与设计》教学设计,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系统与设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前后作用及地位《系统与设计》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通用技术-技术与设计 2 》(江苏教育出版社)。这单元的内容是有关......
Module 5 Museums Unit 1 You mustn’t touch it.教学设计及反思 年级:九年级一.Teaching aims: 1.knowledge aims: Learn and master some new words and sentences.entry, f......
《技术与设计2》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技术与设计2》共分结构与设计、流程与设计、系统与设计、控制与设计四个部分,相对比较独立。为了便于学生系统化学习,我对教材进行了仔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