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点效应_系统功能亮点
亮点效应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系统功能亮点”。
★亮点效应★判后回访让法院更可亲可信
通过对2270余件案件的回访,收集到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17条,促进了90%以上的案件当事人自动履行法院判决,使41件信访案件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化解。法院,在不断的回访中增强了公信力;法官,在不断的回访中增强了亲和力。
打开能动司法一扇窗
中共广元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贯开柱
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断拓宽民意沟通渠道,从提高工作质量、强化队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入手,加强对已结案件当事人的回访。通过回访,法院的管理者能够随时全面而真实地掌握法官在办案质量、效率,甚至是司法作风、司法礼仪等方面的情况,并根据这些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通过回访,法官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审判、执行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不断提高和改进工作质量、工作作风;通过回访,法官深入到群众中,了解社情民意,不断增强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又多了一条向当事人释法明理、促进其服判息诉的途径。
抓工作,有目标、有方向才会有重点、有特点,也才会有亮点。广元两级法院把回访作为改进法院工作的源头活水、作为提高法院工作质量的突破口、作为听民意、知民情、解民忧的一个重要窗口。由于找准了能动司法的切入点,近年来,广元两级法院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多项工作受到上级法院和市委的表彰。
催生回访案件当事人这一做法源于一起当事人对法院判决误读而引发的上访案件。
2008年3月初,一位案件当事人找到广元中院院长李勤,要求法院必须纠正关于他的案件的一份错误判决,否则,就要上访。李勤详细地研读了判决书,发现法院对这件案件的处理并没有不当,通过进一步了解,终于弄明白这位当事人对判决的法律依据作出了完全相反的理解。李勤耐心解释,当事人表示服判息访,立即履行判决
“应当建立一种机制,既能使法院在案件审结后对当事人进一步释法析理,又能准确掌握承办法官在办理案件时的工作质量、效率以及纪律作风等情况。”李勤将他的设想提交党组会议,党组很快便讨论通过了“回访案件当事人制度”,规定:两级法院法官每年必须对部分所审理的案件的当事人进行回访,并由当事人将回访表格直接邮寄给中院纪检组、监察室。此项工作纳入法官的年度岗位目标考核。
两年多来,广元两级法院坚持做好案件当事人的回访工作,所带来的效果超过了中院党组制定这项制度时的预期:通过对2270余件案件的回访,收集到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117条,促进了90%以上的案件当事人自动履行法院判决,使41件信访案件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化解。法院,在不断的回访中增强了公信力;法官,在不断的回访中增强了亲和力。
回访,使法院领导耳聪目明
“希望法官到我们偏远山村多开展一些公开审判”、“我们是„5·12‟地震的极重灾区,涉灾纠纷不少,希望法官们更多地加强涉灾法律问题的宣传”……由当事人填写的回访表格放在中院领导的案头,当事人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建议被一条条地梳理、汇总,并被一项一项地改进、落实。
通过回访,法院领导对于法官在办理案件过程中的审判作风、业外活动等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做到了心中有数,队伍管理中的漏洞及时得到弥补。通过回访,法院领导对于审判、执行工作中存在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也有了大体把握,从而能够有的放矢地提出改进意见,全面提升审判、执行工作的绩效。通过回访,还及时了解人民群众对司法的需求和期待,有针对性地采取法律应对措施,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和助手。
回访,架起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
“一年前,我告儿子不赡养,法院判了,一年来,法官们不知来了多少回,每次来,法官们总是询问儿子赡养义务落实的好不好,还有什么需要帮忙的。”苍溪县新观乡81岁的老人徐大爷对法院的回访深有感触:“先前以为法官就是坐堂问案,没想到在案件判了以后还这么认真负责,一趟又一趟地回访,为了我们老百姓的事真是难为他们了。”
其实,回访给案件当事人、人民群众带来的“好处”还远不止徐大爷说的这些。重要的在于,通过回访,使人民群众进一步知晓法院铁的工作纪律、了解法官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任的工作态度,并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认识了解,使司法公信力进一步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架起一座法院与人民群众彼此沟通、理解、互信的桥梁。
