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_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是我国社会转型阶段出现的特殊的弱势群体。当前,农村中小学学生中留守儿童占在校学生总数已达60%,部分学校甚至达到80%以上。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留守儿童的数量继续呈上升趋势。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这一中国特有的社会现象,给社会、家庭、学校提出了新的课题。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已经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并必将诱发许多社会问题。研究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探索解决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新方法、新举措,构筑留守儿童关爱体系,使留守儿童不至于因亲情缺失而丧失自信心,使他们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较为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从而真正使留守儿童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现象;家庭状况;心理问题;解决对策 社会现象:作为人口大国、农业大国,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工业化进程的突发猛进,农村富余劳力大量涌进城市,给城镇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为经济的腾飞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就是这些人,把子女留在原住地并委托给其祖辈或其他亲戚照料。平时只注重中在物质方面的“补偿”,很难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慰藉”。这些留守的儿童正处于人的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既具有可塑性,也具备可变性。由于缺少父母的正面诱导其辨别能力极差。以自我为中心,以自我的想法作为行为准则,形成孤僻的个性和怪异的行为习惯。一些留守儿童开始厌学、长期夜不归宿,形成新的“盲流”,给社会家庭带来了隐患; 有些儿童因为缺少亲情关爱,被社会上坏人拉拢和利用,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家庭现状:由于受经济大潮的冲击,以往传统的淳朴的乡情民风受到了极大影响。人们的价值观、思想观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一部分家庭,在金钱的诱惑下被瓦解。父母离异、父母一方离家出走玩失踪的比比皆是。有些父母丧失了起码的良知和道德,对小孩不闻不问;一些有责任感的父母,也只能是通过电话、视频等联络方式和子女交流,暑假寒假把小孩接到身边短暂的团聚,更多的是拼命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孩子“富裕”了,又缺乏管控,上网、赌博、吃零食等一些坏的习惯得以滋生和蔓延。沉迷游戏、在生活上攀比、铺张浪费等,是这些学生逐渐缺少责任感,缺少感恩心、同情心;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对孩子的溺爱,也是留守儿童任性、不讲礼貌、自私、不合群、没有集体观念的主要因素。

家访中,我们发现一些家庭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几乎到了让人无法想象的程度。老师为了走访一个留守儿童家庭,提前预约了三次,最后得到的是爷爷电话里的坚辞“老师,我忙得很,你不要老来烦我,我晓得那孩子顽皮,你打吧,我不会怪你。”冰冷的回复、简单粗暴的方式,真的让老师无语。这种极不负责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成长不能不说是一种摧残。

一位公安工作的朋友告诉我,有一个小孩被坏人利用,涉及一起盗窃案。当民警上门走访时,孩子的爷爷开口第一句话竟是“你说吧,要罚多少钱”。丝毫没有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和对家庭教育失败的悔改之意,这种“爱”只能把孩子送进“深渊”。

一位奶奶的叙说,催人泪下。儿子好吃懒做,在外面打工好几年没寄一分钱给家里,儿媳妇跟人跑了,丢下一对双胞胎儿子,靠两个老人捡破烂生活。这给小孩幼小的心灵笼上了巨大的阴影。

一个小女孩,父母把她寄养在朋友家。小女孩成天沉默不语,从来没有一丝笑容。有时候当面叫她,她居然没有一点反应。胆小、孤僻,不与人交流,学习成绩特别差。

农村留守儿童主要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缺乏安全感,自我封闭,完全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童真童趣。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觉得自己没有依靠和坚强的保护,与人缺少沟通和交流,与父母都在身边的儿童相比,觉得被遗忘,得不到关爱。对任何人都会产生抵触情绪。缺乏自信、在处理事情是很无奈,所以选择沉默。这种孤僻的性格一旦形成,就会以一种负向情绪体验而存在。他们感到非常孤独,在内心产生了极端自卑的不健康的心理。这种情况一般女童居多。

二、缺少正义感,盲目“保密”,给自身安全带了隐患,也扭曲了人格,对人性和社会的认识带来偏差。现在中小学生当中存在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坏人坏事很难查出“源头”。比如,学生被擂肥,受到威胁后不敢告诉老师,怕遭致更大的伤害。留守儿童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缺少正义感和信任感,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他们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仅存在于“弱肉强食”上,于是会演化成两个极端:一是在自己具备条件时,也会去欺负其他弱小的同学,暴力倾向使他们在得到“好处”时而变本加厉;失去了社会监督、父母管教行为失去准则,性格变得怪异;二是由于一直被压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逆来顺受,任人宰割,最终“奴性”化。这类学生,他们都不会主动将一些坏的现象揭发出来,形成信任危机

三、缺乏是非观,盲目效仿,给社会家庭造成危害。前段时间,本地两名中学生戴着墨镜,手里提着公文包,包里放着菜刀和铁锤,找一小学生要钱,声称不给,就杀了他。小孩吓得不敢上学,最后爷爷奶奶护送着到校,老师了解情况后,和民警一道处理好了这件事,一些网络、电影、电视中的情节在现实中再现,是这些儿童被所谓的“侠客”、“大哥”形象所迷惑,整天沉溺于“辉煌人生”的畅想之中。这些儿童最初的本质本不坏,但长时间的效仿,是他们渐渐失去自我,忽略他人的感受和社会的影响,完全成为没有人格追求,有的还养成了抽烟、喝酒、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往往许多留守儿童表面上来看都比其他孩子要更独立、更坚强,然而他们的心灵比其他孩子更脆弱、更不堪一击。他们心态极不平衡,没有理智,情绪波动很大,在与他人的社会交往中不计后果,喜欢在群体之中表现自己,最后成为不良少年。

