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孝雅教育品牌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_让爱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打造孝雅教育品牌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让爱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打造孝雅教育品牌 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仙桃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彭中才
仙桃市地处鄂中腹地江汉平原,素有“鱼米之乡、体操之乡、孝雅之乡”的美誉,涌现出了李小双、李大双、杨威、郑李辉、廖辉五位奥运冠军。如今,在仙桃大地,一股孝雅新风正吹拂涤荡着人们的心灵。从学校到社区,从城市到农村,从孩子到家长,知孝行雅的花种播撒进每个人的心田,绽放着满园芳菲。
2006年省委、省政府在仙桃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现场会,市教育局“孝行雅行”教育经验在全省推广;2007年市委市政府在教育系统召开“孝行雅行”教育现场会;2008年春,我市承办由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举办的全国“国学与高中德育”研讨会;2008年11月,市教育局被中央文明委评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05-2009年,我市 “孝行雅行”教育经验先后在《中国教育报》、《教师报》、《德育报》、《湖北教育》、湖北教育信息网等媒体报道,省内外前来考察学习人员达3万多人次。
仙桃孝雅教育如此引人注目,我们认为,它得益于学校的自主创新,得益于社会的大力支持,也得益于仙桃市教育局的积极引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全力推进。
一、绘制“点、线、面”孝雅教育蓝图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有识之士认为,青少年面对三个世界:即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心灵世界最为复杂,必须通过人文教育来逐渐完善。而孝行雅行正好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髓。于是,我们精心绘制“点、线、面”孝雅教育蓝图,弘扬孝雅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聚焦仙源学校,培植孝雅教育典型。
仙源学校是一所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全日制学校。校长武家舫十分注重人文教育。他认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学校既要关心未成年人的智力发展,更要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培养孩子们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激情。武家舫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切入点”,汲取中外教育成果的“养份”,并不断摸索,不断实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孝雅教育特色。围绕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目标,对学生进行孝雅教育,使学生具有善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之心、爱国之心,做到举止文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他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时代的背景和社会的需求,着手理论溯源、内容转换、目标定位、活动筹划、组织实施等实质性工作,不到一年,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观,受到社会和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前任市委书记马清明,现任市委书记周霁,分别进校考察指导,对仙源学校的孝雅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明确要求在全市中小学推广孝雅教育,逐步向社会展开;市教育局组织专班认真总结,深入研究仙源学校的孝雅教育模式和经验,成立孝雅教育研究课题组,聘请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所长王殿卿教授为仙源学校孝雅教育课题研究顾问,加强孝雅教育工作的指导。
2、着力教育战线,推进孝雅教育实施。
仙源学校的孝雅教育得到了家长们的赞扬,更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市教育局分批组织校长、德育处主任、班主任等不同层次的人员到仙源学校观摩学习;由市教育局基教科、市教科院抽调力量,深入仙源学校挖掘孝雅教育内涵,编写孝雅教育地方教材,由市财政出资发行;市教育局发文规定:用三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普遍推行孝雅教育。由城区学校先行,向农村学校辐射,由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向高中学校全面拓展。市教育局分别在市大新路小学、市实验小学、仙桃二中、陈场一中等学校试点,并先后在仙源学校和大新路小学召开现场会,紧接着,市教育局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仙桃市孝雅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将孝雅教育作为特色品牌来打造。
