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_大学生安全教育作文
大学生安全教育论文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大学生安全教育作文”。
网络安全教育
一. 摘要 在现代社会,互联网已不可避免的走进了大学校园,使用互联网已是不可避免的趋势。自互联网普及以来,他的巨大功能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益处,可是其负面影响也不可避免的蔓延开来。互联网也给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是高校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二.关键词
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 三.正文
1.大学生使用网络存在的问题
1.1 “网瘾”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危害性极大
“网成”对大学生的危害更大更明显,受害的人数多一些。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考试挂科被劝退的很多原因都是因为沉迷网络。大学生“网瘾”主要体现在“网恋”和“网游”。
1.1.1“网恋”对大学生的危害性
大学生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QQ号码,有的甚至还不止一个。如MSN、飞信、UC等。特别是一个比较内向、不善交流的学生,对网络聊天工具“情有独钟”。因为他们可以在网络上实现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比如交异性朋友甚或是网上 “恋爱”。对于正处于青春萌动时期的大学生,很容易发生“网络恋情”。据调查,更多大学生是不可自拔,深深的陷入其中,逐渐失去对学习的乐趣,直至放弃学业。
1.1.2“网游”对大学生的危害 “网络游戏”的产生可以缓解大学生学习的压力,也能提高其 自身的一些能力,比如判断能力,反应能力等。但是,我们又不得不面对其对大学生所带来的负面性。一些大学生过度的迷恋“网游”,经常旷课,最后考试挂科,甚至降级。很多同学最后的结果是被学校辞退或自动退学。
1.1.3“网瘾”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危害
沉迷网络的大学生,容易造成人际关系的淡薄,现实生活的麻木。有的出现了厌学焦虑、心情压抑以及交际冷淡等不良行为,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沉迷网络,使大学生失去了对生活的乐趣,不问实事,对正面的教育和引导产生抵触心理,再加网络上一些具有负面影响的文化攻击和侵蚀,这些都会对生活空虚的大学生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非常不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1.2 利用网络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1.2.1发表不当言论
由于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大学生就可以在不同的网站随意发表自己的观点,这种观点正确与否发表者本人并不在意,他所得到的就是情绪的一种宣泄。这种不负责任的宣泄有可能会对国家,或某个组织,或是对某一个体造成伤害。严重的还会触犯国家的法律,造成犯罪。比如华南理工大学一名学生因个人爱好在电子公告上张贴武器发展的相关信息,造成了国家泄密事件,触犯了国家法律。
1.2.2充当黑客,网络攻击和入侵
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智商的群体,这个群体对新生事物有着更多的好奇心理,网络的开放性使他们可以无所顾忌的放任自己。因此,一些大学生就制造计算机病毒,在网络上进行发布,对他人电脑进行攻击,侵犯其他隐私,甚至盗取国家机密,走上犯罪道路。
1.2.3传播不良信息
互联网提供的内容相当丰富,信息量很大,社会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互联网上存在的大量黄色网站,而在我国上网族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就占54.2%,由于大学生涉世未深和可塑性较强,使得他们成为最大受害者,对正处在成长阶段的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大学生一旦沉迷于这些不良信息,就会不可自拔,甚至会利用网络传播这些不良信息。
1.3大学生网络上当受骗
网络聊天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应运而生,大学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群体,容易接受新生事物,而且喜欢研究和探索,追求时尚。网络聊天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和任何陌生人交流、沟通,甚或是交朋友的平台。因为网络是虚拟的,上网族通过它获取到的信息都是华丽的,而信息是否真实,却缺乏考证。因此,在聊天中对于分辨能力还不是很强的大学生来说,很容易相信网络上的人或信息,使得大学生上当受骗的几率大大增加,人身和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比如,大学生被“网络兼职”广告、“网络中奖”、“网络传销”和等网络虚假信息欺骗的案例很多,主要原因就是大学生对于网络上被一些不法分子所设置的“网络陷阱”辨别力较差。
1.4 网络问题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 在网络中的大学生不需要真实的姓名、身份,可以隐瞒性别、年龄、身份。在虚拟的空间里,人与人的交往没有责任也没有义务。大学生在网上经常这样缺乏责任感、不诚实,极不利于大学生道德意识的形成和道德行为的培养,势必降低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影响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上网的大学生在网上表现出兴奋、注意力集中、反映敏捷等“积极”的情绪状态,在现实的学习和生活中则出现魂不守舍、烦躁不安等情绪,出现对网络的依赖和不可或缺需要的“网络强迫症”。由于大学生恋网,在人机相对封闭的环境里,使得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与别人交往的机会,减弱了与他人交往的愿望。人际交往的减少很容易加剧自我封闭心理,造成人际关系淡化,导致一部分大学生脱离现实,只满足精神需求。甚至还会出现“网络孤独症”等症状,造成人际关系障碍,这对人生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学会共处”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
