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语论文[优秀]_俄语论文
俄语论文[优秀]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俄语论文”。
编号
本科生学年论文
浅谈俄罗斯科技
学 生 姓 名 专 业 学 号 指 导 教 师 学 院
杨雅麟 俄语 111012103 关慧颖 外国语学院
二〇一三年六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摘要
纵观二战之后的俄罗斯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看出俄罗斯科技发展曲折的过程,作为在基础科学位于世界一流地位的国家,俄罗斯拥有世界领先的科研领域,但就某一层面来说,俄罗斯的科技发展较欧美还有很大差距。它在苏联时期,曾在科技领域拥有震撼世界的突破,在解体后有一度一蹶不振。普京上台后,科技又被作为俄罗斯复兴的重要举措提上日程。虽然近年来俄罗斯科技得到一定恢复和发展,现在俄罗斯要想成科技强国困难重重。前路漫漫,好梦待圆,今后俄罗斯科技成就仍值得期待!
关键词:历史 成就 基础 水平 科技
I
长春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目录
摘要............................................................................................................................I 目录...............................................................................................................................II 1.绪
论.......................................................................................................................1 2第一章.........................................................................................................................2 3第二章.........................................................................................................................5 4第三章.........................................................................................................................8 5结论...........................................................................................................................10 参考文献.....................................................................................................................11 致
谢..........................................................................................................................12
II
绪
论
近代俄罗斯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这些成就和它雄厚的科技基础,政策法规以及发展水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无论是在核领域,航空航天还是诺贝尔奖的获得方面,俄罗斯都可以说站在世界的前列。这些光辉背后的强大的基础,就成为了我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说都有哪些机构部门和政策条例,助力了俄罗斯科技的振兴。
通过对俄罗斯科技成就的深入调查,我初步了解了俄罗斯取得的成绩。对俄罗斯科学院,国家科学中心,俄罗斯科学城,俄罗斯科学研究基金会等进行的调查,让我更好的理解了这些成就取得背后的力量。也就现今俄罗斯科技发展水平进行了深入的理解,对未来俄罗斯科技发展的方向有所展望,对俄罗斯科技前沿领域有了初步的认识。
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目的是更好的了解俄罗斯科技发展的历史,也能更好的展望俄罗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对今后俄罗斯科技方面的政策有更深入的理解,也对于中国经济科技领域的合作有初步的认识。为学习俄罗斯科技方面的更深层的领域奠定基础的。1
长春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第1章
1.1历史回顾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苏联政府深刻意识到科学技术对增强综合国力的至关重要性,大力发展科学事业,组建了许多新的科研机构(此时苏联的科研机构已达3000多个,大大超过战前规模),使得苏联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医学、地质学等领域的研究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数理科学以明显优势居世界前列,数理科研成果被广泛应用力学、飞机制造、火箭技术、喷气制造、火箭技术、喷气技术等领域:
-1946年苏联第一个原子反应堆投入运行; -1947年苏联建成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同步加速器; -1949年苏联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51年苏联开始拥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电子计算机;
-1954年苏联建成世界上第一座原子能发电站,在这一时期,苏联在火箭技术和空间探索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
