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措施_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
分析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措施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
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探索
——以世界各国广播电视制播体制为例
摘要:各个国家提供给广播电视发展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在广播电视的发展中就会选择不同的体制模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和社会需求逐渐扩大,现有条件下,我国原先的广播电视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传播新形势,本文从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出发,对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模式探索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中国 广播电视体制改革
体制,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在机构设置、管理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制度、形式的总称,体制为广播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框架,由于各个国家提供给广播电视发展的生态环境不同,其在广播电视的发展中就会选择不同的体制模式,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广播电视业开始面临巨大竞争和挑战,现有的体制已不能适应国际传播新环境,为了更好的与国际接轨,建立高水平的广播电视产业市场体系,我国广播电视体制开始了一系列改革。
一、我国广播电视体制的现状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广播电视事业经过以“广播电视事业”为基本特征的初期发展阶段和以“事业单位、企业管理”为基本特征的探索发展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大整合、大汇流的全新产业化发展时期,并成为新兴文化产业的重要部分。
广电集团成立之初,集团与广电局实行“两块牌子、两种性质、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广电局作为国家行政机关行驶政府对广播电视的管理职能,而广电集团则为“国有独资、事业性质”的实体,是两者兼备一套班子。具体表现在:(1)、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市场与政府展开广播电视资源配置权的争夺;(2)、广播电视局(台)已经形成拥有相对独立利益的经济个体,渴望拥有自己生产经营活动的决策权,呼吁政事(政企)分开;(3)、政府传统的管理体制与广播电视改革实践发生摩擦与冲撞。
2004年3月,国家广电总局发布了《关于促进广播影视产业发展的意见》,指出要“区别广播影视公益性事业与经营性产业,面向市场,按照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深化经营性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广播电视要把允许经营的资产、资源和业务从目前的事业体制中分离出来,面向市场进行企业转制和重组,与事业部分分别管理、分别运营。”中国广播电视业正在从以大而全格局、数量增长增长为特征的粗放式发展阶段转向以外部资源重组、内部结构调整整合的集约式整合阶段。
二、当前我国广播电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节目除了电视剧外,都是自制自播的状态,而绝大多数电视台自制自播的节目都存在着巨大的亏损。许多县市级电视台,因为相对封闭和市场割据,并没有能力制作像样的节目,基本上没法正常维持生存。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重重叠叠的管理机构消耗着有限的投入。
1、电视台机构冗杂,经营管理混乱
在国内很多省会城市,众多的电视台形成了复杂而拥挤的局面,所有的台都把自己办成综合频道,全国上千个综合频道,制作节目和播出节目都没有选择性。其次,一次普通的会议就有多家电视台报道,一部电视剧在同一时段在不同的频道播出屡见不鲜,极大的浪费了资源。目前国内相当部分电视台内部没有科学的专业分工,内设机构、节目设置以及各部门内部只能配置都是小而全的模式,既无法实现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又不利于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专业人才的培养。由于僧多粥少,市场小,生产和播出的单位太多,对有限资源的恶性竞争就表现得十分突出,造成了恶性竞争。
2、中国传媒多元化发展态势迅猛,广播电视传媒的观众不断流失。
中国传媒的多元化发展格局在上个世纪后期就已经形成,但是,在计算机网络媒体大规模发展之前,中国传媒的多元化格局呈现一种稳定的状态,广播电视传媒并没有太多的来自多元媒体竞争所产生的压力。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迅猛发展,广播电视传媒的观众大量流失,这对多年来备受广大受众青睐的中国广播电视传媒产业来说,是一种关乎生存空间的严峻挑战。
3、经济全球化致使传媒压力加剧
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大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形成了改革开放后另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点,民营资本作为经营主体进入除新闻宣传外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及其他广播电视产业,外资进入中国广播电视市场的门槛降低了,世界各国传媒通过卫星、电信、网络等载体影响中国的广播电视传媒产业。此外,世界各国传媒互相进行节目买卖,如电影、电视剧、卡通片、纪录片、综艺节目等。合作制作节目的形式也被广泛应用,并通过人员交流、访问等形式参与境内外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加入世贸组织,导致了广告经营的外资进入,这对国内广播电视的广告经营产生巨大影响;外国和地区制作的录音录像进入国内播放需付出相应报酬,这也冲击着国内广播电视业的经济收入。
三、以世界各国制播模式为例 探索中国广播电视制播体制
我国电视业长期以来实行的制播合一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电视传媒业制播合一所主导的生产关系已经明显不能适应电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纵览世界各国广播电视体制和制播模式,不难发现,各国体制模式都是在具体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产生,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发展的,都具有独特性,但在个性里也有共同性。从这些共同规律中,我国广播电视改革便借鉴了其经验。
1、我国广播电视改革的模式探索
在世界电视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曾出现过以民族国家为单位大致区分类型的广播电视体制,一种是美国式的私营商业市场占主导地位的体制,完全按照市场规则组织电视媒介产业及其生产和流通;一种是欧洲普遍存在的公营和私营并存的双元广播电视体制,以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为典型。在全球化和后WTO时代,西方传媒发达国家,纷纷审时度势,转变机制,一方面,区分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对外传播改为商营,增强市场
竞争力;同时,在国内营造平等的竞争环境,提高公共电视的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把电台、电视台、广电集团(总台)的除新闻宣传以外的社会服务类、大众娱乐类节目,特别是影视剧的制作经营从现有体制中逐步分离出来,按照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公司,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是在坚持国有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培育独立的节目制作主体。
