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新闻学中的指导地位_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新闻学中的指导地位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新闻学中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社会主义一切事业的指针,也是一切科学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新闻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也应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论新闻学大致分为七大块;新闻起源论,新闻本源论,新闻价值论,新闻属性论,新闻受众论,新闻功能论和新闻环境论。下面我打算从这七个方面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新闻学中的指导地位。
关于新闻的起源,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的本能欲望,另一种认为新闻起源于人的社会交往和劳动。之所以有这样两种完全对立的观点,在于指导的哲学观的对立。第一种观点是在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指导下得出的。而第二种观点是在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得出的,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经实践证明,第一种观点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是错误的。而第二种观点则是正确的。决定新闻传播规模大小,新闻传播活动有无的是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物质生产方式。人类最初传播信息的原因不是因为本能的要求,而是由当时的社会条件决定的,人类为了生存下去,必须认识世界以便改造世界,这就要求进行信息交流。随着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这种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规模也越来越大,最终新闻事业诞生了。可见,新闻的起源不是主观的,而是客观的。
新闻的本源是什末?对于这个问题,由于指导思想不同,有两种回答。一种从唯物论的角度来回答,一种从唯心论的角度来回答。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从唯物论的角度来理解新闻本源,得出了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这个正确的结论。新闻来自事实这个理论要求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要坚持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也是无产阶级新闻理论的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就是要求新闻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不能随意更改。当前,从对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就可看出,不实新闻充斥西方媒体,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像马克思主义那样科学的思想作为指导。至今在西方,新闻的本源是什末,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马克思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看问题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新闻工作者意识到,仅仅是客观真实地反映具体的事实,做到新闻报道的“具体真实”是远远不够的。还应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到社会问题。新闻的真实性更重要的是寻求“总体真实”,寻求在“具体真实”的基础上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和客观事物的普遍联系,揭示客观事物相互联系和发展中存在的内部规律性。
我国的新闻工作者都被要求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其原因就是科学的思想一旦被接受和掌握就会自觉地指导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新闻工作者在实践中坚持唯物的反映论,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搞好调查研究,做到新闻报道的“具体真实’’;同时坚持唯物辩证法,全面地,发展地观察事物,防止片面性,努力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做到新闻报道的“总体真实”。具体真实和总体真实相结合,有机地运动,就能全面,真实地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完成新闻事业传播信息,报道新闻的使命。
新闻的价值是什末?当前,新闻界很难对新闻价值的定义达成共识,许多著名的新闻学者都对此有不同的定义。但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都有其科学性,并越来越完善。马克思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价值是个体在社会实践中所履行的功能;它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包括价值源,价值观和价值的实现三部分。因此在为新闻价值下定义时,要包含这三点。首先,要明白新闻价值来自新闻,而新闻来自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因此新闻价值的定义里理应提及客观事实。其次,要理解价值观,即记者选择新闻的标准。定义中也应提及。最后,要认识到新闻价值是通过新闻传播活动这一社会实践实现的,定义中也应提及实现的方式。总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科学的新闻价值定义应该体现新闻价值客观性(价值源,价值的实现)和主观性(价值观)的统一。
当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新闻事业的根本属性是什末?西方新闻学者在“客观主义”,“超阶级”思想的影响下,否认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认为新闻事业的根本属性是以传播信息为主要功能的社会舆论工具。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闻事业属于思想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决定同时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也就是说,它是一种物质的关系的反映。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不难发现,新闻事业产生以后,很快便成为了政党,阶级斗争的舆论工具,成为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服务的舆论工具。由此我们可以说,新闻事业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诞生,它已经被打上了深深的阶级烙印。经济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在精神上也居于统治地位。新闻事业的根本属性是其具有阶级性。
