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练笔之沙_沙之聚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聚练笔之沙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沙之聚”。

聚练笔之沙,成就习作之塔

——提高中段学生小练笔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与尝试

【摘要】纵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练笔已越来越被广大语文教师重视,练笔的次数越来越多,然而,效果却不尽人意。那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扎实有效地练笔,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和习作兴趣呢?我认为必须依托文本,从阅读中习得遣词造句、语言表达的能力,习得构段和谋篇布局的方法,并做到经常练笔,有效地进行评价,学生才能作得兴趣盎然,才能作得得心应手,才能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 练笔有效写作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习作的教学建议中指出:要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由此可见,作文是一项技能,技能的形成必须经过反复历练,必须有一定的量作保证,才能得心应手,熟能生巧,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按照教材编排,现在小学中高年级一学期有语文课108节课,其中作文指导课只占16课时,一般每个单元完成一篇习作,一学期8篇。从教学实践看,仅仅完成这样几次训练,对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远远不够的,可如果成篇成篇地进行练习,势必加重学生的负担。因此,起点低、难度小、形式自由、内容不拘的小练笔无疑成为沟通阅读与习作的桥梁。

纵观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练笔也越来越被广大语文教师重视,练笔的次数越来越多,然而,效果却不尽人意,主要问题在于设计随意性大,教师自由发挥多,学生大多奉命而作,遇到这种形式的练笔就一味唱高调,内容大同小异,空洞而缺乏真情实感,教师又不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和反馈,这样的练笔是无疑是无效或低效的。而且,除了课堂中的几次小练笔,课外的练笔就少之又少了,至多一周随意布置一篇日记,这样,又怎能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 那到底应该如何进行扎实有效的练笔,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习作水平呢?我认为必须依托文本,从阅读中习得遣词造句的能力,习得一定的构段方法,习得谋篇布局的方法,然后进行品味、积累、运用,并在课外有的放矢地练习,多样有效地进行评价,学生才能作得兴趣盎然,才能作得得心应手。本人在三年级第一学期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尝试,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下面以三年级上册文本为研究范本,谈谈一点我粗浅的认识和做法。

一、依托文本巧练笔,习中得法

叶圣陶说过: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凭着它要教会学生学会举一反三的本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紧紧依托文本,注重阅读与习作的整合和迁移,及时抓住课文中一些典型的句式、片段,紧扣其特点进行随文练笔,先习后写,从读

学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会开头结尾、过渡衔接、句式的表达和常见段落构成的能力,掌握运用一些简单的修辞方法,那么学生就会在丰富多彩的习作实践中,有规可循,有法可借,有例可仿,就会不断增强习作的信心,激发作文兴趣,那么,随文练笔可以从文中习什么呢?

1.习句式。语言是构成文章的基石,优美的语言准确使用,能为文章增色不少。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要撷取课文中富有生命力的语言,有意识地开展多种形式的句式训练。比如许多文章修辞方法用得非常精彩。我们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语句引导学生反复品悟,并迁移运用。

如《花钟》第一自然段按照花开的不同时间、不同形态介绍了9种花。其中有7种花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是学生遣词造句的好范例。在了解了课文内容后,我设计了一个小练笔,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讨论课文中那些花写得最美,作者是怎样写的?(学生赏评,感情朗读)第二步:谁能把写得简单的两种花像作者一样把他们开花时的姿态写得美一些?第三步:(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习题,出示不同月份开放的花)进行练笔训练。

请看学生的作品:二月,大大方方的山茶花伸伸懒腰醒来了;淡雅的水仙花在阳春三月露出了羞涩的脸蛋;九月,桂花悄悄地扒开绿叶往外瞧;十二月,水仙似乎想跟腊梅竞相比美呢?腊梅在寒冷的一月则在风雪中傲然怒放。

又如《赵州桥》中“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一句是练习过渡的范句,在让学生理解承上启下的和关系后,我就提供不同材料让学生训练。学生就了解了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可用这样的句式进行过渡。

2.习片段。学生刚开始写作文,对一段中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联系很难把握。因此,要加强片段的仿写,先仿后写,从仿写中了解段的构成,逐步形成段的概念。

