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习惯_习惯与能力
阅读习惯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习惯与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阅读习惯要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着手,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读书动笔的习惯、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带着工具书读书的习惯等基本素养,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谈点肤浅认识。1.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着手,培养阅读习惯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快乐,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地去学习,去探索。学生只有对读书感兴趣,才会在阅读方面有最好的收获。
①向学生推荐阅读的素材,激发阅读的兴趣。“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兴趣。”因此,教师要向学生推荐那些内容健康、言辞优美、图文并茂、有教育意义的读物。如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卡通类读物,中高年级学生喜欢的故事性强的童话、神话、寓言、英雄人物故事等,让学生在书中找到生活的乐趣,产生读书的兴趣。
②创设生动的情景和丰富的形式,激发阅读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创设各种情景和形式,如精心设计导语,可以赢得“开门红”的效果。
③有效利用各类评价,激发阅读兴趣。一是开展故事汇报活动,让学生把课外阅读到的故事,在班上讲述,开展评比活动,激发学生多读课外书,展示自己的欲望和兴趣;二是利用语文课堂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评价,如,教师读学生评,学生读教师评,学生读学生评,自己读自己评等,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好的阅读就是给人以艺术享受,从而产生把书读好的欲望。
2.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当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也就有了阅读的欲望和动力,要想使阅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①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习惯。培养自觉读书的习惯就是要求学生把阅读习惯化、生活化,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的培养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有明确的要求,一开始要作为学生每天必完成的作业一样对待,如要求学生做到每天早晨、中午、睡前的时间挤出一点时间读书,每次读一点,每天读一些,习惯也就成自然了;二是要考虑阅读材料尽可能是学生喜欢的;三是要求家长配合,共同完成。从一年级就开始做起,先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阅读,有不认识的字也没关系,可以家长念,学生听,逐渐形成在家庭自觉读书的生活惯例。自觉读书的习惯贵在坚持,[3]在这当中,教师和家长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兴趣、个性,要给孩子自由选择阅读材料的空间,循序渐进,慢慢进入正轨。
②培养读书动笔的习惯。徐特立先生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读书动笔的重要性。读书动笔的要求包括“圈、点、勾、画、写”等。阅读时边思考边动笔,在书中勾画、圈点,有助于帮助抓住重点,深入理解;通过在文中批注或摘录文中的好词佳句,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丰富学生的思想;对语文功底比较好的学生,还应当要求及时记下心得体会,写简短的读书笔记。这一习惯的培养一开始比较困难,学生会觉得麻烦,因此开始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一旦尝试到了这种方法的好处,就会形成一种自觉,长此以往,读书动笔的习惯就会养成。
③培养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阅读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过程,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从本质上讲,阅读过程就是思维过程。边读边思考,能让自己在阅读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读得自觉,读得深入,读出自己的心得和体会,阅读的收获就会更好。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把这种习惯作为学生的一种素养来培养,纠正那种读“忘口书”,口里念念有词,心却不在文中的不良习惯。指导学生读书时常问“为什么”和“为什么不”的习惯。如教学《石头书》,要解决“什么叫石头书?”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勾划出能说明石头像书的语句或语段,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读书,找出了以下内容: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外形)。石头上有字也有画(内容)。它可以告诉我们哪座山下埋着煤炭,哪块地下藏着矿石。(作用)找出了这些内容,对理解“为什么叫石头书”也就找到了答案。
④培养使用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培养学生读书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遇到困难不依赖别人的习惯,对学生的人品,将来生存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学生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要么会问老师或其他人,要么置之不理,长期这样,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收获就大打折扣,以至于同一个字、同一个词,学生见过几次也不知其音不明其意。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着手培养小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小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能够而且有时需要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语文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如教学《荷花》一文,理解“挨挨挤挤”一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很快明白了这个词的本意,接着师让学生做动作理解,并感情朗读这句话。荷叶的多以及荷花生机勃勃的情景立刻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了。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并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解决阅读中的困难,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会利用工具书是一件惬意的事!
