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日报》建立新闻评论工作机制的创举_嘉兴日报

2020-02-28 其他范文 下载本文

《嘉兴日报》建立新闻评论工作机制的创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嘉兴日报”。

《嘉兴日报》建立新闻评论工作机制的创举

编者按:

在传播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媒体优先获得独家新闻日益困难,而发表有影响的有新锐思想的独家言论却成为可能。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浙江《嘉兴日报》积极探索建立“评论记者”工作机制。今年1月,该报开出10万元年薪面向全国招聘评论记者;今年3月5日,正式推出“嘉兴时评”。半年多来,评论运行取得的成果比较显著。由嘉兴日报社、《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评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嘉兴日报社承办的“新世纪第三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也将于2007年11月3日至5日在嘉兴南湖举行。《嘉兴日报》为何推出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的举措?“评论记者”机制如何才能高效运行?应该处理好哪些重要问题?本刊特推出《嘉兴日报》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记者”专题,供业内人士和新闻传播理论工作者参考、研究。

10万元年薪招聘评论员的五个理由

张扣林

杨自强

2007年1月5日,浙江省嘉兴日报社同时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杂文报》上刊出《探索新形势下媒体新闻评论工作机制——嘉兴日报招聘新闻评论部主任、评论记者》的招聘启事,承诺“新闻评论部主任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评论记者年收入不低于8万元”,并提出了“不问学历高低、不问学科背景、不问年龄大小、不问性别男女”的“四不问”。2月,《嘉兴日报》从应聘的556人中,经层层筛选,最终有五人脱颖而出。整个招聘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10万元招聘新闻评论员,这并不是为了哗众取宠、吸引眼球,而是嘉兴日报社经过深思熟虑后推出的一个重大举措。

理由一:10万,走向“观点竞争”的第一步

从内容产业的角度看,传媒产生的传统竞争领域,是产品的竞争,就是内容“有”和“没有”“多”和“少”的竞争。“人无我有”的“独家新闻”成为竞争最强有力的武器。但随着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勃兴,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快捷有效,获得“独家新闻”的难度越来越大,在同城媒体中,“独家新闻”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而权威、公正、具有独到见解的新闻评论,以思想的高度、分析的深度和个性化的角度取胜,呈现的是一种新的具有整合意义的价值理念,毫无疑问将成为突破同质化最有效的利器。

从媒体产品的消费者——受众来说,处于多媒体时代的受众,已经不再仅仅满足于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他们还渴望了解发生这些变化的有关背景,同时也想知道人们对已发生的新闻事实有什么样的反应和评论。而媒体在提供给受众一个观点表达的平台的时候,实际上也提升了自身所提供的内容的品质。从这个意义上说,“观点”“思想”等已成为了新闻本身,新闻已不仅仅是最近发生的“事实”,还包括人们最近提出的“观点”,人们最近产生的“思想”,以及被最近发现的新思想和新观念,而“独家新闻的含义不仅仅是独家的事实报道,还包括具有创见性的新闻评论”。(陈先元:《重塑新闻媒体的社会守望功能》,《新闻记者》2004年第4期。)

媒体竞争从“信息量竞争”阶段进入了“观点竞争”阶段。也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嘉兴日报社今年初下决心组建新闻评论部。

理由二:10万,可能是高薪但决不是“高价”

2005年,嘉兴日报社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实施人才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中心,就是努力培养和吸纳一批高素质的新闻人才。报业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新闻人才的竞争,人才就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而人才竞争的制高点就是高层次的人才。

《嘉兴日报》作为一家沿海发达地区的地市级报纸,在20年的发展历程中也培养、吸引了不少人才,但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常有人才不足之感。另一方面,嘉兴临近上海、杭州等省会城市,上海、杭州的一些新兴媒体的扩张也给报社的队伍稳定带来了一定的隐患。在这种情况下,吸纳高层次的人才就成了当务之急。

优厚的待遇,既可以让高层次人才迅速摆脱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工作,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其在媒体同行中的“江湖地位”,体现其自身的价值,许多高层次人才需要的就是这种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而对于报社来说,付出较高的年薪,得到的是物超所值的回报。

理由三:10万,各方面都乐于接受的价位

《嘉兴日报》把招聘的目标初步设定为省级报纸部主任一级的青年采编骨干。对于这个层次的收入水平,报社通过一些途径作了一定的调查分析。应该说,在沿海发达地区,10万元年薪并不算特别高,而对于其他地区来说,还是比较具有吸引力的。同时,嘉兴作为一个中小城市,消费水平比沿海省城要低许多。而嘉兴距杭州、上海均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这使嘉兴又避免了一般小城市的闭塞与不方便。也就是说,10万元年薪在嘉兴有着较高的“含金量”。而我们承诺的条件是“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如果工作出色,完全能够超过10万元。从人才济济难于冒尖的省城报纸来到可以放手大干一番的地市报,且有较为优厚的待遇,这对于有着强烈事业心的新闻人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在这次的应聘人员中,就有多名是省报的评论部主任、主编,还有一名是一家地市报的副总编。

