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监狱安全稳定长效工作机制的思考_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
构建监狱安全稳定长效工作机制的思考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安全稳定工作长效机制”。
对构建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的思考
内容摘要:构建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确保监狱场所安全稳定,是实现监狱根本职能和首要任务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构建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实现监狱的有序安全稳定,必须针对工作中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不断健全和完善监管安全稳定长效机制。
关键词:监狱 安全稳定 长效机制
构建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确保监狱场所安全稳定,是确保实现监狱根本职能和首要任务的前提和基础。我国监狱机关在维护监狱安全稳定工作方面,经过长期的司法实践,已经建立起一套科学、健全、有效的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监狱安全稳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监狱安全稳定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依然十分严峻,制约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有效运行的问题依然突出。本文结合多年基层工作实践,就构建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对监管安全长效机制基本涵义的认识
机制,简单的说就是使制度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配套制度。长效机制则是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的制度体系。监管安全长效机制,是能长期保证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实现监管安全长期稳定的制度体系。正如一则故事所讲:有七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喝一桶粥。一开始,他们抓阄决定谁来分粥。于是乎每周下来,只有自己分粥的那一天是饱的。后来他们推选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出来分粥。强权就会产生腐败,大家开始挖空心思去讨好他,贿赂他,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然后大家开始组成三人的分粥委员会及四人的评选委员会,互相攻击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最后想出来一个方法:轮流分粥,但分粥的人要等其它人都挑完后拿剩下的最后一碗。为了不让自己吃到最少的,每人都尽量分得平均,就算不平,也只能认了。大家从此才能平安地过下去。
构建监管安全长效机制,就像建立一个“轮流分粥,分者后取”的游戏规则一样,需要针对监管安全工作,制定规则,建立制度。所建制度,既要有可操作性,又要有功效性,既利于提高执行的效率,还需要增强执行的自觉性,以确保各项制度正常运行并发挥预期功能,最终实现监狱的长期安全稳定。
二、对监狱安全稳定规律性的探寻
确保监管安全是监狱的硬任务、第一责任。在监狱安全管理上,中外监狱不论东方还是西方,对于实现监狱的安全,大都形成了物质防范是基础,制度管理是保障,警察队伍是关键的共识。
首先,万无一失的物质防范是基础。良好的监狱建筑设 计本身,就应当具有很强的监控能力,可以有效的影响犯人的心理,有力地控制罪犯的行为,遏制和消除不安全因素。这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监狱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监狱进行了大规模的布局调整和设施改造,监狱建筑的安全防范功能普遍增强,如监狱围墙安装隔离网墙,大门设臵AB门,重点部位安装监控设施等,基本扭转了过去那种“监牢不牢”的状况,但离“牢不可破”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全国或全地区没有形成统一、科学的监狱建设标准,各地区、各监狱的监狱建筑设计、设施装备等各不相同,安全稳定的保障能力和水平差异较大,导致不同监狱在建立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的物质保障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构建监管安全长效机制,最基础的就是监狱的建筑设施应固若坚汤,使罪犯完全没有逃跑的可能,彻底打消犯人越狱的念头。
