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doc。(材料)_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郎溪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doc。(材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公益性岗位管理办法”。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郎政办秘〔2014〕136号
郎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郎溪县公益性
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郎溪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2014年9月25日
郎溪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扶持就业困难人员,根据《安徽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公益性岗位,是指各乡镇政府(开发区)及有关部门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并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的就业岗位。
第三条 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统筹开发、属地负责、单位管理”的原则,按照政府因需设岗、劳动者自主选岗、单位以岗定人的方式进行,建立岗位救助、实名服务、动态监管长效机制。
第四条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全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结合年度公益性岗位需求和乡镇、县直部门实际情况,按需设置公益性岗位,具体工作由其所属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承担。县财政部门负责公益性岗位相关补助资金的筹集、发放和监管工作。公益性岗位管理所需经费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专项资金。乡镇政府(开发区)及有关部门负责本辖区、单位内公益性岗位管理的有关工作。
第二章
岗位开发
第五条
公益性岗位范围:
(一)基层非营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具体包括乡镇、社区(行政村)的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救助、社区矫正、群团工作、残疾人服务等岗位;
(二)城乡辅助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岗位,具体包括道路交通、治安巡防、市政管理、公共环境卫生等岗位;
(三)机关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单位的工勤服务辅助性岗位,具体包括保洁、保绿、保安等岗位;
(四)劳务派遣企业、家庭服务业企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养老服务机构的托底性安置岗位;
(五)宣城市人民政府确定可纳入公益性岗位范围的其他岗位。
第六条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编制年度公益性岗位开发计划,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开征集。
第七条
凡有公益性岗位需求的单位,均可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设立公益性岗位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公益性岗位申报表》(见附件1)、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或法人证书等证明材料及复印件。
第八条
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收到申请后,应当对岗位设定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初审,与财政部门会商后,向社会公开发布公益性岗位信息。
第九条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应通过政府采购、委托、战略性合作、承包等方式,购买劳务派遣企业、家庭服务业企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养老服务机构的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托底性安置。
托底性安置岗位不得设置法律法规规定以外的限制性条件,主要安置就业难度大、急需救助的困难人员,确保有公益性岗位就业愿望的困难人员5个工作日能够安排上岗。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应与承接企业签订购买服务合同,明确购买公益性岗位的时间、范围、内容、服务要求、资金支付、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第十条
机关事业单位安置的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应逐步通过劳务派遣或业务外包的方式购买服务,由劳务派遣企业、物业管理服务企业统一管理、统一派驻。
第三章
就业安置
第十一条
公益性岗位用于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主要包括:
(一)享受低保的长期失业人员。是指正在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登记失业12个月以上城镇失业人员。
(二)大龄就业困难人员。是指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含领取一次性安置费)或正在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12个月以上,且就业确有困难的“4050”人员(女性年满40周岁、男性年满50周岁)。
(三)零就业家庭成员。是指城市居民家庭中法定劳动年龄内的成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
(四)失地(失林)人员。是指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且就业确有困难的失地(失林)劳动者。
(五)家庭困难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是指毕业两年以内、连续6个月未就业且家庭正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高校毕业生。
(六)符合相关规定的残疾人。
(七)家庭困难的现役军人家属。
(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确定的其他就业援助对象。
符合以上条件的人员,需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并被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认定为就业援助对象。
第十二条
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应面向社会公开,符合条件的人员自愿申报,坚持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第十三条
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一)公布信息。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县财政部门联合发布公益性岗位信息,公布岗位名称、岗位数量、工作内容、招用条件、薪酬待遇等。
(二)提出申请。符合条件且有意从事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人员向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或用人单位提出申请。申请材料包括:《公益性岗位就业意向申请表》(见附件2)、岗位需要提供的材料等。
(三)考察聘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通过组织供需见面会或为用人单位推荐人选,搭建用人单位和就业困难人员直接对接平台。用人单位根据岗位性质、申请人数,可以通过面谈、走访等形式对申请人进行考察,确定聘用人选。
(四)用工备案。用人单位录用就业困难人员一个月之内,应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报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公益性岗位人员出现空缺后,应及时对外发布信息并按照以上流程进行补充录用。
第十五条
提供托底性安置岗位的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录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推荐的就业困难人员。
第十六条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上岗前,用人单位或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可以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符合规定的可以申请职业培训补贴。
第四章
岗位管理
