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_节水灌溉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节水灌溉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发展节水灌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农村水利存在的主要问题:静宁县域南北长81km,东西宽68.75Km,平均海拔1742m,总土地面积2191.78km²,总耕地面积153万亩,川水地16.3万亩,山坡地18.5万亩,土地资源比较丰富,(人均占有耕地4.7亩,人均占有川水地0.31亩),黄绵土类占全县总耕地的91%,其余为黑垆土新积土等土种,亩均占有水资源169m³,主要农作物以冬小麦、玉米、洋芋、胡麻、谷类为主,近年来以苹果、早酥梨为主的经济林,经济作物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川水地以冬小麦为主约占川水地面积的60%,其次是地膜玉米占川水地面积的25%左右,经济林、蔬菜等约占15%但由于对水资源的管理还没有纳入统一规划,优化配置、合理使用的管理体制,随着天然降水的减少,传统的大水漫灌,串灌等灌溉方式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地下水无序开采,原来修建的大部分工程老化失修,水的利用率低下,供不应需的矛盾突出,水资源的短缺已经严重的制约着规划区农业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2、经济社会发展对水需求分析:作为全县‘十五’计划五个重点之首的农业综合开发已把节水农业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农业是主业,其次的为工业,城乡建设及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实现‘十五’计划,粮食人均占有量要在现在317kg的基础上达到418kg,解决7.19万人的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39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5100元,人口控制在47.82万人以内的目标,按照总体计划要求,充分考虑全县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优化配置农业、工业、城镇生活用水指标,根据我县水资源利用现状和计划要求,从现状看,目前有5万多亩农田无水灌溉,8万多人饮水困难,在规划年内采取从调整种植结构和节水技术上着手,充分利用现有地表水资源,限制开采地下水等措施,把水的利用系数由现在的0.5提高到0.7以上,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和用水高峰疏散,把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面积压缩到61%,果蔬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到39%,粮作面积8.88万亩,需水量2300m³,果蔬面积5.92万亩,滴、喷灌需水1300万m³,工业及城镇农村生活用水430万m³,总需水量为4030万m³。
3、灌溉用水定额分析:(1)农业灌溉用水定额:根据东峡鞍子山等灌溉实测资料得,自流灌区目前毛灌溉定额430m³/亩,渠系水利用系数0.5-0.6,井灌区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为0.75,毛灌溉定额350 m³/亩,据甘肃省农科院、平凉地区农科所,静宁县东峡灌溉试验站提供的试验成果,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静宁县农作物灌溉制度。冬小麦全生育灌溉水4次,净灌溉定额为250 m³/亩(分别为越冬80 m³/亩,返青50 m³/亩,拔节70 m³/亩,抽穗扬花50 m³/亩)玉米全生育期净灌溉定额210 m³/亩,(分别是苗期45 m³/亩,拔节水60 m³/亩,抽雄水50 m³/亩,灌浆水55 m³/亩)。果树滴灌全生育期8次,除越冬水34m³外,每次按21 m³/亩计,净灌溉定额202 m³/亩,大田喷灌每亩每次按30mm计,全生育期喷灌7次,净灌溉定额220 m³/亩,经济作物喷灌15m³,全生育期灌水10次,以此来获取最佳水分生产率。
4、全县水资源平衡分析:全县共发展水浇地16.3万亩,八十年代实灌溉面积14.8万亩,近十年来由于水资源贫乏,实灌溉面积仅11万亩,水资源利用量为3100万m³,其中地下2550万m³。农业用水2500万m³,工业及城乡生活用水200m³,地表水占30%,地下水占70%,地下水利用量占地下水总量的80%以上,农业灌溉是用水大户,但由于水资源自然减少,大部分灌区工程设计标准低,加之田间工程部配套,水的利用率低,灌溉技术落后,耗水量大,产出率低,水效益不能充分发挥,大部分灌溉面积得不到充足水量,产量徘徊不增。为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以保持水利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因此,我们在水量平衡计算中我们坚持充分利用地表水,限制保护地下水的总体思路,采取一下节水措施达到供需平衡。(1)推广技术节水,在库灌区、井灌区、窖灌区大力推广滴灌、喷灌、微灌等高新节水技术,加强工程节水,在自流灌区,大力推行渠道衬砌和低压管道输水以减少水资源传递损失,提高水的利用率。(2)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压缩粮食面积增加果蔬面积,使粮田面积有原来的75%,调整到61%,果园比例增加到28%,经济作物增加到12%,以分散因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大而集中的用水高峰,解决灌溉水供应不需的矛盾。