-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宇宙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太空遨游。此后,苏联在空间研究领域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这个时期,按科技投入和科技文献发表数量苏联居于第二位和第三位,而研究与开发投入居世界第一位。苏联对科学的投入,是整个欧洲的总和,是日本的1.5倍,仅仅落后于美国。苏联在这个时期的基础研究硕果累累,如在航天技术、新能源和量子物理等方面的研究都走在世界前列。在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人数方面,从1904年到1990年间,俄罗斯(苏联)共有18人获奖,其中:物理奖7人,化学奖1人,医学奖2人,经济学奖2人,文学奖5人,和平奖1人。按获奖人数排列,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七,占诺贝尔奖获得者总数的2.8%。从学科来看,俄罗斯在物理学科方面独占鳌头。俄罗斯(苏联)物理学科的整体研究水平是很高的,除上述诺贝尔奖得者外,俄罗斯出现过许多享有盛誉的物理学家,如瓦维洛夫、库尔恰托夫、列别捷夫、亚力山德罗夫等。迄今,莫斯科的杜布纳核问题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和新西伯利亚的核物理所、自动化和电测量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依然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政局动荡和经济下滑给科学事业带来的危害显而易见。1991-1997年俄国内生产总值共下降50%以上,超过历史上下降幅度最大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25%)、国内战争时期(23%)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21%)。上世纪80年代,原苏联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而科技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率为4%,是世界上科技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国家。苏联
长春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解体后,俄罗斯对科技事业的投入逐年减少,俄对科技的拨款比重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科技经费的严重不足导致科技人员大量外流:1991-1997年间,俄科研人员减少近一半,俄科学院移居国外的科学家占17%。1991-1997年俄罗斯学者答辩的论文数量减少了5%,申请专利的数量减少了80%。
然而,俄罗斯科学家素有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传统。近年来,在外国科学家难以置信的艰苦条件下,俄罗斯科学家仍在诸多领域里从事着世界一流水平的科研工作。例如,1999年俄罗斯科学家发现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第114号元素以及离地球最远的银河系;研制出新型罗斯科学家发现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中第114号元素以及离地球最远的银河系;研制出新型质子束子脉冲源、大型等离子发生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批能在几分钟内准确识别DNA生物芯片;实现了科学史上首次由海底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以及在“和平号”空间站上进行了多项史无前例的科学实验,等等。
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特别是普京总统上台以来,俄政府和社会对发展科技的重要性有了日趋统一的认识,认为必须依靠科技振兴经济,把科技摆到俄罗斯复兴和重振大国地位的重要位置上,提出要保存科技实力、稳定科技事业局势、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的重要任务,认为不如此,“俄罗斯将犯历史性的错误”。近年来,俄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主要有:加强科技立法,逐步建立起科技活动的立法基础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国家引导和支持科技的新机制,出台一系列科技发展政策和发展纲要,形成“国家委托任务”的管理体制;增加科研投入,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目前俄科研投入已增至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以上。重建国家重点研发基地,先后建立了58个国家级科学中心和66个科学城;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扩大国际科技合作,吸引外资,建立合作研发机构。毫无疑问,通过上述举措,苏联解体和俄转轨初期在科技方面的诸多弊端将得以纠正,俄科技事业和实力将有进一步发展。
长春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第2章
2.1俄罗斯雄厚的科研基础实力
俄罗斯拥有庞大的科研机构和众多的科研人员。目前,俄有科研机构4000多家。俄联邦16个自治共和国、10个自治区、6个边疆区、5个自治州都有科研机构。俄科研机构基本分为科学院、部门研究机构和高等院校三大系统。俄科研人数约90万人,有博士2万多人,副博士约9万人。俄每万名劳动者中的科研人数约为140多名,这一比例与日本相当(142人),超过法国(125人)。
2.1.1俄罗斯科学院
科学院是俄最高科研机构,主要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与社会经济远景发展有直接联系的科学研究;发掘科技进步的最新潜力;促进科研成果在经济建设中的充分应用。俄科学院已有279年历史,是彼得大帝于1724年建立的,其科研水平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据1999年资料,俄科学院共有53350名人员,其中院士435人,通讯院士656人,博士8889人,副博士26448人。俄科学院设有为数众多的学部,科学中心、研究所、实验室以及大量附属机构。科学院的研究机构规模庞大、学科齐全,现以一个学部来说明:俄科学院普通化学和工艺化学学部是该院三个化学学部之一,是颇具实力的科研机构之一。1999年的该学部包括15个研究机构:生物化学物理研究所,高分子化合物研究所,金属有机化学研究所,泽林斯基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物理问题研究所,合成聚合材料研究所,活性物质生理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电化学研究所,元素有机化合物研究所,谢苗诺夫化学物理研究所,光化学中心,阿尔布佐夫有机化学及物理化学研究所,乌拉尔科学中心有机化学研究所。学部还对西伯利亚分院和乌拉尔分院一些化学研究所、远东分院化学研究所、国立罗斯托夫大学物理及有机化学研究所等进行科研方法的指导。
