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科目解释_会计科目及解释
会计科目解释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会计科目及解释”。
会计科目解释
[转载]会计科目“借方”或“贷方”的记忆方法(1)分2大类:
1、资产类、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损益类中的“损”类科目(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管理费用、所得税)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2、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中的“益”类科目(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账户的余额一般在其增加方。
需掌握教材会计科目表
基础会计学中所涉及到的5大类结转
1、购进业务中,结转已验收入库的实际成本。
借:原材料
贷:物资采购
2、结转/归集分配制造费用。
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间接费用归集完毕)
3、结转产品的生产成本。即:完工产品转为库存商品/产成品
借:库存商品/产成品(产品入库)
贷:生产成本
4、结转库存商品的成本。即:产品卖掉进入销售环节,产品的成本应当从库存商品结转到“营业成本”。
借:营业成本
贷:库存商品
5、结转损益。即:结转到“本年利润”(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中,损益类账户期末无余额。
本年利润用来核算出企业当期实现的利润。因为收入-费用=利润,所以核算利润的时候,要通过2大类的分录结转,才能得出最终的利润数。
1)要结转“益”类(收入类)的科目。“益”类的科目属于利润的增加项,比如: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结转时都结转到“本年利润”的贷方。借:“益”类的科目(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等)
贷:本年利润(贷方表增加数,可以理解为收入使得利润增加)
2)要结转“损”类(费用类)的科目。“损”类的科目属于利润的减少项,比如:营业费用、营业税金,营业成本、管理费用、所得税等,结转时都结转到“本年利润”的借方。
借:本年利润(借方表减少数,可以理解为费用使得利润减少)贷:“损”类的科目(管理费用、营业费用、营业外支出等)
3)通过前2步本年利润借贷方的比较,能看出企业是盈利还是亏损,如果是贷方大于借方说明企业是盈利,反之亏损。利润分配:用来反映企业利润分配总额或亏损弥补总额,即年末把“本年利润”账户余额结转到“利润分配”中,结转
后本年利润账户无余额。
如果企业是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
对实现的利润可进行分配。如,分给股东的利润;税后提取盈余公积金等。借:利润分配
贷:应付利润、盈余公积等
将这2笔的利润分配数相抵,则可计算出未分配利润。总之,关于结转的问题是初学者的一个难点。但有一个规律,结转要从相反的方向转出。如:营业收入平时取得收入的时候登记在贷方,结转
到利润中核算利润的时候,就要从借方转出,借记营业收入。
几个不容易区分的会计科目
1.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
营业费用是在销售环节所发生的,如广告费、展览费,宣传费、销售中的运输费。在日常管理环节或行政部门、厂部这类机构发生的办公费、报刊杂志费等计入管理费用。
而生产车间发生的间接费用,则计入制造费用。
为生产产品发生的直接费用,计生产成本
2.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
接受投资人(国家、个人、企业)投入的都计入“实收资本”,这部分是要有回酬的。要在实现利润后,需要给投资人分红、分利润的。
接受捐赠的,即不图回酬无偿给予的,则计入“资本公积”。
从税后利润中按照规定提取的叫“盈余公积”,可以用来弥补亏损,转赠资本,分配利润。
3、递延所得税资产一般只有借方余额,不可能出现贷方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则相反,一般只有贷方余额,不可能出现借方余额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法,要求企业通过比较账面价值(按会计准则规定确定)和计税基础(按税法规定确定),对于二者之间的差异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
在所得税的核算中,难点问题是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在计算时可采用两种方法:发生额计算法、余额计算法。
发生额计算法
在所得税率发生变动的情况下,正确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是所得税核算的难点。温玉彪在《巧用公式计算递延所得税》一文中总结出了如下的通用公式:
税率变动当年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科目的数额(N)=±当年的暂时性差异×新税率+(新税率一税率)×年初递延所得税资产或负债科目余额原税率
注:当年发生取士;当年转回取一。
当N>0时,递延所得税资产在借方;递延所得税负债在贷方。
当N
余额计算法
该方法直接用通用公式直接计算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发生额。计算公式
如下:
(一)递延所得税负债
1.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初余额×上年所得税率
2.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当年所得税率
3.递延所得税负债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一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
当结果>O时,发生额在贷方
当结果
当结果=0时,无发生额。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
1.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初余额×上年所得税率
2.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期末余额×当年所得税率
3.递延所得税资产本期发生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一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
当结果>0时,发生额在借方。
当结果
当结果=O时,无发生额。
4、所得税的计量涉及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 知道两者后才能倒挤所得税费用
1、主营业务成本一般是借方余额,好好查下是否有错。其实主营业务成本出现负数也是有可能,比如一种可能是退货,以前销售的当期退回,冲减当期销售收入和成本,也有一种可能是以前多结转了成本当期更正等。
最终结转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负数
贷:主营业务成本---负数
2、
常用会计科目概念会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计量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
一、资产类 流动资产项目 库存现金:出纳人员保管的现金 银行存款:企业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 除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形式存在的各种货币资......
常用会计科目表解释一、资产类库存现金:是核算企业现金(即:备用金)增减变动情况和结余的科目;按币种设置 明细账,由出纳员记账,且必须设置库存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是核算......
《会计科目解释》1.银行存款: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在银行开立帐户,该帐户代表企业自有资金形成,说明这个帐户的资金属于本企业,而不属于他人。企业的自有资金(如:支票、转账支票、现......
会计科目解释科目代码 科目名称 解释资产类1001 库存现金 存放在出纳部门里的库存现金1002 银行存款 存放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各种款项1012 其他货币资金 包括企业在外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