(1)仿段落结构。段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总分式,如《秋天的雨》的第二、三、四自然段;有并列式,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的第五自然段并列地介绍了贝壳和海龟两种物产;有设问句开头,自问自答式,如《花钟》的第二自然段,诗歌《听听,秋的声音》,1、2两段结构相似,每学习一种新的构段方法,都让学生仿写,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潜移默化积累构段方式,自觉地运用于作文之中。

(2)习表达顺序。教材中所选的课文,因题材和体裁不同,表达的顺序也各不相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顺序,进而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如《美丽的小兴安岭》的描写夏天一段,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作者的写作视角,先整体描绘树木的葱茏,再写雾中的森林,最后写太阳照射下的工人门前的草地。我就让学生用这样的表达顺序写写校园的花坛。

(3)习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科里亚的木匣》中第一、二自然段中描写了科里亚埋木匣的一系列动作,可以让学生先找出科里亚埋木匣的一系列表示动作的词,体会科里亚对自己木匣的珍爱,然后让学生观察自己或他人做某件事的一系列动作,比如写写妈妈烧菜、老师批改作业,打篮球等,用上合适的动词。又如在教学《灰雀》的第一自然段中对灰雀外貌的描写: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我先学生引导学生发现它是从灰雀的颜色、叫声、动作三个方面来写的。然后我要求学生也从这样三个方面写写自己熟悉的一种小动物。如有的学生写小狗:我最喜欢我家的小狗,他活泼、可爱。一身黑白相间的毛总是竖着,像时刻保持警惕。一到双休日,就一整天跟着我,我跑它也跑,我跳它也跳,不时“汪汪”地叫几声,可有趣了。有时候它很不乖,一整天都跑出去玩,家里的门都不看了,你说淘气不淘气?这样的仿写减少了习作的坡度,既有“仿”的痕迹,更显“创”的灵动,达到形似更神似的效果。

3.习篇章。篇章结构犹如房梁,就是利用文章现有的框架,去填充新的内容。如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可以练习总分总的结构叙述,又如学了第七单元,可以学习运用一个事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除了可以仿写一些篇章结构,还可以仿课文的表达顺序,《美丽的小兴安岭》按时间顺序介绍,《香港,璀璨的明珠》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介绍,《富饶的西沙群岛》按地点的变换等都是一些典型的篇章范式,适合学生练笔。

教室如果能紧紧抓住文本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对学生进行作文技巧、表达方式的训练,打通读写结合的思维通道,久而久之,学生对常见句式、常见段落、常见篇章结构就会了然于胸,就能在心中定格、固化,学生就能熟能生巧,用于作文中了。

二、凭借生活常练笔,练中强化。

鲁迅说过:作文没有什么秘诀,要说有,那就是多写多修改。可见,大量练笔是写好作文的有效途径。因此,除了依托文本进行小练笔外,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活动的信息,在课外,应创设机会多写多练,在练中强化习作技巧,促进表达能力的提高,达到从文本走向生活。我采用的练笔方式有:

1.观察练笔。生活中学生经常会看到千姿百态的人、物或美丽的风景,但是许多学生都不会细心观察,更不要说进行描写了。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是学生写好作文的重要途径。平时,我就根据生活中、校园中的一些变化,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进行练笔训练。如我带学生去观察学校教学楼前一棵普通的山茶花,让他们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用手摸,甚至可以用嘴尝一尝。在学生仔细观察后,学生对每天经过却熟视无睹的一棵山茶花却有了精妙的描述:山茶花像一个巨大的绿球。绿球上有许多花苞,花苞有大有小,小的花苞全是硬梆梆的,大的花苞上边是乳白色的花瓣,花骨朵顶尖泛着红晕,十分赏心悦目。再看已绽开的花朵,闻一下,使人陶醉不已。在寒冬中,这些娇嫩的花儿,也能开得如此灿烂,真让我惊讶!