俄科学院有18个专业分院按不同的科学领域和研究方向划分为多个科研中心。西伯利亚分院是世界著名的科研机构,约有70多个科研所和工艺设计所,从事数学、力学、工程物亚分院是世界著名的科研机构,约有70多个科研所和工艺设计所,从事数学、力学、工程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质学、人文科学、经济学的研究。1999年分院有35000人,其中75%在研究机构,25%在科研服务部门。现有:院士125人,博士1400多人,副博士5000余人。分院自1957年建立以来,科研成果累累,对苏联和俄罗斯的科学事业和经济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近年来,俄科学院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完成了约5000个研究课题,在基础研究的几乎所有的方面都取得了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如在微电
长春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子和毫微电子、电光绘图新工艺、高温超导、化学、天文物理、超级计算机、分子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都取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成果;在核激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1.2国家科学中心61个
俄在改革和重建国家主要科研架构中,一项重要的举措就是建立科技优先发展领域的国家队---“国家科技中心”体系。
俄罗斯的61个国家科学中心分布的领域:核物理和原子能10个;化学和新材料10个;造船、导航和流体物理6个;信息和仪表制造5个;光电子、激光、机器人和特种化学5个;航空机械制造4个;生物工程4个;机械制造4个;矿山-冶金工业3个;海洋、计量、供水和水利工程3个;生物医学3个;工农综合体2个;建筑1个;天文1个。
俄罗斯政府希望通过成立和扶植国家科学中心达到如下目的: 1)增加对科技优先发展项目的拨款力度; 2)防止高科技人员的流失; 3)加强科技交流与国际合作;
4)提高俄罗斯科研机构牵头单位的国际威望; 5)改善科研集体的氛围;
尽管俄近年财政困难,但仍不惜对代表国家高科技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尖端项目投入巨资,如在“国家科学中心”库尔恰托夫研究院建造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同步加速器辐射源等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重大科学工程,为俄科学家开展优先项目研究和实现技术突破创造了支持条件。
俄通过“国家科学中心”的建立,重点解决高新技术领域的研发和创造活动,加大研制高科技、高竞争力产品的力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国家科技发展方向的重点项目和前沿技术的研发。
2.1.3.俄罗斯科学城
谈到俄罗斯的科技潜力,前苏联时期创建的科学城曾以其雄厚的技术储备和大量的科研成果为苏联国民经济和军工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冷战时期,苏联意识到科学技术对增强综合国力的极端重要性,结合战略需要,开拓在某一城市以一个或几个军工研究机构或企业为中心,逐步形成科学城的雏形。到上个世
纪60-70年代,苏联科学城得到长足的发展,科学城不再局限于军工行业,逐步扩大到军民两用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到了80年代,科学城的优势日益体现出来,科学城为苏联在航空航天、核能、造船、电子以及军备竞赛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90年代初期,由于俄罗斯经济出现滑坡,政府对科技事业的拨款锐减,加上主要从事军工生产的科学城的产品无人问津,给科学城的发展带来严重危机。1995年俄联邦“关于科学城的地位”的法
长春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律草案出台,但由于当时俄国家财政处于深层次的危机之中,该法律未能得到最后通过。1997年11月,在俄联邦科技、原子能部、加卢士州政府及奥布宁斯克市政府的联合倡议下,俄联邦“关于科学城的地位”的法律重新提交国家杜马讨论。1999年4月,俄联邦“关于科学城的地位”法律正式获得通过并以总统令的形式公布实施;1999年9月22日,俄联邦政府通过了“关于科学城资格认定和注册细则”的决议。至此,俄政府完成了振兴科学城的联邦法立法工作。
现俄罗斯境内经国家注册的科学城有66个,人口约300万人,俄罗斯科学城按人口面积分有大有小,而且其差别相当大。俄建立科学城的目的在于:探寻国家财政支持与地方自筹资金相结合来振兴科学技术的有效机制;利用科学城的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地方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地方就业机会和科技人员的收入。
总之,是通过寻求国外投资、政府优惠政策扶持、地方大力推动三者结合的办法来尽快在俄罗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科学城的中心任务,是发挥优势,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活动。现有的58个国家级科学中心之中有12个在科学城里,而且这12个依托科学城的国家科学中心拥有在全球市场极具竞争力的高、精、尖研究方向和行业领域。科技部促进地区科技潜力发展司司长认为,“俄罗斯的优势在于现已积累了一大批半成品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只要再推进一步即成为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好项目”。因此,科学城要大力促进现有成果迅速产业化,同时推进技术创新,为俄罗斯未来的发展储备技术力量。
俄还制定科学城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扩大国际合作。俄科技部充分肯定了一些科学城与西方发达国家(如法国、德国)合作的成功经验,认为利用外资、参与共同研究计划、联合开发高技术产品是合乎科学城发展现状有效办法,值得在所有科学城推广。实践表明,俄科学城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为:
1)科学城是俄发展高新技术、发展技术创新的“基地”和主力军之一;