2、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的方向及利弊分析
世界各国的电视节目制播体制,是受其政治制度、电视管理体制和电视产业化程度的差异而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最基本的类型有两种——制播合一和制播分离。《意见》指出,电视节目的制播改革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推行“制播分离”或者“制播合一”,更不是所谓“制作权”和“播出权”的分离,而是要适应新形势下公益性节目和经营性节目的不同定位和制作播出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制播生产策略。
(1)、针对性制播分离,培育独立节目制作主体。分析英国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发现它实行的是工商并营体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电视节目的制作和播出模式。长期以来,英国广播电视的突出景观是有一个制播合一的节目提供者——英国广播公司(BBC),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英国改革实行了“制播分离”。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制播分离”有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把节目委托给市场上的独立制作公司或者直接购买节目,如在美国,媒介产品或服务的供应过程通常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步骤:制作、整合包装、发行。有时候这三者各自独立,完全分开;有时候制片者、包装者和播出者的角色是重合的。
第二个层次是在台内部把节目制作与播出机构相对分离,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模拟市场运作。前者成为外部市场,后者成为内部市场。内部市场与外部市场可以同时并存,相互促进。英国BBC在1996年的改革中,将广播电视节目的播出与制作分离,创立一个内部市场:制作中心制作节目,广播中心负责委托制作、安排和播送节目,重新组合后的节目制作中心为BBC的所有频道提供节目,BBC的所有频道按照内部交易规则向制作中心“购买”节目,广播中心的节目委托可以在内外制作机构中进行选择,从而在内外同时引入竞争。
(2)、保护公营电视,实行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事业良性竞争。促进广播电视公益性事业和经营性产业的共同发展,是我国广播电视体制改革目标之一。发展经营性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文化生产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而公益性事业是由政府主导,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喉舌属性,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政治和文化权益。
美国是商业电视占主导地位的媒介大国,广播电视是追求利润的工具。在一个压倒性的私营商业媒介大市场中,公营媒介只占据了一个小小的角落。在商业电视统治的美国,公共电视没有与私营商业台竞争市场的“野心”,因为它的追求不同,它要实现的是推进社会民主和提倡高雅文化的独特功能。
在韩国,公营KBS的首要地位难以超越,这不仅是因为这些国家在政策上给予公营电视更多的优惠和维权,同时也由于公营电视坚持高品质的节目制作,以区别于追逐利润难免粗制滥造的商业电视,因而具有独特的存在价值。在德国和法国,曾经一枝独秀的公营电视都受到来自商业电视的巨大冲击,从而不得不改弦更张,面向市场。德国的公营电视仍然占据重要地位,而法国的公营电视则退入边缘。
国外电视体制发展的历史说明,没有生存条件和公营电视无力竞争,没有生存压力的公营电视也很难改革。国家政策(税收)和国家资金(拨款)保证了公营电视的生存底线,市场竞争是商业电视的行业规则,它未必符合公共电视的规律,要求公共电视按照商业规则竞争,有比喻说是——球类比赛实行田径规则。因为市场规则更适合商业电视,商业电视也更长于市场竞争,因此,对公共电视政策的支持,国家的保护不能完全取消。
(3)、电视媒体联合合作,形成完整电视产业链。我国广播电视体制在改革前采用的制播合一体制是“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生产模式,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电视产业市场体系,改革目标之一,就是通过电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和市场垄断,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以及充满活力、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电视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合理有地配置节目资源、频道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多出节目精品。
1984年,采用法语的电视五台(现由法国、瑞士、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合办)、采用德语的三星电视台(由德国、瑞士和奥地利三国合办)分别开办。1989年,有23个国家成员国通过欧洲委员会拟定的《关于跨国电视广播的欧洲协约》,以多国观众为对象的电视机构随之迅速增加,电视规模也在扩大。
在德国,公营的ARD和ZDF虽然一个属于联邦制,一个属于集中制,但在分享电视接收费和共同制作播出节目方面,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和经验。BBC和DISCOVERY之间的合作是公共电视与商业电视合作的代表。国际媒介大亨默多克便在各大洲建立了商业伙伴关系,将他的传播网络笼罩全球。还有在合作制片方面,加拿大与超过三十个国家签订了国际电视合作的协议,加拿大独立制片人的最大市场是美国的有线电视。
在竞争日益成为国际电视市场主流的情况下,联合也是一种强劲的国际趋势。这种联合不仅指跨国媒介公司在国际范围内的兼并、融合,也指不同国家的各种媒体之间的联合与节目制作,并特指这种独立主体之间的合作。我国电视台应寻求更多的内部和外部的合作。
文章标题: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现实分析我们医改有十多年了,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总体上看,存在的问题并不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1、要价虚高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04......
财政体制的定义:财政体制是划分各级政府财权、加强中央宏观调控、协调地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一、我国财政体制改革已取得的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1994年实施的财税体制改......
课程名称论文题目授课教师姓名学号系别日期成绩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摘要:综观我国近十年来的财政体制改革脉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的改革进程:第一阶段是1994年实施的分税制财政......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探索平塘县委党校莫 彬自20世纪末,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浪潮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国际秩序,包括西方世界的所有国家的政府管理和公共......
分析我国电力体制改革核心在价格http://news.alu1886.com来源:中国经营报2013-03-18 11:26 阅读次:12334信息来源: 全球铝业网更多信息请参考 http://3月14日, 国务院机构改革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