写人的作文是学生习作的难点,为了写好《我最熟悉的人》的大作文,我就让学生选择身边熟悉的老师、同学、家长、爷爷奶奶、表弟表妹作为观察对象,然后进行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专项小练笔。在人物外貌描写训练时,我让学生观察本班最喜欢的一个人,在观察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把最喜欢的人的外貌写下来,在全班举行一次 “猜猜我是谁”的游戏,这样,学生兴趣来了,观察仔细了,写作认真了,也懂得了写外貌应该抓住特征。请看学生眼中的我:瞧,葛老师模特般的身材,大而有神的眼睛总流露着笑意,一排刘海儿像窗帘从额头上挂下来,把眉毛都遮住了,加上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真讨人喜欢!

2.学科整合练笔。在丰富多彩的各学科学习活动中,会有许多让学生乐此不疲的事:大课间活动跳皮筋、科学课观察种子的发芽,美术课中的手工等。语文教师只要有习作素材意识,就可引领学生把这些生活场景作为练笔材料,并相机地加以指导,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为写大作文积累素材与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习作是和学习生活密不可分的,从而可以打消作文的畏惧心理。

3.即兴练笔。“情动而辞发,”在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让学生大胆地表达。教师要的是学生“我的习作我做主”的自信与主动,“我笔写我心”的自然与灵动,而不是字数与技巧等条条框框。每个学生可准备一本练笔本,随时记录当天发生的印象最深的事,如大扫除啦,今天班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啦,被老师表扬或批评等,不强调字数,不强调有头有尾,也不强调文字优美生动,而着重强调真实,强调句子通顺,让学生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真真实实地写下来。

在观察中练笔,在活动中练笔,在生活中练笔,学生不但把文本中所学的写作知识有效地得以运用,更难能可贵的是获得了观察生活、描写生活的能力,为写好作文夯实了基础。

三、师生互动评练笔,赏中激趣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对于孩子们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当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时,学习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享受,变成了一种精神的需要。如何保持学生练笔的兴趣和热情呢,并逐步提高练笔水平呢?我的做法是:

1.多写多批,略批为主,尽量少改。多数老师认为只有“精批细改”,才是对学生负责,才能提高作文能力,这样做固然有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我们的时间不允许啊,再则,小练笔如果都被改得面目全非,一眼望去,只见“红”,少见“黑”,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严重打击学生写作热情,丧失写作信心。《语文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对作文刚起步的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习作兴趣更是显得犹为重要。所以我们该做的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骨头里找肉,哪怕只找到一点点肉丝,也要立刻说成排骨”(于永正语)这样既能保持学生习作的“原汁原味”,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小练笔的兴趣,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2.加强自评、互评,努力做到五个“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互相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从某种意义上说,评改比指导更重要。在实践中,教师可创造机会,采取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多种评议方法,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我把每个星期三的早自修时间定为“优秀小练笔赏评课”,每个学生在小组朗读一篇本周内自己最得意的习作,先自己评价这篇练笔的优劣,然后由小组成员互评,取长补短,在自评互评中共同提高习作水平。接着每个小组推荐一篇最优秀或进步最快的习作在全班交流,师生互评。每学期在班里整理一本优秀练笔习作集,把每个学生最得意的一篇练笔,编录到班级练笔习作集上。

朱作仁先生说:读写结合是一座“富矿”,相信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要抓住文本这个例子,引导学生挖掘语言形式,通过迁移运用,把语言形式的表情达意功能扎根于自己的语言宝库,并进行大量地多种形式地有效训练,在习中要质量,在练中要数量,在评中激信心,聚一次次的练笔之沙,成就习作之塔,相信学生“习作的春天”一定不会遥远!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2007.11、2008.1、2007.5)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朱作仁、祝新华主编)

《小学语文课程理念与实施》(黄亢美主编)

沙之聚美文

沙之聚美文千里河西,十日陇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我明白,却不能说。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人说在清朗干爽的风天......

《沙之聚》阅读答案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6篇《沙之聚》阅读答案,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沙之聚的美文

沙之聚的美文千里河西,十日陇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我明白,却不能说。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人说在清朗干爽的风......

沙之聚的美文

沙之聚的美文......

沙之聚美文摘抄

沙之聚美文摘抄千里河西,十日陇上之行的最后一站——敦煌。去敦煌不全是为了莫高窟。我明白,却不能说。其实心里惦念了很久的,是茫茫大漠中那座神奇的鸣沙山。人说在清朗干爽的......

《聚练笔之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聚练笔之沙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沙之聚 沙之聚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