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学201_农业气象学重点
农业气象学201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农业气象学重点”。
农业气象要素:对农业生物的生命活动、农业生产过程及其环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气象要素
大气温室效应: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的存在,其选择吸收作用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射,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
对流:流体在垂直方向上有规律的升降运动称为对流。乱流:流体在各方向上的不规则运动称为乱流,也称湍流 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段的向周围空间放出巨大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太阳常数:在地球大气上界,日地平均距离上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大气透明系数:透过一个大气质量后的太阳辐射强度与透过前的太阳辐射强度之比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和放出的辐射之差
光周期现象:昼夜交替、光暗变换及其时间长短对植物进行发育阶段(开花结果)的影响
太阳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作物产量燃烧所放出的热能与作物生长期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的百分比
干绝热变化: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为干绝热变化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的差值 气温直减率:单位高度内气温的变化值
生物学零度:维持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物学下限(最低)温度
活动温度:高于和等于生物学下限温度(B)的日平均温度称为活动温度
露点温度:在空气中水汽含量和气压一定的条件下,通过降低温度而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干燥度:一地某时段内水面可能蒸发量与同期内降水量之比值
雾:当近地气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冰晶,弥漫在空气中,使能见度
降水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气候系统:指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气旋:指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低、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旋涡
反气旋:指同一高度上中心气压比周围高、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旋涡
等压面:空间气压相同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
季风: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力差异,产生的以年为周期在大陆与海洋之间大范围地区盛行的随季节而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梯度风:自由大气中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惯性离心力达到相互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台风:热带气旋中心持续风速达到12级(即每秒32.7米或以上)称为台风
天气:指一定地区短时间内各种气象要素综合表现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
天气学:研究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分析历史天气规律、诊断现在天气过程、预测未来天气趋势从而服务于国民生产和人民生活的一门科学
气候:指某一地区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内的平均统计特征
气候带:是根据气象要素或气候因子带状性的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地带 判断分析
1、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低纬度地区,一年中昼夜长短几乎相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也很小,各月热量的收支相差不大,故气温年较差很小。中高纬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大,白昼时间长;冬季则相反,冬夏获得的热量其差别很大,故气温年较差则大
2、.高山、高原紫外线含量比较多,植物根部发达,茎节短小,叶面狭窄:√。因为海拔越高,大气柱越短,大气稀薄且含水汽和尘粒少,太阳直接辐射越强,散射辐射越弱,地面接受的太阳总辐射越强,这样就出现了题目所述现象
3、大气增温主要是直接吸收太阳辐射引起的:×。因为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是很弱的,所以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的现象很不明显。但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却很强,同时,通过乱流的方式,可将地面热量大量输送到空气中,因此,大气增温主要来自下垫面
4、过饱和空气是最稳定的:×。饱和空气是稳定的,过饱和空气是不稳定的,因为在过饱和空气中,超出限度的那部分水汽会发生凝结,使之重新回到饱和状态
5、阳伞效应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阳伞效应是指大气中微尘和二氧化碳的增加,犹如在太阳下撑了一把伞,减弱了达到地面的太阳辐射,对地面有降温作用
6、低温冷害对植物的危害指的是低于0℃的低温:×。低温冷害是指温度在0℃以上,有时甚至是在20℃左右时,引起农作物的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
7、云雾山中产名茶:√。因为雾吸收并阻挡短波紫外线,促进茶的营养生长,延长营养生长期,提高产量
8、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能够使空气沿力的方向由高压向低压作加速运动,有了空气的运动,才有水平地转偏向力、惯性离心力、摩擦力的产生,所以说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原动力
9、焚风是一种有害的风:×。焚风有害也有益。焚风可以促进春雪消融,作物早熟;同时,也易引起森林火灾、干旱等自然灾害。
10、露点温度是一种表示空气温度的物理量:×。露点温度是表示空气湿度的一个量 简答
1、简述光照时间与植物引种之间的关系?
①纬度相近地区之间,因光照时间相近,引种成功之可能性较大。
②对短日照作物来说,南方品种北引:由于北方生长季内日照时间长,将使作物生育期延长,严重的甚至不能抽穗与开花结实,为使其能及时成熟,宜引用较早熟的品种或感光性较弱的品种;
③对长日照作物来说,北方品种南引,由于日照时间短将延迟发育与成熟。南方品种北引反之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层? 依据:大气温度和水汽的垂直分布,电离现象,扰动程度等。
层次: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3、简述寒潮天气的主要特征及防御措施?
答:寒潮的主要特征是剧烈的降温和大风,有时伴有雨、雪、雨凇或霜冻。寒潮的防御措施:
1、做好寒潮预报工作,使人们做好各种防寒防冻准备。
2、物理防寒法,即采取机械措施防止冻害的发生。如熏烟法、灌水法、覆盖法等。
3、农作物防寒法,即通过培育耐寒作用品种,选择开花晚、成熟早的作物品种。在寒潮来临之前,迅速完成生长期,避免农作物的冻害
4、为什么γm一定小于γd?
