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案例分析模拟题一_环评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环评案例分析模拟题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环评案例分析模拟试题”。
201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案例分析
(一)案例一
在北方地区甲、乙两城之间拟修建一300km的电气化铁路,中间还将经过三个无集中供暖的中、小城镇,设三个中间站,但甲、乙两城市的车站单独列项,不在本工程建设内容之内。沿线经过两条河流,其中一河流为某城的饮用水源保护区,以1600m的隧道穿越一处山体,山上植被为次生林;沿线有较多的农田(其中有较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及灌渠、林地、果园。除施工营地租用民房外,其它临时用地均需新征。工程土石方量总量约700万m3,其中取土场30处,弃土场12处,大型石料场料3处。1.预测列车噪声影响需哪些资料? 2.给出临近铁路的居民住宅噪声影响防治措施。3.工程水污染物来源及特征污染物。
4.根据水土保持法的规定,本工程应采取的哪些水土保持措施? 5.本工程的大临工程有哪些?对于三处大型石料场如何进行生态恢复? 答案: 第一问
(1)依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分段给出线路条件,其中包括路基、桥梁、道床、轨枕、钢轨类型等。
(2)分段给出列车昼间和夜间的对数、编组及运行速度。(3)给出列车类型、牵引类型。第二问
(1)工程措施:选用无缝钢轨,无碴轨道,设置声屏障、隔声窗。(2)生物防护措施:种植乔灌草有机结合的绿化隔离带。
(3)管理措施:环保搬迁、控制鸣笛。第三问
(1)施工期,水污染物主要来自施工场地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COD、BOD、氨氮。
(2)营运期,水污染物主要来自机务段列车清洗废水,其特征污染物为COD、油类;车站清洗和生活污水,其特征污染物为COD、BOD、氨氮。第四问
(1)应当尽量减少破坏植被;(2)废弃的砂、石、土必须运至规定的专门存放地堆放,不得向江河、湖泊、水库和专门(3)在铁路两侧地界以内的山坡地,必须修建护坡或者采取其他土地整治措施;(4)工程竣工后,取土场、开挖面和废弃的砂、石、土存放地的裸露土地必须植树种草,防止水土流失。第五问
(1)取土场、弃土场、石料场、大型加工场、施工车辆与机械集中停放场、轨排基地等。(2)首先要保护好原石料场被剥离的地表土壤层。采石结束后,整修采坑内的陡坡,根据情况,采取喷浆护坡、喷混植生陡坡绿化技术等恢复生态。如果当地其他工程仍需在利用本采石场,则需办理转用手续,明确生态恢复责任。也可将采坑蓄水作水产养殖等。
案例二:炼油厂项目
某个扩建炼油厂,扩建苯罐,苯乙烯罐,液氨罐和碱槽(给定了改扩后贮罐的容积和风险评价导则上的贮存区的临界量,但未给定苯、苯乙烯、液氨的密度,只能是估猜均超贮存临界量),公用设施建设情况:项目内原有个污水处理厂靠近西厂界,在污水处理厂 2
东侧新建650立方米/天污水处理回用设施,新增500立方米/天处理的供水设施,现在西侧空地上建危险废物中转站(距西厂界为100m),西侧厂界外700米有个村庄。废水经1km的管道排放进入河流,污水排入感潮河流,河水的回水距离为6km,河流上游10km处有一个取水口D,取水口设一、二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距取水口6km,二级水源保护区的边界离废水排放口为4km。风向为某方向。准备建一个灰场,周围1km处有一个村庄。问题:
1、公用工程在厂内的合理性分析。
2、大气环境现状调查特征污染因子的选择。
3、重大危险源和环境风险评价重点保护目标的辨识。
4、排污口上游河段水质现状监测断面位置选择。
5、以COD为指标定量的给出说明,该项目在环境角度上是否可行。(计算新增供水量时可略去损耗)? 答案:
1答:西侧新建的危险废物临存设施布局不合理,与厂界西面的村庄间隔不到800米。2答:苯类、氨气、恶臭等
3答:认定三个贮罐都是重大危险源,超过贮存场所临界量。
4答:上游质监测点位设置:四个;第一,回水6公里处;第二,排污口上游100米;第三,饮用水源地二级保护边界处(即排污口上游4公里去);第四,饮用水源地取水口。5答:COD为指标,考核,新增供水500立方米/天,但污水回用650立方米/天,合计年少排废水108万吨(按年生产300计算,此处为假设,题干中仅指明每天的污水回用量,同理,可按天计算,即每天少排650立方米的污水,同理也可计算出减排的COD量),减排COD约为108吨,执行污水排放标准一级标准。
案例三: 矿山开采项目
