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夜书所见课堂实录_夜书所见课堂实录
9.夜书所见课堂实录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夜书所见课堂实录”。
《夜书所见》课堂实录
一、揭题解题
(一)复习袁枚的《所见》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们,还记不记得袁枚写过的一首诗。(师板书:所见)生:齐背。
师:对呀,这是袁枚的《所见》,那你们还记不记得“见”是什么意思呀? 生:看见。
师:对,见就是看见的见,“牧童骑黄牛”就是他看见的。(师板书:看见)师:除了看见,诗中还写了~~~ 生:听见。
师:他还听见“歌声振林樾”。(板书:听见)“见”就是看见、听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叶绍翁的《夜书所见》。
(二)解题
师:书有两种意思:书:(1)写,记录;(2)装订成册的著作。(出示)在诗中,哪种更确切呢?
生:(1)写,记录。
师:“书”就是“写”的意思,把它的意思装进题目里,谁来试试?有点难,没关系,大胆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生:把自己看见听见的写下来。
师:是的,也就是把自己看见听见的写下来。(再请生说)师:如果把时间加进去更好。夜里,他看见、听见~~~~ 师:如果在前面加上谁什么时候写下来就更完整了。(板书:叶绍翁)生:叶绍翁写下夜里看见的、听见的。
师:你已经理解题目的意思了,老师给你个建议,把“写”放到前面说更顺。师:你们会说吗?就像他这样,小声地说一次。
(三)读题
师:你们刚才说的就是题目的意思,我们把题目再齐读。师:如果在这里(指“夜书”)停一下就更好了。师:夜里静悄悄的,谁来轻轻地读读。
二、朗读诗歌
(一)出示自学要求
师:接下来我们去读读古诗,在诗里有一个字,(师板书:挑)平常读“tiāo”,在诗里读
“tiǎo”。
师:读诗之前,老师建议小朋友这样做(出示自学要求:1.把古诗读正确、读通顺。2.对照注释,想想诗中哪些事物是诗人的所见。)
(二)学生自学 学生自由读古诗。
(三)交流反馈
师:同学们读得最认真,有的还读得津津有味,谁愿意把自己的朗读展示给大家。(一生读)师:你很聪明,听老师一说,马上把这个“挑”字读对了,你知道为什么读第三声吗?
学生纷纷说“捉”。
师:“挑”是“捉”的一种动作,用树枝把泥土挖开,把里面的蟋蟀挑出来
(一生读)师:有个字要注意一下。(师板书:促)“足”的撇短短的,捺要长长的。你再读一下。(生读对了)师:掌声送给他。师:能放到词语里读吗?再请刚才这个同学。
师:“促织”就是蟋蟀、蛐蛐,古时候人们叫“促织”还有一个故事动人的故事呢?你们愿意听吗?秋天来了,蟋蟀叫得特别欢,冬天来了,冬天来了,你们赶快纺织要准备过冬啦!
师:还有谁愿意读吗? 师:刚才听了这几位同学,都能把古诗一字不差地读下来,真能干。
师:要把古诗读得有味道,还要注意停顿,这些“|”就表示停顿,你们试试看!师:你把停顿读得特别棒,有诗的味道了。
师:相信每个孩子都读得很棒,我们先请男生读读诗(男生读)我给你们打满分,女孩子试试看,加油。(女生读)
师:读得越来越有诗味了,也给你们打满分,老师也想读了,想听吗? 师:刚才有个细心的小朋友问了老师一个问题,古诗上怎么有些数字呢? 生:这些数字是注释,写在了下面。师:什么是注释? 生:可能是注意解释。
师:释正是解释的意思,而注是注出的意思,就是把词语的意思注出来,让大家知道。那这些注释对我们学习古诗有些什么帮助呢? 生:让我们知道古诗的意思。
师: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注释学习这首古诗。
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意
师: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这首诗,诗人在这个夜里到底写了他见到的一些什么?听到了什么?先读前两句,仔细默读,认真想,在重点词语下边画一横。想好了就举手。
生:(边读边想,有的互相议论,有的举手)。
师:(指生1)你说说!
生1:诗人看到了萧萧秋风吹下落叶送来寒冷,江面上也吹来秋风,听到了一阵阵风声„„(到“动客情”就语塞。)
师:你说对了。不过,请大家再仔细想想,这前两句诗中“秋风呀、落叶呀、寒冷呀,江上也刮来秋风„„)这么一个夜晚,诗人心里会是一种什么感觉?认真体会后,谁想好了谁回答。
生2:(举手)冷冷清清。
师:诗人一个人在外地作客又在这么冷冷清清的夜里还会很自然地感到什么?读读想想后回答。
生3:(自由读以后举手)孤单、寂寞、苦闷。
师:(渲染气氛)悬啊,那一夜看不见“扶堤杨柳醉春风”,看不到“小荷才露尖尖角”,看不到“春风夜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浇花”。只有梧桐树叶、沙沙的炬人声,只有那萧萧秋风带来的阵阵寒意,这样的夜晚诗人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孤零零地客居他乡会有怎样的心情? 众生举手)
师:(指一人)你来说!生4:很容易想家、想亲人。
师:对,对!很容易想家,想亲人。这就是在外作客时最容易引起的一种心情。这就叫(板书):动客情,“动”就是牵动(引起)作客的思乡之情(客情)。请大家把前两句再读一遍。生:(齐读)师:我们班也有不少孩子离开家,来到天润求学。(问住校生:你想家吗?)
