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几点建议[小编推荐]_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关于推进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几点建议[小编推荐]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建议”。
关于推进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几点建议
为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需要,配合《全国新增1000亿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的实施,按照回良玉副总理关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田聚焦,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的指示精神,从2009年开始,农业综合开发率先启动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是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长久安全的物质基础,是打造粮食核心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要求,是公共财政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和创新开发机制的客观要求。我省作为重点投入的粮食主产区,应认清形势,抓住机遇,精心谋划,形成合力,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一、当前我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本状况
回良玉副总理非常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先后就农业综合开发的基本任务作出两次重要批示,并于2009年5月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指出:“资金安排向高标准农田建设聚焦,这是农业综合开发题中应有之义,是提高土地产出率的基础条件、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的关键环节、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依托”;“农业综合开发在中低产田改造方面作出了很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今后要继续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集中力量予以支持”。国家农发办决定:一是从2009年起,将千亿斤规划新增的13亿元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全部用于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建设;二是为进一步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从2010年起,除继续安排因千亿斤规划新增的13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外,还要动用相当部分预算内安排的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
我省地少人多,自然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善。由于人口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全社会对农产品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经济加快发展,耕地减少和水资源紧张趋势不可逆转。据农业部门统计,我省现有耕地6330万亩,其中高产田(亩产600公斤以上)2093万亩,占总面积的 33.1%;中产田(亩产400—600公斤)3209万亩,占总面积的50.7%;低产田(亩产400公斤以下)1024万亩,占总面积的16.2% 在4237万亩中低产田中,旱田3978万亩,占93.8%,水田260万亩,占0.62%。
我省农业综合开发从2009年开始启动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经严格筛选,竞争立项,国家批准我省辽中县、法库县、东港市、北镇市、辽阳县、开原市、建平县、朝阳县、绥中县和大洼县10个县市作为首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县,计划三年内每县集中连片建设5万亩高标准农田,共计50万亩,总投资67670万元。目前,各地正在组织项目实施。2010年我省又申报了7个第二批高标准农田示范县,包括黑山县、阜新县、昌图县、铁岭县、北票市、兴城市和盘山县,计划两年内每县集中连片建设2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总投资19494万元。目前,计划已报国家审批。
二、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内涵、基本原则及目标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中低产田改造的升华、提升,是新时期着力打造的亮点。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应达到“田地平整肥沃、水利设施配套、田间道路畅通、林网建设适宜、科技先进适用、优质高产高效”的总体目标。通过项目建设,解除制约项目区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使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特别是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达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目标。基本原则:一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按灌区或流域进行统筹规划,集中连片进行规模开发治理。按照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采取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措施,进行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二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资金使用安排必须突出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三是坚持规划先行,科学决策,尊重民意,注重实效,要在有一定条件和基础的地方先行实施;四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项目选择要优先在我省36个产粮大县实施。
三、我省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设想
从2011年开始,我省应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投资渠道,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尽快建设大批高标准农田。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可投入财政资金 36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30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7.5亿斤。按2009—2020年规划,我省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高标准农田可投入财政资金84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700万亩,新增粮食产能17.5亿斤。据水利部门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将改造重点中型灌区25处,涉及面积150万亩。到2020年,经过努力,全省高标准农田可达到100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25亿斤。
四、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各级政府特别是粮食大县,要立足三农工作全局,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其摆在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上,及时研究解决有关问题。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一项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各地要加大统筹力度,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发挥行业技术优势,加强协作、相互配合。
2、重视质量,加强管理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严格按照《辽宁省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分水稻、水浇地、玉米三种类型)建设示范工程建设标准实施细则》进行。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公示制、工程招投标制、监理制、管护制和县级财政报账制,努力实现品种优良、产品优质,保证工程的质量和效益。
3、整合财力,集中力量办大事
高标准农田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我省应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综合、区域和管理优势,主动搭建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整合平台,按照“规划先行,统筹安排,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原则和“资金渠道不变,统一规划,各司其职,各记其功”的思路,统筹相关涉农资金,加强部门与项目间的有机衔接,形成合力打造高标准农田。
4、集中连片规划,发挥规模优势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应坚持规模开发和集中连片原则,按照灌区、流域和一定的行政区划统一治理,加大规模开发力度。在实际工作中,以县为单位,建设一批有规模、有质量、有形象、有效益的高标准农田,各产粮大县应实现每年建设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一大片、3年实现3—5万亩高标准农田连成片和5—l0年建设多处集中连片高标准农田的目标,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5、创新机制,解决好土地流转等问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促进土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应充分尊重项目区农民意愿,使项目建设得到广大农民的参与和支持。各地建设高标准农田应依托资源和产品比较优势,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处理好粮食生产与发展优势农产品和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关系,做到藏粮于田,走出一条立足区域优势和主导产业带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路。要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加强和改善生态环境融入到高标准农田建设之中。应处理好适当提高标准与经济适用的关系,探索适应市场要求的工程运行管护机制和开发模式,确保国家投资长期有效。
(作者系省委省政府咨询委员、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主任、研究员、教授级高级农艺师)
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推进会发言稿各位领导、同志们:按照会议安排,我就新庄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作简要发言,不妥之处,敬请指正!2017年是实施统筹整合资金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的......
走进大课堂:当前,全国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正式启动,农村土地整治成为社会关注的一大热点。日前全国人大、全国政协领导听取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汇报时指出,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从国......
高标准农田建设调研报告兰坪县是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农田分布很不规则,田块大小差异较大,自排自灌的程度很低,尽管通过近几年来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但得到综合......
省政府《江苏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试行)(发稿时间:2010-3-9 10:28:08阅读次数:1795)苏政办发〔2009〕127号2009年11月16日高标准农田是指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灌排设施配套、土......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