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第二章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史传类_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第二章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史传类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史传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复其官。未几,拜工部尚书。永乐三年,陈瑛劾福不恤工匠,改北京行部尚书。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已,复职,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年。及还,交人扶携走送,号泣不忍别。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仁宗崩,督献陵工。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直,确乎有守。”无少贬。(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军旅未息,庶务繁剧

.B.于是编氓籍

.D.素孚于人

.答案 A 解析 庶:众多、各种、多种。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黄福才干出众的一组是

()

C.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

()

庶:希望 氓:百姓 怙:倚仗,凭借 孚:信任

①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 ②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 ③骐诬福有异志。帝察其妄,不问 ④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 ⑤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 ⑥当官不为赫赫名,事微细无不谨 A.①②④

C.①②⑤

答案 C

B.②③⑤ D.②④⑥ 解析 ③是说皇帝觉察到马骐对黄福的诬陷。④不是直接说黄福的才干。⑥是说黄福做官不为名利,做事细致谨慎。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福深受各位皇帝倚重。明太祖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帝时深受重用。虽

然名列成祖奸党名单,但是成祖没有听信李景隆的指摘,恢复了黄福的官职。B.黄福做事符合实际,很有条理,上书请求减轻赋税,兴办学校,置办官师,鼓励交

通运输,抚慰父老,禁止官吏扰民,因此上下都很顺从服气。

C.黄福在交趾为官不畏豪强,多次抑制马骐仗着自己受宠爱就虐待民众的行为,曾经

遭到马骐的诬陷。离开交趾的时候,民众哭泣不舍。

D.黄福很有个人修养,他注重仪容,公正廉洁,宽恕他人,被人们信任。做官不为名

利,做事细致谨慎,非常节俭,只给妻子和孩子提供衣食,俸禄都用来招待宾客了。答案 D 解析 俸禄不是都用来招待宾客了,而是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了。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明年坐事,逮下诏狱,谪充为事官。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甄其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福还,交趾贼遂剧,讫不能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事官。(2)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到了这里就有回家的感觉。(3)他回来后,交趾人的反叛加剧,终于无法平定。参考译文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曾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很赏识他,把他越级升为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期,他深受信任和倚重。成祖列出奸党二十九人,黄福是其中之一。成祖入京师后,黄福迎接并归附。李景隆指责黄福是奸党,黄福说:“臣固然应该死,但被看为奸党,臣心中不服。”皇上臵之不问,给他恢复了官职。不久,他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永乐三年(1405),陈瑛弹劾黄福不体恤工匠,黄福被改任北京行部尚书。第二年因事获罪,被逮捕并关押到牢狱中,被贬谪充当事官。不久,他得以官复原职,督运安南军饷。

安南平定后,在那个地方设臵郡县,皇帝命黄福以尚书衔掌管布政司、按察司的事务。当时边远的地方刚刚平定,军队尚未歇息,事务多而繁杂。黄福因事制宜,处理得都很有条理。他上疏说:“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斟酌制定标准,务必从轻省方面考虑。”他又请求道:“沿泸江北岸到钦州,请设立卫所和驿站,以方便往来。实行开中法,给予商人们运销食盐的权利,再让商人输运粮食到交趾,通过这样来充实军粮储备。官吏的俸禄,仓库储粮不足则以公田的产出补足。”他又说:“广西百姓输运粮饷,陆路艰险,应该让广东海运二十万石去供给。”这些建议都被批准了。于是他编制户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臵办官师。多次召见当地父老宣谕圣上德治之意,告诫下属官吏不要苛刻、侵扰人民。一切治之以静,上下安然。当时群臣因为细小而不值得计较的事情被贬谪到交趾的有很多,黄福(对他们)都加以拯救和抚恤,选出贤明者与他们共事,因此贬谪者到了这里就有回家的感觉。镇守中官马骐倚仗受宠侵害百姓,黄福多次抑制他。马骐诬陷黄福有谋反异志。皇上觉察出这并不真实,不追究。仁宗即位后,黄福被召回,命他兼任詹事,辅导太子。黄福在交趾共十九年,到他回来时,交趾人民搀扶着一路相送,哭号泣涕不忍分别。他回来后,交趾人的反叛加剧,终于无法平定。仁宗驾崩,他总督献陵工程。