住校生:我经常想家。
师:尤其是什么时候特别想家呢?
住校生:在夜深人静时,在过节和放假里特别想家。
师:是呀!“每逢佳节倍思亲”(再次渲染):是什么让诗人感到孤独?(生:萧萧梧叶送寒声)。是什么让诗人彻夜难眠?(生:江水秋风动客情)
师:正当黯然心伤时,诗人看到了什么?谁来读后两句诗?想象这是怎样的场面,说给同桌听。(提示:说“挑”的动作、神态、心情)。
生:(朗读后两句)
师:你们读了后两句,又看了插图,高兴吗?
生:(笑)捉蟋蟀呀!
师:你们高兴,我也高兴。诗人在这深夜里忽然从远处看到灯火下的儿童捉蟋蟀,他会高兴吗?
生:高兴!
师:是的,诗人一定会高兴的。请把后两句诗再读一下。读时,想想“知”字的含意是什么?
生:(自由读,讨论)。
师:“知”,你想想: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能够看见(知道)那么小的蟋蟀吗?想想看,“知”字该怎么解释?
生1:估计、猜想。
生2:料定。
师:这三种解释都有“想”的意思。不过,“料定”多少带有肯定的意思,要确切些。请再读全诗。
生:(轻声,细读)
师:是的,诗人看到那两个儿童捉蟋蟀玩得真开心呀,他自己当然也很高兴!可是,诗人这时毕竟不是在在的家乡呀,他看到这里的儿童们玩得那么高兴的时候,就越会想到什么?
生:诗人越会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师:是的,诗人会想起他的家乡和他的童年。那么,这首诗的第二句写了“江上秋风动客情”中的“动客情”是诗人想念家乡、亲人的意思。从这里可以看到诗人在前两句中“动”了客情;在后两句诗中看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童年。
师: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的中心词。全诗从头到尾都融进(蕴含)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地用心去感受这种感情。请再读一遍,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情?
生:(静思细读)。
师:(观察生读后)你们都在认真读,很好。不过,有的读得太快了,有声音太高„„。你想,诗人当时一个人很孤单、很苦闷,思乡心切,情绪低沉的呀,声调要缓慢些。这首诗就是要把诗人“想家”(乡愁)的感情、味道读出来,读得浓浓的。
再自由读,看谁读得最好?
生:(自由读)师:现在,我看诵读好多了。只是“动客情”是诗中的中心词,吐字要清,适当放慢。(范读)“江上/秋风/动„„客情!”最后两句“捉蟋蟀”场景确实令人高兴,但同时又牵动了诗人“动客情”思念家乡呀!所以后两句语气可明快些,但不可过快。
(范读)“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我再请大家齐读全诗。生:(齐读)。
师: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我建议和同学们一起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里去,看看他是怎么写成这么美好的诗篇的,好不好?
生:好呀!(鼓掌)
师:那好,我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深情地)夜深了,诗人孤单单的,多寂寞呀!上床睡吧,又睡不着。秋风萧萧地吹,树叶落了,送来寒意;那篱笆下捉蟋蟀的儿童啊,更加思念遥远的故乡、亲人„„!这一幕幕情景(用手作翻滚状)涌上心头,越想越怎么样?
生:越睡不着,越兴奋。
师:这时,诗人眼前一亮,蹬开被子,翻身下床,就干什么啦?
生:诗人就写下了《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
师:你们看(字幕显示):“诗,就是诗人在生活中的激情碰撞出来的浪花!”„„大家再把这首古诗诵读一遍吧!
生:(齐声诵读)
师:刚才,我们走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好不好?就根据《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把古人的诗句变成自己的语言说一说;要想像、顺口、有感情。先分组讨论,看哪组表达最好?
四、拓展阅读
师:在古代,因为交通和通讯的不便,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成为文人墨客笔下永恒的主题。请看贺知章的:
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生反复朗读直到成诵。指多名学生朗读。
师:从诗中你明白了什么?生:诗人离开家已经很久了。生:但他还能讲家乡话。师:是呀!长年漂泊异乡,当重返家乡时,已经是白发苍苍,难怪: 生: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师: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更是一个思乡的季节,请看: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同桌之间合作读诗句,并交流从中读懂了什么?
师: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把这两首古诗带回去背一背,讲一讲,你也会成为了现代小诗人。
五,布置作业:1,背诵《夜书所见》。2,积累几首思念家乡的古诗。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见:梧叶 促织 一灯明
听:寒声
感:动客情 思乡之情
教学目的: 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3、用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激发学习古诗兴趣。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卡、挂图、投影显字。 学生:预习课文,读《静夜......
古诗《夜书所见》课堂实录一、师生对话,引发兴趣 师:同学们到外地去作过客吗?在别人家里作客的心情怎么样?谁来说说?生:作客,主人招待好,但时间久了,总觉得不对劲,总是想家。师:为什么......
《夜书所见》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夜书所见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一、教材简说《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
《夜书所见》教学设计 2010-11-02 14:39:30| 分类:默认分类 |举报|字号订阅 下载LOFTER客户端 课文分析:《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