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生态人文绿地景观营造_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生态人文绿地景观营造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生态人文绿地景观营造
摘要:以生态和人文理念为出发点,通过从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项目背景及选址作分析、对华中科技大学绿地景观进行解读、提出了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生态绿地景观营造方法,力求营造出一个山水诗般、生态节能、环境优美的生态人文绿地系统。
关键词:生态绿化,节能环保,创新科技,场地特征
Abstract: Taking the concept of ecology and humanities as a starting point, through analyzing the project background and location of the historical exhibition of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the eay develops the methods of design of its ecological landscape, puts forward to create a humane and ecological
green landscape system as a poetry、ecology and energy saving、beautiful surroundings.Keywords: ecological landscape, energy saving and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site features
1.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项目背景及选址
2012年10月,华中科技大学将迎来60周年华诞。以此为契机,华中科技大学决定建设校史馆,以全面、真实记录学校的光辉历程,生动展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精神面貌。同时向社会征集校史馆设计方案。
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在总体规划上整体上采用苏联式的对称规整式布局,整个校区被划分为多个工整的矩形网格,教学区、活动区、交通区、生活区次序井然,交通畅通,校园绿化达到规模化。校史馆选址位于原华中理工大学机械厂(南区),地处华中科技大学校园中轴线上,西邻图书馆、青年园,北靠机械厂北区,东部为东二楼、东三楼,南面为树林园区。由5栋独立结构的厂房式工业建筑围合组成。用地面积合计为18920平方米。其中老厂房面积为8120平方米,原绿地面积为10800平方米。
2.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生态绿地景观设计解读
2.1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项目建设需求和要考虑的问题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功能上要求校史展览馆涵校史展览室,美术馆,文化馆等。同时保留原厂区主要树木,可以根据功能需要增设必要的建筑。建筑风格要求新颖大气,又能与学校现有建筑风格保持和谐一致。
其规划用地的现状为原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厂南区,其建筑面积占据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左右。规划范围内绿化面积不足,建筑形体较为混乱,植物种植以水杉为主,以及少量香樟,银杏等。品种比较单调。植被吸水保湿功能差,排水系统设置也不大合理,大雨天就积水,且造成夏天蚊虫较多。由于地块原先为工业用地,垃圾较多,污染严重。校史馆整体环境脏乱,校园文化气息淡薄。
校史馆是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校史馆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应从环境、文化上与校史馆的意义相呼应,通过对校史馆的设计来向校园展示:如何为师生创造更多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怎样更好的鲜明的来体现校园文化的特色。
2.2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绿地景观法则
绿地景观应与校史馆建筑设计相结合,通过对绿地的构成和功能的研究,结合高校人文特色,为校史馆绿地的规划、设计以及建设提供相关依据。
1)与校史馆建筑设计相结合绿地景观设计围绕校史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来展开,与道路,硬质广场相结合来满足校史馆相关展示的要求,使师生能在其中体验到良好的生态绿化景观。
2)体现高校人文特征
展示校园文化精神,将校园文化与现代科技有机整合,营造人性化的校园文化氛围,体现校园的特有的文化特征。
3)体现校史馆绿地的生态性以及保留本土植物群落
校史馆规划时生态优先考虑,将生态理念与校史馆景观相结合,形成生态群落完整,视觉效果良好的校使馆馆区。
在植物品种选择上始终把握乡土性,以当地植物为主,适当引种部分良好的新优品种。从植物的生态特性来创造植被景观,体现华中科技大学良好的植物群落特色。
2.3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生态绿地设计策略
1)人文理念与生态理论。
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绿地规划以“人文与自然和谐”为理念。从人文的角度运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将生态技术应用在校史馆景观设计之中,尽量保护校史馆区的生态环境,构建校园生态绿化体系。
2)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生态人文绿地规划策略