市教育局统一购买了《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书籍,分发给各中小学教师研读。2003年以来,市继续教育中心一直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作为对教师和校长培训的重点内容之一。2005年秋,市教育局召开了全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工作会议,并以文件形式对这项活动的意义、目的、原则、内容、要求作了科学而具体的阐述,并确定城乡14所中小学为孝雅教育重点实验校。全市中小学孝雅教育由此全面展开。
为了深化全市中小学孝雅教育,市教育局于2003年—2005年先后分批组织中小学校长们到四川宜宾、河南新乡、山东曲阜、北京大兴、浙江金华等地考察学习外地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成功经验。每次考察结束后,市教育局组织专门的研讨会,校长们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共同谋划孝雅教育方略。2005年春我市被北京东方道德研究所正式吸纳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行动研究课题”实验区之一,为我市提供了更高更广阔的研究、学习、交流、创新的平台。
3、辐射“三大领域”,营造孝雅教育氛围。市委市政府发现仙源学校典型以后,认为孝雅教育不仅属于仙源学校的成功经验,而且属于全市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要从打造“孝雅城市”的战略高度,开展这项活动。为此,市委宣传部颁发了《关于在全市开展“孝行”、“雅行”教育活动的通知》,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孝雅教育在党政机关、新闻媒体、公共服务行业三大领域迅速展开。市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转变机关作风、树立机关形象,提高执政水平为目标进行孝雅修炼;仙光日化作为民营企业以推行孝雅为已任,赞助市妇联组织“敬老好儿女”和“小孝星”评选活动;市人民医院制定《护士服务礼仪》、《医患沟通工作服务流程》等制度,将服务规范、用语文明作为医护人员行为准则;商城大厦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青年职工的爱国主义精神,以“孝心、爱心、关心”为主题进行演讲比赛。2006年全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会上省领导高度赞扬我市孝雅教育工作经验。
二、创新“学、行、传”孝雅教育模式 孝行成大德,雅行铸完美。为使孝雅教育扎实有效的开展,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学、行、传”的教育模式。
1、学孝雅,力求把握精髓。
学孝,就是让学生知孝、懂孝,树立起孝的观念。我们要求小学思品课和初中政治课教师把教材中孝敬父母的内容作重点讲授,并将这些内容全部精选出来,作为学生必背的内容,期末测试时将成绩记入学生素质报告单;要求学校利用每周主题班会的时间学习宣讲孝敬父母的内容,唱感恩之心的歌,跳感恩之心的舞,开办行孝“心灵之窗”;倡导学校在醒目处建造“新二十四孝园”,把我国古人孝敬父母的故事制成二十四孝图贴在校园内。我们还选辑了现代孝子的故事,供学生学习;开设了“孝行课程”,小学每周一个课时,中学每两周一个课时,以班主任和语文教师为孝行课教师,并把孝行课教师的备、改情况纳入常规考评中;还编印了《孝行读本》,作为校本教材引进课堂;在学校传统的“愉快周末”活动中,组织学孝专题的故事演讲,并将这些故事编集成册,供学生交流传阅;要求每个学生都要了解父母,对父母的生日、兴趣爱好、工作单位、工作业绩以及为自己取名所包含的期盼和爱心等。
学雅规,我们明确要求学校从日常生活入手,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对学生在走路、上下楼梯、集合站队、大型活动、进餐、就寝、清洁卫生、回家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雅行规范。我们还要求小学生把《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蒙文作为必背的内容。我们组织力量编印了阐释雅行雅规的《雅行七言志》、《雅行规范四字经》。要求学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写雅行日记,写雅行作文等。
2、行孝雅,力求贴近生活。中国传统的德育,是实践性的德育,这是从历史上开展孝雅教育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因此,没有实践就没有真正的孝雅教育。我们主张孝雅教育贴近学生,贴近学校,贴近实际,让师生在生活中接受教育,在教育中学会生活。
我们开展了家庭“五个一”的行孝活动:即每天对父母说一句体贴或感激的话;每周为父母做一件侍奉性的事;每月给父母写一封信汇报自己在校学习、生活情况;每学期承担一项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每次假日为父母制作一件节日礼物。
我们制定了学生雅行的“五项修炼”,即炼心灵、炼行为、炼气质、炼脾气、炼个性。要求每个学生做到心灵雅、行为雅、气质雅、脾气雅、个性雅。做到“七主动”,即主动在学习上提问,主动纠正学习中的错误,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制止不良行为,主动帮助他人,主动协助老师工作,主动为班级服务。与此同时,市教育局要求各学校狠抓一日常规的雅行管理。在学生中广泛地开展“六个一”的活动,即每天捡一次垃圾,主动扫一次地,见面互问一声好,晚睡前互问一声晚安,每周反省一次自己的不雅举止,每月参加一次公益劳动。
3、传孝雅,力求融入社会。传孝,就是为了推崇传统的孝行美德,并使之发扬光大。为此,我们坚持要求学生写行孝日记,写颂孝文章,举行“孝行教育”征文比赛,将评选出的获奖文章刊登在《仙桃教育》杂志上;市教育局在各学校定期开展评选小孝星、编孝星谱、贴孝星榜活动,让小孝星的事迹成为师生的行孝楷模;我们编印了《孝行专集》,在“孝行节”里举办孝行演讲会、歌咏会,还聘请校外的“孝子”、“贤媳”到各校作孝行报告。
扬雅风,我们制定了雅行教育评估方案,定期开展“雅行形象大使”的评选活动,并把这些“大使”的事迹编成话剧、儿童剧,在学校组织的大型节日庆祝活动中演出,让这些“雅行大使”成为全校学生学习、效仿的楷模。