其次,严密科学的监管制度是保障。制度就像游戏规则一样,最讲究其科学性。所谓“科学”,就是简单易操作,并且紧贴实际,符合人本管理原则。科学应该有两部分组成,就如空调电视的遥控器,设计的过程是复杂的,而使用的过程却是简单的。当下监狱工作最为紧要的是各项监管制度的科学化问题。而监狱工作,从一定意义上讲,是缺少设计的,或者说是把设计和使用混在一起了。事实上,这种做法本身就毫无科学可言。对于基层民警来说,确保监管安全,无非就是开展有效的管理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直接管理。有 些本来很简单的事,却因为我们追求所谓的“规范化”、“科学化”,搞得越来越复杂化了,其中,制度的科学性应当受到质疑。我认为,作为决策者应该深思,有效的制度为什么总得不到很好的执行,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制度本身的规范性、科学性、可操作性以及是否符合人本管理原则有关,另一方面与领导的重视以及制度的规范运行等有关。实践证明,凡发生监管安全事故,无一例外都与制度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有关,这也使其成为当前影响监管安全稳定的瓶颈。
第三,管理者,监狱警察素质是关键。监狱安全稳定工作的主体是民警,民警能力素质的高低,责任心的强弱,事业心的有无,直接决定着监狱安全稳定工作的效果。监管安全长效机制必须依托人力的支撑与保障。监管设施的管理维护,监管制度的执行,罪犯的管理教育都离不开监狱民警。民警队伍的思想认识、责任心、能力等直接关系到长效机制的作用发挥。这也使得加强监狱民警队伍建设成为一个永恒的课题。构建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必须牢牢抓住队伍建设这一关键,为监管安全稳定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三、影响监狱监管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
1.安全意识、忧患意识不强。海恩法则指出: 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启示我们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 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在现实工作中,民警对存在监管隐患往往视而不见或见怪不怪,对存在的漏洞听之任之,无动于衷,反映出民警的安全意识、忧患意识不强。
2.制度落实不到位,防范措施打折扣。监管制度和防范措施不落实是影响监狱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再好的制度,如果不落实,就会成为一纸空文,其结果比没有制度更糟糕。目前,有章不循、有规不守,不是个别现象。究其原因,除了某些制度在制定时就不切合实际,缺乏可执行的基础以及可操作性不强外,主要是受不负责任的懒、散习气和不正之风的影响,一些监狱的制度平时只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不认真抓落实,在检查考核或年终时,突击“落实制度”。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领导工作作风漂浮,责任意识淡薄,怕得罪人。或者是领导不能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甚至出现在执行规章制度时敷衍马虎,以言代法的现象。致使监管安全隐患、漏洞长期存在,反映出管理机制存在不协调的一面。
3.管理手段相对弱化,民警执法信心不足。近年来,依法管理、科学管理的新要求突出文明管理、弱化专政意识,罪犯维权意识膨胀,身份意识淡薄,过分地强调自身的权利,而忽略了应尽的义务。在这种大背景下,监狱民警管理教育罪犯的手段相对匮乏,特别是对罪犯中对抗管教、消极怠工、无病呻吟等行为不知所措,无所适从。面对这一现状,监狱 民警的文明管理就显得软弱无力,有的民警失去了执法的威信和自信心,往往导致民警在管理中出现“不会管、不敢管、不愿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放纵了罪犯的抗拒改造行为,给确保监管改造秩序的安全稳定带来了隐患。反映出监狱法治建设还不健全,需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丰富的教育方式和手段,需要建立健全更加实用、简便、有效的罪犯考核办法,以适应当前管理形势需要。