(1)传统,乡土化和现代相结合。用当代设计语言隐喻传统的中国山水文化,并通过乡土树种的合理搭配来体现华中科技大学的本土特色。(2)新材料和新技术相结合。校史馆的景观设计将创新的运用新技术、新材料作为校史馆景观创造的重点之一。(3)生态和环保相结合。生态和环保是目前的热点,校史馆的景观设计通过依靠科技,设计的创新来保护和创造绿地景观、节约利用能源等。
3.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生态人文绿地景观营造
3.1 表达文化主题
华中科技大学绿地景观营造中体现“山水人文华科大”的概念。绿地植被以及美术馆屋顶绿化结合互相交融,以此比拟为华中科技大学喻家山。同时建筑周围围绕的水体暗喻华中科技大学喻家湖。来隐喻华中科技大学“山水诗般”的校园环境。园林般的诗意与环境,植被“绿”与水景“蓝”相映。铺地隔水,动静相比,为造景提供了优越条件。
3.2 把握场地特征
华中科技大学地处武汉腹地,武汉地区夏季炎热,被称为“四大火炉”之一,同时河流湖泊众多,华中科技大学即处于喻家湖之滨。所以应充分发挥水资源的优势,营造大面积水体来降低夏季高温。同时充分利用乔木树冠能为师生遮阳挡雨的特点,校史馆馆区道路两侧以及部分区域可以考虑种植。为了满足特定时间段众多师生的集散,也可以栽植比较耐践踏的草坪,用来解决大量的人流与场地有限的容量的冲突。
3.3 构成生态绿地景观
校史馆园区绿地系统结构为“立体绿化,硬质广场和水体景观”(见图1)。其中:立体绿化包括地面绿化、墙体绿化和屋顶绿化,美术馆屋顶绿化空间为思考空间。屋顶绿化空间是满足学生自我意识升华的开敞空间,是可鸟瞰校史馆全景和无拘无束表达自己情感的场所。是构成校使馆生态景观的核心部分;小型硬质广场为交流空间。处于校史展览馆,美术馆,文化馆围合中心,呈现出视野开阔、宁端庄的气氛。同学们在这里聊天、散步和休息,并以此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水体景观为喷泉和池水,既把自然引入馆区,又作为不同区块的分隔和过渡,同时也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华中科技大学校方案平面图
(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设计项目组)3.4 营造植物生态环境
保留原华中科技大学地带性自然群落的种类。同时适度引进生态的外来品种,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生态格局,形成以乔木为重点、灌木及草地为主体的自然绿地群落,展示华中科技大学植被特征。
1)乔木层的栽植设计
根据人流活动特点及原校史馆环境地形,从西往东,乔木配置的整体风格由自然向人工有规律的过渡。往西靠近湿地区域,品种丰富,主要品种有:水杉,银杏,香樟等。呈群落状自然混种形式;从不同规格,不同树形,变化有道的乔木循序渐进过渡到灌木及美术馆屋顶草坪。
2)灌木及地被的栽植设计
(1)灌木配置。在美术馆屋顶乔木与草坪过渡处,种植华灌木,树林边缘处略密,树林中渐渐稀疏,使之无明显界限。主要品种有:迷迭香,金丝桃,六月香等。(2)缀花草坪 在校史展览馆前草坪,林间树木稀疏地带的视线开阔处混种花籽。主要品种有:火炬花,紫娇花,金光菊等。(3)为应对校史馆特定时间段的极端人流,在师生密集活动的部分地带种植耐践踏草坪,在路边活动草坪,以及美术馆屋顶绿地单种满铺草坪。品种为天富道果林草。
3.5体现生态以及节能技术
为了表达科技校史馆、生态校史馆理念,校史馆景观设计中运用了一些新的生态节能技术,用以体现对生态环境的重视。1)生态透水路面和节能屋顶
针对原校史馆馆区雨天积水较多的问题,校史馆馆区路面利用透水砖作为铺设透水路面的材质。透水性地砖具有多孔结构,具备良好的透水功能,由于地砖接逢也能透水,所以透水效果较好。透水性地砖透水能力,能使雨水渗入到泥土,增加土壤水份,提升土壤的相对湿度,保证校园地面植被的水分供给以及改善微生物的生存环境。
校史展览馆屋顶采用光伏板,光伏板为绿色建筑材料,富于时代气息并可长期提供部分电力,有利于建筑整体节能。2)生态水处理技术
针对原武汉地区夏季炎热问题,校史馆馆区设置大块水体景观。水体景观不仅给每一位校史馆参观者带来清凉,更带来了美好愉悦的感受。
屋顶雨水为水池水源的来源之一,雨水经屋顶绿化系统生态净化处理后,流入馆区水池,以满足校史馆馆区水系循环、日常浇灌的需要。由于池水来源于雨水和自来水的混合。因此,水体会持续受到校园环境的污染,如天空中的灰尘、树上的落叶及馆区的垃圾等。污染物会使水体产生绿藻、细菌和无机悬浮物等,严重影响到视觉形象并可能成为蚊虫繁殖的区域。所以,池水的净水系统要包括相应的过滤器清除尘土、滤网过滤树叶等及加氯装置进行消毒。3)屋顶绿化
针对原校史馆馆区绿化不足的问题,采用屋顶绿化扩大绿化面积。屋顶绿化可以美化环境,回归大自然;节能环保,使得建筑物室内冬暖夏凉;营造健康、自然的生活环境。屋顶绿化能降低整个校史馆馆区的气温。我们将美术馆屋顶做成师生可以上去的的带斜坡的绿地,将欣赏、休闲与屋顶绿化结合在一起,使之成为师生观赏、休憩、逗留的场地(见图2)。
华中科技大学校方案鸟瞰图
(图片来源: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设计项目组)4.结语
生态绿地景观是校史馆展示校园环境的标志之一。华中科技大学校史馆绿地景观力求营造一个山水诗般、生态节能、尺度宜人、环境优美的人文绿地系统。由于自身水平局限及时间仓促等原因,还有一些设想和生态举措的可实施性还有待考虑。
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2012年度)一、总体情况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总体思路为“夯实基础、能力导向、创新机制、校企联动、个性培养、拔尖示范......
蔚蓝人文生态学社(Social Ecological Aociation,简称SEA),于2006年9月正式成立的、以生态环境的捍卫治理和能力综合型人才的培养为宗旨的公益社团组织。经几代SEA人的不断努力,与......
柳如白应届毕业生 | 男 |25岁(1985年6月1日)居住地:武汉电 话:139XXXXXXXX(手机)E-mail:Liurubai@51job.com最近工作 [ 1个月]公 司: XX技术有限公司行 业: 通信/电信/网络设备职 位:......
刀豆文库小编为你整合推荐3篇华中科技大学怎么样,也许这些就是您需要的文章,但愿刀豆文库能带给您一些学习、工作上的帮助。......
华中科技大学怎么样华中科技大学拥有三座图书馆,馆舍总面积64581平方米,馆藏文献总量为1045.98万册(截至2014年,电子图书160万册,电子期刊达42202种),拥有577个中外文数据库,涵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