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经济法复习技巧_中级经济法复习
中级经济法复习技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中级经济法复习”。
三、复习技巧
“经济法”和“税法”两个部分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是完全不同的:
(一)经济法部分
1.看书成题,看题成书
(1)“看书成题”,是基础学习阶段应该养成的习惯。由于考生的专业兴趣和经济法学科本身的原因,在大多数考生眼里,“中级经济法”的教材是枯燥的,尤其是“经济法”部分,学会“看书成题”是有效防止“瞌睡”的灵丹妙药,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考生是真正地“看进去”了,而不是在机械地数中国字。“看书成题”最起码应当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看教材的时候,要想到考点、出题的方式,这样可以使考生关注到关键词并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看教材的时候,要具体化、形象化,把规定化成案例,切实理解和掌握。
但是,“看书成题”的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考生获得“看书成题”的能力主要有两个途径:①课件。在各个阶段的课件中,老师对考点的讲解都会结合考查方向和案例进行,考生在课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看书成题”的最初技巧;②做题。“应该花多少时间看书,花多少时间做题”是许多考生都会问的问题,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做统一的规定,我们只要明确了做题的目的,时间是由考生自己去把握的,做题对“经济法”部分的学习而言,主要作用在于帮助考生将抽象的法律规定具体化,帮助考生积累一定的案例,以便在阅读教材时能看到的是“生动的法律规定”,因此,我们往往会告诫考生“经济法”部分的学习关键是理解规定本身,而不是花大量的时间做题。
不得不提醒考生的是,“看书成题”(而不是“看书成案”)并不是要考生做无谓地联想,我们毕竟是为了通过中级职称考试,而不是律师在讨论案例,只要足以理解法律规定即可,切勿一味地假设,混淆自己的视听。
(2)看题成书,是提高、冲刺阶段着力修炼的技巧。在复习的后期,许多考生会盲目追求做题,妄图做到一套和考试真题高度相似的题目,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误区。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此时做题是为了练习自己的应试技巧,发现自己的复习盲区以便及时改正。如果在临考前能做到,每做一个题目都能清晰地联想记忆起相关的考点,并将考点烂熟于心,那么顺利地通过考试应当是轻而易举的。
2.不得不记,争取巧记
按照2010年真题的题型,中级经济法的考试依然保留简答题、综合题题型,主观题题型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考生亲自将法律规定写到卷面上,而不是只认识ABCD就可以的。所以,记忆是“经济法”部分的学习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既然不得不记,我们就争取巧记吧:
(1)逻辑结构串联法
经济法的知识点是零散、细碎的,这严重地增加了记忆的负担,我们应当想办法将零散的知识点用“线”串联到一起,这一根根“线”就是教材的逻辑结构,如果我们抓住了主线,就能够沿着主线将一个一个细碎的知识点联想起来,从而把教材“立”在心中,应试时胸有成竹。例如,第2章公司法律制度、第3章其他主体法律制度,都有一根共同的“线”,即不同企业组织如何依法设立、运营、变更、终止;第5章合同法也有一根明显的“线”,即合同的成立、生效、履行、违约、终止以及担保等。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找到教材的逻辑结构,把零散的知识结合到一起,以形成比较长效的记忆。
(2)列表比较法
把相似的知识放到一起进行比较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在比较中发现差别、发现考点,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记忆,往往差别点也是出题的重点。我们会在第2、3章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地应用这一记忆方法,把不同企业主体之间的不同规定进行比较,找出各个企业的特点,寻求更有针对性的记忆。
(3)法条关键词解析法
这实际上是学法学的人记忆法条的一件法宝,当我们学会应用法条关键词解析法分析、记忆法条时,实际上我们就是在进行理解性记忆。其实,在分析简答题、综合题的答题方法时,我们已经运用了这一方法,以后在具体课程的讲解中也会不断地用到,希望大家能从基础阶段的学习开始就有意识地运用这一方法,对重点法条进行关键词解析,不仅有利于记忆,而且有利于理解。“逻辑结构串联法”、“列表比较法”是武功里的“外功”,而“法条关键词解析法”则是真正的“内家功夫”,一朝练成,终身受益。
3.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经济法部分重点是非常突出的,3个重点章节(公司、证券、合同)考生把握住了,胜利的曙光就不远了。所以,在考生复习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应当“集中兵力”先歼灭重点内容,切不可“以农村包围城市”。
(二)税法部分
1.看书和做题应齐头并进,相互助益
“税法”部分的学习一定要重视练习:(1)习题是活生生的实务案例,中级考生中有一半以上的考生并没有从事涉税的实务工作,而“税法”部分涉及到的内容基本都是实务性的内容,考生如果单纯从税法规定上去掌握,实在是太抽象了,根本无法应对具体的计算性问题,而习题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习题犹如一个个活生生的实务案例,可以有效地帮助考生把税法规定具体化,把一个个先后出台、七零八落的税法政策联系到一起,用以解决实际问题;(2)未经过习题检验的理解往往是“假理解”,有些税法规定从字面意思上看似乎很简单,但是当这一规定和其他的规定结合在一起同时出现在一个题目中时,题目难度就会极速提升,这也就是考生经常谈到的“做税法题时总是考虑不周,记得算这个,又忘了算那个”的原因。总而言之,“税法”部分的学习一定要有足够量的练习,一套题目往往值得考生做2-3遍。
2.“计算”和“政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税法”部分的学习“计算”是难点,所以考生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计算性的问题上。从去年真题的情况看,计算性问题的确是考试的重点,但是,政策性的规定(如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地点、税收优惠政策等)也占了不少的分值。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1)计算性的问题要掌握,但不要研究过难的问题,毕竟我们只是中级职称考试,而不是注册会计师考试或注册税务师考试;(2)政策性的内容要重视,平时注意记忆积累,这部分内容分值不低,得分却不难,关键看您记了没有。
3.先“立”后“破”
绝大多数人的学习过程都是先破后立的,在初学习时会问很多“为什么”,渐渐地理解掌握之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而“税法”的学习,我却要建议大家先“立”后“破”,第一遍学习时“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管理解与不理解,先把一个税种的所有内容都学完,对该税种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映像以后,再回头逐一地理解、梳理,深入掌握。这一学习方法也可以叫“螺旋式学习法”,在一遍一遍学习的过程去推进和提高,而不是一遍解决问题。
中级工程师复习考试技巧1、考试科目:《法律法规》、《专业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及专业实务》。2、难易科目分析合格线是按总分计算的。《法律法规》(150分)是最容易理解和掌......
一、名词解释1、固定转售价格: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协议,固定交易相对人向第三人转售商品价格,属于纵向垄断协议的一种。2、本身违法原则:某些损害竞争的行为已被司法判例确定......
【考题·单选题】(2011年)孙某与甲公司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月工资1200元(当地最低月工资标准为800元)。期满终止合同时,甲公司未向孙某提出以不低于原工资标准续订劳动合同意......
1、经济法形成的一般原因和规律1、经济法的产生必须以发达的商品经济为条件2、经济法的产生只能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3、经济法是国家自觉发挥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职能并使之......
经济法的应考应当以法条为主,在司法考试中涉及法条多而繁杂。对于一些冷门法条建议可以果断放弃,如果在考前一周有时间,在看其他部门法的闲暇时间可以适当看一下。对于庞大的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