四、感情脆弱,经受不起挫折,依赖思想严重,遇到问题束手无策。有个学生因为星期天作业没有完成,连续两天逃学。老师上门了解情况,家长竟恳请老师今后不要检查小孩的作业,“他父母把他交给我,万一出了什么事,我无法向他们交差。他不做作业最起码还有个人在,万一哪天离家出走了,我连个人都看不到。”。在家里家长甚至包办学生的全部作业。这样的家庭管理,近乎失控,对孩子的成长极为不利。这些小孩,没有责任感,没有上进心,没有健全的人格,最终也不能成为真正有用的人。

五、“霸道”,意气用事,整个一个“太上皇”。懒惰、自私、独裁,对别人零容忍。在家喜欢发号施令,以自我为圆心;在校很难与同学融洽关系。这类留守儿童逆反心理极强,对抗情绪很严重。他总是带着有色眼镜看世界,他们对家人和老师的管教都置若罔闻,甚至在公开场合与老师和家长顶撞,以显示他们的反抗和玩世不恭。不少留守儿童在校表现较差、人品较低、经常违纪、目中无人、不太合群、没有集体主义观念,六、故意“出格 ”,想通过与众不同的举动引起别人的注意,以达到在某方面“出人头地”的满足。有一个四年级的学生,上课时爱捣乱,下课时爱打架,经常违反校纪校规。经了解,这个学生很小就失去了双亲,曾经送福利院生活了两年,后来奶奶把他接回家。他每天都是自己做饭,洗衣,在校成绩差,一直被老师批评。他变得玩世不恭,认为他在这个世界上是一个被遗弃的人,只有与众不同,才会受到关注,哪怕是受到批评,毕竟总还有人在管他。这种学生,他的内心是脆弱的,因为环境的影响,使他失去的太多。教育承载未来。每一个孩子都是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留守儿童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家庭、一所学校的局部问题,而是关乎整个社会进步、教育发展的一件大事。德育为先,就是要深入探究解决儿童身心发展的新方法、新思路,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关注留守儿童,应该成为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不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带来不稳定因素,也会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重心。我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学校层面:

一、成立家长委员会,开班家庭教育培训班,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通过家长委员会,处理家校之间的问题,密切家校关系;通过家长学校,是家长懂得更多的家庭教育方法;通过家长会、学校开放日,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家校共同制定学生成长计划。这样是留守儿童充分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得到更多的关爱。

二、加强心理健康咨询室建设,加大心理咨询师培训力度,给留守儿童倾诉、发泄、表白的空间。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制度,关注留守儿童成长进步。

三、大力开展“课外访万家活动”。通过家访,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家庭状况、学习、生活、身体状况,及时解决留守儿童的困难和问题。

四、利用学校的电脑、电话,建设“爱心传达室”。定期安排学生与父母交流,缓解学生的思想压力,让学生了解家长工作的艰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感恩。

五、利用学校网站、文化橱窗等对留守儿童的典型事迹进行表彰,发掘正能量,使留守儿童学有榜样,赶有方向。

六、加大留守儿童关爱工程建设力度,开展对口援助活动。对经济困难的学生,学校要给予救助;对问题学生,要组织专班进行帮扶;对学习困难学生要成立学习小组、互助组、进行送教;学校每年从师生中选拔优秀人员为爱心天使,定期开展活动。

七、充分发挥少先队、共青团组织作用,开展对少儿身心发展的有益的德育活动,形成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社会层面:

一、建立留守儿童家庭联系制度,组织公安、政府相关领导进行走访,了解留守家庭生活情况,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情况,做好政策宣传,送达人文关怀。为外出务工人员解除后顾之忧。

二、鼓励进城务工人员将子女带在身边生活、学习,保证完善的家庭教育才是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最有力的保障,让所有“留守儿童”都不用再“留

三、开展书香家庭、五好家庭评选活动,为留守儿童家庭树立榜样,形成浓郁的书香氛围,和德育氛围。通过耳濡目染对留守儿童施加影响,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四、加大社会综合治理力度,通过对黑网吧的治理、涉黄赌毒场所的整治,净化社会环境,形成风清气正的大好局面,使一些社会丑恶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给一些污垢无有藏身之地。留守儿童受到的负面影响也随之减小。建立社会管理网络,及时有效地对各地进行管控、五、设立留守儿童保护机构,对伤害留守儿童、或者利用留守儿童从事违法犯罪的人和事进行严厉打击。实行干部的包保,通过自荐和组织安排,让更多的人参与对留守儿童的保护。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合作。不断研究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总源头上治理社会环境,使这一株株幼苗不受污染,不被遗忘,不会落伍。让全社会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温馨的生活环境。“留守”儿童看似是家庭的事,实质事关社会大局。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花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服务留守儿童家庭,去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进步。只有这样,农村的教育才有希望,社会的发展才有希望。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论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留......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阴影,很大一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性格内向,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还有的......

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

《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农村中的许多富余劳动者,陆续走上了外出打工、经商的行列。他们的孩子绝大......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4篇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谈 农村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浅谈 农村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