某金矿建设项目,年产360000t/a,拟扩大生产能力,井下开采,拟开采面积从3.6扩建到7.2(单位不记得了),大量抽采井下涌水,已有地表沉陷发生。项目周围区域内有4个村庄,尚未影响到地下用水。现有旧废石场A已接近服务年限,原来的废弃石料快把旧弃石场A填满了。现有选矿产生的氰化矿渣全部装入编制袋内,堆置于普通水泥地面的堆棚内,堆棚周围设有渗滤液收集池,定时收由资质的单位进行收集处理。另外,尾矿浆中含有Cu、Pb等重金属离子,放在某个坑里,浸提上澄清液全部回用于生产。
扩建后将加大地下采场规模,扩建为720000t/a。拟新建废石堆场B于山谷的冲蚀沟,占地2hm2多,地质稳定,废石为Ⅰ类工业固体废物。选矿的氰化矿渣仍堆放在水泥地面的堆棚里,准备还是原方法处理,运往某化工厂由环保行政部门批准的填埋场处置。尾矿浆置于现有的尾矿库,尾矿废水回用不外排。山谷的主要植被的XXX。问题:
1.本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中除环境空气和地表水外,还应对哪些环境要素进行监测并简述理由。
2.说明氰化矿渣处理方式是否符合现行危废贮存和填埋要求,简述理由。3.指出扩建工程对评价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生产活动,简述理由。4.针对甲、乙两个废石场,分别说明环评时需要关注的主要环保问题。5.新建废石场应采取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措施
答案: 问题1 4
(1)地下水,包括矿井涌水、尾矿库下游地下水、村庄地下水;堆棚渗滤液收集池及下游地下水。有氰化厂、尾矿浆中含有重金属,存在对地下水污染的可能性。
(2)噪声,选厂噪声、运输道路沿线噪声。破碎、选矿噪声源强大,会对周边居民区产生不利影响。
(3)地表沉陷情况,包括沉陷范围、深度等。井工开采容易导致地表沉陷,引发生态问题和社会问题,有必要进行监测。
(4)生态,废石场占地区土地利用及植被情况。此类工程对生态影响比较明显,工程占地及植被破坏有一定的持续性,有必要进行监测。问题2(1)氰化渣属于危险废物,本工程的贮存与填埋要求不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的要求。
(2)草袋没有防渗功能,不能装在草袋内,也不能堆放在不符合安全要求、不能防风、防盗、防晒防雨能力差“堆棚”内,普通水泥做的地面,容易产生裂缝,防渗功能差。即本工程目前所采取的措施不能保证氰化废渣临时贮存的安全。适时运往由环保部门批准的另一化工厂运填埋也不符合要求,要弄清该化工厂所设填埋场的类型,不能将与氰化废渣与其不相容的固废填埋在一起。问题3(1)地下开采导致的地表沉陷将进一步加剧。
(2)乙废石场占地对植被的破坏及其可能存在的水土流失与地质灾害问题。(3)尾矿库因扩建而增大加了库区占地对生态的破坏。(4)尾矿库溃坝风险对生态的不利影响。(5)扩建时地面相关工程建设对植被的破坏。
问题4(1)甲废石场关注服役期满后的生态恢复,对地下水的污染,会不会在洪水情况下发生崩塌等问题。
(2)乙废石场需关注在废石堆放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影响、扬尘影响、能否保障洪水渲泻的畅通,是否会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周边景观造成的影响。问题5(1)拦渣工程:设置拦渣堤、挡渣墙、拦渣坝等。
(2)护坡工程:削坡开级、砌石护坡、喷浆护坡、铅丝笼防护等。(3)土地整治:场地平整、覆土恢复植被等。(4)防洪排水,设置防洪坝、排洪沟、排洪涵洞等。(5)绿化措施:在废石堆放过程中对稳定边坡覆土绿化。
案例四 河流区域规划
某河流区域规划内容包括导污工程、堤防险工加固工程、堤顶防汛路面硬化工程、交通桥加固改建工程和穿堤建筑物工程。河道治理长度218km,河道设计行洪流量3500m3/s,工程临时占地980亩,施工期24个月,工程静态总投资1.7亿元。
工程占地面积为979.9亩,全部为临时占地。占地类型为耕地,占地范围内无基本农田,占地类型中无大型专项设施及文物古迹。被占用耕地上的物种以果树、用材树和经济作物为主。问题
1.施工期噪声控制有哪些措施? 2.农田和生态预防两方面的生态保护措施有哪些? 6
3.人群健康保护措施有哪些? 4.简述水土保持措施。