2)科学城起到俄多年积累的大量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加速器作用;
3)科学城促进所在地区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4)科学城有助于稳定科技队伍,有利于其教育培训和水平的不断提高。2.1.4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
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是一个自治型事业性单位,成立于1992年4月27日,其活动宗旨是按竞争原则支持基础研究工作。该基金会每年启动约8000个来自研究单位和大学的科研项目,资助建立起大批科研通信网、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每年出版200多种学术专著和文集,组织数百名俄罗斯科学家参加在国外举行的国际会议。
基金会积极同俄罗斯科学院和其他科学院、俄联邦科学技术部、俄联邦普通与职业教育部、支持科技小企业发展基金会、俄国境内外的其他基金会和组织开展合作。此外,基金会还承担着对俄罗斯科学学派和杰出科学家资助计划的技术
长春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跟踪任务。基金会的具体工作任务:支持基础科学研究;促进科学家科学素质的提高;促进建立学术交往以及基础科学研究信息在俄罗斯国内外的传播;支持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科学合作;协助培训高素质的学术团体、科学学派和杰出科学家。
基金会资助的基础研究项目主要包括:①数学、力学和信息学②物理和天文学③化学④生物和医学⑤地球科学⑥人类学和社会学。
基金会发放各类助研奖金的唯一标准是竞标结果。基金会提供的资金是无偿的,非商基金会发放各类助研奖金的唯一标准是竞标结果。基金会提供的资金是无偿的,非商业性的。基金会提供资助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科学家、科研小组或科研机构他们必须承诺公布使用基金会资金进行研究的成果并使成果归社会所有。
基金会的资金来源包括两部分:1.国家拨款(占俄联邦预算对科技拨款6%);2.企事业、机关和公民个人(包括国外的法人和自然人)的自愿捐助。此外,其基金会努力寻求其他资金来源,其中包括:外国基金会、地方财政、部门资金和产业集团的支持,以及参与实施大型的国内国际计划。
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同国外科学基金组织的合作不断扩大。1995年,受俄联邦政府委托,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对向国际科学基金组织北郊申请的4547个俄罗斯科学家开发的项目进行了鉴定。根据鉴定结果,有3550个项目得到俄罗斯政府和国际科学基金会的追加拨款。同年,基金会与科技部、教育部、俄科院一道,参与实施了国家支持俄罗斯大科学家和主要科学学派的新计划。
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是适应俄罗斯变化了的形势而产生的新型组织形式。在这方面,俄罗斯总统机构、政府机构、科技部、俄科院都为这种新型科学支撑机构的建立发挥了作用。实践表明,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会这种形式不但对传统的基础研究拨款方式是一个很好的补充,而且在国家科学组织系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1.5“2002-2006年俄联邦科技优先发展方向研发专项纲要”
近年,俄在科技改革探索中逐步建立了国家引导和支持科技活动的新体制,先后制定了为数众多的联邦专项科技发展计划(发展纲要)和科技优先发展方向(项目),在介绍俄科技发展实力时不能不提到它们,因为通过这些纲要俄政府对国家的科技活动进行管理和调控,把全国的科技力量集中到解决使俄在一系列重大科技领域保持和跻身世界领先地位的目标,使有限的资源形成强大的合力,更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
长春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第3章
3.1俄罗斯的科技水平
关于俄罗斯的科技水平,尚不掌握全面、详尽的评价资料,但通过一些综合评价资料和若干体现当今俄科技水平的重要领域也可观其大概。
3.1.1引用几份有关俄科技水平的综合评价资料
资料1称:2000年5月俄对本国的科技水平进行过评估,认为在当前世界上102项尖端科学技术中,俄在其中的52项保持世界领先水平,27项具有世界一流水平。
资料2称: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100项突破性技术(电子-离子技术、生物工程、等离子体技术、核能、复合疫苗、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等)中,俄在其中17-20项居世界领导水平,另有25项经过5-7年可达到世界水平。
资料3称:俄科学院院长曾说,在重点基础科研领域中,俄约有40%的项目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3.1.2体现当今俄科技水平的几个重要领域
1)军工高、精、尖技术领域
2)航天领域
3)航空工业
4)核能领域
5)水下深潜器和水上船舶领域
6)新材料领域
7)激光技术及其他先进制造技术领域
8)信息和电子技术领域
9)新材料和化工领域
10)生命保障系统
11)生态保护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3.1.3俄达到和超过世界水平的技术
据俄资料称,俄在以下技术已达到和超过世界水平:
1)在极端恶劣条件下生命维护和保障系统;
2)煤悬浮体管道运输;
3)语文、文字和图象合成与识别系统;
4)数学模拟系统;
5)激光技术;
6)电子-中子-等离子技术;
长春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7)战略性矿藏(金刚石、金、铂金)和工业原材料的快速评估和综合开采;
8)合成材料;
9)采用非传统配置图的航空航天技术;
10)铀和矿产资源勘探、预测和研究;
11)矿种的识别,石油和天然气的探测和钻进技术;
12)石油层增油技术;
13)非传统式固体燃料和铀开采与加工工艺;
14)石油、天然气和凝析油深加工技术;
15)核能;
16)废弃物燃料的回收和放射性废物储藏和再利用;
17)能源的电子传输;
18)氢气能;
19)气候、生态、地质矿藏和资源变化预测技术。3.1.4 俄52个“临界”科技项目
2002年3月30日,普京总统批准了“至2010年俄罗斯联邦临界技术项目目录”。据资料称,这是一批能影响21世纪世界发展的技术,俄将在最近时期集中国家的力量和资源来发展这些技术,其中一部分俄当前已占有优势,到计划期完成后俄将在相当大部分拥有国际竞争力,可在世界上一比高低。因此,这份目录也可反映出俄科技水平的大致情况。
长春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结
