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调查与思考_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调查与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调查与思考
湘潭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中共湘潭县委书记
陈忠红
(2011年7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阶段,科学把握国内外形势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新问题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近期,我办对全县乡村社会管理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结合县域实际对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思考。
一、湘潭县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现状和成效
湘潭县是人口大县、农业大县、资源大县,社情民情复杂,社会矛盾较多,安全压力很大,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近年来,我县坚持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突出位置,更新观念,创新举措,进行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加快经济发展上。一是壮大县域经济“推”。近年来,湘潭县大力实施“工业带动”战略,以新型工业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了县域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2010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GDP)17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10亿元,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入全省十强,确保了有更多的财力投入到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为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发展合作组织“促”。把提高农民收入作为创新社会管理的基本目标,大力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自我管理服务水平。目前,我县围绕粮食、生猪、湘莲等产业,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220家,辐射带动10万余农户,实现年销售收入23亿元,在实现农民收入增加的同时促进了农村社会管理水平提升。三是培育新型农民“带”。坚持以协会组织为载体,大力实施“百万农民培训计划”和“阳光工程”,提高农民素质和就业能力。全县每年举办500余期各类培训班,实现年培训农民6万人次以上,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懂管理、善经营、有文化的新型农民,为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
(二)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改善社会民生上。一是从法制宣传着眼,推进社会法治。结合“五五”普法宣传,通过社区论坛、“一村一员一课堂”等形式,在农村基层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营造了全社会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推动了社会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水平提升。二是从文明创建着手,规范社会秩序。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个十百”工程,组织开展“联点共建”、“文明创建五进农家”、“文明家庭”评选等文明创建活动。切实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大大增强了社会诚信,规范了社会行为,维护了社会秩序。三是从民生改善着力,促进社会公平。加大教育事业投入,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改造合格学校52所,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健全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全省率先启动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工程,对所有乡镇卫生院提质改造,新、改、扩建医院业务用房4万多平方米,有效解决了农村“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全省首批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安居工程和危房改造建设,较好解决了农民“养老难”、“住房难”的问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安排公益性岗位帮助困难群体就业,五年来共实现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1万余人,逐步解决了农民“就业难”的问题。高度关注广大弱势群体,在全省率先实施临时救助制度和“五位一体”的新型优抚医疗保障制度,切实排忧解难,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维护社会稳定上。一是由“群众上访”向“干部下访”转变,提高群众满意度。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注重在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推动信访工作重心下移、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社会矛盾发生。通过实施县级领导挂牌接访、党政机关开门办公、各级领导包案化解等制度,深入开展信访“三无”乡镇创建、信访“连心桥”等主题活动,进一步畅通了群众信访渠道,化解了一大批突出信访问题和信访积案,促进了信访秩序持续好转。二是由“突击整治”向“常态治理”转变,提高群众安全感。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滚动排查、多元化解和“三调联动”工作机制,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突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重点问题整治。强化流动人口服务和管理,建立了“五位一体”的流动人口管理体系,启动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建设。三是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发挥群众积极性。近年来,该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重点推进县信访接处中心、县应急管理中心、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三大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人民群众、专门机关、基层组织三大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大力实施社会治安防控“215”工程,加强常驻应急处突队、治安协管员、县城社区专职巡逻队、乡镇专职治安巡逻队等队伍建设,逐步构建了社会治安“管、防、控、打”长效机制。
(四)坚持把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到强化基层组织上。一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管理服务能力。注重从基层一线把群众信赖、能力突出的干部选拨上来,提升干部队伍服务群众的整体水平。2008年来,全县有6名乡镇党委书记被提拔为副县级领导干部,5名做群众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村支部书记被直接选拔为乡镇党委委员,激发了基层干部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二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管理服务基础。近年来,我县大力选拔了一批“一好双强”村党支部书记,在全市率先对村一级实行绩效考核,把村级干部培训纳入县委党校主体班,连续四年对全县所有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进行分批培训,有效地带动了整个村级班子社会管理能力提升。三是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坚持抓作风优服务、以服务促管理,制定出台《关于严肃纪律改进干部作风的若干规定》、《纠正乡镇领导干部“走读”现象若干规定》等系列制度,深入开展“两转一增强”等主题活动,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加快干部作风转变,有效促进了社会管理各项工作落实和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二、湘潭县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虽然近年来湘潭县做出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工作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有责缺权。县一级在党和国家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特殊地位,担负着在本区域内发展经济、管理社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的多重职能和巨大责任,但是现行体制下赋予县级的权力实际上十分有限,承担的责任与拥有的权限出现不对等、倒挂现象,很多信访突出问题、特殊群体利益诉求,在县一级无法得到根本解决。