因为饱和的湿空气相对于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而言,在升降过程中还伴随着水汽的凝结和蒸发,释放或吸收潜热。当空气上升时,气压减小使温度降低,而水汽凝结又造成温度升高;当空气下降时,气压增大使温度升高,而蒸发又使温度降低,两种过程相互作用,使得饱和的湿空气比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在升降过程中引起的温度变化要缓慢,所以γm一定小于γd5、简述农田蒸散的主要特点?(1)农田蒸散不限于土壤表面的水分,还包括植物根系层土壤的水分;(2)植物通过叶片气孔的张闭,可自行调节叶片蒸腾强度,从而影响农田蒸散;
(3)蒸腾主要在白天,而土壤蒸发则昼夜均可进行;(4)蒸散面不仅是土面,还有叶面、茎面等植株表面
6、中国气候大陆性强的主要表现? 答:(1)气温的年、日变化大;
(2)冬季寒冷,南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冷月多出现在1月份,最热月多出现在7月份;(3)南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4)春温高于秋温
7、为什么晴朗无云天空呈蔚蓝色,旭日和夕阳呈红色? 答:当晴朗无云、大气干洁时,被散射的光线以波长较短的蓝光为主,故天空呈蔚蓝色。清晨和傍晚时,波长较长的红橙光则被散射减弱得较少而蓝紫光散射损失较多,加之大气对红橙光透明度大,大气对红橙光透过的多而对蓝紫光则透过得较少,旭日和夕阳时因为通过的大气量大,蓝紫光被散射殆尽,遂呈红色。
8、高大的山脉对气候有何影响?
高大的山脉在水平方向上是气候的分界线。因山脉阻挡,使北方的冷空气不易南下,南方的暖湿气流难以北上。如位于新疆的天山山脉是南疆暖温带与北疆中温带的分界线;秦岭山脉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分界线。高大的山脉在垂直方向上呈现垂直气候带。低纬度的一些高大山脉长山麓到山顶依次出现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及相对应的植被和土壤
9、地形如何影响气温日较差?
凸地风速较大,乱流作用强,气温日较差比平地小;而凹地通风不良,且夜间常为冷空气泻流汇合之地,故气温日较差比平地大
10、简述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的特点?
普遍性、区域性、季节性、持续性、交替性和阶段性 论述
1、试述各太阳辐射光谱成分的农业意义。
(1)太阳辐射光谱包括紫外线、可见光和红外线三部分。(2)紫外线具有化学效应,能杀死病菌孢子,能抑制作物,促进种子发芽,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和纤维素的含量。
(3)可见光具有光效应,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的原料。(4)红外线具有热效应,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热量条件。对作物的萌芽和生长有刺激作用,但不能直接被植物叶绿素吸收。
2、试述积温在农业上的应用。(1)用来分析农业气候热量资源
积温是根据一个地区多年的气温观测资料求得的,因此积温的多少,反映了该地区的热量资源状况,作为规划种植制度、发展优质、高产、高效作物的重要依据。(2)作为作物引种和新品种推广的科学依据
积温是作物品种特性的重要指标之一。从外地引种或进行新品种推广时,必须了解该品种的积温需求,再与引种或推广地区的积温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确定引种或推广的可能性,避免盲目性。(3)农业气象服务积温可以作为物候期、收获期、病虫害发生期等预报的重要依据
(4)农业生物生长发育的积温模式
3、试述降水对农业的影响。
降水包括降水时期、降水强度、降水时间、降水量、降水性质等方面都会对作物产生影响。如果各方面都能满足作物的需水要求,即“风调雨顺”,则能获得丰收;否则欠收。甚至出现涝灾、旱灾、雹灾,给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生命造成巨大影响
4、试述风与农业的关系。一)有利影响
(1)促进空气流通,调节农田热烈和水汽,有利于植物的正常生长;
(2)不断补充农田CO2,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3)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植物体温度,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
(4)不断改变枝叶方位,充分获取阳光,提高光合作用;(5)在植物花期,帮助传粉;(6)传播植物种子,有利于繁殖。
(二)不利影响
(1)大风造成机械伤害——植物倒伏、折枝、落花落果等;(2)干燥条件下,使植物蒸腾失水过度而干枯;
(3)对土壤造成风蚀,加速沙漠化,还造成植物裸根,风沙附着在植物上,影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4)刮起尘土落在植物花的柱头上,阻碍授粉受精;(5)沿海地区海风使植物表面留下一层盐分,造成抗盐性弱的植物失水萎蔫。
(三)调节措施
(1)带状种植;(2)合理间、套作;(3)设置防风墙、风障畦;(4)建造农田防护林带。
农业气候资源学作业题参考答案作业题一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臭氧层分布在 B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2.黑体表面辐射具有最大能量波长与黑体表面温度 C 。 A.呈指数规律 B.成......
温室效应:由于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少,易于让大量的太阳辐射透过而到达地面,同时大气又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地面辐射不易逸出大气,大气还以逆辐射返回地面一部分能量,从......
1、辐射 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2、太阳常数 在大气上界,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所接收太阳辐......
《农业气象学》课程教学大纲学时:36 理论:26 实验:10 学分:2 适用对象:环境科学、种子、植保等 先修课程:数学和物理等基础知识。 考核方式:闭卷笔试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