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导,我们很难正确地分析出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这一根本属性。也无法找到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支撑点。既然我们承认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那末我们也就承认新闻事业也具有党性。因为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党性原则是指导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党性原则的指导下,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了“政治家办报”,一步步层层深入,更为具体地指导了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丰富了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
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主体。新闻来自社会生活,也就是来自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这对新闻学中的受众论有很大的启发。受众就是接收新闻的人民群众,他们
是社会的实践者,他们有自己认识事物的观点和选择事物的标准。新闻报道只有贴近他们的实践和生活,他们才感兴趣。在马克思这一唯物史观的指导下,新闻工作者认识到了受众在新闻传播中的重要性,提出了“受众第一位”的口号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努力解决受传之间的矛盾,更好地适应受众,满足受众的需求。
尽管西方新闻工作者早已认识到了受众的重要性,也在尽其所能吸引受众的眼球。但他们错误地认为,受众所想要的都应该给予,忽视了新闻传播事业引导舆论的功能。当前西方新闻界被色情与暴力充斥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的推进者,但人民群众中也有思想落后的,既要避免忽视人民群众作用的“纯英雄主义”,又要防止一味跟着群众走的“尾巴主义”。因此我们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一直坚持满足受众需求与引导受众前进的原则,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良好而纯净的舆论氛围。
新闻的功能是指新闻事业对人类,对社会生活所能发挥的作用,即新闻事业满足社会需要的效能。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正确的思想对社会实践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对社会实践有巨大的阻碍作用。因此要坚持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实践。舆论是社会生活中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基本相近的人们或社会集团对某一事态的大体相同的看法。舆论一旦形成并加以传播就会形成社会思潮,在社会上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因此舆论也是一种思想,如果正确,就会推动社会的进步,如果错误,则祸国祸民。作为舆论工具的新闻机构,担负着传播舆论的作用。在马克思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正确地引导舆论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主要功能。“以正面宣传为主”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恪守的准则。而西方新闻界在“客观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有闻必录,不分主次,忽视了新闻机构引导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没有这种理念,西方新闻界在利润的驱使下,一味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社会效益,没有很好地承担起传承文明,引导舆论的任务。西方的媒体市场取向,受众导向,迫使媒体只能跟着手中的兴趣走,历次的调查都显示,美国以及西方媒体对严肃新闻的关注程度不断下降。西方受众最感兴趣的犯罪新闻是各家媒体抢夺的焦点新闻。媒体日趋庸俗化和粗鄙化,其结果是西方人的文化品位日益下降,道德观念日益沦丧。
新闻环境是指新闻事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主要指在这个社会环境中新闻的自由度程度。看待一个国家新闻自由发达的认识,首先要看它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到什末程度,以及这种规律被本国的新闻事业运用到什末程度。西方哲学认为,自由和必然是完全对立的,自由就是不受任何限制。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西方新闻界崇尚和追求绝对的新闻自由,要求拥有不受任何限制的新闻自由。在利润的驱使下,新闻界展开了自由竞争,渲染暴力色情来吸引受众眼球,结果是西方新闻界黄色新闻泛滥,造成了社会的紊乱和社会道德价值的沦丧,造成了西方人的堕落,自杀比例不断上升。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自由是认识了的必然性,自由和必然是辩证统一的,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因此从一开始马克思就提出新闻事业应接受党的领导和监督,以保证正确的舆论方向。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有着新闻宣传工作纪律,避免了在社会主义新闻发展史上出现黄色新闻泛滥这一负面影响。当前,经历了“自由新闻时期”的惨痛后,资本主义社会也认识到了“绝对新闻自由”的不科学性和不可能性,提出了“社会责任论”,加强了新闻的自律和法律的约束。在这一点上,社会主义新闻者要强过资本主义新闻事业。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蕴含的丰富哲理对理论新闻学有很好的启发作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我国的理论新闻学不断的得以发展和完善。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书笔记“热爱科学就是热爱真理!”费尔巴哈名言生动地体现了他的哲学思想。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恩格斯深......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教学管理1.前言人类作为万物之灵,是大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的意识,包括思想,是大脑——这一特殊的物质发展运动的产物,有了它,人类才能不断的认识与改造世界,......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题目: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北京市雾霾污染防治中指导地位2015年11月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近年来,北京市雾霾频现。据北京美国大使馆......
第五章 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捍卫和发展(1883年---1895年)问题2:国家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第一问,在笔记本上。国家的本质:国家的特征和本质是什么?恩格斯把国家与氏族......
2010-5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由“占座”所引发的有关马哲的思考: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一批学姐来到我们的宿舍向我们传授各种“首经贸生存技能指南”。其中有一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