第十七条 用人单位应当与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一般不低于一年。实行劳务派遣的,由劳务派遣单位与就业人员订立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以及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规定。
第十八条 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公益性岗位的要求,对招用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并承担日常考勤和管理工作,并依法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和必要工作条件。
第十九条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自觉遵守用人单位的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由本人承担岗位工作职责、完成工作任务,不得另派他人顶替。
第二十条
建立公益性岗位动态退出机制,就业困难人员和用人单位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有关规定解除或终止公益性岗位劳动合同。
第二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于解除或终止就业人员劳动合同之日起5日内,将人员名单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备案,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根据用人单位意见和岗位空缺情况,通过推荐其他就业困难人员补充或重新公布岗位信息公开招用。
第二十二条
对就业困难人员连续3次拒绝与其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等相适应的托底性安置岗位的,或者3次因个人原因被公益性岗位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关系的,取消其就业困难人员资格,停止其享受相关就业援助政策。
第五章
薪酬待遇 第二十三条
用人单位应依法按月足额支付就业人员不低于本县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按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计算)和超出法定工作时间的报酬,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
第二十四条
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的,按照规定可以按季度申请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
(一)社会保险补贴按照用人单位为就业困难人员实际缴纳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给予补助,不包括就业困难人员个人应缴纳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用。
(二)岗位补贴分为个人岗位补贴和用人单位岗位补贴,个人岗位补贴标准不低于本县最低工资标准的40%、不超过50%,具体标准由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县财政部门共同制定。用人单位岗位补贴按照每人每月100元标准给予补助,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另按照每人1000元标准给予一次性岗位补助。
用人单位申报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应当提供《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申报表》(见附件3)及花名册(见附件4)、公益性岗位人员工资明细单、社会保险缴费单据等资料。个人的公益性岗位补贴由单位代为申报,财政部门按季直接拨付至就业困难人员个人账户。
第二十五条
公益性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除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可延长至退休外,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
第二十六条
引导用人单位对就业人员提供相应的福利,对工作业绩突出的给予奖励。
第二十七条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发生工伤事故后,按照工伤保险相关规定享受相关待遇。
第二十八条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失业后,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第二十九条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且符合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支付条件的,由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给予丧葬补助费和一次性抚恤费。
第三十条
公益性岗位政策期满后,用人单位继续与就业困难人员签订2年以上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的,按照每人2000元标准给予用人单位一次性补助。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一条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部门应将公益性岗位开发、招录和补助资金发放情况全部录入就业失业和劳动用工备案管理信息系统,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
第三十二条 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对用人单位和就业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对存在挂岗、冒名顶替等行为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用人单位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资格,用人单位3年内不得再申报享受就业资金,注销相关就业困难人员的资格。
第三十三条
县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公益性岗位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依法查处截留、挪用和虚报、冒领财政资金的行为。
第三十四条
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应切实做好退出公益性岗位人员的就业服务工作,对年龄偏大、就业困难的,应积极鼓励用人单位留用;对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应帮助其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对具备市场就业能力的人员,应通过送信息、送服务、送培训帮助其尽快转岗就业。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享受员工制家庭服务业社会保险补贴的人员不得重复享受本办法规定的社会保险补贴。
第三十六条
本办法实施前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可执行本办法规定的管理模式和岗位补贴。
第三十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确定的纳入公益性岗位范围的其他岗位或就业困难人员的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从安排的就业专项资金中列支。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负责解释。
富平县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根据《就业促进法》、《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陕西省公益......
陕西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工作,促进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根据《就业促进法》、《陕西省就业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财政厅 省监察厅 青海省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青政办〔2012〕180号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
日照市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市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建立健全就业援助制度,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帮助,根据《就业促进法》和国家、省、......
咸阳市公益性岗位管理暂行办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公益性岗位的开发和管理,对就业困难群体实施重点援助,更好地服务社会公益事业,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