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语文“动感”课堂教学的蓝图_语文课堂教学计划
绘就语文“动感”课堂教学的蓝图由刀豆文库小编整理,希望给你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方便,猜你可能喜欢“语文课堂教学计划”。
“绘”就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的“动感”蓝图
江苏省东台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
房爱云
[内容提要]: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应由知识传授为中心向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变。由传授学生知识技能的课堂教学目标转向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活动,在实践中感受体验语文,理解语文特定的社会价值,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教学目标。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现代的小学生已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知识,他们渴望通过实践与探索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他们要求语文课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课,还应该有情感的体验、理性的认知、语文的实践与创造的过程。本文旨在探索设计充满“动感”的语文课堂教学,强调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在充满动感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感受、体验和表现语文,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
挥挥舞舞
拼拼摆摆
描描画画
修修改改
一、问题的提出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与完整。”这句话告诉我们,小学语文课堂将由传授知识技能为主线,向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语文,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语文的魅力所在,理解语文的特定的社会价值,最终实现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这些实践性的活动离不开学生的活动,学生在活动中不知不觉得走进了语文学习的“动感地带”。
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趋于逐渐发展的特殊阶段,控制力差,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对知识汲取缺少主动性和明确的意向性。面对这样的学生,语文教学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除语文教材本身的魅力外,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语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学语文课堂是师生共同的课堂,如何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中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如何设计充满“动感”的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语文课中“动”起来,主动参与,亲身体验、积极探索,如何让我们的小学业语文课真正被学生接受并喜欢,是每一个小学语文教师值得深思并探讨的问题。
二、“动感”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的意义
1、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约束了学生的语文表现与创造能力。小学的语文教学是知识性为主的课程,存在着课堂教学容量相对较大、课时多的现象。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依然是讲授式。这样的教学活动设计按部就班,枯燥无味,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通常充当还是主角,主导着学生的一切课堂语文活动,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受到遏制,学生的语文体验活动没有足够的伸展的空间,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受到抑制。所以,出现了小学生喜欢语文,却不喜欢上语文课的现象。
2、亲身体验、充满动感的课堂,是当前小学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形式。据国家教育部就当前小学段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形式调查中显示,有81.3%的学生最喜欢有较多的动手操作或亲身实践,能引发较多讨论与交流的教学活动。而只有12%的学生还能接受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2010年11月对本校小学二年级336名学生就你最喜欢的语文课堂活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生喜欢的语文课堂活动依次是:探究学习、表演、读书、写字、聆听、讲解、写作等。由此可见传统小学语文课最常见的课堂活动听、说、读、写,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学生期待我们的语文课堂能充满“动感”。“动感”的课堂,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身体验和创造表现语文的机会,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小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对语文课堂提出“创新、实践、探究”的要求。小学生是儿童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是自由性较强,思维也趋于活跃。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他们好动、好玩,走路像骑着马,玩总是玩不够。他们不再满足于被动的接受知识,渴望亲身的体验,渴望通过实践与探索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我们力求在在课堂在增加一些“玩味”的动感性活动,让学生把语文课堂当作玩乐的另一个场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动感地带”中得到了提高,知识在“动感地带”中不知不觉地被掌握。因此小学语文课还应该有学生情感体验、理智认知、语文表现及语文创造的过程。只有充满动感的语文课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三、“动感”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践途径
设计充满动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听、说、读、写等教学活动外,课堂教学中还应该有与学生年龄特点和学习内容相关的各种活动。
(一)挥挥舞舞,挥出动感的节奏
低年级学生好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既然学生好动,何不让他们动起来呢?根据小学生好动的特点,我常让学生在课堂动动手,学生由静止坐正听讲的状态转变为自由活动的动感性状态,他们在学习上的投入程度会较以前有所提高。
如教学汉语拼音四声时,一位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段路。
老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警察叔叔指挥过交通吗? 生:见过。
老师:今天,我们也来学做小交警。当交警可要认识路呀!我们先来认认路。老师:平路大家很熟悉,如果从左往右走,上坡路在哪里,下坡路又在哪里呢?
学生上前指出。老师:你们看,一辆小汽车开过来了,大家伸出手来,一起来指挥小汽车前进。
老师用一只玩具汽车,模拟在这们的山路上行驶。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小汽车走过的痕迹。
老师:把小汽车走过的路线分成四部分,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声调符号。老师板书出四种标点符号,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种声调符号与图中什么地方相似。用编儿歌的方法记住四声的形状:一声高高一路平,二声就像爬山坡,三声下坡又上坡,四声就像下山坡。
老师:请小朋友们伸出小手做‚小警察‛,再用儿歌指挥着小车的前进。学生大声地说着儿歌,并高兴地小手用挥舞着声调符号的不同形状。
周一贯老师说:“游戏几乎是孩子的全部生活,儿童的文化精神便是自由的游戏精神。”纵观这样的课堂,孩子在一定情境中,挥挥小手,就像是在做游戏孩子们正是通过这样的“玩”来认知的。他们不仅挥出了声调符号的形状,而且挥准了声调符号的写法。这样做,既活跃了身心,消除了学生学习的疲劳感,也提高了课堂学习的效果。
(二)拼拼摆摆,拼出动感的巧妙
手是灵巧的,手是人智慧的外显。拼图是小孩子比较喜欢的游戏,在拼图的过程中,学生的智慧在手尖得到了展示。手脑相连,常动小手,也能使人的思维得到锻炼,大脑变得更加灵活。
我们来看声母“b、p、d、q”的教学。
师:‚b、p、d、q‛这四个声母我们已经学过,小朋友们仔细地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它们都有一竖和半圆。
师:是呀,这一竖和半圆站的位置不同,它们的读音就不同了。我们能不能根据半圆的位置,来编儿歌记住它们读音呢?