为推动孝雅教育在全市开展,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责任分工制度和述职考评制度,以中小学校为阵地,大力开展“学孝、行孝、传孝”、“学雅规、正雅态、扬雅风”的教育活动。“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孝行、雅行教育活动延伸到社区、居委会和企事业单位,为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构建起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孝雅教育网络。
三、实现“真、善、美”孝雅教育目标
中央文明办以《湖北仙桃市深入开展行孝讲雅传文明活动》为题,高度评价我市孝雅教育:“湖北省仙桃市坚持在未成年人中开展孝雅教育活动,着力增强他们的善良情感、责任情感、爱国情感,培养环境优雅、室内典雅、谈吐儒雅、情趣高雅、举止文雅的良好习惯,引导他们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取得了明显成效。”
1、孝雅教育培养了学生真爱之心。
“两行”教育实施以来,孩子们的言行举止大为改观,他们比从前更加富有爱心和同情心,把争做品学兼优的学生作为回报父母的最好行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以确立,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养成,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各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小孝星、雅行大使和文明使者。2005年5月,仙源学校的王登同学当选为全国第五届少代会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同年11月9日上午,我市首届“仙源杯”文明使者表彰大会在仙源学校举行,钟宁、易丹等10名同学被评为我市首届“仙源杯”文明使者。这些文明使者在学校里是孝雅小学生,在家中是孝雅小主人,在社会上是孝雅小公民,是我市“两行”教育中表现优异的学生模范。小孝星郑亚洁利用假日回家给80多岁的奶奶端水洗脚。当小亚洁用双手捧起奶奶那双散发着恶臭的小脚揩洗时,奶奶热泪盈眶,激动得浑身颤抖。小孝星肖楠在寒假期间,每天守候在生病住院的爷爷身边,给爷爷喂药,为爷爷揩去嘴边的白沫。当肖楠同学把医生端来的药先自己尝尝苦涩、滚烫,然后一勺一勺地送进爷爷嘴里时,爷爷哭了,在场的医生、护士和同病房的病人也都哭了。这种感动,是孝行感化后的真情迸发,是心灵净化后的境界提升。
2、孝雅教育激发了社会友善之风。
关爱在传递中发扬光大,人间就会充满友善。孝雅在修炼中积淀内化,友善就会蔚然成风。
湖北师范学院优秀女大学毕业生陈敬道,放弃在城市工作的机会,带着生病的养父,到仙桃市一所偏远农村中学支教。教育部办公厅通报称赞她“自强不息、知恩图报”。陈敬道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风采,也赋予她的名字深刻的内涵:敬老尽孝道,敬业尽师道。
孝雅教育的全面推行使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悄然发生着变化。市民举止文明,谈吐优雅,行为规范;遵守交通规章,不违章不乱闯;路遇陌生问路人,热情指点;维护环境卫生,不乱扔乱放乱贴乱画。我们惊奇的发现,其实文明行为就在我们生活的点滴之中。
3、孝雅教育彰显了城市文明之美。
仙桃市坚持正面导向,连续11年开展“敬老好儿女”评选活动,共评出市级敬老好儿女316名,镇级敬老好儿女2600多名,参与评选人数累计超过100万。为充分发挥敬老好儿女的典型示范作用,每年组织较大规模的事迹报告团到各镇、村和社区巡回演讲,市电视台实况转播,将评选过程变成宣传典型的过程,变成弘扬美德的过程,变成道德教化的过程,有力地促进了良好家风、村风、民风的形成;仙桃市还注重文化引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以社区文化、广场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为重点的春节舞龙舞狮和端午龙舟赛以及农村文艺调演,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市民的文化生活,尤其是每年百场以上的广场文化,被群众誉为“永不落幕的舞台”和“没有围墙的剧场”。这些活动的展开,促进了市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实践告诉我们:创新德育工作必须尊重学校首创,创设德育载体必须植根于深厚的传统文化,提高德育实效必须凝聚社会合力。这也正是孝雅教育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根源所在。我们将一如既往地开阔视野,创新思维,不断充实和丰富孝雅教育内涵,促进我市德育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孝感精心打造“四孝”品牌孝感因汉孝子董永卖身藏父、行孝感天而得名,是中华孝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和中国孝文化之乡。近些年来,孝感市充分发挥孝文化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开展孝雅教育,落实立德树人孝雅教育已成为学校的立校之本和重要标志,并且从学校逐渐走向社会,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的广泛认可。我校先后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单......
“五心”教育引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所以我们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公民道德......
打造学生会品牌 引领系常规建设本学期为为了响应学校快乐工作、快乐学习的氛围,进一步改善经管系学生会的工作环境。2014年3月6日,我系全体师生自发对学习区和生活区进行整改......
孝道感悟与心得常言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是做人的基础、道德的根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当前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利益的驱使,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