(3)开辟新的水源工程,增加地表水利用量,在水源工程建设上,我们将准备在境内干流葫芦河上游建造一座年调蓄1100万m³拦河闸工程,使地表水利用总量有目前的1200万m³增加到2300万m³,以缓解东峡、西干两个方面灌区无水可灌和县城3.8万人,五十五家厂企业用水的紧迫局面。(4)通过开辟水源工程,对地下水的开发采取保护措施,把地下水年开采量限制在1500万m³以内,保持地下水良性开发,合理开发,达到持续稳定的利用。(5)科学灌水,合理用水,进一步完善灌溉制度,并配合政策引路、行政督导,利用水价杠杆作用促进科学用水,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通过水源利用现状分析和采取以上综合措施可使供需水矛盾大大缓解,8.88万亩粮作总用水量2330万m³,以渠灌和管灌为主,5.92万亩果蔬面积总蓄水量1500万m³,以滴喷灌为主,微灌次之。工业和城乡生产生活用水量保持426万m³,总用水量3256万m³,首先,在保证城乡人蓄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发展生态建设,其次在保灌面积11万亩扩大到15万亩的最高水平。
5、项目区供需水量平衡计算成果,通过对全县水资源平衡计算,项目区供需水量计算根据项目区作物种植结构和现在水源,通过水源分析,优化水源配置节灌形式,通过项目实施、采取常规节水技术与滴灌、喷灌、微灌等高新节水技术结合,使粮作灌溉定额由原430m³/亩下降到270 m³/亩,果树蔬菜等经济作物灌溉定额由原450 m³/亩下降到210 m³,提高企业城乡生活用水标准,在总用水量不增加的前提下,可解决县城4万人的吃水困难和55家厂企生产用水,还看可恢复灌溉面积3.3万亩,使灌溉效益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6、发展节水灌溉必要性和可行性:
根据我县人口多,土地面积广,水资源又及其贫乏的现状,对有限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及应用效果不但对农业有着极大的影响,而且直接关系着全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全县14.8万亩保灌面积,近几年受水资源的限制,处于“饥饿灌溉”的境地,灌区粮食产量长期徘徊在300-400公斤/亩的水平,各种农科技术,高产措施推广的都推广了,现在主要受水因素的影响,生产水平上不去,人民的生活水平就难以提高,所以谁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抑制着经济社会向前发展。因而,我们要走出困境,生活实践已告诉我们,节水农业是静宁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从全县水量平衡分析看,通过挖潜水源,渠系工程改造和田间配套,管道输水等工程措施,把水的利用率提高到20%,一年可节水450万m³,可供全县工业城乡生产、生活一年的用水量,再通过滴灌、喷灌、高新技术措施:3.1万亩果园蔬菜年可节水740万m³,可扩大灌溉面积3.5万多亩,而且滴灌、喷灌的灌溉效果比大田灌溉有很多优点,这样不但节约了水量,还扩大了灌溉面积,还能有效的缓解现阶段的水资源紧张局面,而且有效的促使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对全县城乡经济科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是一项非常必要的节水措施。
近年来,我县已在城川乡的吴庙、七里乡的李堡、灵芝乡的尹岔等节水灌溉示范点上作了极有成效的探索恶化尝试,而且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学术界的肯定,取得了第一手资料,为示范点的工作起到了知道作用,节水效果是显著的,示范市成功的,我们以具备了大面积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能力和工作模式,目前最大的不利因素,就是缺少资金,由于我县是一个国家扶贫县,还需要国家从财力上给予大力扶持,因为节水农业是发展的必需,是摆脱贫困的唯一出路,所以在静宁发展节水灌溉是非常必要的。
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3.1 项目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一)农田基础设施需高标准配套项目区内的骨干道路、水利骨干网络基......
附件3《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一、综合说明1、项目背景2、简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编制的依据和过程3、简述节水灌溉示范项目范围、规模、内容与工期4、投......
节水灌溉研发项目可行性报告一、项目名称:山东泗水节源水利科技有限公年产2500台套节水灌溉研发组装项目。二、项目承办单位:山东泗水节源水利科技有限公司三、项目拟建地点:山......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用占世界6%的可更新水资源、9%的耕地,解决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温饱问题,这对世界都是一个巨大贡献。但是在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快速工业化的过程中,水资......
节水灌溉中国大陆从青藏高原呈阶梯状向太平洋倾斜的地貌特征,加剧了气候的地区差异和降水的不均匀性。大陆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降水从1600毫米到200毫米不到。东部地区不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