2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对策
2.1加强大学生网络法制教育
互联网的开放、自由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好处。但是互联网的这种自由也不是绝对的,也是有度有边界的,这个度就是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因此,高校可以通过专题学习、法律宣讲、案例展示等形式进行网络法制教育,也可以通过开办网络法制网页、网络论坛来进行更加广泛的宣传教育,使大学生认识到哪些行为在网上是非法的,是法律严令禁止的。
2.2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安全意识教育 网络道德是时代的产物,与信息网络相适应,人类面临新的道德要求和选择,于是网络道德应运而生。网络道德是人与人、人与人群关系的行为法则,高校应大力提倡网上道德,树立良好的网上风气,要让大学生懂得不仅在现实中需要尊重他人、遵守伦理道德,在虚拟的网络里也要做到对他人的尊重。任课老师在讲授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把有关网络安全的相关知识渗透进去。辅导员老师更是要充分利用每次和学生接触的机会,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实现全员育人的效果。加强网络安全教育,使大学生懂得如何在网络中保护自己,不要轻信他人,更不能随意的接受他人的邀请,或将个人信息告知他人,避免上网受骗。通过网络阵地的建设,可以在传播先进文化知识的同时,正确的引导舆论,塑造大学生美好的心灵,使大学生在这种先进文化氛围中去思考和反思,净化灵魂,完善自己。
2.3以网络教育载体,创新网络教育形式
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使自己成为网络的驾驭者,而不要成为网络的奴隶。高校要丰富网络载体,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生存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弘扬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对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使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创新网络教育形式,为“网瘾”学生建立个人信息档案,进行心理干预和辅导。对无论是因网络聊天还是网络游戏而造成的“网络成瘾”的大学生,根据成瘾的程度不同分别建立个人信息档案,主动关注和关心其学习、生活状态,经常与其谈心和交流,加强其对网络的虚拟性的认识,引导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现实生活中。高校应该在充分保证其应有的教学功能外,开发其新的功能,为学生上网提供方便,减少学生到校外网吧上网的次数。在充分满足学生上网需求的同时,监督和培养学生有节制的上网,有选择的上网,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在高校的有效监控之内。
三.结论
网络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益处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坏处。我们青年学生一定要提高对网络的自制力,认清其两面性。合理利用网络。
四、参考文献
1朱波.浅谈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J],经验.心得.2010(2)
2邓英.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8(6)
3冬月.浅谈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及其对策,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4)
4联娇.温金应.浅谈当代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法治与社会,2008(12)
大学生安全普及大学生安全知识,抓好大学生安全教育,提高大学生自我保护能力,最大限度地保证大学生不受违法分子的侵害,避免大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不仅是保证大学生人身生命财......
日趋复杂的国内国际环境,大学生的生命安全安全问题越来越严重,生命得不到尊重和珍惜,自杀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大学生生命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胁。本文试图从实践的角度,来......
生活常识 报警求助 安全案例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改革制度的深入,大学生的生活空间不断扩展,交流领域也不断拓宽。在校期间大学生除了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外,还需要进行校内、外......
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认识【摘要】安全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学生意外事故案例的逐年增多,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就成了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
机电工程学院09级材料一班0903040111刘文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大学生安全教育为期一个学期的选修课《大学生安全教育》结课了,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使我对关于安全方面的知识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