论
在科技发展体制上,俄罗斯其科技发展的激励机制并不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远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但其长处在于能集中国家力量发展最具前景的关键科技领域,并能较快居于这些领域的世界前列。俄基础研究、军工和宇航技术在世界上的领先地位便是这种体制长处的体现。虽然当前俄科技体制也在向市场经济方向转轨,但政府对重大科研活动的支持系统仍得到维持。尽管俄罗斯经济不景气,但对于那些代表国家高科技术水平的世界尖端科研项目舍得投入。
在基础研究方面,俄从苏联继承了“世界第一流的科学”。由于投入不足,目前俄基础研究水平已落后于美国,但仍位居世界最先进国家之列。近年来,尽管困难重重,俄罗斯仍基本保持了其整体科技的完整性,而且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数十项世界级科研成果。在十分困难的物质条件下,俄科学院仍完成了约5,000个研究课题。近年来,在基础研究的所有方面,几乎都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包括那些不进行多年耗资庞大的观察就不可能取得成就的研究。如:俄罗斯科学院在微电子和毫微电子、电光绘图新工艺、高温超导、化学、天体物理、超级计算机、分子生物学、气象等领域所取得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在核激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俄科学家先后在实验室合成元素周期表上第114号和166号超重元素等。这些都表明俄罗斯在面向21世纪的科技角逐中,仍是实力较强的一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各国不遗余力地捞取俄罗斯的科技人才和成果的这一事实本身就足以证明这点。
在高技术研究方面,由于过去的积累和各方面的努力,俄罗斯在很多领域仍然保持着先进地位和许多原创性技术。据俄工业科技部调查,在当今世界决定发达国家实力的50项重大技术中,俄罗斯在其中12—17项技术领域可以与西方发达国家一争高低,如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等。
长春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参考文献
[1]钟亚平,张国凤.苏联-俄罗斯科技与教育发展[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邢莉.不可不知的俄罗斯史[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3] 陆南泉.俄罗斯经济二十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4] 龚惠平.俄罗斯科学技术概况[M].科学出版社2011.[5] 李国庆等.俄罗斯史[M].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2013 [6] 李新.俄罗斯经济再转型-创新驱动现代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7] 王英佳.俄罗斯社会与文化[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8] 吴克礼,王仰.俄罗斯概况[M].上海出版社.2004 [9] 宋兆杰.苏联-俄罗斯科技兴衰的制度根源探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0]余治国.环球时报.俄罗斯科技还能振兴吗http://news.eastday.com/.2010-10-9 [11](美)格伦·e·施.新时期俄罗斯的科技经济与安全[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2](英)伯明翰大学与苏联东欧研究中心.苏联工业创新[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88.[13](俄罗斯)亚维菲波夫.俄罗斯现代史.俄罗斯现代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长春理工大学学年论文
致
谢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关老师,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指导和帮助,不厌其烦的帮助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另外,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也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在此向帮助和指导过我的各位老师表示最中心的感谢!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到的各位学者。本文引用了数位学者的研究文献,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本篇论文的写作。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你问素材,还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灯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学友批评和指正!
ЗаключениеЗаключениеВ данном исследовании обращается внимание на деятельность М.В.Ло......
探索未知领域是一种挑战,但也是发现新知识和拓展视野的机会。较为完美的总结应该能够全面地概括所总结的内容,不落下任何重要的细节。5、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教训对我们很有借......
毕业论文总结感谢信首先我要衷心的感谢我的导师教授。除了在学习上给予指导外,生活上也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指点,特别是期间对我的帮助让我非常感动。老师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认......
第1篇:“零基础”学生的俄语教学特点和对策研究一、“零基础”俄语学生的特点分析(一)存在母语思维和英语基础的干扰外语思维和语感被认为是一个人掌握外语言语能力的最高表现,......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浅谈俄语“托福”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