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_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
浅谈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
浅谈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中共正宁县委党校师亚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任务后,经过几年的努力,社会主义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民的生活条件、居住环境和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这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是我们党和国家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和长期奋斗目标。而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由之路。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新农村文化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近几年来,中央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在减轻农民负担、促进农业生产等方面效果明显。目前我国农民已经基本摆脱绝对贫困,不断从温饱迈向小康。在衣丰食足之后, 农民们所盼望的,便是文化的兴盛。新农村建设开始后,农村的精神文 1
化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改善,农村文化事业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协调,农村文化事业发展严重滞后。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那么,要实现新农村的总目标,必须以文化建设为支撑为动力。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大多数农村摆脱了贫困,走向了小康,但农村文化建设普遍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因文化建设落后所带来的精神上的贫困已日趋明显,特别是西部农村文化娱乐项目也少得可怜。目前农村不少地方,赌博盛行,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农村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不仅制约着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制约着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不利。新世纪新阶段,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新农村的文化建设,既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通过文化的滋养,要促进和实现乡村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让现代文明进入并渗透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和各个层面。中央把农村文化建设提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同等重要的高度,这为我们加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一个新的契机。因此,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
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举措,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着力点,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二、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途径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大力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让文化建设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强劲动力。针对目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加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
(一)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但提高农民的物质生活,而且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农民由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因此,必须加强农民思想建设,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农民的政治觉悟,使农村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能够协调发展。加强思想建设,就是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能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的自觉性、坚定性,为发展农村经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帮助农村党员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让广大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以先进的思想为指导,用科学的理性思维改造农民的头脑,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与传播,增强农民进行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促使农
村发展紧跟现代化发展的潮流,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提升农民生活品味
基础设施是发展农村文化的物质保障,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强村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村组文化中心纳入乡镇规划和设计,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同时,对现有资源进行科学整合,讲究投入产出的效益,争取让农村基层文化机构建好、服务好,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文化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生活。
(三)加强“城镇化”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大意义。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消除盲点、提高标准、完善服务、改进管理。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支持和帮扶力度。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尽快把农民工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以城带乡联动机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把支持农村文化
建设作为创建文明城市基本指标。鼓励文化单位面向农村提供流动服务、网点服务,推动媒体办好农村版和农村频率频道,做好主要党报党刊在农村基层发行和赠阅工作。扶持文化企业以连锁方式加强基层和农村文化网点建设,推动电影院线、演出院线向市县延伸,支持演艺团体深入基层和农村演出。要设立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保证一定数量的中央转移支付资金用于乡镇和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逐步实现城乡一体化
(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文化管理的水平和效能 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是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的基础力量。要制定实施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完善机构编制、学习培训、待遇保障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吸引优秀文化人才服务基层。重视发现和培养扎根基层的乡土文化能人、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鼓励和扶持群众中涌现出的各类文化人才和文化活动积极分子,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发挥作用。壮大文化志愿者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总之,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全会精神,进一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具体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这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探讨论文摘要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这是当前加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指导性文件。农村的文......
摘要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政治民主、经济发展、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科技进步及现代化建设相互交融,进一步丰富广大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成为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础,培育和谐文化、......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和整体要求,也是对新农村建设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的深刻剖......
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摘要: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竞争因素,丰富精神文明生活也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的热切盼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新时期的战略部署,也......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调研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