年薪10万元会不会在报社内部引起不平衡?对此我们也作了充分的考虑。从报社来说,目前工资性支出一年达2000万元以上,花上十几万元引进一名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并不是太为难。而且我们认为,在报社各项设施基本齐全的情况下,今后投入的重点主要就在人才资源上。从采编人员来说,2006年嘉兴日报社采编人员的年收入在7万元左右,不少优秀的采编骨干年收入超过10万元,招聘一位年薪10万元的高层次人才并不会引起震荡。同时,报社2005年后实行新考核制度,奖优罚劣,拉大差距,优秀骨干与后进的采编人员年收入差距达2至3倍。全体采编人员对于优秀人才干得好、拿得多,已视做理所当然。因此,无论是招聘启事刊出之时还是人员到岗之后,报社内部的反应都相当平静。

理由四:10万,培养职业新闻人的一笔“学费”

随着媒体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媒体从业人员职业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积极培养适应媒体发展要求的职业新闻人已摆在了媒体管理层的面前。与目前日益成熟的媒体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媒体尤其是地市级以下的媒体中,职业新闻人相当匮乏,而新闻媒体几十年沿用下来的人事组织管理制度,也在扼制着职业新闻人的产生。这次10万元年薪招聘新闻评论员,就是试图以此引进一名产生“鲇鱼效应”的职业新闻人。

此前,《嘉兴日报》曾以30万元年薪引进了视觉总监王芯克,接着,报社又以年薪制的形式,向社会公开招聘了发行部主任和财务部主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去年,报社又作出规定,对急需引进的紧缺人才实施人才津贴,人才津贴分为每人每月1000元、600元两档,目前已有3人享受人才津贴。同时,在高层次人才的管理使用上,单立薪金制度,尽可能营造一个能让他们的创造力充分发挥的宽松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在融入团队的同时享受相对超然的独立地位。另一方面,对职业新闻人又强调责任明确、严格考核。这两年,《嘉兴日报》在培养、引进职业新闻人方面有了一些心得体会,这次以10万元招聘新闻评论员,作为一个典型的个案,即使从探索培养职业新闻人的路子这一点来说,10万元交一笔“学费”,也是值得的。

理由五:10万,招聘效应正逐渐显现

新组建的新闻评论部承担了四项工作,一是在《嘉兴日报》头版推出“嘉兴时评”专栏,周一到周五每天一篇;二是“评论”专版,周一至周五每天半版;三是重大典型报道;四是探索“评论记者”的工作机制。这样的工作对一个只有五名成员的部室来说不可谓不重,但新闻评论部却完成得很出色,组建不过短短三个月,已多次受到市领导的表扬肯定,推出的评论和报道令同行刮目相看。报社也是重点部门重点扶持,评论部的奖金在采编平均水平上上浮20%,以激励士气。

“嘉兴时评”以“第一时间发布新闻,第一时间发表评论”为专栏的宗旨,以记者视角第一时间发布嘉兴本地新闻,并加以评论,记者刊发稿件时,署名为“本报评论记者某某某”,打响“评论记者”的名义。“嘉兴时评”一开始就突出评论的新闻性、时效性,强调在深入采访的基础上发表评论,强调评论部与采访部门的联动。今年3月20日,嘉兴市举行“感动嘉兴——2006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颁奖典礼,颁奖结束后,市委主要领导临时要求“嘉兴时评”配发评论。4月,新闻评论部记者接到读者对邮政网点关门早的投诉后,进行了深入的采访,了解到 “市区共有19个服务点,除了少数较大的营业网点外,一般都是下午4时30分结束营业,并且中午也关门休息,使市民不得不在上班时间抽空去寄邮件”的事实。《服务窗口能否延长营业时间》一文刊发后,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有关部门当即在报上表示,将通过优化网点设置,充实工作人员等办法,适当延长服务时间。一篇8九百字的评论,解决了一个民生问题。

“嘉兴评论”问世不过半年多,但10万元招聘评论员的良好效应已得到了较好的体现。在6月初报社召开的一次读者座谈会上,大家对新闻评论部赞誉有加,认为是《嘉兴日报》继视觉之后的又一个品牌。前不久,市委两位领导来报社调研时,也对《嘉兴日报》的评论充分肯定,称“经常在读”“很有分量”“有深度,有震撼力。”

(作者张扣林系嘉兴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杨自强系该报副总编辑)

四川日报评论

目录根本出路在深化改革——一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四次全会精神 ....................................................................................2 创造体制机......

赣南日报评论

没有工业大发展就没有经济大提速——再论打好六大攻坚战系列评论之一去年9月,经过深入调研,市委、市政府作出“主攻工业、三年翻番”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场以工业追赶跨越推动赣......

嘉兴日报、南湖晚报

嘉兴日报、南湖晚报 2月上半月新闻阅评报告丁忆(2015年2月20日) 一、第一时间做大做深重大主题报道最近,2014年度全省各行政区域交接断面水质考核结果公布,嘉兴大市首次获得年......

嘉兴日报、南湖晚报

嘉兴日报、南湖晚报 7月上半月新闻阅评报告一、全力以赴做深做透防汛抗台新闻报道受今年第9号台风“灿鸿”影响,我市出现强风暴雨。险情就是命令!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临......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 《中国青年报》院系:计算机与通信工程 班级:通信工程11-01 姓名:温超航学号:541107040142《时代,你病了》《中国青年报》( 2012年11月12日 02 版)“微博体” 时代的困惑......

《《嘉兴日报》建立新闻评论工作机制的创举.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嘉兴日报》建立新闻评论工作机制的创举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专题 嘉兴日报 嘉兴 创举 工作机制 嘉兴日报 嘉兴 创举 工作机制
[其他范文]相关推荐
[其他范文]热门文章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