黄福有丰姿,身材修长,仪表整洁,不苟言笑。历经六朝事务,提出过不少建议。他公正廉洁宽恕,一向得到他人的信任。他当官不图赫赫之名,办事无论大小都很谨慎。忧国忘家,越老越坚定。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妻子儿女仅够衣食,所得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罢了。当初,成祖写下十位大臣命解缙品评,解缙只对黄福写下这样的评语:“秉性率直,为人确实有原则有操守。”没有丝毫贬抑他。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高崧,字茂琰,广陵人也。父悝,少孤,事母以孝闻。年十三,值岁饥,悝菜蔬不餍,.每致甘肥于母。抚幼弟以友爱称。寓居江州,刺史华轶辟为西曹书佐。及轶败,悝藏匿轶子经年,会赦乃出。元帝嘉而宥之,以为参军,遂历显位,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建昌伯。.崧少好学,善史书。总角时,司空何充称其明惠。充为扬州,引崧为主簿,益相钦重。转骠骑主簿,举州秀才,除太学博士,父艰去职。初,悝以纳妾致讼被黜,及终,崧乃自系廷尉讼冤,遂停丧五年不葬,表疏数十上。帝哀之,乃下诏曰:“悝备位大臣,违宪被黜,事已久判。其子崧求直无已,今特听传侯爵。”由是见称。拜中书郎、黄门侍郎。

简文帝辅政,引为抚军司马。时桓温擅威,率众北伐,军次武昌,简文患之。崧曰:“宜致书喻以祸福,自当反旆。如其不尔,便六军整驾,逆顺于兹判矣。若有异计,请先.衅鼓。”便于坐为简文书草曰:“寇难宜平,时会宜接。此实为国远图,经略大算。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但以此兴师动众,要当以资实为本。运转之艰,古人之所难,不可易之于始而不熟虑。苟患失之,无所不至。或能望风振扰,一时崩散。如此则望实并丧,社稷之事去矣。皆由吾暗弱,德信不著,不能镇静群庶,保固维城,所以内愧于心,外惭良友。吾与足下虽职有内外,安社稷,保家国,其致一也。天下安危,系之明德。先存宁国,而后图其外,使王基克隆,大义弘著,所望于足下。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温得书,还镇。

崧累迁侍中。是时谢万为豫州都督,疲于亲宾相送,方卧在室,崧径造之,谓曰:“卿令疆理西藩,何以为政?”万粗陈其意。崧便为叙刑政之要数百言。万遂起坐,呼崧小字曰:④

③②

①“阿酃!故有才具邪!”哀帝雅好服食,崧谏以为“非万乘所宜。陛下此事,实日月之一食.也”。后以公事免,卒于家。(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一卷,有删节)注 ①艰:旧时指父母亲丧事。②简文帝:即司马昱。晋元帝少子。被崇德太后和桓温立为皇帝,在位两年,病死。本文中,司马昱尚未即位,只是辅政的大臣。③整驾:备好车马,准备出发。④衅鼓: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5.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值岁饥,悝菜蔬不餍

餍:吃饱 .B.元帝嘉而宥之

.C.逆顺于兹判矣

.D.哀帝雅好服食

.答案 B 解析 宥:宽恕。

6.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高崧有政治才干的一组是

()

宥:奖励 判:分辨 雅:平素

()①遂停丧五年不葬,表疏数十上 ②如其不尔,便六军整驾,逆顺于兹判矣 ③能弘斯会,非足下而谁 ④先存宁国,而后图其外 ⑤崧便为叙刑政之要数百言 ⑥陛下此事,实日月之一食也 A.①②⑥

C.②④⑤

答案 C 解析 ①表现高崧的孝道;③是对桓温的奉承之词,并非实情陈述;⑥表现其直谏的 品质。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①④⑤ D.③④⑥

A.高崧年少时热爱学习,精通史书。小小年纪,便声名远扬,得到了朝廷官员的赏识,为成年后的入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B.高崧为了帮父亲高悝翻案,在父亲去世后的五年时间内没有安葬父亲,先后上了数

十道奏章,终于打动了皇帝。

C.高崧为司马昱出谋划策,并以司马昱的口吻写信给桓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

终说服了桓温,使其回师。

D.高崧官居侍中时,因谢万热衷于送往迎来,不问政事,便找上门去,批评谢万不认

真处理政务。谢万呼其小名表示不满。答案 D 解析 原文只说谢万“疲于亲宾相送”,并无“热衷”之意。呼高崧小名也不是为了“表示不满”。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轶败,悝藏匿轶子经年,会赦乃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宜致书喻以祸福,自当反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区区诚怀,岂可复顾嫌而不尽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的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关键点:“经年”“赦”)(2)(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关键点:“喻”“反旆”,补充省略成分)(3)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关键点:“诚怀”“岂可”“顾嫌”“尽”)参考译文