5.工程的社会影响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1.⑴加强道路养护,进场施工机械的噪声应符合《机动车辆允许噪声》。⑵为减轻噪声对附近散住村民及施工人员的影响,采取以下保护措施:居民点和学校附近的施工区为避免噪声扰民,夜间22:00时至次日凌晨6:00时不安排强噪声施工。⑶对于因工期要求无法避免的对周边居民、学校、诊所产生的施工噪声影响,考虑对受影响人群采取发放噪声补偿费的方式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2.⑴农田保护措施。①施工临时占地前要将农田表层30cm内的耕作层土保留起来,待弃土结束后铺洒在弃土表面上。②在弃土区外边坡结合堤坡进行护坡,坡面设截水沟截蓄降雨和弃土的渗水,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③临时弃土区如无法马上种植农作物,可先种植耐贫瘠的植被,防止地表裸露,待表土层1~2年熟化后再种植农作物。⑵生态预防保护措施。①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生态保护知识普及,提高保护意识。②施工营地尽可能租用附近镇的民房,尽量少新建施工营地,减少对地表植被的扰动。③制定施工生态管理制度,严禁施工人员破坏施工区占地外的树林、农田和灌木、草地。加强施工占地区内的生态管理,合理用地,加强施工场地绿化并减少对施工区外地表扰动。
3.⑴在施工进场时对场地进行卫生处理。施工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医疗器械和当地易发的呼吸道传染病、肝病的预防治疗药品,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完善消毒措施,防止病源传播。⑵要定期对居民生活饮用水进行监测,确保饮水安全。⑶施工区临时设置的旱厕要组织专人管理,定期消毒,在施工结束后要对其进行消毒、掩埋,进行无害化处理。
4.⑴主体工程区。穿堤建筑物涵闸拆除后的堤坡:选择当地适生树草种,提高绿化面积。⑵弃土场。对于弃土场边坡防护可采取灌、草结合的方式种植灌木;对于弃土场顶面 7
防护可采取复耕还田措施。⑶临时施工占地区。施工临时弃土防护措施:临时堆土场表面覆盖塑料薄膜或草苫覆盖物以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对其它零星弃土,尽可能回用,并对占用的土地恢复原有功能或地貌。施工临时占地区防护措施:在施工区及生活区周围布设挡板。临时占地区使用完毕后,施工单位必须将地表建筑物全部拆除,并进行场地清理,复耕还田。对施工临时占压的沟道,恢复原貌及原有排水功能。进行土地平整和景观恢复,并考虑种草绿化,以防止复耕前产生水土流失隐患。
5.对河流防洪除涝能力的影响,工程占地对农用生产的影响,对社会经济影响。
案例五 生态环境整治
某风沙治理工程,原来是一片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需要进行大规模的绿化隔离建设,原先的居民迁入了楼房,实现3.08k㎡的绿化,绿化隔离地区总面积为240k㎡.道路、河流两侧将种上各200m宽的绿化带,其中内侧的20~50m将成为永久绿化带。在其外侧则发展了经济林、速生丰产林和树木种苗等绿色产业。栽植树木的数量预计达到了2000多万棵,达到人均绿地50㎡林木绿地,希望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沙治沙、抑制扬尘、净化空气等方面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问题
1.工程建设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包括哪些? 2.对本项目的社会经济环境影响评价应包括哪些内容? 3.简述天气环境影响分析。4.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有哪些? 5.简述防止噪声的措施。
答案:1.⑴地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办公用房、仓库、车库、泵房、锅炉房道路开通、输电线路建设等产生的弃渣、扬尘、噪声、废水等会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⑵打井和灌溉将占用土地、破坏地表植被,可能引起土壤侵蚀,大量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可能造成地下水位下降,影响周边地区植物的正常生长。⑶栽培林木时要对土地进行耕翻,有可能引起土壤侵蚀,如果在生产过程中施用大量的化肥、农药等,会引起土壤结构破坏和环境污染。⑷机械运作等不但破坏植被,还会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同时机械设备等作业将产生噪声污染环境。
2.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⑴项目的建成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⑵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等将带来的影响;⑶项目对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比如对当地就业情况等的影响;⑷项目建成后经当地的景观带来的影响。
