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宪_修宪解读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修宪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修宪解读”。

十九届二中全会修宪建议

【背景材料】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1月18日至19日在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这对于更好发挥宪法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现行“八二宪法”公布实施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每一次都是由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宪法修改建议,经过法定程序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成为国家意志。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来,宪法在我们党治国理政实践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共中央决定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是经过反复考虑、综合方方面面情况作出的,目的是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提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宪法修改,既要顺应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要遵循宪法法律发展规律。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国家根本法。修改宪法,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政治活动和重大立法活动,必须在中共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进行,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确保修宪工作正确政治方向。

宪法是人民的宪法,宪法修改要广察民情、广纳民意、广聚民智,充分体现人民的意志。希望大家深入思考,提出意见和建议。希望大家增强法治意识、强化法治观念,尊崇并带头遵守宪法法律,带动广大成员成为宪法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希望大家善用法治思维想问题、作判断、出措施,以法治凝聚共识、规范发展、化解矛盾、保障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中共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政治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

“中共中央决定对宪法进行适当修改,……目的是通过修改使我国宪法更好体现人民意志,更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好适应提高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能力、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

1.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修宪的程序是: 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后再向全国人大提议修宪,全国人大最终通过具体修改宪法的决定。这一程序表明:

①党通过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②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③党通过行使立法权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

④宪法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全会认为,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一条基本规律。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我国宪法要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完善是基于: ①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②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③普遍联系与变化发展的统一

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中共中央2017年12月15日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这表明: ①人民政协具有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②各民主党派能够参与国家宪法的制定 ③各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民主监督

④各民主党派是有宪法和法律保障的参政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全会强调,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实践表明,我国宪法是同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的实践探索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随着时代进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而不断完善。由宪法及时确认党和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是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有必要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的修改。

结合材料中党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说明我们党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

5.2018年1月18-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材料一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全会认为,宪法修改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全会认为,宪法修改关系全局,影响广泛而深远。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注重从政治上、大局上、战略上分析问题,注重从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上思考问题维护宪法权威性。

材料二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2018年3月11日下午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时代大势所趋、事业发展所需、党心民心所向,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对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为实现 “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结合材料和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修改宪法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在宪法修改中如何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性。

(3)分析宪法的第五次修改必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严格依法按程序进行的原因。

6.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从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诞生至今,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

我国宪法的每一次修正在总体保持连续性、稳定性、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每一次都是先由中共中央在党内外广泛征求意见并修改的基础上,再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由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为了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建议提出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并提请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

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我国宪法的不断完善过程中是如何与时俱进、提高执政能力的。

参考答案:

1.D 材料没有涉及党内民主,故①排除;立法权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党无立法权,③错误。修宪程序可以看出党的领导要依靠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主义法治要坚持党的领导,宪法是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的统一,②④入选。

2.C 宪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是因为认识与实践的统一、联系与发展的统一,②③入选;题干并不指向相对静止和经济基础,①④不选。

3.C 材料并不涉及人民政协,①无关;参与国家法律的制定是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行使参政权的体现,②④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民主监督,③不选;

4.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我党基于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适时提出修改宪法的建议。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随着实践发展,党提出修改宪法建议,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随着实践的深入,党及时提出修改宪法建议,使我国宪法不断发展完善。5.(1)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修改宪法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②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的基本方略,修改宪法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③依法执政是党执政的基本方

式,依宪执政是依法执政的前提和基础。修改宪法有利于完善党的执政方式,把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④修改宪法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增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若考生从“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有利于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等角度回答,可酌情给分。)(2)①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宪法的修改要贯彻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要求,维护宪法权威性。②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宪法的修改要反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符合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③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宪法的修改必须充分体现人民意志,维护人民利益。

(3)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表律地位,其制定和修改有严格的程序③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按程序修完,贯彻了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原则,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④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按程序修宪,坚持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一,使宪法广泛凝索共识,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

6.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上升为宪法规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坚持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宪法法律发展规律,使我国宪法紧跟时代步伐;坚持民主执收,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党内外共识,确保宪法反映人民意志,提高依宪治国水平;坚持依法执政,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评分说明:①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与执政方式,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上升为宪法规定,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的宪法保障。或答:为推动国家发展进步提供根本的法治保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②坚持科学执政,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宪法法律发展规律的要求,使我国宪法紧跟时代步伐。③坚持民主执政,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党内外共识,确保宪法反映人民意志,提高依宪治国水平。(或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④坚持依法执政(或答:党依宪执政、领导立法或带头守法、依法立法),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或答:严格依法按程序修改宪法,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若答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相统一”可加分)

修宪解读

宪法增删改各条内容的原因解读(一) 主要考虑是: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已经......

修宪1

“修宪”能否由着安倍性子来?杨宁 胡琎心2013年04月20日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近日,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向记者透露了修改宪法的日程表,并称修......

日本修宪

1美国对日本修宪究竟是什么态度:反对还是唆使?.日本修宪可能成功吗?首先美国需要一个具有一定军事实力的日本,因为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与中、俄开战,美国希望日本做马前卒,消耗中、俄......

日本修宪,修什么

日本修宪,修什么经过战后六十多年的民主主义教育后,要让日本国民接受宪法修改、特别是和平条款的修改是有相当大难度的5月3日,是日本现行宪法即《日本国宪法》第67个宪法纪念......

修宪权(优秀)

修宪权 理论依据即修宪权,起源于法国大革命时期思想家西耶斯关于宪法创制的主张。特定宪法修改机关有权修改宪法或者修宪的合法性就在于宪法赋予其宪法修改权。所谓修宪权,是......

《修宪.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修宪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修宪解读 修宪 修宪解读 修宪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