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纪录片之我见_中国电视网纪录片
中国纪录片之我见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国电视网纪录片”。
中国纪录片之我见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纪录片是以真实为创作素材和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加工与展现,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一种艺术形式。固然纪录片的核心为真实,但我认为一部纪录片的好坏,光有真实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在实际上仅仅镜头和拍摄的人的在场这个事实,就已经足以影响被记录的情况。所以一部好的纪录片要表现真理,而不只是事实。而中国纪录片,却长期以来被世界纪录片界和海外观众看作是“政绩宣传片”。在全球文化交流的平台上,纪录片是一种世界通行的国际语言。然而,多年来对纪录片定位的曲解和纪录片表现方式的僵化,严重阻碍了中国纪录片“走出去”的步伐。
纪录片不是“记录片”,光记录肯定是毫无生趣的。纪录片是供人们观赏的艺术品,好看才应该是纪录片的核心。在表现手法上,中国纪录片长期以来形成的解说词为主、画面语言为辅的方式,则成为制约其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障碍。“在中国,有人总是把‘纪录片’写成‘记录片’,其实我们的很多‘纪录片’确实就是‘记录片’,画面中的东西不会主动站出来说话,而用了很多的话外音。但国外优秀的纪录片里,一个动物或者一个人都可以在画面中表达出导演想要传达的意思,仅仅通过影像就足以打动观众,解说词只是辅助手段。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画面语言与纪录片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事实上,中国的纪录片已有很大进步,而央视的纪录片也一直都颇受好评。从风靡一时的《故宫》、《大国崛起》等,都享誉海内外。说明了国际市场上认可的中国纪录片一般都是历史人文类的,但和美国和日本等纪录片产业较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的优秀纪录片种类还是比较单一的,题材也相对狭窄。与历史人文纪录片的兴盛相反,自然生态片一直是个中国纪录片拍摄的软肋,观众看到的绝大多数这类纪录片都来自国家地理频道、探索频道、BBC等境外电视机构。并且文化差异无处不在,对外国观众来讲,许多中国人觉得很简单的事,到外国人那里就成了问题。中国现在已有很多有影响的国际纪录片节。但是,中国对外传播的中国纪录片很少,播出时长也远远低于Discovery、BBC、national geographic和History等国外纪实频道。
我认为中国选题应同国际接轨,当法国把《迁徙的鸟》当作国家名片,美国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成为纪录片品质代名词的时候,中国纪录片在规模、数量、质量和影响力上都不容乐观,明显缺乏和世界对话的能力。
虽然外国有很多优秀纪录片,但是我觉得中国有能力用自己的角度去讲述世界,而不是靠模仿别人。如果把中国的选题进行国际化的表述又符合中国人的心理价值和主流价值,这将使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
中国纪录片要走向市场、走向世界,就必须要走国际市场。走国际市场就必须了解国际社会需要什么,什么样的纪录片能打入有关国家,用什么方式拍摄纪录片更受欢迎。尝试与国际合作,应该是个与国际接轨的好办法。如果想在国际市场上走得更远,我认为首先要做的还是找准定位、完善自身。这样中国纪录片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一 个 外 国 人 眼 中 的 中 国-----纪录片《中国》观后感在中意于1971年5月重新建交后,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向中国外交部新闻司发出公函,希望在中国拍摄一部纪录片,并委托安东尼......
一、世界纪录片:电视平稳发展,电影再创奇迹2014年,世界纪录片发展平稳,产业持续提升,娱乐继续升温。美、英、法保持纪录片出口前三名,电视纪录片依然向前推进,而美国探索集团保持了......
心得体会是对所经历的事物的理解和领悟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一种反思和总结。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
纪录片《中国》观后感这部纪录片是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受中国政府之邀来到中国拍摄关于新中国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曾被中国政府猛烈批判,认为它看到的是“不正确”的中国。......
历时4年拍摄,使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航拍、红外、高速、延时和水下摄影技术,记录了大量珍贵、精彩的画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立体角度,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的独特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