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有感_清明感悟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清明有感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清明感悟”。

放飞新的文化内涵 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宋朝诗人黄庭坚《清明》诗云“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反映了中国人对传统节日有着特别的情愫。又是清明,好像少了纷纷细雨就少了“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气氛。这主要是与清明节的来历有关。清明节,既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我国最重要的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关于它的由来,众说不一,其中我印象深刻的一个传说便是春秋时代,晋国国君的儿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在介子推等人的帮助下逃到了国外。他们在荒山中迷了路,又找不到东西吃,此时的重耳还心系百姓,这感动了介子推,他从自己腿上割了一块肉,烤熟了递给重耳吃。重耳在外流亡了19年后,终于回国做了国君。他给跟随他逃亡的人都封了赏,惟独忘了介子推。经人提醒,他非常过意不去,决定亲自去请介子推。谁知道介子推早就带着老母亲躲到绵山里去了,重耳带人搜山,也没能找到他们。有人提议放火烧山,重耳采纳了这个建议,结果适得其反,把介子母子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重耳非常后悔,把他们葬在柳树下,为忌烟火,他命令全国百姓每年的这一天都不得点火做饭,定为“寒食节”。第二年,重耳领群臣去绵山祭奠,发现柳树复活了,就把这棵柳树命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禁火,在“清明节”插柳,代代相传,成了全国性的大节日。匆匆岁月,悠悠年华,哀思、忧伤即成了清明节的主情调。

黄庭坚的“清明”诗也更好地映照了历史。晋文公用放火烧山的办法想让他下山为官。尽管如此,介子推仍不为所动,与老母被烧死在林间。黄庭坚由美景想到坟冢下埋葬的亡魂,进而给了我们不一样的人生和价值观。这让我不禁感悟清明节的深层含义,清明节就不仅仅表达对逝者的哀思和对先人赐予后人生命的不尽感激,也含有对先贤道德风范的深切缅怀,是一种道德,是一种文化。它在提示世人,不要忘了先祖,是他们使我们活着,我们的血管里流着相同的血。它也在提示世人,使我们活得更好的还有那些默默无闻帮助我们的人,1

有亲戚、朋友,他们为我们伸出了温暖的手,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了温暖;有响彻四海、万人景仰的领袖人物及无数的革命先烈,是他们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为我们的生活谱写出太平;还有很多不知名的为我们的民族进步社会发展兢兢业业贡献在各行各业的无名英雄们,是他们把我们的生活环境创造得更加美好!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就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高度的认同,就是一次对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亲切的温习。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也更能获得一次精神的洗礼,通过敬仰先贤获得一次思想的升华,通过追忆先人获得一次灵魂的熏陶。

追忆先人、缅怀先贤,在中国历史已进入21世纪的今天,如何在保留这个节日的传统文化要素的同时给它注入新鲜血液,使之与当今时代的需求实现充分的“对接”?我想最重要的不是静思冥想,更不是悲凄满怀,重要的是我们要怀有感恩之心,并将别人的恩情施之于人,使之生生不息、薪火相传!这样的沉淀是一种文化,一种道德。

让我们一起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作为中华儿女,作为国企中的一员,让我们常怀感恩心,感谢祖先留下的文化,同时传承文化,立德树人、放飞新的文化内涵。

(燃气学院:郑寓阳)

清明有感

清明有感预审一 201*** 张亦山清明,不知什么时候也成为了国家的法定假日,让我们在忙碌学习工作的间隙得到了一会的放松,顺便也可以回家祭祖,缅怀祖先,其乐融融,一举两得。......

清明有感

清明有感田诗倩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据我所知,4月5日是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

清明有感

清明有感清明时节雨纷纷那几天下了几场雨 滋润了大地吹醒了万物可是否也唤起了人们心中的感恩站在先人坟前因为未曾谋面的缘故吧没有那种缅怀 有的只是对他们的敬重感谢他们......

清明扫墓有感

清明扫墓有感 丹阳市访仙中学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没到这一天,学校都要组织我们去踏青扫墓,悼念烈士。而每到这一天,我的心情也显得异常沉重,而这一天,总能引发我许多的感想。 那......

清明扫墓有感

每年的清明,我都会给公公婆婆去扫墓,结婚三十多年来从没有间断过。 自古以来,清明是我国传统的节日,每逢到了清明时节,墓园里的人来来往往,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人们拿着不同的祭品......

《清明有感.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清明有感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清明感悟 清明 清明感悟 清明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