4.民警综合素质不高,执法水平参差不齐。监狱现有民警队伍存在结构性素质问题。部分民警执法理念滞后,岗位能力和执法素质无法适应新形势下依法治监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在具体执法工作中,部分民警重人治、轻法治,态度生硬、方法简单甚至粗暴。部分民警则缺乏管理魄力和执法技巧,不善执法,不敢执法,面对罪犯的顶撞管理,抗拒改造,许多民警束手无策,形成“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适用,硬办法不敢用”的执法尴尬。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将会影响监狱的长治久安及社会的安全稳定。
四、关于构建监狱安全长效机制的思考
维护监狱的安全稳定是一项与时俱进的系统工程,必须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相统一,以科学发展观思想指导全局工作,着力打造监狱安全稳定长效机制。
(一)树立正确的监狱安全观念是实现监狱安全稳定的 前提。
监狱安全观念是引导民警职工和罪犯科学的认识和解决监狱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确保监狱安全稳定,必须树立正确的监狱安全观念。
1、树立系统安全观念。就是要把安全作为一个大局、一个大系统,全面抓,系统抓,不能孤立地就安全抓安全,单打独斗,搞片面性。要克服依靠狱政管理人员单打一的观念,以维护监管安全为首任,把刑罚执行、劳动改造、教育改造、监狱企业发展、队伍建设等等,都纳入监管安全范畴,建立以狱政管理人员为主,全员上阵、齐抓共管的监管安全工作体系。
2、树立过程安全观念。就是要关注过程,尤其要关注细节,防止整个安全链条在监管过程中出现薄弱环节,发生断裂,影响整个安全链条的稳定性和可靠度。如制度落实出现偏差或落实不到位,就可能引发监管安全事故;管理罪犯中的一个小小细节,如果不引起重视,就可能导致罪犯情绪波动,产生监管安全隐患。
3、树立全员安全观念。是指安全管理在每个人手中,安全没有局外人,保证安全、人人有责,从领导干部到普通民警包括罪犯无一例外都要作安全的主人。监狱实际工作中,虽然有岗位分工,各管一片,但只要涉及到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都需要人人关注,相互沟通,协调处理,只有这 样,才能共保安全。
4、树立统筹安全观念。是指对构成安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搞好综合平衡,比如对生产环节、教育环节、饮食起居环节要统筹安排、统筹考虑、突出重点,兼顾各个部分,防止顾此失彼。防止出现“重生产轻管教”、“重管教轻教育”等顾此失彼,不顾大局的情形。
(二)狠抓制度落实是实现监狱安全稳定的基础。监狱管理的各项制度,都是教训写成的,是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维护监狱安全稳定的办法。抓监狱安全稳定必须抓好安全制度的落实。
1.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只有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并民主的执行,才能够为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和认可,才会演化为一种文化和氛围,生成人们的自觉意识,成为个人的行为准则,进而促进制度的有效落实。同时,监管安全制度要具有高度的权威性,统一性和规范性,要尽可能防止“政出多门”。“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因此,有必要建立一支专业性的制度制定队伍,对目前正在执行的各种管理制度认真进行清理,按照科学、管用原则,建立健全监管制度体系。
2.认真抓好制度的学习。抓好制度的学习是落实好制度的基础。监狱民警如果不学习制度,对制度一无所知,或者 仅仅限于一知半解,是不可能执行好、落实好制度的。只有认真学习制度,吃透精神,了解制度实行的目的和重要性,提高贯彻执行好制度的认识,熟悉掌握执行制度每个环节中的要求,对制度的内容、执行的方法步骤、手段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地执行好制度,不出偏差,从而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
3.抓好领导带头落实。各级领导干部是规章制度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领导带头执行制度能够产生示范效应和榜样作用,有效激励和带动民警更好地执行制度。只有领导干部在落实制度上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严人先严己、严下先严上,才能切实树立起有法必依、照章办事的良好导向,树立和维护制度的权威性。也只有领导干部带头落实制度而不是破坏制度,才能够促进制度的落实,提高落实制度的执行力。
4.要抓好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监督检查是确保制度落实,保障监管安全稳定的重要手段,正确运用好这一手段,可以提高监管安全的实效性,及时发现问题,从而降低或消除事故隐患,避免事故的发生。其目的就是发现和查明各种危险和隐患,督促整改,堵塞安全漏洞。要推行和学会“走一遭、查一路、保平安”的“闭环式”安全检查方法,使不安全隐患在“走动”中发现,在现场中予以解决处理,同时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切实提高工作的责任心,确保 实现动态监管安全。