生:右下半圆b b b。生:右上半圆p p p。生:左下半圆d d d。生:左上半圆q q q。师:谁伸出你的小手,一边书空一边说儿歌。生边书空边说。
师:你们说得真好!老师想变个字母给你们猜猜。
师拿出一个小竖条和一个半圆,平放在黑板上请学生猜字母。师:小朋友们也能用这两样东西变个声母给大家猜吗?
指名说。
师:那就拿出自己课前准备的小纸条和半圆吧。
学生变换着半圆的位置,摆出了四个声母的形状,并用儿歌说出字母的读音。
“b、p、d、q”是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能准确地区分好这四个声母,老师引导孩子们用纸条剪成了一根长长的小棒及一个弯弯的半圆,并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这样就能化难为易。学生用这两样东西,移移拼拼,就能拼出这四个字母的形状。这样动手性的活动,让抽象、呆板的拼音课堂实现了快乐与趣味的转身,用方法引路,用活动当家,我们的孩子就会在动手的活动中感受到语文变化的快乐、动感的巧妙。
(三)描描画画,画出动感的异彩
儿童世界是有图有情有趣的,那些没意思的事情在成人眼里看似“无用”,然而,在这些“无用”的背后潜藏着“大智”与“大用”。在语文教学时注意倾听学生发生错误的根源,巧绘图片,形象地加以比较。这种发现与探索,这种追求式的教学,有意思胜过有意义。让语文与图片手挽手,共同绽放语文的异彩。
一次我在改孩子们作业时,发现有个孩子用‚长‛ zhǎng这个读音组‚手长‛这个词,我感到很奇怪,我就问他:‚这个词读什么呀?‛他大声地读了起来:‚手长zhǎng。‛从他的读音中我发现他丝毫没感觉到自己有错误。我说:‚你搞错了,这个长不能组成手长的。‛一个小女孩反驳道:‚一次王泓景站起来时说‘手长’这个词时,你还表扬了他呢?‛我被孩子们的天真逗笑了,我说:‚王泓景说的首长应该是领导人的意思,是首领的首。手掌不是这个‘长’,应该是这个‘掌’。‛我相应请一个小朋友把手平伸在黑板上,按着他的小手,用粉笔描出了一只小手。我用简笔画画了一张大家熟悉的伟人陈毅的图片。借助绘出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这两个词‚首长‛与‚手掌‛的不同。
有了图片的参与,我们语文就会像图片一样异彩纷呈,让孩子在混沌处有了清晰的指向。当孩子们在下次自己练习时,就不会出现“手长”与“首长”分不清的状况。语文教学中多么需要老师对学生理解程度的体量,需要教师的细致的指导,需要教师的多思与创新。在 4 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动动手,画一画,描一描,不仅能画出语言文字的形象美,也能展示语文动感的异彩。
(四)修修改改,改出动感的魅力
生活是语文之源,语文是生活之花。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生活的语文,就是要将生活资源开发成语文课程资源,就是要从学生生活体验来生发语文课程。在教学中,有意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暗藏的“契合点”挖掘出来并以此为基础,巧妙地组织教学,将课堂与生活链接起来。这样,语文课堂才能像生活那样充满活力。
二年级上册的看图识字,本来的编排顺序是人、从、众;木、林、森。从独体字到会意字的变化中,我们借助简单的字认识了‚众‛‚森‛这两个较繁的字。并借助课文本上形象的图片,理解到‚众‛就是人多的意思,‚森‛指的是树木多的意思。如果把这篇识字稍做修改,呈如下状态,人
→ 从
→ 众
↓ 利
↓ 用
↓
森
→ 林
→ 木
引导学生想象,从这样的排列顺序,你会发现什么?即使是小孩子,他们也有一双慧眼,会联系社会生活的来说明自己的发现。我们会渐渐发现,社会的人口越来越多,对树木的大量利用,树木将会变得越来越少。
语文课我们既教给学生一些知识,也要教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方法。稍改图例,让文字的顺序作了稍微的变动。就能让语文跟生活紧紧相连,这些简单的字词也有独特的魅力。同时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儿童的生命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顺应了生活的理趣。我们不是为教字而教字,而是为生活而学习。
(五)读读演演,演出动感的灵性
要学的生字往往静静地出现在课文中或课文后,如果我们就字教字,就文教文,学生往往会感到枯燥无味。下面我们来从这个课例中,探寻一下语文阅读教学中动感的精彩。
《台湾的蝴蝶谷》第二段中‚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穿过树林,越过小溪,赶到山谷里聚会。‛
师:请小朋友们读读句子,画出表示动作的词。生:飞、穿、越、赶。师:这四个动作中,后三个字其实都可以换成‚飞‛字。
指名读句子‚每年春季,一群群色彩斑斓的蝴蝶飞过花丛,飞过树林,飞过小溪,飞到山谷里聚会。‛
师:请大家仔细看看这花丛、树林、这小溪。
生:树林里的树木比较高,蝴蝶要从树缝中穿过去,这样才能飞得快。师请孩子们张开双臂做蝴蝶,当要穿过树林时,学生自然地收拢一下翅膀,这个‚穿‛字就形象地出现在孩子们的手臂间。
生:小溪里有流水,蝴蝶们担心自己在中途飞不过去,当经过小溪时,它们会用力从小溪上越过去。
师:是呀!那我们读这个短句时,可以屏住气,用点力呀!生读。