二是有事缺编。目前,县、乡的政法队伍和专门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与新形势下日益繁重的社会管理工作任务不相适应。以公安警力为例,现有公安民警444名,总警力仅占全县总人口的万分之四点五三,远低于全国万分之十三的平均水平;各乡镇综治维稳中心为非常设机构,无编制,人员不固定,缺乏工作积极性,导致基层社会管理工作难以规范开展;同时,我县在社区和村一级均没有从事社会工作的专门人才。
三是有需缺钱。当前,中央、省市在各级财政资金的配套安排上,要求县一级财政配套的比例仍然较高,特别是实施财政省直管县体制之后,原来市一级财政配套的资金基本取消,这对于像湘潭县这样的农业大县和工业弱县而言,增添了新的财政压力和负担。比如,我县贫困人口、城乡低保、五保人数较多,每年仅配套社会救助资金就需要1000多万元。
三、湘潭县加强和创新乡村社会管理的构想与举措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多方参与、共同治理,从影响和谐稳定和民计民生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入手,加快完善适应新形势的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
1.着力加强对乡村社会管理和创新工作的领导。把社会管理工作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新格局。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和考核指标体系,将党政领导干部履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稳定工作实绩档案作为干部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以及奖惩的重要依据,实行党政主要负责人社会管理工作年度述职,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和“一票否决”制度。加大乡村社会管理工作经费投入力度,县财政设立专项资金,并根据工作需要逐年增加。进一步整合涉农项目及资金,有针对性地投入到乡村社会管理各个领域,为创新社会管理提供财力保障。
2.着力构建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215‟工程”,进一步健全人民群众、专门机关、基层组织三大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健全乡镇综治维稳中心,强化村级警务室建设,强化农村防控、城镇社会管控、机关单位守控、边际部位联控等措施,依托科技手段提高安全防范水平。按照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规范发展各种形式的群防群治队伍,构筑全方位的治安防控网络。着力开展社会治安重点部位、重点地区的摸底排查和严打整治。严厉打击涉黑涉恶犯罪、严重暴力犯罪、“两抢两盗”侵财型犯罪,整治“黄赌毒”等社会治安突出问题。
3.着力健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创新社会管理工作机制。积极推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各村(社区)配备流动人口协管员,落实“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措施,做好劳动保障、子女教育和社会保险等工作,实现由防范控制型向服务引导型管理转变;创新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青少年、精神病人、涉毒人员等特殊人群帮教管理和服务机制;加强和创新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新型经济组织、新型社会组织等“两新”组织和危险化学品、文化娱乐休闲场所等特种行业管理;加强对法律服务所、司法鉴定所等中介机构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强化行业自律。二是构建矛盾排查化解机制。继续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防范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健全“统一领导、统一排查、统一受理、统一分流、统一调处”的联调联动机制, 不断完善“三调联动”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构建全方位的调解工作体系。完善党委和政府主导的维权机制,强化维稳信息员和网评队伍建设,进一步延伸、完善县、乡、村、组及中心户长五级信访维稳工作网络,建立和完善基层矛盾纠纷定期排查研判机制。加快建设县应急管理中心,建立常驻应急处突队伍,健全突发事件处置机制,设立突发事件处置基金,努力提高防范、控制、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和水平。三是完善信访工作机制。继续推行“领导干部接访”、“县级领导包案”、“党政机关开门办公”等制度,提升信访工作水平。推行人民群众走访“一册通”工作制度,规范信访人的上访行为,规范责任单位的行政行为。建立和完善信访督查督办和责任倒查制度,促进重要信访事项的解决,全面实行信访三级终结制度。四是健全社会管理教育宣传工作机制。全面实施“六·五”普法和“法治湘潭县”创建工作,扎实开展农村法制宣传月、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周、“12·4”全国法制宣传日三大主题宣传活动,加快推进民主法制示范村(社区)、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单位、依法决策示范领导班子三项创建工作。在县级媒体设立专栏、专版,并在县域交通主干道竖立永久性宣传牌和宣传标语,营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浓厚氛围。
4.着力保障和改善社会民生。继续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基础性、根本性工作来抓。一是构建人本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低保、五保、大病救助、临时救助制度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农民工养老、医疗、失业和工伤保险覆盖面,建立城乡一体、居民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实施积极的创业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着力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贫困家庭等重点人群就业问题。二是构建社会化的公共服务体系。探索农村公共事务社区管理新模式,加快社区服务中心和其他公益性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农村行政管理、文化卫生、治安管理、计划生育等公共服务社区化管理。不断优化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资源配置,推动城区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城乡公共社会事业共建共享。
5.着力提高乡村干部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以乡村两级换届选举为契机,选优配强乡镇党委班子和支村两委班子,保持乡村两级领导班子队伍相对稳定。有计划地选派县直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工作,充实基层干部力量。进一步加大对乡村两级综治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将其纳入县委党校培训计划,切实提高乡村干部做群众工作和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结合创先争优活动,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乡村党员干部社会管理服务和做群众工作的水平。
政府转型引领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广东省惠州市转变政府职能与社会创新管理的调查与思考中央党校第32期中青一班第二支部第二小组课题组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摆在......
XXX村创新社会管理调查与思考XX县XX镇XX村是一个典型的“城中村”,近年来,XX村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东风,积极创新基层民主管理模式,实现了由散乱向条理的华丽转型,并由此呈现了......
嘉鱼县社会管理创新调查与思考周厚震 2011年第11期 ——社会建设抓住机遇 努力作为嘉鱼县地处长江中游南岸,是武汉城市圈、武汉新港建设和湖北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开放开发的重......
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调查与思考深化社会管理创新,是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委部署的"三项重点工作"和公安部提出的"三项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维护圣地平安建设的宝塔分局,如何深......
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调查与思考中共嫩江县委员会 (2011年3月17日)当前,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而艰巨。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