回访,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家住利州区宝轮镇的居民老王与人合伙做生意发生纠纷,在利州区法院打了一场官司。法院判决后,倔强的老王认为法院判的不对,一直上访。后来,承办法官到老王家去回访,老王开始是避而不见,可“架不住”法官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访,老王终于开始同法官交流。法官从案件处理所采信的证据、适用的程序、依据的法律等方面对他作了进一步的耐心讲解,一次、两次、三次,终于使老王摒弃了错误认识,认同了法院的判决,表示不再上访。
一些案件,由于当事人对法院办案的流程、相关法律规定不是很了解,或者由于法官在审理过程中对证据采信的依据说明不够,释法析理不透,一些案件的审判结果不一定会得到当事人的认同。这样一来,轻则会导致当事人对法院、法官产生意见,使法院的工作逐渐陷入被动;重则使当事人对法院判决产生抵触,不自动履行判决,甚至可能产生涉诉信访。如果放任不管,就会造成矛盾堆积,“死结”越结越紧。而回访正是案件承办法官同当事人交流沟通、解开“死结”的又一条“渠道”。通过这条渠道,法官有了对庭审中、裁判文书中存在的瑕疵或疏忽作进一步“修正”的机会;通过这条渠道,使案件当事人进一步了解法律、从而走出误区,认同法院判决、执行法院判决,减少和杜绝涉诉信访,达到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的目的。此后,最高人民法院认真部署、精心组织,采取有力措施,创新活动载体,充分发挥特约监督员的独特优势,切实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特约监督员的作用日益明显。目前,已成为监督、支持和推动司法事业不断前进的一支生力军。
进一步发挥特约监督员作用,必须紧紧围绕职能定位,积极配合、全力支持,为其履行职责提供更多便利,营造良好环境。要通过扎实细致的措施,确保特约监督员发挥法院工作督查员作用,使他们积极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围绕最高人民法院的工作部署,突出重点,注重实效,认真履职,深入开展监督检查,促进最高人民法院工作健康发展;要通过畅通有效的交流,确保特约监督员发挥社情民意调研员作用,使他们当好民意沟通的桥梁纽带,及时向最高人民法院反映群众呼声,广泛汲取群众智慧,就加强和改进人民法院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要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确保特约监督员发挥司法工作宣传员作用,使他们利用自身既了解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情况,又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大力宣传人民法院工作的基本理念、人民法院工作情况和人民法院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使群众更多地了解法院和法官的工作,增强对司法工作的理解和认同。
进一步发挥特约监督员作用,必须积极探索创新,完善便于利于其职能发挥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特约监督员制度作为一项新制度,在最高人民法院实施刚满七个月,尤其需要在深入调研、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确保制度取得实效长效。为此,要构建畅通的联系沟通机制,“走出去,请进来”,采取定期例会、专题研讨、征求意见等形式,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及时广泛全面听取和征集特约监督员的意见和建议;要创新活动载体,拓展参与范围,推动特约监督员监督检查工作向深度、广度延伸,使他们的作用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要根据特约监督员各自的特点,科学利用其独特优势,努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要注重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衔接配合,做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形成合力;要建立信息反馈制度,对特约监督员反映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整改,及时反馈情况,注重成果转化,确保意见和建议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头雁”系列(五):“头雁”效应亮点工作实例6个2018-04-06 01临沂正风肃纪:发挥“头雁效应”持续纠正“四风” 临近春节,临沂市纪委已连续2次通报曝光我市党员干部违规违纪问题......
1毛毛虫效应(caterpillar effect):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2音叉效应(tuning fork effe......
效应大全一、蝴蝶效应:小事经过系统放大,会产生重大的影响。二、青蛙效应:一些突发事件往往容易引起人们警觉,而易致人于死地的却是在自我感觉良好的情况下,对实际情况的恶化没有......
霸州市国税局“六大亮点”活动凸显税法宣传效应本刊讯 今年4月份,霸州市国税局紧紧围绕“营改增持续减税降负,中国经济再添新动能”的宣传月主题,积极拓宽宣传渠道,采取多种行之......
“头雁”系列(二):涵盖“头雁”效应“15个方面的亮点语句大全01旗帜鲜明讲政治权威论述合集 2017年2月1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