3.本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同时土石方等的车辆运输产生的扬尘,也会增加空气的污染程度,尤其是干旱少雨和大风的时候,施工和运输扬尘量会更大。因此应当合理安排工期和土方开挖时间,避免干旱和大风天气,减小扬尘对环境的影响。营运期,耕地和播种等活动将对土地大面积的耕翻,此时如果遇到土壤干燥和大风天气,则容易产生大面积的扬尘污染空气。而项目建成数年后,林木均拥有防风固沙的功能后,裸露的地表将被绿色植物覆盖,从而降低地面沙尘。
4.生态环境保护可以有以下一些措施:⑴对种植防风固沙林木的地区严禁开垦和放牧;⑵对于林木的幼苗所在区域要采取围封的做法;⑶对于放牧区,应当严格控制牲畜的数量、严禁过度放牧;⑷对于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应当积极的保护,尤其是国家保护动物和濒危动物,严禁破坏它们生存栖息的环境;⑸在物种的选取上应当尽量选用当地原有的物种。
5.⑴控制施工时段,在距居民区较近的地方禁止施工。⑵选用低噪声的机械施工。⑶对于在噪声中长时间工作的工人,采取戴防声耳塞等措施。⑷对于运输车辆严格控制行车路线,避免在居民多的地方行驶,严禁在噪声敏感点处鸣笛。
案例六 污水处理
某城市根据当地资源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拟规划一工业开发区,以能源重化工为主,规划用地面积10km2,现委托你所在机构进行该工业园区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该城北部以一条河流与另一城市相隔,该河流为两城市的饮用水源。该城西南方向有较大面积的农田,且均为基本农田,农田西南有山脉一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根据城市发展规划,城市在未来十年内将由现在的30万人口发展到45万人,城市总体发展方向为沿江向东西两个方向展开。近期拟建设污水处理厂一座,位于城市东南方向16km处,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处理后的污水尽可能作为中水回用,少量排入北部河流城市下游段。在城市规划中预留了三处工业开发区,分别为城市东东南方向15公里处(A区)、东南方向20公里处(B区)、南东南方向17公里处(C区),分别发展能源重化工业、轻工纺织业和机械加工业,但未明确哪一区块用于发展能源重化工业。三处工业区规划实施需搬迁9个村庄近10000人。开发区集中配套建设相应的供水、供电、交通和通讯设施。该区域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春季常有来自西北方向的大风,年降水量560mm,蒸发量4300mm,冬季较为寒冷。问题:
1,请给出三处工业开发区分别适宜于发展哪类工业,并说明理由。2,污水处理厂位置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指出能源重化工开发区规划分析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指出该能源重化工开发区环境影响评价要素及主要指标
5,从区域发展层次,该能源重化工开发区环评需考虑哪些宏观因素? 答案
1(1)A区适合发展机械加工业、B区适合发展轻工纺织业、C区适合发展能源重化工业。(2)根据工业用地的布局原则,污染重的工业宜远离城市,并处于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污染轻的可布置的城市的近郊区。从污染轻重来看,能源重化工业污染最重,其次是机械加工、轻工纺织业。2(1)合理。
(2)处于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城市距离适中,位于城市工业集中区,处理后的中水便于回用。
3(1)阐明并分析规划编制的背景、规划的目标、规划对象、规划内容、实施方案,及其与相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划的关系;(2)进行规划的协调性分析,即分析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如环境保护规划、其他两个工业开发区的规划的协调性;(3)规划实施限制因素分析;(4)对规划提出的有关方案进行初步的筛选;(5)对与本规划有关的配套工程进行简要说明与分析。
4(1)水环境影响指标,规划开发区主要河流水质指标,包括PH、水温、COD、BOD、DO、SS、氨氮等常规指标及与开发区规划建设项目有关的特征指标。
(2)环境空气影响指标,TSP、PM10、SO2、NO2、Pb、F、O3、B[ɑ]P及与开发区有关的特 11
