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10_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上海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10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最美夕阳红 最暖人间情--上海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分析
上海市统计局 2010-10-27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提高。2009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315.70万人,占总人口的22.5%。申城老年人目前的生活状况如何?他们在生活中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他们在养老方面又有些什么要求?而自己即将步入老年,又要负担起父母养老问题的中年人又是怎样对待养老问题的?离老年生活还相当遥远的年轻一代又是怎样看待自己应尽的责任的呢?
为了解这些问题,值重阳之际,上海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分别对上海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41到59岁的中年人和18到39岁的青年人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共获取有效样本2229个,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样本数为1033个,占46.3%。
一、老年篇
1、“居家养老”仍是首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子女成年后离开父母已成为一种趋势,三代同堂家庭在上海已比较鲜见。调查发现,受访老人中,单独居住的达56.3%;而与子女一起居住的不到四成,占38.3%。独居老人较多使社会在养老问题上的作用更加凸显。
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老年人普遍接受的还是居家养老模式。调查发现,仅13.1%的受访老人表示愿意去养老院或敬老院。至于不去养老院或敬老院的理由,则主要集中在觉得自己的身体挺好,不需要养老院照顾(36%);在家更自由,不能适应养老院的环境(29.7%)及觉得养老院的费用贵(18.6%)等一些方面。而对于所能承受的养老院费用,则有近九成的受访老人选择了每月2000元以下,其中44.7%选择每月800-1000元,28.1%选择每月1000-1500元,16.9%选择每月1500-2000元。
有种说法叫“60岁以前我养房,60岁以后房养我”。对于这样一种目前尚处在探索阶段的“以房养老”模式,有47.5%的受访老年人能够接受,17.6%对此持无所谓的态度,说明申城老年人对于这样一种比较新型的养老模式的接受程度还是比较高的。
2、“老年助餐点”受欢迎程度高
“民以食为天”。为解决老年人吃饭问题,2008年开始,上海就由政府出资鼓励在社区设立老年人助餐服务点,满足高龄、独居、纯老家庭及生活需要照料的老年群体一日三餐需求。2009年底,上海共有社区老年人助餐服务点339家。新设50个老年人助餐服务点也是今年市政府实施的养老服务实事项目之一。
调查显示,受访老人中,有31.8%知道自己居住的社区附近有老年人助餐服务点,而问及那些居住地附近没有老年助餐点的老年人,是否希望设立这样的服务点时,有76.4%的老年人表示肯定的态度,认为在自己年纪大了或身体状况差了以后会需要这样的服务。
然而去助餐点吃饭的老年人并不多,仅占知道附近有老年助餐服务点的受访老年人的13.4%。知道有助餐点但不去吃饭的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吃饭问题,占八成以上,还有一些老人分别是因为饭菜不对胃口、价格因素或不方便而放弃了助餐服务。调查还显示,80岁以上的老年人通过助餐点解决吃饭问题的比重高于其他年龄段,占38.5%,分别比60-70和71-80岁的年龄段高27.1个和23个百分点,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对助餐服务的需要程度也在增加。同时,老年人采用助餐点的方法解决吃饭问题的程度也同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健康状况良好的老年人去助餐点的比重为14.3%,比健康状况差的老年人低3.6个百分点。
以上这些数据说明,老年人对于政府设置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的举措是欢迎的,但还需要根据老年人口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对老年人助餐服务点的数量和布局加以考虑,以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3、“积极养老”观念深得人心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德国馆展示的多代屋项目被人口专家广泛认同,认为是“积极老龄化”的创新,值得借鉴。所谓的“多代屋”,就是把幼儿园、青少年俱乐部、中老年人的聚会地点,以新颖时尚的方式集中在一起,从而为人们创造一个本地区居民自由会面、随意交谈的好场所,可以让老人自愿、量力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充分发挥他们长期积累下来的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也提升老年人自我存在价值,使老年人的被需要感和成就感在“老有所为”中得到完美体现,极大地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调查显示,有7.8%的受访老年人还在以各种形式参加工作,有的在自家小店里工作,有的干些农活等。随着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普遍有所改善,调查中,逾八成的老年人表示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所以,问及在自身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是否愿意参加各种社区公益活动,如为更高龄的或行动不便、需要照顾的老人提供帮助等时,有61.2%的老人表示乐意参加,其中32%的受访老人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此类活动。有不少老人已经付诸实践,成为社区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有部分老年人表示有此愿望,但苦于无途径参加。有位退休的英语教师反映,在世博会召开之前,曾希望能够为社区提供一些英语方面的帮助,但最后一直没有结果,使她的一腔热情没有用武之地。
年初由市民政局、市老龄办、市统计局发布的信息称,从现在到“十二五”末,本市的高龄老人将保持平稳增长,而60-69岁的低龄老人则将大量增加。这部分老人身体状况和精力都比较好,如何充分发挥这部分老年人的作用是一个应该考虑的问题。
4、“老有所医”是老年人的关注点
就医状况是老年人非常关心的问题。调查显示,有近六成(59.7%)的受访老人对目前的就医状况不满意,仅三成的(31.8%)的受访老人表示满意。
老年人对就医状况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看病费用贵,有些承担不起,这一比重占62.9%;认为看病的排队等候时间长的老年人超过一成。调查中,老年人还对医疗行业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进行了抨击,对医生收受红包、小病大治等现象均表示不满。
“老有所医”是老年人幸福生活的保证。调查发现,在对就医状况表示满意的受访老人中,有35.4%是因为医护人员对待老年人的态度好,排在第二位的满意原因才是医院的环境和医疗设备不错。可见,在目前客观条件有所限制的情况下,从人文角度对老年人的就医表示更多的关怀,在心理上给老人安慰,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5、上海老年人幸福感较强