(三)加强民警队伍建设是实现监狱安全稳定的保障。监狱民警是监狱工作的主导者、组织者、实施者。民警队伍建设抓不好,监狱安全稳定和各项工作都没有保障。加强民警队伍建设,不妨尝试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开展人本管理。
1.合理设计职位。合理设计职位一方面需要管理层对监狱机关的每一个职位的工作量、难度和技术水平进行综合测算,再根据测算的结果对不同职位配备相应的警力。解决当前存在的一人多岗,多人一岗,部分岗位没有人愿意担任,民警之间工作量极不平衡的现状。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每个职位要有用武之地和一定的发展空间。一个人的工作若其职位发展空间太小,不足以向他的能力挑战,其结果不是不愿干,便是很快变成“老油条”。我们常常也会感叹:“想不到满怀壮志的年轻人会一个个地消沉下去”。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可能不是青年民警个人的问题,而是职位发展空间太小所致。这就需要管理层在设计职位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设计职位时只对工作的结果和追求的目标进行确定,对工作过程和细节无需诸多限制,充分调动每位民警的积极因素,发挥其创造力,才能提高达到目的的时效。
2.用人重其能力和大节,而不求全责备。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必须要有某些特定的才能。所以某一职位的合适人选,不一定是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通才,而只要精通某一门武艺的普通人才。所以在考虑用人时,只要这个人能胜任某些工作并会有突出表现,那就毫不犹豫的选择他,如果再将职位与其志趣街接起来,更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其个人的发展,尽管他有其他短处。但在监狱工作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少数干部因有一些与职位无关的缺点而得不到任用。这就要求决策者要认识到人本管理的核心是“人”,即使是能力非常强的人也应安臵在适合其能力发展的岗位上。
3.责任追究中体现人本思想。监狱工作本身就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所有民警在工作中都不希望出现事故,但由于现阶段经济、技术等客观因素的制约,罪犯脱逃、伤人等监管安全事故很难完全避免。社会上很多行业都不可避免会发生安全事故,但在责任追究中,领导层应有人本观念。首先要分清事故的性质,对那些可以作为而不作为、因工作的失职、渎职或玩忽职守造成的事故,责任人要严肃追究。而对于那些不能作为或难以作为的事故处理应实事求是,分清责任人的主观故意和客观原因。经常听到监狱民警说:“自己在家睡觉都能睡出处分来。”民警在这样的压力下工作,只能小心应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根本没有精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因此在追究责任中应体现人本思想。
4.用足激励手段,完善激励机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除了金钱和基本的需要 之外,还有许多精神层面上的激励措施需要我们不断的实践和摸索。如《非金钱激励员工的108种手段》中提到的榜样激励、目标激励、授权激励、尊重激励、沟通激励、信任激励、宽容激励、赞美激励、情感激励、竞争激励、文化激励、惩戒激励中的108种激励手段,感觉很好,很受益,这为我们积极探索民警队伍建设的新途径,不断完善民警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提供了思路。
5.实施权责对等的原则。权责对等是指管理者使组织成员所承担工作的责任和权利基本相等。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只有做到了权责对等,才能真正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激励人们工作的热情。监狱民警作为一种高危职业,承担着监管改造和组织生产两大任务,承担着监管安全事故的巨大风险,这就需要赋予他们相应的权利。现有的法律,对监狱人民警察规定更多的职权或者工作要求,其中没有一项体现人本精神。实施权责对等,应将民警的物质保障权、工作知情权、工作建议权、劳动保护权等最基本的人本权利纳入其中,并且只有将这些权利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使监狱民警真正负起责任,才能产生较高的工作效率。
(四)做好罪犯改造工作,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是实现监狱安全稳定的根本。