师:同样是飞,只是飞过的事物不同,蝴蝶的动作就在飞的过程中有稍微的变化。我们说话或写话时,也要学用不同的词表示相同的意思,这样语言将会变得丰富多彩。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课例中,教师带领学生读“穿” “越”这两个词时,理解了它们与“飞”的细微差别,再加一些的动作。学生边读边演,在演的过程中,学生记住了这个字的读音,借动作理解了这个词的意思。这些静止的词,有了动作的参与,就像给它们注入了一潭活水,这些词语一下子仿佛有了灵性,他们在孩子们的指间跳跃,在孩子的脸上浮现,在孩子的身上显现„„
教材中的文字、图画,虽是静止的,如果在“动感地带”中搭建“动”的平台,给予“互动”空间,学生就会“动”起来,课堂就会“活”起来。倡导走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动感地带”,不只是用表面的动作做支撑,而这些动作是学生思维灵动的外在显现。巧用学生的“动感”与语文学习内容相整合,儿童的学习潜力与创造力得到自由充分发挥。这样有效地改变了孩子的学习状态,师生关系也得到进一步的融洽。我们老师只有对教学内容和要求了然于胸,对学生的需求深入了解,才能轻松地引领学生漫入语文教学那诱人的“动感地带”。
四、总结与反思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计“动感”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感受语文、体验语文、表现语文、创造语文;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学生能在活跃、开放的气氛中培养自信;实践得知只有在充满动感的教学活动中,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才能更好地维持和激发,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做到“润物细无声”。才能真正注重学生的思辩能力,6 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才会在热爱语文的同时也热爱语文课。
“动感”课堂的设计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创设了体验、探究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实践过程中,也有不少的困惑和思考:
语文课程改革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无论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还是新生代在特殊发展年代给我们造成的危机,都对我们语文教育者提出警告:更新观念,不断学习,丰厚自身的知识面和文化底蕴,不断探索和研究教法。
2、课堂活动重过程,轻结果。
教师应把学生培养成能进行独创思维的主体,但这些学生毕竟还处在学习阶段,他们知识有限,缺乏社会实践、人生阅历不丰富,如果我们太注重探究结果的正确性,那肯定会束缚学生的独创思维的发展。因此,在培养学生独创性思维教学中,注重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带领学生一同走进有着趣味横生的语文世界去探索。
课堂纪律的调控柔中有刚,“动感”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动手、动口、动脚等次数较多。他们常常在活动中,身心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甚至会大声的喧哗。作为老师要有一定的调控能力,让学生的学习热情一直处于刚柔相济的地步。
参考文献: 闫慧《创设动感课堂 提高探究能力》2006.12 顾丽芳《让文本在儿童的语文视界里苏醒》《江苏教育》2010.1 王晓虹《让词语在儿童的意识里活起来》《江苏教育》2010.1
通迅地址:江苏盐城东台市何垛路36号1号楼503室 联系电话:*** 7
县绘就新农村建设蓝图率先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和加大小城镇建设,达到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破解“三农”难题的吴起县,在“十一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大气魄规划......
县绘就新农村建设蓝图(整理6篇)由网友“过年好”投稿提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县绘就新农村建设蓝图,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篇1:县绘就新农村建设蓝图......
林业产业集群规划蓝图绘就到2020年,超百亿元的集群将达15个青山秀水清新宜人,也能迸发可观的经济效益。7月16日,记者从省林业厅获悉,随着林业生态省秀美身姿初现,为完善现代林业......
新型城镇化建设绘就美丽泰安蓝图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步伐,古城泰安迎来了新的发展春天。根据《泰安市城镇化发展规划(2013-2020)》,未来将着力建设生态化城市环境,打造宜居之......
绘就科大蓝图 共圆中国梦中国作为东方明珠千百年来屹立于黑土之上,衰落与昌盛伴随着这个古老国家的成长。现在的中国,已经慢慢地与世界接轨,走上了繁荣复兴之路。而就在今年,新......
