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八年级历史综合测试题(无答案)_72八下历史学思练答案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八年级历史综合测试题(无答案)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72八下历史学思练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 八年级历史综合测试题2018.1 一.选择题: 1.“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管束控制中国政府,‘合法’地剥夺榨取中国人民。不仅使中国人民从此陷入苦难的历程,也促进中国人民觉醒和奋起。”材料表明近代中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A.改革政治体制 B.发展民族工业 C.反侵略反封建 D.推翻军阀统治

2.我国首部禁毒法于2008年6月1日起开始实施;历史上国际联盟曾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第二天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这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A.林则徐 B.关天培 C.左宗棠 D.邓世昌

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俄两国为帮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4.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当时的问题是太平天国,大概几百万中国人死去,中国的经济中心江南一带都乱了„„把清朝的元气消耗得很厉害,导致国力衰减。”作者认为()A.鸦片战争使中国成为了半殖民地 B.太平天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

C.太平天国运动严重破坏经济发展 D.鸦片战争有利于中国近代化

5.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C.《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D.列强侵华方式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6.“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督着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材料中导致中国“国将不国”的条约是()A.《尼布楚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了解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学完“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单元,小华归纳了以下因果关系,错误的是()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的侵略从商品入侵转变为资本入侵 C.甲午中日战争——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完全变成“洋人的朝廷”

8.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据此可见()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

A.师夷长技、自强 B.民主、科学、新青年 C.民族、民权、民生 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10.《全球通史》记载:“我在西雅图看到许多妇女在超市的弃货堆里找寻剩余的食物„„我在纽约和芝加哥等城市里看到人们在丢弃的罐头听里找剩肉„„”对此,美国罗斯福总统采取的措施有()

增①加农业产量 ②兴办公共工程 ③进行社会救济 ④扩大工业生产规模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1.右图解读最准确的是()

A.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 B.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C.康有为梁启超的变法 D.民主科学思想的传播

12.有学者认为,戊戌变法所传播的西方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将统治中国人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打开了缺口。这说明戊戌变法()A.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B.使西方政治学说深入人心 C.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D.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

13.同盟会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说:“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侵犯了就要杀头。后来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个神圣未必就要杀头,但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民主主义成了正统”与近代哪一人物有关?()

A.康有为

B.李鸿章

C.孙中山 D.毛泽东

14.徐中约曾说:“它结束了长达两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里的“它”是指()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5.陈炯明发动广州兵变,欲置孙中山于死地。胡适从另一个侧面评论此事:陈派军人这一次赶走孙文的行动,也许有可以攻击的地方;但我们反对那些人抬出“悖主”“犯上” “叛逆”等来做攻击陈炯明的武器。说明胡适()

A.被陈炯明收买 B.反对旧道德 C.否定三民主义 D.提倡白话文

16.“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求卷到远东。”这是中华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其创作背景是()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红军长征的结束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7.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共同目的是()

A.救亡图存 B.巩固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 D.发展资本主义

18.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还我山东”“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我们把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红岩精神 D.井冈山精神

19.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20..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A.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 C.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D.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21.毛泽东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在理论上论证了中国的革命道路。“革命道路”是指()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C.和平民主建国 D.社会主义革命道路

22.新华社特稿《在历史关节点上》这样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经历了‘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五个关键阶段”。其中‘星火燎原’是指()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D.召开遵义会议

23.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小明同学和父母一起参加了“重走长征路”红色旅游团。到达陕北后,妈妈问了小明四个问题,小明回答错误的是()

A.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开始的主要原因 B.红军四渡赤水,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C.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长征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4.20世纪中期以来,社会主义国家通过改革生产关系、以图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努力,成为世界历史的重要内容。下列对有关国家经济改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各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早于农村改革 B.匈牙利改革没有触及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卓著的成效 D.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5.某班板报出现了如下版块:“开天辟地”“北伐凯歌”“星火燎原”“万里长征”。这期板报最合适的主题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B.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C.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D.科学技术的成就 二.材料解析题: 26.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62年京师同文馆学生跟洋教头学外语 1872年留美幼童在轮船招商局前合影(1)材料一反映的措施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相关?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倡导维新的人物,无一不受到西方的影响。真正了解西方文化,又能洞悉中国病源所在的为严复。……他复就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原理,阐发救亡的论证。

——郭廷以《近代中国

史纲》

(2)根据材料二,严复维新救亡的理论来源于西方的什么思想?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思想?这一思想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什么重要作用?

27.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也是近代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的目标,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展工商业;训练新式陆海军;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摘编自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八年

级(上)

材料二(辛丑条约)签订后,清王朝的统治风雨飘摇。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抛头颅、洒热血,终于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帝制。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政治文

明历程)

问题:(1)上述材料反映的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试图建立的两种政治体制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两件事件的历史意义。

28.“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中体西用】

材料一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反映了李鸿章的一种什么主张?李鸿章所搞的洋务运动有人认为是成功的,有人认为是失败的,你的观点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立宪之梦】

材料二 梁启超认为,“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有人认为戊戌变法在政治上是具有君主立宪时目标和理想,在经济上呢,它要推动民菇工商业的发展。

(2)由材料二可知,甲午战败极大地唤醒了中国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希望通过改革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改革最终失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共和之路】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2分)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思想风暴】

(4)辛亥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为批判封建文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提出了哪两大口号?【规律揭示】

(5)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在对西方的学习上,体现了一种怎样的规律?

29.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博古等人在红军长征出发前,既不做深入细致的政治动员,也不做长途行军作战的准备。他们把突围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行动缓慢,始终摆脱不了敌人。

材料三 红军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后,人员折损过半,只剩3万多人。红一方面军原来准备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蒋介石调集重兵布成口袋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

材料四 草地位于川陕甘边界,绵延几百千米,到处是野草丛生的沼泽和散发出腐臭味的黑色泥潭。行人稍有不慎,就会陷入其中,无法生还。红军靠挖野菜、草根,甚至杀军马或煮皮带充饥,常常背靠背宿营,互相取暖;手挽手行进,趟过泥沼。就这样,红军历尽艰难,走出了草地。

红军将士穿着单衣,踏着没膝的积雪,顶着怒吼的狂风,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和团结互助的精神战胜了风雪,翻越了夹金山。(1)用图中字母回答:

①1935年1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地点: ②红一方面军与陕甘根据地的红军会师的地点: ③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

(2)据材料二、三、四,分别概括指出红军长征过程中遇到的艰难险阻。(3)以上材料折射出长征精神的哪些内涵?

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2

2012年八年级历史下册期末综合测试题一、选择题:1、决定建立右图中纪念性建筑是在(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开国大典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七届二中全会2......

—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 年 级 历 史 试 题(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注意事项: 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5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50分;共100......

(测试题)——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14)

(测试题)2017——2018上学期八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下列括......

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5篇历史八年级上册期末测试题,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 2 分)1.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①《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②西藏和平解放③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④抗美援朝⑤保家卫国A.①②B......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八年级历史综合测试题(无答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学年度上学期期末八年级历史综合测试题(无答案)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72八下历史学思练答案 综合 学年度 上学期 72八下历史学思练答案 综合 学年度 上学期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