高崧,字茂琰,广陵(今扬州)人。其父高悝,年少时便失去了父亲,侍奉母亲十分孝顺,名闻乡里。高悝十三岁时,遇到了荒年,自己连野菜都吃不饱,却常常想方设法弄来美味给母亲吃。照顾年幼的弟弟,以友善著称。寓居江州时,江州刺史华轶授予高悝西曹书佐的职位。等到华轶兵败后,高悝将华轶的儿子藏匿了一年的时间,赶上天下大赦才让他出来。晋元帝赞许高悝的德行,宽恕了高悝,并让他出任参军之职,其后一直担任高级官职,官至丹阳尹、光禄大夫,封为建昌伯。

高崧年轻时热爱学习,精通史书。小时候,司空何充夸奖他聪明。何充主政扬州,安排高崧担任主簿,更加看重高崧。此后,高崧转任骠骑主簿,又被推举为秀才,授太学博士之位。因父亲的丧事而辞去官职。当初,高悝因为纳妾而遭遇诉讼被贬退,等到高悝去世,高崧就到廷尉处自请囚禁,为父申诉冤屈,并停丧五年不下葬,上了几十篇表疏。皇帝可怜他的孝心,于是下诏说:“高悝担任大臣的职位,因违背法令被贬退,案子早已判定。现在他的儿子高崧不停地申请重审,只能依顺他,恢复高悝爵位并允许承袭。”因为这件事,高崧备受称赞。官拜中书郎、黄门侍郎。

简文帝执政时,安排高崧担任抚军司马。当时桓温专权,率军北伐,大军驻扎在武昌,简文帝很是担心。高崧说:“(您)应该致信(桓温),向他说明利害得失,他自己就应当率兵返回了。如果他不这样做,就整率六军人马出征,对立或和顺由此可以分辨。假如桓温有其他想法,就祭鼓出兵(讨伐他)。”于是他就坐下来替司马昱起草书信说:“寇贼发难应该平定,有时机应该承接。这确实是为国家着想的长谋远虑,夺取天下的宏图大略。能够弘扬光大这种时运的人,除了足下还能有谁!但因此兴师动众,重要的是应该以雄厚的实力为根本。辗转运输的艰难,正是古人最头疼的事,不能从一开始就认为它容易而不加以认真地考虑。假若担心失去什么,就用尽一切手段。或许就能容易看到纷乱,很快崩溃逃散。这样(您的)威望和实力全都会丧失,国家的大业也就完了。都是由于我昏庸懦弱,品行确实不高,不能使众百姓沉着安定,凭借险势连城固守,以保卫国家,这就是我于内问心有愧,于外对不起好友的原因。我与足下虽然任职有内外之分,但安定国家,保卫皇帝,这个目标是一致的。天下的安危,寄托在您这样的明德之人的身上。(您宜)先考虑使国家安宁,然后再图谋那外部(的战事),以使帝王的基业兴隆昌盛,道义弘扬彰著,这就是我对阁下的期望。一点真诚的想法,怎能再顾虑疑忌而不坦诚尽言呢!”桓温见信后,率军返回了原来镇守的地方。

高崧数次升迁,官至侍中。此时谢万为豫州都督,(一天,)谢万因迎送宾朋而疲乏,正躺在屋里休息,高崧直接来拜访他,对他说:“您受命治理西藩之地,准备怎样处理政务?”谢万粗略地说了自己的想法。高崧便对谢万讲述了执政的关键点,洋洋数百言。谢万于是起身(致谢),唤着高崧的乳名说:“阿酃!原来你这么有才华啊!”晋哀帝平素喜好服食丹药,高崧谏言认为“不是皇上应有的行为。陛下这件事,实在就像日食月食一样(犯了过失)”。此后,高崧因为公事而被免官,终老于家中。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也。父蒙,蜀广汉太守。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师事谯周①,周门人称为子贡。

仕蜀为太子舍人,宣信校尉。再使于吴,吴人称焉。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皓恚之,左迁巴东太守。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宪领军,为宇副贰。

魏之伐蜀,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及成都败,城中扰动,边江长吏皆弃城走,宪斩乱者一人,百姓乃安。知刘禅降,乃率所统临于都亭三日。吴闻蜀败,遣将军盛宪西上,外托救援,内欲袭宪。宪曰:“本朝倾覆,吴为唇齿,不恤我难,而邀其利,吾宁当为降虏乎!”乃归顺。于是缮甲完聚,厉以节义,士皆用命。及钟会、邓艾死,百城无主,吴又使步协.西征,宪大破其军。孙休怒,又遣陆抗助协。宪距守经年,救援不至,城中疾疫太半。或劝.南出牂柯,北奔上庸,可以保全。宪曰:“夫为人主,百姓所仰,既不能存,急而弃之,君子不为也。毕命于此矣。”会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之,抗退。加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领武陵太守。

泰始六年卒,追封西鄂侯,谥曰烈。

注 ①谯周: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②完聚:离散后重新团聚。9.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再使于吴,吴人称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或劝南出牂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会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毕命于此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第二次,又(2)有人(3)恰巧、正好(4)结束,完结 10.下列各句中的“以”与例句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②例句:厉以节义 .A.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 .B.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C.而皆背晋以归梁 .

