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小学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_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初探小学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
初探小学信息技术的分层教学
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第七中学(小学部)
张俊颖
【摘要】由于受不同地域、不同环境和不同教育的影响,学生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操作水平、接受能力等各方面的差异都非常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从学生的差异来考虑,是真正实施 “因材施教”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本文通过借鉴其它学科中分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在比较、反思和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差异,结合小学阶段信息技术学科主要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进行的研究,并形成分层教学的新方法、新策略、新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 信息技术 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思想,源于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它是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包括后进生在内所有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是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实际学习程度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信息技术课程虽是一门新兴学科,但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也很不一样,学生之间诸多的差异性使信息技术学科采取分层教学手段势在必行,这也是目前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手段。那如何开展分层教学,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来促进分层教学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应以系统的教学思想和全方位的教学视
野,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针对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实行动态分层。
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在学习上的差异一般会呈现出好、中、差三个层次,这种客观存在的层次差异,不仅教师心中有数,往往大多数学生也各自心领神会,师生间这种“心照不宣”的共识,常常由于教师怕伤害一些中、下层次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难以启齿,不好明确。要实施分层目标教学法,教师就不能回避这一问题,但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能当众宣布学生的分层情况,而应十分注意讲究方法。比如,首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电脑知识和技能的测试,认真分析学生测试的成绩以及操作中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和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将学生分为三层次:稳定层——学生电脑操作基础好,接受能力强,自学能力强,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称之为A组;发展层——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化,课堂学习中能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经过老师的激励和引导,能较好适应信息技术课堂学习并产生一定兴趣,称之为B组;基础层——学生双基情况比较差,学习教材知识有一定困难,只能按部就班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接受能力及学习习惯都比较差,称之为C组。需要强调的是,对学生进行这种分层,要注意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保护,如果处理不好,将会严重的挫伤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完全与我们实施分层教学的初衷背道而驰。操作时,可以与学生协商分层;在学生自主分层的同时,教师宏观
调控;或者采取隐性分层等方法。同时,要让学生懂得这种分层是相对的、动态的、暂时的,只要自己努力,就可进入更高层次;还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师进行分层的目的,不是置自己于“死地”,不是给自己难堪,而是帮自己选准“起跑线”,放下思想包袱,配合教师实施好分层目标教学法。
二、结合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分层备课。
教师应在吃透教学大纲、教材,认真分析学生个体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课时备课,要把每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相对划分出高、中、低三个层次,使层次不同的学生掌握适合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为各个层次学生设计适度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注意遵循“既要让全体学生达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本目标,又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超过大纲要求去学习”的原则,使目标层次与各类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让不同起点学生都有力所能及的目标。这样的目标设立也是符合“量其力所能至”的育人理念的。比如,稳步层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发展层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基础层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下面以教学《打字练习》一课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基础层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严格按照键盘指法,正确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对于发展层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较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每分钟输入30个以上);稳步层的学生,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键盘指法,正确快速地输入26个英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字(每分钟输入30个以上,练习输入数字是为了以后学习智能ABC做准备)。
三、课堂教学中自觉运用分层教学法。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即在课堂教学及其延伸部分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有区别的教学活动,使全体学生各得其所。在课堂教学中,对稳步层的学生应少讲精练,以“放”为主,“放”中有“扶”,给其提出教学任务后,应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教师并不告诉学生完成任务的方法,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拓展,重视内容深化,培养其良好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对发展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同类强化,注重课本上的内容教学;对基础层的学生则放低起点,降低要求,做到浅讲多练,查漏补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扶”为主,“扶”中有“放”。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如在“文字编辑与排版”教学中,教师讲解对文字进行修饰的方法后,让学生练习。此时,要重点指导学习兴趣不足的基础层学生如何在文章中设置出错落有序、富于变化的版式,通过设置出漂亮的版面,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对学习兴趣很高的稳步层学生就可让其在掌握一般方法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四、课堂练习中任务分层,按层达标。
课堂练习是检验课堂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作业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一般信息技术作业都在课堂上完成,作业难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分别设置。如果难度对他来说过高,就会越做越没信心,渐渐地失去了兴趣,增加了心理负担——“吃不了”;如果难度过低,学生又会越做越没挑战性,慢慢地失去成就感——“吃不饱”。所以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学生能力的情况下,设置不同层次的课堂作业,包括:基础题、巩固题、提高题。提高题主要面向稳步层,他们一般学习能力较强,所以设计一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要求稳步层必做,发展层有时间选做,基础层不要求;巩固题主要面向发展层,一般是教材上的习题,发展层和稳步层必做,目的在于强化技能,巩固操作;三是基础题,是根据基础层的学习能力设计的简单题目,要求全体学生都做,稳步层可适量少做。在学生操作的时候,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分层辅导,如:对基础层多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可以是在“小老师”或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基本的电脑操作,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进而学会思考;对发展层
可采用分组讨论、教师提示的方法,让他们相互学习,逐步提高合作能力、自学能力;对稳步层则给予更多的时间让其独立思考、教师个别点拨,拓宽学习知识面,以此满足优等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力求使稳步层吃得饱、发展层提得高、基础层吃得下。比如:在做将一个文件从C盘复制到D盘的练习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可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层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稳步层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发展层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五、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特别重视反馈——矫正策略,因此,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来说便十分重要了。由于学生因个性差异而进行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因此评价他们的标准也应不同,如果再以一张试卷或是统一的操作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的话,不能有效反应出学生实际掌握的水平及提高的幅度,相反可能会挫伤底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基础层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抛弃自卑,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对发展层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学习积极向上;对稳步层采用竞争性评价,坚
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谨慎、谦虚、不断超越自我。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要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提高一个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要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层次),使他们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我想,教育不能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只能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只有将分层教学真正落到实处,在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心灵情感的交流等多方面兼顾不同学生的需要,促进有差异的发展,才能真正体现教育机会的均等,使师生在共同发展中彼此体验和享受学习的快乐。当然我也知道分层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能力挑战,需要教师投入精力、投入热情、投入智慧,才能在共性协进与个性发展中找到平衡点与支撑点。【参考文献】
1、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中国教育报,2002.9.20第4版
2、汪潮.《教学新理念》.文汇出版社,2003年8月
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一、分层教学的概念分层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设计多层次的教学目标,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
初探初中信息技术分层教学,对电脑很感兴趣,学习自觉,理解接受能力强,潜力较大,有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 中层学生为中等生,电脑基础较好,理解接受能力较好,但在学习上只求过得去,欠缺......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分层教学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必须面向每一名学生,让所有的学生能通过学习有所发展。由于学生间客观存在着......
八年级信息技术分层教学教案我的好朋友授课时间: 1 课时授课周次:第 2 周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单元格与区域的选择; 2.使学生掌握各种类型数据的录入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各......
小学信息技术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杨金桃【摘要】:本文针对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出现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学进度无法统一的问题,提出使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