征污染物指标。
(3)噪声影响指标,区域环境噪声及主要噪声源噪声。环评吧www.daodoc.com提供(4)固体废物影响指标,固体废物产生的种类、数量、成分,处理处置方式等。(5)生态影响指标,土壤类型、生态系统类型、主要野生动植物及生境条件、主要生态问题及原因、生态演变趋势。
(6)风险。需识别风险源、风险发生的因素、危害等。5(1)与城市发展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的协调性
(2)与环境功能的协调性
(3)与其他两处工业开发区的协调性
(4)区域环境承载力
(5)进入该开发区的相关工业企业类型与产业链关系的协调性
(6)节能减排、总量控制与清洁生产
案例七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拟建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内容是地下段8km,车站7座。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区间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小部分采用矿山法和明挖法施工。其中一座车站用地的一部分是原农药厂的厂区,经场地环境评价,确定表层土壤中六六六含量略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深层没有发现超标。
线路经过1个居民区、1所学校,其中学校位于线路正上方;居民区建筑物类型为Ⅱ类,与线路轨道中心线距离45m。问题:
1.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什么? 12
2.振动环境影响评价量是什么?线路经过居民区、学校的区间轨道应采取什么振动治理措施? 3.施工期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法是什么?施工期应采取什么环保措施? 4.对原农药厂厂区车站用地的土壤应采取什么措施?是否必须修复? 5.对地铁车站的评价应考虑哪些环境因素? 答案:
1.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施工期影响和运营期振动对地面环境敏感建筑的影响。另外,原农药厂环境遗留问题也是环评重点关注的问题。
2.振动环境影响评价量是VLz10,该案例居民区与线路距离45m,不必采取措施。学校位于线路正上方,地铁振动影响大,需采用弹簧浮置板道床。3.与其他方法比较,盾构法暗挖隧道环境影响最小。
施工期除了须采取噪声、扬尘治理措施外,本案例有土壤污染问题,所以施工期要注意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
4.场地土壤受到轻微污染,不等于需要修复。根据风险评价结论,本案例土壤中六六六修复标准值远高于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表层土壤中六六六含量略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深层没有发现超标,因此不必治理。
5.主要考虑风亭噪声的影响,包括风机噪声和冷却塔噪声。另外,距离风亭15m范围内不能有其他建筑,因此,风亭l5m范围内的建筑必须拆除。
案例八 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三期工程
某商贸中心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周围是以商业、服务业为主体,以文化、教育、卫 13
生和旅游事业为支柱的区域。已建成的一期工程用地面积约10万平米。工程内容包括饭店、写字楼、公寓、会议厅、商场、行政楼和停车库等,总建筑面积50万平米。现拟建二期工程,位于已建成的一期工程东侧,建设内容包括2座公寓、1座写字楼、1座饭店和1座商场,地下二三层为大型停车场。二期总占地面积8万平米,建筑用地面积66721平米,新征地用地面积56000平米。二期工程建成后与一期工程相连构成一个集办公、酒店、商业、餐饮、娱乐、服务于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
商贸中心二期工程选址区东侧为一条交通干道;北侧隔马路是一个小学,小学北侧为一风景名胜古迹,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侧为一高级写字楼,周围100米范围内建筑物最高为50米。项目周围水电设施齐全,供暖在一期工程已建成的锅炉房基础上进行扩建,锅炉为天然气锅炉,现有烟筒高度为45米,制冷采用中央空调系统。问题
1、预测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时,应收集哪些资料?
