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_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这个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一直备受党和人民的关注,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和政协会议都就此问题开展了专门论述和讨论。结合各方报告和这次寒假回家乡的亲身见闻感受,我想谈一下自己就这个问题学习的认识和收获。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要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稳定、完善和强化对农业的扶持政策。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从2007年开始,要全面推行在农村实行最低收入保障制度,中央这一对农村地区的重大支持举措无疑又将是我国贫困农民的一大福音。而国家发改委也把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一大重点,可见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视。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已经卓见成效,“三农”工作得以继续加强。28个省(区、市)全部免征了农业税,全国取消了牧业税。农民收入普遍有所增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255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了6.2%。在过去的一年里,农村贫困人口比上年减少了245万人。农村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得到切实提高。一些农村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农民教育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和解决。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已扩大到671个县,惠及1.77亿农民。农村道路、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事业建设也在逐步推进当中。
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村村通水泥路”工程,这次回家我就亲眼目睹这一工程给农村生活带来的福音。水泥路能铺到自家门口曾是我淳朴的乡亲们不敢企及的梦想。现在,一切居然成了现实。道路状况改善了,乡亲们再也不用犯愁下雨天的泥泞黄泥而不敢出门了;道路状况改善了,乡亲们也不再为粮食等物资的运输伤神了;道路状况改善了,乡亲们甚至纷纷买上了新的交通工具,尽情享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生活。除此之外,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工程也在如火如荼的开展当中,沼气等新兴农业生态设施也在一村一村普及开来,这一生态循环的模式对农村经济,能源,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作用都是不能低估的。而这些应用型知识在农村的普及和传播,潜移默化地丰富着农民们的知识,影响着他们的思想认识。另外,农村
教育改革也是造福广大农民的重大举措。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义务教育免费的决定给广大农村孩子带来了福音,从此孩子们再也不用担心因为没钱而不能上学了。此举也极大地减轻了农村负担,是扶农,助农,富农的重大举措,从根本上说,对农村长远发展和农村改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深远的意义。与此配合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也是农村史上的一场重大革命,为广大农民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为保障广大农民的生命健康提供了基础。一粒沙可以折射出整个世界,家乡的巨大改变让我感受到了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也让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人执政为民的理念。
当然,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一些是需要我们认真处理和对待的,因为倘若处理不好很可能影响我们整个建设的大局和已取得的成就。
根据两会中各界代表和委员的讨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也有一些地区出现了大拆大建或形象工程的问题,将新农村建设偏颇地理解为新村庄建设,这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在于提高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才是我们各项改革和建设的目标,而并非一些政绩形象工程的展示。投入给新农村建设的资金应该真正用在农民身上,重点用于提高农民收入。要提高收入,就一定要发展生产,而不能将精力着重放在形象工程的建设上。而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中央的引导和督促,更需要基层政府和干部正确认识,加强自身学习,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使新农村建设成为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真正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根据当地实际,适当发展“涉农产业”就是一个很好的出路,让农民离土不离乡,在当地实现就业和致富,同时也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实现农村的健康和谐发展。当前农村地区一些长期积累的和深层次的矛盾尚未根本解决,主要是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同时又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问题,如留守老人和儿童问题,民风建设问题,都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并切实下决心努力来改善解决。除此之外,在一些地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比如耕地面积问题及其合理开发和利用的问题。在处理这类问题时要特别注意环境保护与资源合理开发,同时也要注意协调各方利益和意见,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确保新农村建设沿着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逐步向前推进。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中央和各级政府的科学领导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但是最根本的还是要立足农村,依靠农民主体,发掘和实现农村自身的发展潜力,要以科学思想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方政府要尊重农民意愿,应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的要求结合起来,激发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引导农民改变陈旧观念和生活习惯,不断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农民共同参与新农村建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走上致富的道路。
从华西村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观《鲁豫有约》之“天下第一村华西村书记吴仁宝”有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直接关系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农村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顺利建成。今后一阶段,大丰市将紧密团结在胡锦......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腾飞中的安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腾飞中的安岳陈建(攀枝花学院医学院617000)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我国现代化进程......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 2011-2012学年 第2学期Term 22011-2012Academic YearHeilongjiang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摘要:城市的发展影响和带动着周边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