上海在领先全国进入老龄化城市以后,市政府积极探索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和方法,出台了不少政策改善老年人的生活,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在政府与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申城老人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对目前的生活状况表示基本满意。
逾八成的受访老年人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良好,其中40.5%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健康。但上海老年人的生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枯燥的,问及平时时间主要用来做什么时,有40.9%的受访者是以操持家务为主,17.9%以在家看电视为生活的主要内容,11%的受访老人是以参加老年大学和发展自己的各种兴趣爱好,比如跳舞、锻炼身体、上网、旅游等为主。
而问及目前生活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时,有13.9%的受访老年人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非常满意,觉得没有任何问题需要解决。这个数字看似不高,但对于老年人这样一个相对弱势的群体来说,应该是一个不低的数据了。访问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他们极强的幸福感。这部分老年人中身体健康的占61.8%,由此可见,身体状况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同时,31.4%的受访老人认为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是看病难、看病贵,这更进一步说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是决定生活满意度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有两成的受访老人认为退休费用太低是困扰自己生活的主要原因;申城老人对自己的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有7.9%的受访老年人觉得社区里缺少老年人活动的场所是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中年篇
中年人是承上启下的一代。他们既要担当起父母养老的重担,同时又即将面临自己的养老问题。所以,他们对于养老问题是怎么看的,又是怎么做的呢?
1、逾七成的中年受访者不与父母同住
调查显示,逾七成的中年受访者不与父母居住在一起。其中,57.7%表示会经常去看望父母(每周一次或以上),18.1%每月去看望一次,21.6%看望父母的频率则较低,只是逢年过节或偶尔去一次,这其中包括一些与父母不在同一城市的。总体来说,受访的中年人对待自己的父母还是比较关心的。
2、近八成中年受访者认为应承担起父母养老的责任
问及父母的养老费用问题如何解决时,有53.9%的中年受访者认为,如果父母的养老费用不足,自己应该承担责任,贴补父母;24.4%认为子女应该完全承担父母的养老费用。
3、养老意愿有所不同
对于养老意愿的看法,中年人在对待自己的养老方式和父母的养老方式的态度上有所区别。有21.6%的受访中年人认为自己将来可能采取的养老方式是去养老院,而仅11.3%的受访中年人认为父母也应该采用去养老院的方式养老,两者相差10.3个百分点。随着少子化时代的到来,中年人面临着两个独生子女面对四个老年人的局面。家庭养老问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这可能是促使受访中年人在自己的养老的问题上更多选择养老院的原因之一。
三、青年篇
“百善孝为先”、“老吾老及人之老”。在现代社会中,“孝”不应仅仅局限在自己的亲人身上,而应该将其推而广之到整个社会的老年人中。那么,当今的年轻人对于自己的长辈乃至于整个社会的老年人都是一种什么态度呢?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在18-40岁的受访年轻人中,逾三成表示对自己或父辈的养老问题感到非常担忧或有点担忧。随着人口流动性的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远离自己的父母,去开创一片新天地,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更不能在父母身边尽到传统意义上的“孝”了。
世博会在上海已临近尾声,但给上海带来的影响还远没有结束,志愿者服务应该是本次世博会的一大亮点,“小白菜”、“蓝精灵”的形象已深入人心。我们的社会正需要这样一大批志愿者奉献出自己的爱心和才干。在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有67%表示自己会乐意参加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活动。文化程度与乐意成为老年人服务志愿者的关系呈完全的正相关因素,文化程度越高的年轻人,越是乐意参与到为老年人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中来,这也可以理解为后世博精神的延续。在受访的年轻人中,更是有13.3%非常乐意参与,并会挤出时间来为老年人服务。
表20.18 主要年份养老服务
一、机构养老服务
机构数(家)
床位数(张)
# 新增养老床位
养老床位占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
二、居家养老服务
社区老年人日间服务机构机构数(家)
日托老年人数数(人)
社区助老服务社(个)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月服务人数(万人)
获得政府补贴的老年人(万人)83 2 108 233 5.48 3.94229 6 400 234 17.70 10.30 283 8 000 234 21.90 12.90 474 49 529 10 094 1.9 582 80 554 10 030 2.7 615 89 859 10 084 2.8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关爱老人安享晚年系部:财政金融系 年级:12级金本一 姓名:卞成慧张文文邢忆鲁张庆琰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生活问题已经引起各级领......
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一、基本情况:底庙镇位于陕西省旬邑县的北边,经济处于全县中等水平,以农业为主。全镇有1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20610人,60岁以上的人口为2462人,60岁人口占全......
形势与政策社会调查报告农村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调查时间:2012年2月1日——7日调查地点:营山显昆马乡罗家湾村调查对象:村中多位老年人调查目的:中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我们必须重......
来自上海市统计局2010-10-27 的数据 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城市,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老龄化程度还在不断提高。2009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315.70万人,占总人......
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报告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