建立监管安全长效机制、促使罪犯平稳顺利完成漫长的蜕变过程,我们需要树立循环论的理念,即要树立“运用一 切手段促进罪犯进入良性循环的改造轨道,运用一切手段切断罪犯进入恶性循环的环节,从而实现监管安全长效稳定”的理念。
1.正确运用罪犯改造良性循环论理念。人的行为与心理是遵循知——情——意——行的运动变化规律的。只有形成认知,才能对具体事物产生感情,而后产生行动的意图、目的,最后作用于自己身体转化为具体行动去贯彻实现自己的认识。运用罪犯改造良性循环论理念,首要需要明确罪犯改造良性循环的具体环节。即:认罪服法——服从管教——积极求改——获得可预期的奖励分——受到监狱行政奖励——受到法院刑事奖励——积极求改……对这一良性循环思路,不仅我们民警要确立稳定地认知,更需要罪犯自己确立这种认知,并形成其稳定的改造认知、改造意志。
2.强化罪犯对改造良性循环的认知。知是这个运动变化过程的最初一步,形成知有两条途径,即: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罪犯个性与监狱环境的碰撞、磨合形成直接经验,民警的明确教育形成罪犯的间接经验。很显然,后一种途径比前一种途径要有益的多。要让罪犯形成改造良性循环的稳定认知结构,在监狱这个特殊的环境下,必须要民警带着明确意识、明确目的向罪犯灌输循环论理念。我们可以时时讲、事事讲,大会讲、小会传,要结合监狱的各种制度,结合对罪犯的奖惩,让罪犯明白道理、体会这种理念。只有通过言 传身教,日常点点滴滴的教育灌输,才能达到让罪犯形成改造良性循环认知,自觉的践行良性循环,自觉的避开恶性循环。
3.积极营造罪犯改造良性循环的外部环境。罪犯改造的良性循环,需要一个良性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在监狱这种特殊的监管环境下,外部因素的强制灌输作用、外部环境的潜移默化作用相对于其它环境更为突出。营造良性的外部环境,一方面是努力营造公正、严格的执法环境。在日常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体现公正、严格,更能让罪犯直接感受到刑罚、法律的公正、严格。在这样的执法环境下,罪犯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奖惩的结果,才能自觉地进入法律规定的服刑改造的良性循环中。另一方面是努力营造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环境。进一步发挥文化对罪犯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稳定的作用,促进罪犯群体良性主流文化的形成。在公正、严格执法中体现人文主义,给罪犯更多的人文关怀,对于罪犯平稳、顺利度过漫长的服刑生活具有其独特的作用,也是改造罪犯的应有手段。
4.堵住罪犯进入改造恶性循环的入口。罪犯对待挫折的态度决定罪犯面临挫折时所选择的行为,从而决定罪犯是否进入或远离改造恶性循环。因此,在罪犯遇到挫折时,如何将强制措施的威慑作用与教育引导的疏导作用捏合起来,形成合力,引导和强制罪犯正确对待挫折,走出恶性循环的入 口,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是我们必须科学处理的问题。堵住罪犯进入改造恶性循环的入口,首先要保持制度的威慑力,保持高压的态势,只有以国家暴力为后盾,才能使制度威慑作为一种新的元素强有力的进入罪犯的心理结构,为罪犯心理结构的重建提供可能;其次,根据不同罪犯的不同情况,分析其犯罪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对症下药,逐步的改变罪犯的心理结构,促其形成稳定的罪犯改造心理,逐步进入改造良性循环的轨道。
构建监狱安全稳定长效工作机制的思考广西 韦寿华构建科学的监管安全长效机制是监管工作当务之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监狱安全稳定工作处于传统经验的水平上,靠的是民警的严防......
构建监管安全长效机制 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卫 秋 来构建监管安全长效机制,确保监狱持续安全稳定,是实现监狱惩罚改造罪犯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
安全稳定管理长效工作机制 一是安全稳定“一岗双责,一票否决”工作机制。详见麻教发„2014‟6号《市教育局关于落实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一岗双责制度的意见》、麻教发„2014‟7......
监狱安全稳定工作3月11日至13日,***监狱管理局副局长李豫黔率全国监狱安全稳定工作检查组来我省检查,监狱安全稳定工作。检查组听取了我省监狱安全稳定工作汇报,赴苏州监狱迁建......
安全防范长效工作机制及责任追究制度隆胜学校2009年3月隆胜学校安全防范长效工作机制及责任追究制度为了强化领导教师及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加大学校综合治理力度,确保学校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