总之,在新课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有意识,有目的地逐步培养,要做到持之以恒,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阅读的兴趣,最终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渐变成阅读习惯。语文教育老前辈叶圣陶先生曾多次论述养成习惯的重要性。如:“必须使种种方法成为学生终身以之的习惯。因为阅读与写作都是习惯方面的事情,仅仅心知其故,而习惯没有养成,还是不济于事的。”“语文方面的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成他们自己的东西。”所以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阅读习惯会让学生受益终生的。“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哪些阅读习惯呢?《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学习指导》中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除了着重培养阅读能力之外,同时还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种习惯主要包括:认真读书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一边读,一边圈、点、画、记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课外阅读的习惯等。”这些习惯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有着重要作用,会使他们终身受益,应当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在阅读训练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在教学中如何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方法是多种的,我觉得应从下面几点做起:
一、培养“我要读”的心理
这种心理是直接推动学生阅读的内在的重要动力,是形成阅读习惯的重要前提。教学中我向学生介绍中外名人读书成才的非凡故事。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意义,端正阅读态度;其次要通过讲述、对比、训练等方式暗示习惯在阅读活动中的重要意义,以提高学生对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认识,使学生从心理上产生阅读的愿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形成习惯,习惯成就性格,性格能决定人的一生。我们都知道,兴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产生充沛的精力、形成顽强的毅力,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以说培养学生的阅读
兴趣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培养学生乐于阅读 专心阅读的好习惯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爱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我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习惯,使学生带着兴趣自觉专读,由老师要求读变成不读书总想读而且是乐于读的状态。每天晚上我留的作业中一定有这样一条:要求学生读指定的内容,并家长签字。这是我培养学生读书习惯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时间长了,学生根本不用我说,每天晚上都知道读书签字(签字是防止个别懒惰的学生偷懒。)使学生认识到:只要用心专一,就能取得成功。就像蚯蚓“虽无爪牙之力,筋骨之强,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四、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是阅读教学的关键所在。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关键所在。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要让学生边学边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主要通过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设计科学的训练程序来实现。这样久而久之,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就会形成。如:《月光曲》的教学,我是按以下训练程序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的:
第一步,初读课文。①先看题目,从题目中初步了解课文要讲的是古时候留下的一口井。②通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词查阅工具书。③谈谈初步得到的印象——课文讲的是什么。
第二步,精读课文。①一句一句地读,把每一句话分清楚,读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有的词要放到句子里才能理解得准确,如“乳汁”,文中喻井水。有的句子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例如:“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甜美的乳汁,哺育着平原上的儿女。”这句话单独理解就不易领会它的意思,如果联系上句“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联系下文“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到古井边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意思就不难理解:古井把泉水供给乡村的人们饮用,就像母亲用乳汁喂养儿女,只是贡献,毫无所求。②读完一个自然段(或一层意思说完的地方)就停下来想一想,这些话概括起来是什么意思。③照上述方法一步一步读下去,一层意思一层意思想下去。④读完后,回过头来再想一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如:课文讲了作者故乡的村东头有一口古井,为大半个村子的人提供用水;从早到晚,到古井挑水的人络绎不绝;乡村的人们长年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不要报酬;古井不仅为乡亲们供应水,还使他们懂得怎样做人。第三步,把握课文。①根据课文所讲的几个内容给课文分段,在段末用“‖”表示。②概括各段的段落大意。③把各段大意连起来,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上述三个程序,教学中若能步步落实,反复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便得以养成。
总而言之,在教学中,要运用比较适合本班学生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阅读成为学生的主动行为,养成学生乐于阅读的良好习惯,使他们受益终生。
语文教学大纲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即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知识储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语文老师共同面临的艰巨任务。从实践来看,我认为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着眼点还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下面,我就如何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谈谈自己的几点肤浅认识。
一、出发点是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阅读兴趣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兴趣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让枯燥的阅读变成有趣的阅读,让学生真心地热爱阅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所要阅读的篇章,明确阅读的目的和任务,并进行引导,选取有趣或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某一方面,例如作者经历、写作背景、主人公遭遇、相关文化知识以及作品反响等加以详细介绍,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带着思考和趣味去读。渐渐地,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增加了,能力提高了,好奇心满足了,兴趣也就培养出来了。
二、落脚点是课本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阅读习惯地培养要从阅读课本开始。
语文课本是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重要基础和最好凭借,是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的重要依托。“课本无非是个例子。”文质兼美的课本,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而且还可以通过对课本的学习,直接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
新编初中语文课本图文并茂,知识丰富,体系完整,包罗万象。每册教材前有“编者的话”,每个单元前有“单元提示”,每个单元后有“诵读欣赏”、“口语交际”、“社会实践”等。课文中有精美的插图,课文下有详细的注释。此外,课本后还有“附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每一篇课文都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有很强的典范性、可读性。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用好课本,有序地、科学地引导学生咀嚼课本,以“用教材”的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能力点是方法
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效率的有力保证,围绕这一点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坚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的原则,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其次,要教会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认真做好摘录,及时写出随感。许多学生阅读时只动口眼不动手脑,以致收效甚微。因此,要求学生在阅读时圈点勾画,摘录批注、仿写改写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再次,要教会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让学生在阅读时能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进行讨论探究、感悟发现,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真正用自己的心灵去解读作品,获得乐趣,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前提和保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挖掘生活中的“美”。
习惯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每个都有自己的习惯,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那么,我的习惯是什么呢?自从六岁时,我养成一个习惯:每次上卫生间,先用水把厕所冲得干干净净才能大小便,然后再用水冲......
习惯习惯1为了让自己幸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吧!——题记好习惯让人一生幸运,坏习惯让人一生不幸。习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名词,但又有多少人真正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那就得问......
习惯习惯1“一个好习惯,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一个好习惯,会令我们受益匪浅,但一个好习惯往往缘于自己痛苦的经历”。这是我总结出来的经验。上学伊始,我写作业就有一个很不好的习......
天朗气清,微风飒爽,再次唱起雄壮的国歌,看着五星红旗徐徐升起,我们的心头不油升起一种期待,那就是在这绚丽的季节里,用我们的汗水和智慧再书写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我跟大家交......
2014-10-27国旗下演讲稿习惯的力量丁勇亲爱的老师们和可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议题是“习惯的力量”。(告诉我习惯该怎么说)从小到大,“好习惯、坏习惯”一直伴着我们,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