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弟子规”的感想_弟子规学习感想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学习“弟子规”的感想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弟子规学习感想”。

学习“弟子规”的感想

最近公司每周一课的时间在播放《弟子规》。说是近期很流行的培训课(不过在他们放映之前,我还真是一点都没听说)。

刚开始确实有点不屑,因为讲课的教授自己也说,这是古人用来教育小孩子的训言。我们基本都是可以有小孩的年龄了还看这个……

不过,听了2次课以后,这种想法慢慢改变了

其实具体的内容我也不见得都能背下来,但是那位教授讲的几个小故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第一次的触动是在那个警察局长给小朋友讲完课后,告诉他们:“你们知道吗?哪怕是死去很久的人,只要我们看到他的骨头,就能知道他是男是女。“小学生们都觉得不可思议,纷纷询问是如何知道的。警察局长说,“男生和女生的骨骼颜色是有区别的,特别是生过孩子的女性,骨骼略呈灰色,因为妈妈为了孕育孩子,把自己身体的养分都传给了孩子……”当时一听,顿时觉得头脑一阵胀痛,眼眶顿时红了,突然就想到妈妈头上花白的头发,就算染色,不时的还会褪去……心情异常沉重。

今天的课我记住了那几句:父母叫,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乍一看,都是小事,或许很多人都觉得不值一提,甚至有逆反情绪,我刚开始也觉得……父母的训话、要求也不见得都是对的,难道还都要接受啊。不过再想想这些无非说的就是一个“孝”,“孝”——“老”在上,“子”在下,强调的就是长辈和晚辈间血脉相承的联系。而“教”——孝之文也,乃是中国文化中一贯要求的做人的根本——孝为先,然后习文。父母养育我们的恩情重如山,难道我们不应该把这视为做人的根本吗?所以,至少不要太过忤逆,即便父母的想法、做法不对,至少也别正面冲突。

说到“父母叫,应勿缓”,讲师还提到一个典故,说的是春秋时期一位非常有名的政治家和教育家——曾子。他是个著名的大孝子。有一天在山上砍柴,刚好有个朋友到他家找他,曾子的母亲没有什么文化,怕言语上有什么不妥之处,既不敢与之交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那时妇人不能随便出门,曾子父亲早亡),于是用牙齿咬着手指,直至出血。这时候,在山上的曾子顿觉得心口一紧,怕母亲有事,立刻下山来,跪问母亲是否有事。母亲如实相告。

讲师说完,很霸气地说:“不要跟我讨论这个典故的真实性,我就坚信这是真的!父母对儿女的呼唤,尤其是母亲对儿子的,有时候就是不需要言语。”挺有魄力的一讲师。

还有一个小故事,在网上看到的。发生在一小公园,一个3、4岁的小男孩在草地上玩耍,他年轻的妈妈唤他回家,叫了他很久,他也不理会。直到母亲拿出一条巧克力,在手中晃了晃,小孩立刻被吸引住了,妈妈问他想不想吃,他说想,妈妈说那要跟我回家吃。小孩立刻就乖乖地跟妈妈回家了。

教授说,这就是现在非常流行的父母对孩子的物质奖励式教育。仔细一想,这不是对孩子进行人的教育,而是动物的条件反射教育!长此以往,就不是“父母呼,应勿缓”,而是“物欲呼,应勿缓”了!而人的欲望是会膨胀的,直到有一天,父母无法满足孩子的欲望,那么孩子很有可能就会将父母弃之不顾,这样的案例比比皆是,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想想,这些都说的很有道理,真的值得我们好好反省,对父母,我们做的真的够了吗?

弟子规学习感想

通过学习《弟子规》我有以下几点感想:1.入则孝。百善孝为先。为人之根本即为孝。本篇通过14句话让我明白如何尽孝道。年幼的时候,无论我有什么要求、有什么呼唤父母都能尽己所......

弟子规学习感想

弟子规学习感想弟子规学习感想《弟子规》通篇约一千多字,言简意赅,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

《弟子规》学习感想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弟子规》学习感想,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学习弟子规感想

学习《弟子规》第七章“余力学文”的感想我喜欢《弟子规》,特别是学习第七章“余力学文”,亦是受益非浅。“余力学文”这部分讲的是怎样读书学习。我尤其喜欢这句:宽为限,紧用功......

学习弟子规感想

学习《弟子规》感想一 从2月10日开始公司组织学习《弟子规》。今天学习了《弟子规》“入则孝”之一。“孝”者上老下子,强调的是血缘的延续。 作为孝,我们应该做到: 父母呼,应勿......

《学习“弟子规”的感想.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学习“弟子规”的感想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弟子规学习感想 弟子规 感想 弟子规学习感想 弟子规 感想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