2、项目工程分析时污染源应包括哪几部分?
3、该项目烟囱高度是否合理?为什么?高度应为多少?
4、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5、运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是什么?
6、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的主要预测指标和内容有哪些? 答案:
1预测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时需要调查收集的资料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水环境部分:污水排放去向,如果排放到污水处理厂需调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负荷、处理效率及管网布设等,若排向水体,需调查受纳水体水质、河流水文资料等。
(2)大气影响部分:当地污染气象资料,包括风速、风向、大气稳定度。项目周围污染源资料,当地环境空气常规监测资料;项目东侧交通干道的路宽、车流量、车型、设计车速。项目建设地的植被覆盖情况、坡度、坡长、开挖面积等。
(3)噪声影响部分:噪声敏感点分布与距离情况,建设施工各工程内容的噪声等级。项目东侧交通干道的路宽、车流量、车型、设计车速。
2(1)运营期的污染源应包括:锅炉废气、生活污水、汽车尾气、交通噪声、生活垃圾;(2)建设期的污染源应包括:施工人员生活污水、施工扬尘、施工机械噪声、建筑垃圾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
3该烟囱高度设计不一定合理,根据《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之规定,燃煤燃油锅炉烟囱排放高度除需遵守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200米半径范围内的建筑3米以上。燃气锅炉烟囱高度应根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确定,最低高度为8米,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 50%执行。本评价应根据项目周围的环境空气功能要求和本城市的总量控制要求,利用模型计算锅炉烟囱排放污染物对本地区环境空气的贡献和影响,并提出其合理的排放高度要求。4项目位于建成区,周边有小学、高级写字楼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都属于环境敏感对象,因此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对这些敏感点的保护,在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施工机械在靠近敏感点处运行,施工运输车辆应尽量避免经过这些敏感点等。
项目开挖面积较大,施工期的主要影响有施工扬尘、施工噪声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等。
5生活污水、地下车库汽车尾气、锅炉废气、交通噪声、生活垃圾以及餐饮油烟等。6运营期主要的大气环境影响有车库废气、锅炉废气以及饭店厨房的油烟等,因此,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指标应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油烟。
预测的内容包括:采暖期和非采暖期的各指标的日平均浓度、锅炉对周围敏感点的浓度贡献值,各预测指标的年平均浓度。
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20分 共5小题)二、选择题(20分 共10小题)三、简答题(30分 共5小题)四、计算题(15分 共2小题)五、论述题或案例分析题(15分 共1题)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废气污染......
《消防安全案例分析》考前押题密卷(一)(考试时间180分钟 满分100分)第一题某商业中心地上4层,建筑高度为20m,耐火等级为一级,每层层高均为5m,每层建筑面积均为5000m。该商业中心按有......
一、滇东南地区某山岭重丘区高速公路工程,全长62.05km,其中山岭区长18.9km,设计行程速度60km/h,路基宽22.5m;重丘区43.15 km,设计行程速度80km/h,路基宽24.5m。主要工程数量如下;土方2......
拟建思小高速公路是我国西南通往南亚大陆的国际通道的主要路段,有一段线路必须经过西双版纳国家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里程为18.522km,其中有4.722km的路段所在......
第九章环评工程师案例分析: 典型冶金、机电项目9.1复习要点9.1.1工程分析要点1、工程概述应有工程项目名称、项目组成、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及建设地点的叙述。项目组成应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