D.众人皆以奢靡为荣 .答案 B 解析 皆为“用”义。

11.阅读第三段,简述吴国攻击罗宪的主要经过。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一次,吴国听说蜀国战败,派遣将军盛宪向西进发,假托救援的旗号,其实想袭击罗宪的军队,结果罗宪归顺了魏国;第二次,吴国又派步协出兵西征,罗大败了他;接着,孙休非常恼怒,又派陆抗出兵协助步协攻打罗宪;罗宪坚守了一年多,最后,荆州刺史胡烈出兵援救他,陆抗败退收兵。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宪年十三,能属文,早知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罗宪十三岁时,便能写文章,很早就闻名了。(2)当时黄皓干预政事,大臣们大多依附他,唯独罗宪耿直不屈。13.阅读全文,概括罗宪的性格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刚强正直、文武兼备、有勇有谋、憨厚忠诚。参考译文

罗宪,字令则,襄阳人。父亲罗蒙,是蜀国的广汉太守。罗宪十三岁时,便能写文章,很早就闻名了。师从谯周,谯周的学生们称他是子贡。

在蜀国做官,担任太子舍人、宣信校尉。曾经两次出使吴国,吴国人都称赞他。当时黄皓干预政事,大臣们大多依附他,唯独罗宪耿直不屈。黄皓很气愤,把他降职为巴东太守。当时大将军阎宇掌管巴东的军事,任命罗宪为领军,做阎宇的副手。

魏国征伐蜀国时,朝廷召阎宇西还救援,罗宪守永安城。等到成都失败,永安城中也骚动起来,防守江边的官员都弃城逃走,罗宪斩了作乱的一个人,百姓才安定下来。后来得知刘禅投降,就率领他所统领的部下集会在都亭三天(进行悼念)。吴国听说蜀国败了,派遣将军盛宪西上出兵,名义上打着救援的旗号,实际上想攻打罗宪。罗宪说:“本朝倾覆灭亡,吴国作为唇齿相依的盟国,不体恤我国的国难,却想趁机获利,我们宁可投降魏国!”因此

(庄子《秋水》)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欧阳修《伶官传序》)(司马光《训俭示康》)归顺魏国。于是整顿士兵,完整集中,用大节和仁义激励他们,士兵都作战拼命。等到钟会、邓艾死了,原来蜀国的百座城池失去统领,吴国又派步协西征,罗宪大败步协的军队。吴国皇帝孙休大怒,又派遣陆抗帮助步协。罗宪距守一年多,救援的军队一直没来,城中人民患上疾病瘟疫的超过一半。有人劝他向南逃到牂柯,或者向北逃到上庸,可以保证自己的安全。罗宪说:“作为人民的主宰,百姓都指望着我,既然不能保全他们,事情紧急了又抛弃他们,这样的事情君子是不会做的。就在这里结束我自己的性命吧。”赶上荆州刺史胡烈等救了他,陆抗退兵。魏国加封他为陵江将军、监巴东军事、使持节,代理武陵太守。

泰始六年去世,追封他为西鄂侯,谥号是“烈”。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人造鱼翅”背后的商业伦理缺失郭文婧作为中国传统的名贵食品之一,鱼翅向来备受追捧,并一直是奢华的代名词。然而,花几百......

第一节 散文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一、(2013·娄底适应性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水磨房 李汉荣①水、石磨、粮食,在这里相逢了,交谈得很亲热。②哗啦啦,是水的声音;轰隆隆,是石磨的......

语文考点综合练4

考点综合练(四)1.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从某种意义上讲,控制了财权,管好了政府的“钱包”,诸如约束三公消费、__________行政开支、遏制奢侈浪费之类的难......

第一节 散文阅读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

考点综合提升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终身为爱情而歌唱我来到福建惠安,看一个给全世界留下了永远的爱,自己却没有得到爱的人。此时正值南国冬日,海风凛冽。三年......

文言文考点

考点名称: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和现代文里的实词是一样的,有实在意义,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的词,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在文言文中,实词是大......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第二章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史传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第二章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史传类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综合 考点 第二章 文言文阅读考点突破 综合 考点 第二章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