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外交文选_周恩来
周恩来外交文选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周恩来”。
《周恩来外交文选》发言稿
读完《周恩来外交文选》后,我们小组关于周恩来的外交事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以下是讨论记录:
黄鑫:在读完《周恩来外交文选》这本书后,我更加钦佩周恩来超群的智慧与非凡的人格魅力。首先由我谈一谈日内瓦会议。新中国初登世界舞台始于1954年的日内瓦会议,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和地位参加讨论国际问题。会议主要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国和美、英、法、苏等国20多位外长聚会日内瓦,讨论如何在上述两地区停止战争、实现和平,1954年6月下旬以后,会议转而全力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并最终达成和平协议。中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率代表团第一次参加战后国际性重大会议。纵然是外交斡旋进程波诡云谲,会议期间局势翻覆沧海横流,周恩来以他的大智大勇在世界外交巨匠间折冲樽俎,一步步化解难题,将会议引出艰难的沼泽。周恩来亦由此奠定他在世界外交舞台上的历史地位。
钱淼:我看完这本书后印象最深的莫过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书中记录看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1955年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提出便得到中国、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实我们并不陌生,在高中历史中就已经学习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我认为这五项原则的提出很好的解决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展示出我国在外交上的成熟、突破,使世界对我国外交有了新的认识。并且,从提出到现在,我们国家一直忠诚地奉行着,从而使我国与世界多国建立了友好的外交关系。也就是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国际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如果世界上每个国家能够切实的遵守五项原则,我觉得世界和平也不是不能做到的。
王玮:嗯,对的,说到和平,他还再一次会议上报告说“今天国际上的主要矛盾是战争与和平问题”,他说“帝国主义发动战争是很困难的。我们今天工作做得越好,战争就越打不起来;人民力量越强,打的可能性就越小,战争就越打不起来。因为国际上的斗争也是力量的对比”。所以呢,如果三年战争两年谈判,扩大了世界和平运动,增加了美国的困难,就推迟了世界大战,新战争能够被推迟,也就能够被制止。周恩来的这种乐观态度是希望创建一个有利于中国自我完善、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希望全世界能够友好和平地相处。他的这种远大胸怀很值得赞赏。他说今天国际上的主要矛盾是和平与战争问题。我们主张通过和平协商解决一切国际纠纷,对方则主张用战争来解决。如果战争来了,我们毫不畏惧,敢于抵抗,而且一定能够击败战争挑拨者。朝鲜战争的事实已证明得很清楚。这是因为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帝国主义既怕和平,又怕战争,我们都不怕,不怕和平也不怕战争。我们主张和平,反对战争。美国的战争威胁可能使美国与西欧的裂痕加深,亚洲、中东、北非的国家大都不愿意跟着它走,跟美国走的没有几个国家,和平的影响一天天在扩大。
沈美君:抗美援朝也体现了周恩来关于战争与和平的理念。他对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战争开始前,他为保家卫国亲自组建东北边防军,参与做出武装援朝的决策;战争开始后,他参与制定志愿局的作战方针和重大战役的指导,对志愿军的后勤保障问题倾注了大量心血,堪称“总后勤部长”。他是指导朝鲜停战谈判的主要决策人。此外,周恩来协助毛泽东在恢复国民经济,政治,文化和外教方面同样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淮安。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
·钱其琛:学习和研究周恩来外交思想与实践·国外对周恩来外交思想的研究述评·周恩来与抗美援朝战争·周恩来为争取156项大型建设项目所开展的对苏联外交·周恩来与解决台湾......
周恩来是公认的语言大师,凡是和周恩来交谈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幽默风趣的语言魅力所折服。至少我们两个人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背叛了我们各自的阶级有一次周总理应邀访问苏......
一次,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和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
周恩来外交故事有一次记者招待会,有一位外国记者问总理:‘’你们中国到底有多少人呀( ⊙ o⊙ )?‘’这个问题在建国之初可是国家秘密是不能乱说得;周总理巧妙地回答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